书城成功励志10秒钟打造成功高手
18989700000014

第14章 成功要训练一流口才(4)

3.学会做演讲练习

这是一种综合性的练习。演讲,既要像朗读文学作品那样讲求以声传意的艺术技巧,又要像口头评述和分析那样用自己的话表达自己的意思,如果是当众演讲和即兴演讲,还能锻炼自信意识、吸引意识、反馈意识和适应语境、随机应变的能力。所以,演讲是一种练习口才的重要而有效的方式。演讲练习最好是事先写好稿子,先在结构安排、锤炼语言方面下一番功夫。然后是像朗读一样在口头表达上反复推敲,最后是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当众演讲,听取大家的反应。凡是当众讲话,如朋友聚会需要致词,开会讨论问题准备发言,主持某种仪式和活动等等,都可以当做演讲练习去做准备。既增长了经验,又锻炼了口语表达能力。

4.学会迅速问答和论辩

反应迅速是口才家的基本素质,是训练语感和口才不可忽视的一种方式,因为实用的口语艺术很需要具有即兴构思、随机应变和对答如流的能力。这是一种对手赛的方式,其特点是在有限的时间里训练快速反应的能力,需要在快速进行概括、分析、推理、想像的基础上做到快速而有效的表达与交流。比如限定两三分钟之内对某种智力测验题作出解答,或回答对方提出的问题,或与对方就某个论题进行论辩,或临时出题即兴演讲等等。总之,这种快速问答和论辩的练习,是在较为紧张的情境和氛围之中完成构思和表达的任务,很能激发思维。

另外,利用一切时机当众练习,也是促使个人口才进步的好方法。个人练习是训练口才的方法,而不是最终目的。口才终究是为了与人打交道,我们经常面对听众,才能练出真功夫,使自己的口才能发挥作用。

林肯喜爱朗读,另一方面,他善于演讲也是人所共知的。他经常利用公开的场合,面对听众大声朗读;即使在没人的时候,他也会临时找一两个人来听他朗读。有时他半夜醒来,会随手拿起一本书读几段,并常常找他的秘书来听,就像书的作者与人畅谈,读得有声有色,忘乎所以。有一次,他妹妹结婚,他便拿出自己写的一首诗,抑扬顿挫地读给大家听。即使在南北战争最紧张繁忙的岁月里,他也要忙里偷闲诵读点文学作品给别人听。正如马克思对林肯的赞颂:他的一生时时伴随着朗读和演讲活动,“不屈不挠地迈向自己的目标”。

要取得最快的进步,必须要抓住一切机会当众练习。一个有自信心、进取心的人,他必定能抓紧一切时机、敢于行动、敢于自我表现,而不以观望、等待的消极态度任凭生活赐于的各种机会白白地丧失。而且,一个人也只有敢于当众表现自己,才能更好地了解别人,和人做朋友,学习别人的长处,增强自己的本领。所以,抓紧一切机会当众练习,既是最好的训练方式,也是一条获得知识和信息的最佳途径。

良好的高超的口才与其说是一种技能,不如说是一种智慧和修养,用苏联作家康巴乌斯托夫斯基的话来说,是一种“精神昂扬、清新的感觉,敏捷地感受现实、思想丰满和对自身创作能力的自觉的心理状态。”因而,我们要掌握语言,具备口才,惟一的诀窍就是“长期积累,偶然得之”,在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锻炼和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质。总之,要想拥有良好的口才,就要不断地进行练习,不断地完善自己。

8培养幽默思维

我们生存在一个竞争越来越激烈的社会中,人们变得越来越匆忙。然而在追求效率,追求时间的同时,人们的心中也产生了一种莫名的心理压力,使人们感觉到烦闷、暴躁、忧虑、无奈……于是?熏人们开始寻找一些能使自己减压的技巧。而幽默,是最好的“减压阀”。它不仅能使人的心情变得轻松愉悦,还能使人们谈笑风生,笑口常开。此外,幽默还有助于人们在交际中左右逢源,事业成功。不少有眼光、有见识的公司经理、董事长们,都喜欢选用那些能自我解嘲、善于创造欢乐气氛的人。因为这些人容易取得人们信任,人们也就乐于接受他们的看法和他们的服务。

要想成为一个幽默的人,就要学会“幽默思维法”。法国大文学家巴尔扎克有一段时间穷困潦倒,以至身无分文。一天,巴尔扎克写作写到深夜,饿着肚子上了床。他辗转反侧,难以熟睡。正在这时,恰有一个小偷光顾。小偷翻东西的声音吵醒了巴尔扎克。巴尔扎克对小偷说:“请你别再找了。我白天都翻不到钱,你在夜里难道就能翻到?”小偷听后知趣地走了。

巴尔扎克用常人可能无法想到的表达方式,既赶走了小偷,又巧妙地说出了自己的窘境。从这一事例中足可见他的思维方法不同于寻常人。

一件很平常的或使个人懊恼的事到了幽默家的眼中,就有可能显出滑稽可笑的成分来。而没幽默感的人,即使很好笑的事经他嘴里讲出来也会味同嚼蜡。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同呢?原来幽默家有他们自己的“幽默思维法”,而常人却很少或几乎没有。

