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10秒钟打造交际高手
18989800000003

第3章 怎样与领导、上司打交道(3)

上司的形象很多时候并不仅仅是代表他自己的,他还代表着其所在的公司、部门的整体形象,这就使得问题有了一定的严重性和重要性,所以上司的形象需要时时处处维护,尤其是在公共场合,上司更需要得到认可和称赞,比如会议、参观访问等。

上司要表现自己,如果仅靠自吹自擂,这不仅不得体,而且效果也不好。这时候若下属站出来,以公众的语言称赞自己的上司,情况就会有很大的变化,很容易让别人接受,更有一定的说服力。上司获得了一定的满足以后,对于你这个制造机会,使他获得满足的人,怎么会不另眼相看呢?

5与上司相处的误区

显得比上司高明被别人比下去是很令人恼恨的事情,所以要是你的上司被你超过,这对你来说不仅是蠢事,甚而会产生致命的后果。自以为优越总是讨人嫌的,特别容易招惹上司和同事嫉恨。因此,对寻常的优点可以小心地加以掩盖,例如相貌长得太好亦不妨用某种缺陷加以抵消。大多数的人对于在运气、性格和气质方面被超过并不太介意,但是却没有一个人尤其是领导人.喜欢在智力上被人超过。因为智力是人格特征之王,冒犯了它无异犯下弥天大罪。当领导的总是要显示出一切重大的事情上都比其他人高明。君王喜欢有人辅佐,却不喜欢被人超过。如果你想向某人提出忠告,你应该显得你只是在提醒他某种他本来就知道不过偶然忘掉的东西,而不是某种要靠你释谜解惑才明白的东西。此中奥妙亦可从天上群星的情况悟得:尽管星星都有光明,却不敢比太阳更亮。

损害上司的自尊心

和上司建立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为什么这么难呢?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上司和下属的价值观念存在极大的差异。如果对工作的价值观不同,那么对人生的价值观也肯定不同。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能充分认识到人与人之间具有不同的价值观,对建立良好人际关系来说非常重要。

每个人的价值观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在一定的生长环境、教育环境、工作环境中逐渐形成的。年龄相差二十岁的两个人,价值观必然不同。有很多上司感叹:“现在的年轻人,真不知道他们想的是什么?……”这是由于上司和年轻人的价值观不同造成的。比如有的上司有一种自负心理,认为这个公司是由他们老一辈一手创造和发展起来的。这种自负心理的积累形成了他的价值观,其特定的自尊心也就这样形成了。可是,年轻的职员们不具有这样的观点和心理,两代人之间就产生了差距,价值观也就因此而不同。如果随便否定上司的观念,对上司说:“经理,你的观点太落后了,早已跟不上当今的时代啦。”这样会惹怒上司的。如果你被别人批评了引以为荣的地方,也一定会觉得自尊心受到了伤害吧?选也一定会对那个人产生反感吧?选的确,有些上司的观念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但上司有自己的自尊心,所以绝不能做出有损上司自尊心的言行。自己要善于从上司平时的言行中把握上司的观念,避免发生有伤上司自尊心的行为。

不只是公司内部,和所有人的相处都一样,否定他人的人格和业绩的行为都将对人际关系产生恶劣的影响。你能站在上司的立场上去理解上司吗?希望我们每个人在成为上司时,不要为自己年轻时因为不能考虑上司的立场而随便批评上司的言行而后悔。

与老板走得太近

如果说过多介入老板的私生活说明你已经脱离了老板的正常关系,那么了解老板的个人秘密和事业上的秘密对你也没有好处。上下级之间的确可能建立友谊,但是友谊过头,过多地参与老板的秘密,却是不可取的。你和你的老板的地位是不同的,至少在你们建立关系组织范围里情况是这样。亲密的关系有一种平等化的效应,这可能扭曲老板与你之间正常的上下级的工作关系。

老板告诉你的一个秘密如果被泄露,他将受到伤害。起先你也许会因为是老板密友——无话不说——而洋洋得意,可是老板已经给了你能用之反对他的利器,他迟早会后悔的。接着你们的密友关系便会尴尬。

