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北宋使用纸币“交子”之后,南宋使用的纸币叫“令子”,金代使用的纸币叫“交钞”,元代使用的纸币叫“元宝交钞”“通行宝钞”,明代使用的纸币叫“大明宝钞”“洪武宝钞”。
到了清代,发行了以银两为单位的纸币叫“户部官票”,上面印有:“户部奏行官票。凡愿将官票兑换银钱者,与银一律并准按部定搭交官项,伪造者依律治罪不贷。”
以铜钱为单位的纸币叫“大清宝钞”。“户部官票”与“大清宝钞”发行以后,民间便把“宝钞”与“官票”合二为一,简称“钞票”:这就是“钞票”一词的由来。
监狱的由来
中国的监狱产生于何时?是谁发明的?唐朝解释法律的重要著作《唐律疏议》载:“皋陶造狱”。皋陶是4000多年前的传说中的人物,舜帝时期,曾被任命为刑法官,他是掌管刑罚,发明建造监狱的首创者。
“监狱”一开始并不叫监狱,夏朝时叫“宫”,商朝叫“圉”,周朝叫“圜土”,秦朝叫“囹圄”,直到汉朝才开始叫“狱”。秦时,不仅京城有狱,地方也开始设狱。汉时,监狱更是名目繁多。南北朝时的北朝,开始掘地为狱,发明了“地牢”。唐朝时,州县都有了监狱,宋朝各州都设置了类似周朝的圜土的狱,犯人白天劳役,晚上监禁,明朝京、州、府、县都有监狱,清朝沿袭下来。
傻瓜的由来
为什么人们习惯上把愚蠢者叫作“傻瓜”呢?据顾颉刚教授考证,这与中国古代一个族名有密切关系。
据《左传》记载:姜戎氏的祖先吾离被秦军赶到瓜州。后来,聚居在瓜州的这些姓姜的人,就以地名取族名叫“瓜子族”,瓜子族为人非常诚实,吃苦肯干,人们便谬误他们愚蠢,把愚蠢的人称“瓜子”。后来人们把“瓜子”也形容词“傻”字联系到一起,这便有“傻瓜”一词了。
小学的由来
“小学”二字最早并不专指学校。西汉时称“文字学”为“小学”,唐宋以后又称“小学”为字学。读书必先识字,掌握字形,字音,字义,学会使用。周朝儿童入学,首先学六甲六书(六甲指儿童练字用的笔画较简单的六组以甲起头的干支。六书即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即由此所以从前把“文学字”称“小学”,“小学”之名由此而得。
“银行”的由来
众所周知,金子比银子更贵重,银行为什么不称金银,是有历史原因的。几百年来,白银是我国的主要货币,黄金又贵重又稀少,主要用于制造装饰品和作为财富贮藏,很少进入流通。日常在交易、存款、借款时,主要用白银。后来,存款、借款、汇兑等业务发展了,需要一个专门的机构来经营。人们就很自然把这种机构的名称和银子联系起来,称之为“银行”。“行”是处所的意思。以后,“银行”这一名称就一直沿用下来了。
“洞房”的由来
秦始皇建造“阿房宫”,强选天下美女。十分俊美而勇敢的三姑娘被强迫送进阿房宫,她不甘心那被奴役蹂躏的黑暗生活,直奔华山,与逃命至此的书生沈博相遇,逐渐产生了爱情,于是二人对天盟誓,结成了患难夫妻,他们便以巨石下的洞穴为新居。
后人为表示对三姑娘的崇敬和怀念,在华山路的沿途修建了不少寺院,每个寺院主殿都供着三圣母的塑像或神位。这个三圣母就是那不畏强暴争取自由的三姑娘。一些文人又杜撰了像宝莲灯、劈山救母等美丽的神话故事和“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等诗句,使“洞房”的传说更加优美动人。
副刊的由来
我国报纸的副刊出现于清代末年,不过当时不叫副刊,称为“附张”或“副张”。如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创办的《申报》就有刊载诗词曲语等文字的附张,这是副刊的雏形。
“副刊”一名的产生,源于北京的《晨报》,1921年北京《晨报》改版(初名《晨钟报》),第七版定名“晨报附镌”,请一位精于隶书的著名书法家题名,隶书体没有“附”字,这位书法家灵机一动,挥笔写了“副”字,后来大概嫌“副镌”太文,遂更名为“副刊”,一直沿用至今。
宣纸的由来
