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10秒钟打造做人高手
18990400000014

第14章 做人要开开心心(1)

1.做人切忌“自寻烦恼”

人们在生活中,总免不了有一些苦恼烦闷的事儿。有些烦恼来自外界,必须正视;有些困扰则源于内心,这就是所谓“自寻烦恼”。

“魔由心生”的故事说的正是这个道理。

有一个和尚,每次坐禅都幻觉有一只大蜘蛛跟他捣蛋,无论怎样也赶不走。他把这件事告诉了师父。师父让他下次坐禅时拿一支笔,等蜘蛛来了在它身上画个记号,看它来自什么地方。和尚照办了,在蜘蛛身上画了一个圆圈。蜘蛛走后,他安然入定了。当和尚做完功,睁开眼睛一看,那个圆圈原来就在自己的肚皮上。

可见,许多我们推给他人或外物的过失、毛病竟在自己身上。当然,这种来自自身的困扰我们往往不易察觉,更难以用笔“圈”定。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自寻烦恼的事儿在人世间的确不少见。据说从前杞国有个人,整天担心天塌地崩,自己无处藏身,因此急得吃不下饭,睡不好觉。这是何苦来呢?正如大诗人李白所道:“白日不照吾精诚,杞国无事忧天倾。”

假如我们知道了“魔”从何来,也就降魔有方了。“杯弓蛇影”这个典故正给人们以有益的启示。

据说,唐朝时有一个妇女,跟随自己在南方做官的丈夫,曾经误食了一条虫子。她常常怀疑那虫子还在自己体内,因此忧郁成疾,多次治疗都没有效果。京城里的一位医生,知道这妇女得病的症结,就请来这家的一个言语谨慎的老仆妇,预先告诫她说:“今天让夫人吃药后吐泻,你只用盘盂把秽物接住。当她吐的时候,就说看见有一只小蛤蟆逃掉了。但千万不要让夫人知道这是骗她的。”老仆妇照着医生的吩咐做了,不久那妇女的病就全好了。

看来,这个妇女的病根在一个“疑”字,是没病想出来的病。京城名医还颇通“心理疗法”,对症下药,去其疑心,药到病除,实在是高明。这里讲的是治病的道理,它对我们处理人世间的许多其它问题,也是有启发的。

对于那些疑虑重重的人,我们应像京城医生那样,解除其疑惑,开阔其心胸。而我们自己则应时时处处心胸豁达、超脱。有人窃窃私议,未必就是捣鬼;分房子未轮上,也要全面分析一下自己的条件……

西方哲学家说:世界上最宽广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而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心灵。一个心胸辽阔澄明的人,是不会有那么多烦恼的。诚然,也不是一切烦恼都是自寻的。但外因毕竟只是条件,内因才是根据。正如“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一个人若不求长命百岁,自然也就对死亡不那么恐惧;不要大富大贵,自守清贫也就没什么痛苦了;不想出人头地,默默无闻也能自得其乐。

魔由心生,魔也由心除。倘若心灵一片光明灿烂,那烦恼与苦痛便会远遁他乡!

2.选择快乐的人做朋友

开开心心地做人,那么先选一个快乐的人做你的朋友吧!

有人是悲伤的,他没有对你说过一件事。你正坐在他身边,忽然间你感到一阵悲伤传到你身上。有人是快乐的,只是快乐的,什么都没有对你说——但突然间,你感到一阵快乐进入了你内心。如果20个人正快乐地坐着,你带去一个悲伤的人,几分钟之内,他将感到有一个变化,他的情绪正在变化。和悲伤的人在一起,你变得悲伤。和快乐的人在一起,你变得快乐。那就是为什么如果你尽情地和孩子一起玩乐,你也成了孩子。和孩子一起玩乐,你就一下子忘记了全部的担忧和世界——你变得像个孩子一样,非常清新。

如果你想快乐,就经常和孩子在一起,如果你想一生都快乐,就选择快乐的人做朋友。

3.宽以待人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这句话虽然听来未免迂腐,可是,仔细想想,它却有很值得我们遵行的地方。

“静坐常思己过”,是一种反省的功夫。我们假如常能在静下来的时候,想到自己在做事或待人方面有疏忽有亏欠的地方,自然就减少了对别人的抱怨嫉恨或报复的心情;也同时由于明白了自己的过失而得到一些警惕,以后将不至再犯同样的过错。这是前人劝我们“静坐常思己过”的真正意义。

至于“闲谈莫论人非”则更是我们为人处世的一条金科玉律。

把谈论别人是非的精神用来“常思己过”,既可减少得罪人的机会,又可随时改正自己的缺点,可以说是一举两得。

有人说:“假如我们都知道别人在背后怎样谈论我们的话,恐怕连一个朋友也没有了。”这并不是一句否定人与人之间友情的话,相反的,它正可以告诉我们,对背后的闲话尽可不必去认真打听和计较。