即使老板对你吐露的秘密仅仅限于公司内部的事情,这仍会带来麻烦。你介入得越深,越会发现自己的行动越不自由。频繁地与老板接触也是在浪费你自己的时间,而你本来可以利用它来做更多有益的事情。值得人们为其工作的老板都想看到你多做工作而不是常常出现你的面孔。当你正忙于接触老板的时候,别人也许在完成他的计划和解决他的问题。

另外,过多地与老板周旋可能得到老板密友或宠儿的名声,这样一个名声会使同事们讨厌或不信任你,甚至有些人会想尽一切办法拆你的台。谁知你与老板神秘兮兮的样子是不是意味着一些阴谋或小算盘呢?——人们总会本能地反感。总之,在你和老板的关系中要有一块禁区,千万不可乱闯。

对上司和前辈的警告采取反抗的态度

能虚心接受批评的人会受到上司和前辈的喜欢。在繁忙的业务中有的失败只要再仔细一些就能避免,发生这样的失败的时候就非常容易惹人生气。特别是在年轻的时候经常会由于粗心大意而出错,给上司和前辈带来很多麻烦,因而被上司警告或批评。

无论是谁,若不是自己的过错却因之受到警告或批评,都会感到特别的委屈,特别的不高兴。尤其是当着别人的面受到了警告或批评时,谁都会感到自尊心受到了伤害。可是,在这种情况下,你的态度如何,对你以后的人际关系有很大的影响。对上司和前辈的警告如果采取反抗的态度、破罐破摔的态度或极力为自己辩解,你与上司和前辈的人际关系的恶化将是意料之中的事。

相反,如果能老老实实地承认错误说:“给您添麻烦了”或“实在对不起”,这样上司和前辈就会认为你是个非常诚实而很有前途的人,而日后你就能受到上司和前辈的喜爱。能虚心接受批评的人,人际关系一定会很融洽。道理很容易明白,但要做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在此可以教你几招:

1.承认自己的过错

为什么自己受到批评了呢?发生错误虽然有多方面的原因,可是能虚心接受批评的第一个条件是真诚地道歉。

批评的一方会因上司、前辈的性格不同而有所不同。但与警告对方时相比,批评对方时多数上司、前辈会显得有些不满。上司越是批评自己越是想为自己辩解,这是人之常情。可是在上司批评你时,无论你有什么理由也要忍耐一下。首先要老老实实地承认自己的错误、表示道歉。

即使是本人想表示道歉,想以后注意,在道歉时眼睛不在意地看着别处或脸上表现出不满都不是老老实实的道歉。因此,首先要老老实实地认错,这是“能虚心接受批评的人”的第一要点。要知道,不真诚的道歉是对别人的再次侮辱。另外,道歉时不要再加上“但是……”“虽然那样……但是……”这种道歉的话,让人听起来觉得你好像是在强词夺理,无理争三分。道歉时,只要说“对不起!”不必再加上“但是……”如果面对的是性格坦率的上级,或许就可以化解彼此的距离。当然该说明的时候仍要有勇气据理力争,好让上级了解自己的立场。

2.把上司和前辈的意见听到最后

第二要点是把对方的话听到最后。如果有谦虚承认自己过错的心情,就要老老实实地把话听到最后,之后再说明一下当时的情况、发生失误的原因。说明具体情况时不能为自己辩解,这样在上司和前辈了解情况之后也许会告诉你一些应该怎样做或事后如何处理的办法。

3.切忌把责任推给别人

所谓公司,是一个向着共同的奋斗目标前进的,相互理解、相互帮助、同心协力的有理性的集体。

即使是大企业,它的最小组成单位也是一个一个相对独立的人。借助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信赖关系可以形成强大的组织和企业。

从这个角度考虑,可以知道,个人是否积极地工作对公司和组织来说极为重要。个人的作用虽然不能立即以看得见的形式表现出来,但给予公司的影响却是很大的。必须充分认识到人与人之间的信赖关系的重要性。从这种意义上讲,发生错误而受到批评时把责任推给别人的行为是一大禁忌。确实想反驳说“这不是我的责任”,这也是人之常情。可是一味地把责任推给别人,默契配合、同心协力的关系也就破裂了。

