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10秒钟打造赚钱高手
18990300000001

第1章 怎样赚取第一桶金(1)

1.创业之惑,投资之惑

这是最好的年代,也是最坏的年代;这是智慧的年代,也是愚蠢的年代;这是信任的年代,也是怀疑的年代;这是光明的季节,也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的春天,也是失望的冬天;我们的前途无量,同时又感到希望渺茫;我们一齐奔向天堂,我们全都走向另一个方向……

——狄更斯《双城记》

现在的年代与狄更斯在《双城记》开篇时描绘的年代何其相似——我们处于一个飞速变革的年代,变革之快令我们无暇思考;我们毫不掩饰我们对财富的渴望和追求,我们匆匆忙忙穿行于钢筋混凝土构架的都市;我们工作、学习、创业,夜幕深沉时才回到自己冷清的巢,却又在夜深人静时突然醒来,盯着黑压压的天花板,愣愣地想:我是谁?我到底在干什么?

——然后在杂乱无章的思绪中沉沉睡去。

早上,我们依然精神振奋,我们依然充满活力,我们一切依旧,夜深人静那一瞬间的软弱在清晨已经悄然沉入心底,因为:

——在这个喧嚣的年代,我们无权感伤。

你也在这个繁华的都市里寻找自己的未来吗?也在感受工作之惑、创业之痛吗?也许下面的文字会对你有所帮助。

创业是一种生活方式,可能会源于对物质生活的向往,更可能源于对挑战生活的渴望。多年来,创业作为一个恒久不衰的话题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虽然创业的含义已经变化了许多,创业的内容也变化了许多。

坦率地说,南方的观念比北方要开放得多,无论就时间上还是层次上。一方面,江浙福建两广地区地理位置靠近沿海,又历来有经商的传统;另一方面,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初期,南方由于得天时之利,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南通、宁波、温州、上海、连云港、福州、广州、湛江、北海和五个经济特区?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几乎全分布在南方沿海,强大的政策支持与明显的资源倾斜让南方得以飞速发展。然而,南方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北方却依然是一派安定祥和的气象,原有的体制依然按部就班地运转,人们依然在这旧有的体制中悠然自得地活着——也许,对于北方人来说,第一批创业者就产生在这新旧时代交替的数年间。

有时,看到一些媒体关于温州、潮州等地的民营企业的起步的报道,实在让人震撼不已。里面说:起步初期,那里一样困难,问一问现在小有规模的私营企业家,有几个不是亲朋好友拿着自家的房产证做抵押,破釜沉舟筹措到启动资金的?也许对于我们来说,当时并不需要冒这样大的风险,当时创业需要的仅仅是一点勇气而已。

举个例子:不知大家对八几年的火车还有印象没有?当时火车不像现在这么挤,但人还是挺多的,而且印象深刻的是,当时的饭店餐馆很少,旅客吃饭基本都是铁路部门自己供应,饭菜特别难吃!而且价格就当时物价水平来说,还特别贵!皮厚到一口咬不到馅的包子、只放盐和菜叶的煮面条……实在难以下咽。大约是1988年,一位朋友?当时大概都40岁了辞掉自己的正式工作,和老婆做盒饭往火车站送,当时很多人对此议论纷纷,指指点点,但这朋友能坚持下来;幸好当时没有城管、保安什么的,铁路饭店职工看到他也仅仅是不屑一顾而已。没人和他抢生意,饭卖得很好——一年后,他就开了自己的饭店,雇人往那里送饭。后来挣了多少钱不知道,不过现在那里最大最豪华的酒楼,就是他的。

当人人都禁锢在一个僵化的体系里不能?不愿出来时,你先出来,你就成功了一半;后入者的困难就多得多。现在,多少人想开饭店开餐馆?又多少人能成功?如同上海发行老八股时,先知先觉者大都赚得盆满钵盈,现在的股市里,深度套牢的又有多少?

创业是一个很微妙的概念,有时同是一件事情,不同的时间就有不同的提法。15年前,你开一家餐馆,那叫创业;15年后,你开一家餐馆,那却大半叫做谋生。道理很简单,先入者在这15年间已经完成了资本积累,上升到一个更高的高度,这种示范效应引来了更多的跟风者,于是你不但要努力弥补这15年的时间成本,还要面对无数和自己一样的竞争者,当然失败的几率就大得多。

许多人抱怨自己没有赶上那个新旧交替的年代,其实不过是一种自我安慰。机会无时无刻不在,只看你能否抓住。在你看来平平淡淡的时段,也许几年后就会发现,有一批人就是在这几年间成长起来的。就在2001年,陈天桥还和大家一样,都是普普通通的白领,用于创建盛大网络的50万启动资金也是多方筹借来的,而2003年,盛大的市值已经达到了40亿。相信2001年有50万资金的人不是少数,当时的你在做什么呢?是在抱怨没有机会,还是在拿着50万的资金付首付买房买车先?