要知道,人们背后一时兴之所至,谈到了你的过错或缺点,说了对你不利的话,这是人之常情。即使他是你的朋友,偶尔一两次顺口说来的话,也并不证明他不够朋友。假如你不知道,这事情就会和根本没有发生过一样。

可是,假如你时常担心别人背后对你的谈论,而要千方百计地去打听的话,传话的人可能会把事情夸张些或歪曲些。这样一来,本是无意之间的闲谈,就会成为相当严重的有意的中伤,当然就会影响到朋友之间的感情。

我认为在这一方面是大可不必过于认真的。假如你喜欢你的朋友,在传话的人面前,你反而应该替他辩护一下才对。因为这是换得朋对你的信心及杜绝闲话的最好办法。

朋友之间的感情本不是短时间可以建立得起来的。在彼此交往期间,不计较小的恩怨,适当地消除小的误会,原谅对方有意或无意的错误等等,都是使友谊巩固和增进的最好办法。许多人一生交不到一个朋友,那就是因为他太斤斤计较了。要知道,世间有几个人没有缺点和没有粗心大意的时候呢?假如别人也同样的来计较我们的错失的话,我们不是也会成为孤立可怜的人了吗?

我一向喜欢快乐和谐的气氛。不管是家庭里,邻里之间、朋友之间、同学同事之间,假如大家见了面都是一团和气,彼此心中没有成见,没有意气用事的地方,嘻嘻哈哈,有说有笑,那该多好!而这种快乐气氛的形成,就是靠着每一个人从本身做起的一种宽厚、容忍的功夫。

对人抱持一个“恕”字,欣赏别人的好处,记着别人的好处,忘掉别人的错处,原谅别人的缺点,不去故意挑剔别人,这就可以获得一种心安理得的快乐。

旧式大家庭里常因为人多嘴杂,彼此之间堆满了猜忌和嫌怨,往往养成人们尖酸刻薄,睚眦必报的习惯。

常见有人说话方面不饶人,你损我一句,我必定要报复你三句,认为是精神上莫大的胜利。可是事实上,我们知道,无论所争执的事是大是小,既有争执和意见,心里就不会舒服,无论自己是胜是败,精神上总难免遭受相当的损失。为琐屑小事争强好胜的结果,必定会把无意变为有意,把小事扩大为大事,以后就更难和平相处了。

“和气可以致祥”,如要使自己生活愉快祥和,就不要忘记“和气”二字。

和气并非软弱。一个懂得和气二字用处的人,和气会成为他的无形武器;消极方面讲可以避免卷入无益争论的漩涡,积极方面可以克服对他有所不利的敌人,而且甚至可以更进一步把敌人化为朋友。

4.知足常乐

做人要真正开心,那么知足常乐是真理。

每当你心清苦闷的时候,或忙了一阵觉得乏累的时候,或偶尔对例行工作觉得厌烦的时候,你就应当勉强自己到街上去走走看看。

看看一些汗流满面的人,拉着车子或挑着担子,在为生活奔忙。

看看一两个穿得破旧的女人,背上背着孩子,手中还牵着一个,另外一只手则提着篮子,从不知多远的地方来,向不知还有多远的地方去。

也许那是一个凄风苦雨的夜晚,行人稀少,却仍有一两个寂寞的卖面的摊贩,在黯淡的街角等待他们的主顾。他累了一天,也盼望了一个晚上,却不见得能得到他所希望得到的。

街角那家水果店的女孩子,正在拖着她站酸了的双脚,用她粗糙的双手,清扫果皮、清点货物。她一脸疲倦的表情;她睡上四五小时之后,接着而来的仍然是同样劳累的一天,又一天。

这些人,他们辛苦劳碌。他们所缺少的东西比你多得多,而他们所负担的生活的重量却比你重得多。看着他们,你难道不为自己的得天独厚觉得庆幸吗?于是方才那些乏累、厌烦或愁闷就会减轻,以至于消逝;同时可能生出一种新的信念,这信念是由于一种幸运的感觉而产生的——那就是我应该不辜负这得天独厚的恩典。一点也不夸张,因为和别人的更大的辛苦劳碌作了一次比较,你就可能为自己不能满足于自己的生活而觉得惭愧。

我们随时会看到辛苦的、活得没有意义的、像骆驼一样负担沉重的人们。单只是“生活”,已经使他们疲于奔命。但他们仍然把希望寄托在明天或将来的某一天。他们只单纯的希望,有一天自己可以不这样劳累,就于愿已足矣。而且你应该因此相信,如果你处在他们的境地,一定也完全像他们一样。当你一文不名而只好在炽热的太阳下徒步赶路的时候,也许你最大的希望只是一张公共汽车票的钱。当你常年只有每天4小时的睡眠和12小时的工作时,你最大的希望一定只是一天不受干扰地蒙头大睡。