被批评时不要把责任推给别人,而应该首先承认自己有错误的地方,并且加以改正。如果能这样做,周围的人就会宽恕你在那种情况下所犯的错误。

4.记录下被批评的内容

任何人都是在经历种种失败中成长的。失败不要紧,重要的是不要再重蹈覆辙。为此有必要把被批评的内容记录下来。

某个公司的职员在工作中经常遇到挫折,情绪很低落,整天苦恼地想:“为什么我这么惨,老是失败?……难道我真的就这样工作下去吗?”可是从某个时候起,他突然变得开朗起来,积极地努力工作。那是因为他突然做起“失败备忘录”的缘故,他把每次失败的原因都记在“失败备忘录”上。由于经常翻看那些记录,以往的经历就成为对自己的训诫和激励,使自己的前车之辙,成为自己的后车之鉴,避免再发生同样的失败。

因为失败而受到批评是不可避免的,问题在于如何避免失败再次发生。你认为把失败的内容记录下来的做法如何?

5.自己试着分析一下失败的原因

认识到自己的失败之处后,有必要自己分析一下失败的原因。

我们在前一个阶段讲的认识失败、反省失败、以后予以注意只是告诫自己罢了。实际生活中,我们还要把失败作为一块垫脚石再上一个台阶,使自己在失败中得到锻炼,使失败成为成功之母。

6.在无法接受时要这样做

因为什么自己受到了这么严厉的批评?自己哪里做错了?谁都有这样心里不服、无法接受的时候。这时,有必要和批评你的上司或前辈好好谈一谈。

也有因没有充分沟通而相互误解的时候。尽管如此,除了可以向信赖的上司和前辈具体地说明一下情况之外,其他的上司和前辈批评你的时候,即使无法接受,也不要表现出来。与其总想着自己被批评了越想越气,不如把自己当成是第三者在接受忠告。这样,你也许就可以接受上司和前辈的批评了。

总之,被批评后要和被批评前一样,与批评你的上司和前辈友好相处。不要把上司和前辈的批评记在心上,从此怀恨在心。如果这样,以后你与上司和前辈就难以相处了,对你自己更没有任何益处。被批评绝不是什么可耻的事,因为大家都是在失败与批评中一点一点地长大的。

实力是与上司谈判的筹码

没有实力,是没有谈判的权力的,这是现今社会中的铁律。

小李从学校毕业后很顺利地进入一家小型公司担任职员,说好试用三个月,期满调薪。公司人不多,小李自认为工作胜任且愉快,和学校的生活并没有差多少。有次同学聚会,一比之下才发现自己拿的薪水和别人差很多。同学们也说他的能力不应只拿那样的薪水。小李如梦初醒,忿忿难平,终于按捺不住,去找老板“谈判”。他向老板表示自己有能力,不应只拿那样的薪水。老板不置可否。小李认为自己胜券在握,谁知发薪时他的薪水并没有调整。小李觉得十分尴尬,进退两难,待了半个月,就辞职了。小李的要求落空,其实不用等到发薪之日就可以确定。因为他触犯了复杂关系中不变的铁律:

资历的铁律 资历不一定代表能力,但却代表了“力量”,它可以让人在某些时候、某些场合取得优势。换句话说,资历深的人声音大,有分量;资历浅的人不要说说话声音大小,甚至连出声的机会都没有,就算上司给你机会,其他人也会有意见,哪怕他们的学历能力都不如你。这种人性的特质连上司也无可奈何,而这也是有些初来乍到的人不随便开口,一开口就表示“我是来学习的”“请多指教”的原因。而小李刚来不到三个月,还在试用期,而且也才刚从大学毕业,一般事都很难开口,更何况“薪事”。

贡献的铁律 人眼看高不看低,有成就有贡献,自然可以获得别人的尊敬与臣服。在一个单位里,贡献更是奠定个人地位的重要条件,也是谈判时的重要筹码。有贡献,说明了你是个有能力的人,也标明了你的价值,老板需要你的能力,你的要求他自然会答应。小李才刚到公司,对工作还不算熟练,老板对他的能力并不是非常了解,当然不可能基于善意而答应加薪。小李的做法太过草率。

平衡的铁律 一个无资历、没贡献的人很难要求什么,这是因为一个团体需要平衡。不仅上司会主动去制造、维持平衡,同事之间也会去制造和维持。能有平衡的状态,则每个人都可受到“平衡”的庇护,而不致失去立足的根本。另外,上司也需要和下属维持一种平衡的相对关系。所以如果上司轻易在各种条件未具备的情况下答应小李的要求,那么以后的要求怎么办,对其他员工怎么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