被人们誉为“纸中之王”的“宣纸”,远在1000多年前的唐朝,就已名扬四海了。对于它的纸质特点,美名声誉,更是为人所熟知。但是,人们对于“宣纸”之名的由来,未必全都知晓。不知内情的人,只要一提到“宣纸”,一般总误认为是安徽省宣城县生产之缘故,其实,它的产地却在安徽皖南的泾县。“宣纸”的取名是以产、销地而得名的,因泾县早在唐代就属于宣州府管辖,当时,泾县曹氏门弟,又多以产纸为业,并以传统产纸而闻名,纸又集中于宣州一带市场销售,并同时作为宣州府的名贵特产,每年向皇上进贡。天长日久,人们干脆把它叫做“宣纸”了,并一直沿用至今。
“年画”的由来
年画,最初的形式是门画,如古籍中所载:“画虎于门”、“贴画鸡于户上”。宋代时,发明了雕板画,这时称为“纸画”。到明代,开始有了“年俗画”的记载,但仍没有“年画”之称,直到清光绪年间的“戊戌变法”时,社会上改良风气日盛,改良派人士提倡年俗画应该配合社会改革,首先提出“改良年画”的主张。随即,天津杨柳青齐建隆画店首先刻印了一些反映禁吸鸦片、兴办学堂、女子自强等内容的宣传画,称为“改良年画”,自此,“年画”之称才使用流传开来。
漫画的由来
“漫画”这个名词在中国出现的历史不过50多年罢了。我国早就有漫画作品了,但那时并不称为漫画,只叫讽画,讽刺画、讽喻画、讽字谐画等等。
“漫画”二字在我国的出现,是1925年,前辈画家丰子恺创作出了有独特风格的画,这件事不久即传到郑振铎的耳朵里。郑氏当时是著名刊物《文学周报》的主编,他热情地索稿。于是丰子恺的画就连载在《文学周报》上,丰子恺在后来回忆说:“‘漫画’二字,的确是在我的画上开始用起的,它也不是我自称的,却是别人代起的……编者代为定名《子恺漫画》。这定名人,即主编者郑振铎。这是1925年上半年的事。”可以说,“漫画”这个名称是与丰子恺分不开的,而这定名的功绩却属于郑振铎。
“漫画”这个叫法始于日本,据说包含着“随意”画的意思。“漫画”名称在中国的起用,是受了日本的影响,这是可以肯定的。
小品的由来
“小品”一词出自古老的佛教经典。佛经中“全本”称为“大品”,节本称为“小品”。
文学中的小品即是由此而来。在古代就有“六朝小品”等。因小品具有隽永、精辟的特点。所以沿用至今。
假发的由来
外国人戴假发的习俗可追溯到很久远的年代,在埃及木乃伊的头上就发现过假发。据考证,在古埃及,不论男女都剪去头发,以求清洁凉爽;但为了好看,又经常戴上假发。假发用人发、棕榈树叶纤维或羊毛制成。这种假发在公元前的古埃及延续了好几个世纪。
古代希腊、罗马人也戴假发。爱斯基摩人的先辈偶尔使用假髻,算作假发的一种。
十七、十八世纪欧洲男子戴假发成风,这与法兰西国王路易十三密切相关。据说路易十三在脱发之后,就大力提倡法国男人戴假发。那时候的假发套是又大又重,通常还补上一点白粉。这种假发价格昂贵,戴假发的都是所谓“上流社会”的人物。法式假发不久便流传到英国。英文中假发一词源于法文。英国的法官和律师在18世纪初开始戴假发出庭,至今依然如此。18世纪欧洲男子戴的假发,大多比上一世纪的要小一些。假发上往往附有装饰性的缎带,有的还在发尾套上一只丝质小袋。
戒指的由来
戒指发源于我国唐朝。当时,皇宫中的宫妃月经来临就在无名指上戴上戒指,以此告知皇帝。可见,那时戴戒指是作为一种信号使用。而现在人们却是把戒指当作一种纪念品或装饰物来戴的。
牙刷的由来
牙刷是我国口腔医学史上的重大发明之一,在我国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
牙刷问世前,我国唐代医学家王涛著的《外台秘要》里,就有用柳枝进行揩齿的记载。
牙刷名称最早见于元代郭玉诗中“南洲牙刷寄来日,去垢涤烦一金值”,这说明在元代,我国南方制造的昂贵牙刷已为少数上层人物所使用。1954年,考古学家在清理距今1000多年的辽驸马卫国王墓葬时,发现有两把很像现代牙刷的骨柄实物,头部有两排共8个植毛孔,这证明我国出现牙刷比欧洲至少早600年。
现代的第一支牙刷是1780年制造出来的,1840年才在法国正式投产,后传到美洲。那时的牙刷主要由骨柄和天然鬃毛制成。20世纪初,出现了塑料牙刷柄,30年代人们采用人造尼龙丝做牙刷毛,取代天然鬃毛。随着塑料工业的迅速发展,细尼龙丝质量提高,人们发现原来的尼龙丝对牙龈和牙齿损失较大。因而在40年代,改用软尼龙丝做牙刷毛,现在市面上又出现了电动牙刷。随着科学的进步,牙刷还将不断出现新的发展。
口罩的由来