但是,也由此明白,每当一个人最起码的愿望满足之后,他必定还要有第二个愿望;而且将来还会接着有更多更大的愿望。没有一个人认为他自己的生活中已经不再缺少什么,尽管假如他退居一个恶劣的生活环境中时,他会向往或怀念这种生活;但在他自己置身在值得满意或甚至于值得艳羡的生活中的时候,他总还是觉得贫乏和不如意。

当然,往好的方面说,由于时常不满意自己的现状,才会拿出更多的智力和体力,去求得更大的进步,才会有更多的创造与发明。但是,往坏的方面说,一个人如果只是消极地对生活不满意,消极地厌倦和抱怨,那就只能说是一种对自己幸运的忘恩负义。因为无论你是不是认为自己已经够苦,总还有那些比你活得更辛苦,更没有意义,甚至于看来更没有希望的人们,而他们却是在那里认真地抱着希望地活着。

幸福是需要比较的,它没有止境,没有标准,而只是看你对它的认识如何,以及看你对它怎样解释而已。

5.快乐是一种选择

你是要过一种快乐的人生,还是要过一种痛苦的人生,其实这只在于你的选择,每日我们似乎都被有关快乐的普通心理学忠告所淹没,但那无情的消息却是:为了快乐,我们应该做些事情——做出正确的选择,或是有一套正确的自我观念。与此同时,还有另一种观念——快乐只是一种短暂的状态。如果我们总不快乐,必定就是有问题。然而,更多的人们所经历的并不是一种短暂的快乐状态,快乐是一件更普遍的事情,是一种被小品文作家林·普拉瑟称作是“由难以解释的问题、莫名其妙的成功与失败——很少有片刻完全的平静所组成”的混合物。

也许你会说自己昨天很不快乐,因为你与老板之间有个误会,但是就真的没有快乐而完全宁静的时间吗?没有一位陌生人问过你,是在哪儿做的如此漂亮的发型吗?……你只记得这一天过得很糟,却忘记在这一天当中,仍有很多美好的时光。

快乐就像一位和蔼、神奇的美丽阿姨——一位来访者,总会在你最不期望的时候到来,点上一些昂贵的名酒,而后又会消失无踪,留下久散不去的桅子花香,你无法控制她的出现,而只能在她露面时,感谢她;你不能迫使快乐降临——但当她在你身边时,你却可以确信自己感觉得到她的存在。

当你满腹心事,在屋里来回踱步时,试着去观赏在日落时玻璃窗中所映照出的那火一般的城市,听听孩子们在昏暗的光线下打篮球的叫喊声,你会感觉到自己的情绪高涨,而这只因为你转移了注意力。快乐是一种态度,而不是状态。这种态度在于你清洗百叶窗时听着咏叹调,或收拾衣柜时依然兴致勃勃;快乐是家人围坐在餐桌边吃团圆饭时;快乐就在眼前,而不在某个遥远的承诺——等我们有时间……

快乐是一种选择,当她像蓝天中往海上飘去的气球一样出现时,伸手抓住她!

6.拒绝苦闷

开心做人,首先拒绝苦闷!

人们感到苦闷,是由于自我被压抑。不要害怕苦闷,因为它是催促我们奋勇冲破阻力的前奏。

安于现状的人苦闷虽少,进步也少。越是对自己现况不满意,觉得受压抑而不愿妥协的人,越是因为急于要挣脱,而能发挥潜力,终于有所成就。

“苦闷”是对自己不满意,希望生活充实些、有成绩些,而又做不到时的一种失望或焦灼之感。它也正是努力向上的原动力。

由于我们精神上常觉茫然与空虚,所以才尝试去给生活增添许多目的和意义,以使生活生动而丰富。它往往促成深思与创造。

几乎每一个人在年轻时都曾感到自己是不快乐的。但不快乐并非不丰富。相反的,正因为能感到不快乐,所以才丰富。

苏格拉底说:“如果把世上每一个人的痛苦放在一起,再让你去选择,你可能还是愿意选择自己原来的那一分。”这说明,各人对自己的痛苦有适应力。

“人在福中不知福”,固然是至理名言,“人在苦中”却也会“不知苦”。至少,它不会像旁观者所想象或自己以前所想象的那么苦。当逆境来临时,人自然会产生适应力,也就因为我们对痛苦有适应力,并可发挥潜能去超越痛苦,所以才往往因祸得福。

面对困难问题时,除需要勇气、毅力、智慧与经验之外,更需要冷静。冷静才能发挥潜力,稳定步骤,对问题做清醒的判断。

7.30岁前不必在乎的30件事

开心做人,那么,在30岁之前不要在乎以下的30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