网络游戏早已有之,MUD风靡网络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了。只是从来人没有想到,为游戏加上一个图形化界面竟会有如此神效。陈天桥抓住了这个机会,所以他成功了。

一个人一生只需要抓住一次机会,就足够了。上帝是吝啬的,一些人终其一生都不曾得到过上帝之手的垂青;也许有的人与机会擦肩而过却浑然不知;如果你意识到了自己曾经浪费过机会,伴随你的一定是无穷无尽的后悔与懊恼。不要抱怨命运,抱怨你自己;因为你中了六合彩,但是你却亲手将彩票撕碎。

顶尖的人创造机会,优秀的人抓住机会,普通的人坐等机会。

你在创造机会还是准备抓住机会还是在坐等机会?

许多人在总是问一个很愚蠢的问题:我有××万,应该做什么?提出这个问题的同时,就已经放弃了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权利,我们无法想象这样的人如何会成功。原因很简单,投资机会现在已经是比资金更为稀缺的资源,只有能在复杂的生活中准确地把握投资机会的人,才有成功的资质和潜力;第一关你都过不了,后面的事情就毋庸多言了。

也许不该这么苛刻——毕竟不能要求所有的人都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社会的安定仍然需要按部就班循规蹈矩工作的中坚力量。而当这一部分最安定的分子也面临着投资与创业的诱惑时,折射出的却是难言的尴尬。

这一尴尬的直接表现便是工作阅历、生活经历不同,所带来的投资思维方式的不同。许多人踏踏实实工作,最终的结果是对某一职业技能越来越精通,但依赖性也越来越强:工作后辛勤工作,努力得到老板的首肯,初步适应社会并站稳脚跟后,在家人的敦促下结婚成家,开始按揭购房买车,负担骤然加大,只好更加努力研究专业技能,战战兢兢惟恐失去工作;等有了孩子,感叹于自己抱负未酬,开始望子成龙,将自己一辈子没有实现的理想寄托在孩子身上。等孩子有了工作,按揭也还清了,手里有了积蓄,想自己找点什么做做的时候,却发现自己过去那么长时间会的只是自己的职业技能而已,已经丧失了全局把握的能力;前思后想,瞻前顾后,最终钱还是被存在银行里。

你想过吗?辞掉你现在的工作,不依赖你自己的专业技能,你能靠什么谋生?

现在的经济宏观面与上述现象一一吻合:银行沉淀了巨额资金,居民存款达10万亿;政府为促进居民消费和投资,屡屡降低存款利率并开征利息税;但居民缺乏稳妥的投资渠道,宁可将资金近乎无偿地存在银行里,也不愿意投入生产。可以看到,国债发行往往大受欢迎,无数人在股市中割肉出局后寻找新的增值途径,现在发行的各种基金中,最受欢迎的是保本增值基金?满足了居民对资金“保证不亏,可能赚钱”的安全性诉求,开放式基金虽然收益较高,但却面临强大的赎回压力,老百姓以“逃顶”的侥幸心理套现逃离基金。

不能责备这种心理,因为普通居民确实有太多的理由将钱攥在手里:房车按揭,孩子上学、大病统筹、养老……但也正是这么多的理由,才形成了不良循环,使得社会上无法形成有效的投资机制和投资渠道。

在过去几个月的融资过程中遇到过很多对象是这种:确实对投资有着很大的兴趣,但是对风险有着近于偏执的要求,还有人要求提供质押!因此,从某种角度来说,这种兴趣实在是“叶公好龙”。其他融资渠道对于中小企业创业者又是遥不可及,熟人拆借范围有限规模也有限;银行作为主要融资渠道,从来扮演的都是冬天送冰夏天送火这样嫌贫爱富的角色;风险投资遥不可及;IPO离中小企业又太远;数来数去,中小企业只有苦熬的份儿了,只能盼望哪天天上能掉下个馅饼来,所以有了中小企业的融资之痛。

你现在是什么情况?是在兢兢业业工作还是在完成了积累想寻找投资渠道?上面所描述的心态,和你相符吗?

2.管道的故事

成为百万富翁不是一种机会,而是一种选择?