公元1275年,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远涉万水千山来到中国,曾在他的名著《东方见闻录》中写道:“那些伺候皇帝饮食的人,口与鼻子一律都要蒙上蚕丝与黄金线织成的巾,使他们所发出的气息,不致传到皇帝的食物上面去。”这种“蚕丝与黄金线织成的巾”就是最早的口罩。
后来,医生们在手术时,为了防止自己口鼻里的细菌传染到病人身上,引起严重感染,也使用口罩,从那时起,口罩就在全世界推广开来。
乳罩的由来
在古埃及时代,胸是女性美的主要标志,因此当时的女性以裸露丰满的乳房来炫耀自己的美。到了古希腊时代,妇女用毛织的窄带来紧前胸,用以美化乳房的造型。据考证,这种装束来自希腊神话中的亚马逊女战士,传说她们为便于拉弓,投标枪,将右乳房割掉,并用一条窄带勒住前胸剩下的左乳房。这种装束就是今天女性用的乳罩的雏形。
东西的由来
人们为什么把一切物质统称为“东西”呢?原来是这么回事。
我国古代把木、火、金、水、土称为“五行”(分别代表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把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称为“天干”,又把“五行”“天干”对应起来,组成“五方”。即东方甲乙木,南方丙丁火,西方庚辛金,北方壬癸水,中方戊己土。可以看出,东方属木,可以代表一切植物,如花草、树木、蔬菜、庄稼等等;西方属金,可以代表一切金属矿物,如金、银、铜、铁、锡等;南方属火,火是一种化学现象,北方属水,严格说来,水也是一种化学现象。然而,在远古时代,人们可能不把水、火当做物质;至于中方的土,由于遍地皆是,以至被古人忽视。由此看来,只有木(植物)和金(金属矿物)最受人们的重视,可以代表一切有用物质。于是人们就把代表“木”和“金”的两个方向各联在一起,组成了一个“词”——“东西”,用它代表世界上的所有物件。
电影的由来
19世纪初,有人做过这样的试验:连续快速地变换一组图案时,由于人的眼睛的“视觉暂留作用,看到的不是一张静止的图画,而是变化着的图案。根据这个原理,1878年一位英国摄影师用一排二十四架相机,拍下了一套奔马的连贯动作照片,这就是电影的萌芽。但最初的电影不仅无声,而且短得只能看一分钟。直到1927年,有声电影才问世。1933年,有人研究出多层彩色底片来拍摄彩色影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又出现了各种宽银幕电影、立体电影,最近十几年随着激光技术的发展,人们正在研究立体感更强的全景电影。
照片的由来
1839年8月15日,法国科学院向社会各界展出世界上第一张光学照片,轰动了整个巴黎。它的发明家是巴黎舞台上一位杰出的画家和布景设计家路易斯·达意尔。
达意尔为了设计光学布景,发明了一种“暗箱式万花筒”。一天,他正在使一张薄片感光,天空忽然乌云密布,阳光被遮住了,达意尔只好把这张感光不足的薄片存放在化学药品柜子里。三天后,他从柜子里取出薄片,发现照片非常清晰。他立即把柜子里的所有化学药品,甚至连温度计里的水银也都取出来作为试验药剂,以便证实他的发现是可靠的。他首先使碘化银薄片短时间感光,然后放入稀释水银溶液中显影,再用苏打碱溶液定影,最后获得了世界上第一张照片。
磁带的由来
世界上开始设想研制磁性录音带可追溯到1888年,当时美国工程师奥伯林·史密斯用含有钢粉的纤维丝带记录和重播声音。12年后,丹麦物理学家瓦尔德马·波尔森用钢丝进行了同样的尝试,但效果均不佳。
1928年,法国工程师弗勒梅尔用铁粉涂在纸带上进行了试验,因纸带太脆也未获得成功。
到1932年,德国的BASF公司自行研制乙酰纤维带,首次将纯铁作为乙酰纤维带的磁化敷层,而后又采用氧化铁作为磁化敷层。于是在1934年,世界上第一条录音磁带宣告问世。
1945年,德国的应用技术开始崛起,同年大型盘式录音机问世。到了1963年,盒式录音磁带设计宣告完成。1966年,BASF公司开始生产盒式录音磁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