我们可以给“幽默思维”做一个简单的归纳:幽默家总是在协调的事物中找出不协调的因素来,敏锐地观察变幻着的事物中的怪异的地方,并用十分自然的口吻说出来,逐渐形成一种思维习惯,这就是幽默思维。

培养幽默思维法就是这么简单,你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学会,成为一个谈吐幽默的人。

9掌握准确语气的技巧

一个人要想成为一个杰出的口才家,除了要掌握语言的表达技巧之外,还要留心语言的语气。说话的语气对交谈的双方都存在着巨大的影响,是一场成功谈话的关键所在。交谈时不欢而散往往就是因为我们说话的语气让对方接受不了。此外,语气还可以将话语所蕴涵的情感表达得更准确、鲜明、生动。

既然语气对说话这么重要,那么,我们怎样才能更准确的掌握自己的说话语气呢?

了解语气的特点

语气包括思想感情、声音形式两个方面的内容,而这二者又都是以语句为基本单位的。因此,语气的概念又表述为具体思想感情支配的语句的声音形式。语音作为语言的物质外壳,是语气表达所必须依据的支持物。语言有表意、表情、表志的作用,语气相应也分为这三种。

表意语气指的是向对方传递某种信息,如陈述、疑问、祈求、命令、感叹、催促、建议、商量、呼应等。这种语气词或独立成小句,或用于整个句子末尾。指明事实,提请对方注意时,我们可以用“啊、呢、咯”等语气词;催促、请求时用“啊、吧”;质问、责备用“吗”,如与副词“难道”搭配,语气更为强烈;说理一般用“嘛”和“呗”;招呼、应呼用“喂”,揣测用“吧”。当然,表达语气的词还有很多,在这里就不一一例举了。

所谓表情语气,就是谈话中表现的感情。如赞叹、惊讶、不满、兴奋、轻松、讽刺、呵斥、警告等。赞叹用“啊、呵”,句中常有“多”字搭配;惊讶用叹词“啊、哎、哟、唉”;叹息用“唉”;制止、警告用“嘘、啊”;醒悟用“哦”;鄙视用“呸”等等。

所谓表志语气,就是对自己的说话内容表示某种态度。如肯定、不肯定、否定、强调、委婉、和缓等。肯定时一般用陈述句,如果表示缓和时我们可以用“啊、吧”等语气词,语气显得平淡,不生硬;夸张用“啊、哇”等语气词。

改变不良的习惯语气

语言是人际交往的桥梁。正因为有了语言,才丰富了人的社会化的内容,扩大了社会化的范围,加速了社会化的进程。但是,应该看到,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由于受社会、家庭和个人的某种语言习惯的影响,形成了每个人的独特的习惯语气,因此要尽量克服那些不符合语气要求的习惯语气。

有的人讲话声音变化很大,总是一开口声音很高、很强,到后来越说越低、越弱,句尾的几个字几乎听不到。这种头重脚轻的语气往往使语意念混,容易造成听话人的疲劳感。有的人讲话,总是带有一种“官腔”,任意拖长音,声音下滑,造成某种命令、指示的意味。有的人讲话,则喜欢在句尾几个字上用力,使末一个字短促,语力足,给人以强烈感、武断感,容易让人不舒服。

而要正确的使用语气,就应做到句首的起点要参差不一,句中的流动要起伏不定,句尾的落点要错落有致。这样就能使语气千变万化,丰富多彩。正确地运用语气;就会对每一句话的表达从语意上给以具体把握。这种把握是驾驭语气的基本内容。

因时、因地、因人调整语气

有声语言的表达要取得良好的效果,还要考虑场合、对象、时机等因素。根据不同场合、不同时机、不同环境、不同对象的语言交流特点,灵活恰当地运用语气的多种形式做到适时而发。

把握语气首先要注意说话的场合。这是十分必要的。一般说来,场面越大,越要注意适当提高声音,放慢语言速度,把握语气上扬的幅度,以突出重点。相反,场面越小,越要注意适当降低声音,适当紧凑词语密度,并把握语气的下降趋势,追求自然。场合不同,应运用不同的语气。谈话的场合和演讲的场合、论辩的场合和对话的场合、严肃的场合和轻松的场合、安静的场合和嘈杂的场合等等,都要根据情况使用不同的语气。

把握语气的另一个技巧是掌握说话时机。同样一句话,在不同时候说,效果往往不同。抓住时机,恰到好处地运用适当的语气,才会产生正确有效的效果。

要正确使用语气最重要的一条是语气因人而异,语气能够影响听话者的情绪和精神状态。语气适应于听话者,才能引起说话对方的共鸣。如:一个人遇到高兴的事情时,你用喜悦的语气同他交谈,就更能引发出对方的喜悦之情;当一个人愤怒的时候,你说话的语气往往会引发出对方的愤怒之意。当我们谈话的语气不适应于听话者的时候,则会异向引发,如生硬的语气会引发出对方的不悦之感,埋怨的语气会引发出对方的满腹牢骚等等。

语气是有声语言的最重要的表达技巧,掌握了丰富、贴切的语气,才能使我们的思想感情处于运动状态,不时对通话人产生效应,从而赢得交际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