很久、很久以前,有两位名叫柏波罗和布鲁诺的年轻人,他们是堂兄弟,雄心勃勃,住在意大利的一个小村子里。两位年轻人是最好的朋友。他们是大梦想者。他们不停地谈着,渴望有一天能通过某种方式,让他们可以成为村里最富有的人。他们都很聪明而且勤奋。他们想他们需要的只是机会。

一天,机会来了。村里决定雇两个人把附近河里的水运到村广场的水缸里去。这份工作交给了柏波罗和布鲁诺。两个人都抓起两个水桶奔向河边。一天结束后,他们把整个镇上的水缸装满了。村里的长辈按每桶水一分钱的价钱付钱给他们。

“我们的梦想实现了!”布鲁诺大喊着,“我简直无法相信我们的好福气。”

但柏波罗不是非常确信。他的背又酸又痛,提那重重的大桶的手也起了泡。他害怕明天早上起来又要去工作。他发誓要想出更好的办法,将河里的水运到村里去。

“布鲁诺,我有一个计划,”第二天早上,当他们抓起水桶往河边奔时,柏波罗说,“一天才几分钱的报酬,而要这样来回提水,干脆我们修一条管道将水从河里引进村里去吧。”

布鲁诺愣住了。

“一条管道?谁听说过这样的事?”布鲁诺大声嚷嚷着,“柏波罗,我们有一份很不错的工作。我一天可以提一百桶水。一分钱一桶水的话,一天就是无元钱!我是富人了!一个星期后,我就可以买双新鞋。一个月后,我就可以买一头母牛。六个月后,我可以盖一间新房子。我们有全镇最好的工作。我们一周只需工作五天,每年两周的有薪假期,我们这辈子可以享受生活了!放弃你的管道吧!”

但柏波罗不是容易气馁的人。他耐心地向他最好的朋友解释这个计划。柏波罗将一部分白天的时间用来提桶运水,用另一部分时间以及周末来建造管道。他知道,在岩石般硬的土壤中挖一条管道是多么艰难。因为他的薪酬是根据运水的桶数来支付的,他知道他的收入在开始的时候会降低。而且他亦知道,要等一两年,他的管道才开始产生可观的效益。柏波罗相信他的梦想终会实现,于是他就去做了。

布鲁诺和其他村民开始嘲笑柏波罗,称他“管道人柏波罗”。布鲁诺赚到比柏波罗多一倍的钱,炫耀他新买的东西。他买了一头驴,配上全新的皮鞍,拴在他新盖的两层楼旁。

他买了亮闪闪的新衣服,在乡村饭馆里吃可口的食物。村民尊称他为布鲁诺先生。当他坐在酒吧里,为人们买上几杯,而人们则为他所讲的笑话开怀大笑。

小小的行为等于巨大的结果。

当布鲁诺晚间和周末睡在吊床上悠然自得时,柏波罗还在继续挖管道。头几个月,柏波罗的努力并没有多大进展。他工作很辛苦——比布鲁诺的工作更辛苦,因为柏波罗晚上和周末都在工作。但柏波罗不断地提醒自己,明天梦想的实现是建造在今天的牺牲上面的。一天一天过去了,他继续挖,每次只是一英寸。“一英寸、又一英寸成为一英尺,”他一边挥动凿子,打进岩石般硬的土壤中,一边重复这句话。一英寸变成一英尺,然后10、20尺……100尺……

“短期的痛苦等于长期的回报,”每天完成工作后,筋疲力尽的他跌跌撞撞地回到他简陋的小屋时,他这样提醒自己。他通过设定和通过每天的目标来衡量工作成效。他知道,终有一天,回报将大大超过付出。

“目光盯在回报上,”每当他慢慢入睡,耳边尽是酒馆中村民的笑声时,他一遍遍地重复这句话。“目光盯在回报上。”

一天天、一月月过去了。有一天,柏波罗意识到他的管道完成了一半,这意味着他只需提桶走一半路程了!柏波罗把额外的时间用来建造管道。完工的日期终于越来越近了。在他休息的时候,柏波罗看到他的老朋友布鲁诺在费力地运水。布鲁诺比以前更加驼背。由于长期劳累,步伐也变慢了。布鲁诺很生气,闷闷不乐,为他自己注定—辈子提桶而愤恨。他开始花较少的时间在吊床上,却花更多的时间在酒吧里。当布鲁诺进来时,酒吧的老顾客窃窃私语:“提桶人布鲁诺来了。”当镇上的醉汉模仿布鲁诺驼背的姿势和拖着脚步走路的样子时,他们咯咯大笑。布鲁诺不再讲笑话了。他宁愿独自坐在漆黑的角落里,被一大堆空瓶所包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