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捭阖术
18997600000013

第13章 抵巇第四(2)

苏秦说:“那不一定。臣听说有这么一件事,一个在外为官的小吏,其妻与人私通,到了小吏回家的日子,其妻很担忧,就和通奸者商议对策,决定以药酒毒死小吏。小吏回家的那天,其妻就让小妾端着药酒递上去。小妾已知他们的奸计,想说出酒中有毒,又怕得罪女主人,不说又怕药酒毒死男主人。无奈只好端着酒假装失手摔掉在地。小吏正在高兴老婆让小妾送酒,却被摔掉,十分恼火,就痛打了小妾一顿。小妾满怀忠信,却要受皮肉之苦。这不就和为臣的不幸相似么?”

燕王听了,就消除了对苏秦的满腹狐疑,给苏秦以重赏,并恢复了他的官职,君臣消除了裂隙,和好如初。

牛仔裤的诞生

如今年轻人穿上一条牛仔裤,信步走在街上,不会引起什么遐想。但你可知道,当初牛仔裤的诞生是“牛仔裤大王”莱维·施特劳斯隔岸观火的结果。

一百多年前,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因发现金矿掀起了一股淘金热。许多先行者一日之间成为百万富翁的消息不胫而走,吸引了更多后继者潮水似的涌来。

随着淘金者日益增多,竞争日趋激烈,除了矿脉成为角逐的对象之外,优良、适用的淘金用具和生活用品也炙手可热。

德国犹太人莱维·施特劳斯也来到这个巨大的竞争地,他带来的不是淘金工具以及所需的资金,而是他原来经营的线团之类的缝纫用品,和他认为可供淘金者作帐篷用的帆布。一到目的地,缝纫用品便被一抢而空,这使他熟悉了当地的裁缝市场,但帆布却无人问津。

莱维没有介入淘金者的竞争,而是冷静地观察眼前千变万化的情况,莱维静静地等待着,他相信,他面前将会出现他所寻求的机会。

这机会终于被莱维等到了。一天,莱维和一位疲惫不堪的矿工坐在一起休息,这位井下矿工抱怨说:“唉,我们这样一整天拼命地挖!挖!吃饭、睡觉都怕别人抢在前头,裤子破了也顾不上。这个鬼地方,裤子破得特别快,一条裤子穿不了几天就可以丢了……”

“是吗?如果有一种耐磨经穿的裤子……”莱维顺着他的话说到一半就呆住了。帆布不正是最耐磨的布料吗?对!就这样!他一把扯住那个矿工就走。莱维把矿工带到熟识的裁缝店里,对裁缝师傅说:“用我的帆布给他做一条方便在井下穿的裤子,你看行吗?”

“当然可以。最好是低腰、紧身,这样既方便干活,看上去又潇洒利落。”裁缝师傅出主意道。

“行,你看着做好了,一定要结实。”

第一条牛仔裤的前身——工装裤就这样诞生了。由于它美观、方便、耐穿,深受矿工欢迎。

在此基础上,莱维不断地改进和提高工装裤的质量,逐渐演变成了一种时装——牛仔裤。从加利福尼亚矿区推向城市,从美国推向世界。莱维成了闻名于世的“牛仔裤大王”。

如果当年莱维不加思索地投入了淘金角逐,而不是“以静待观”,冷静观之,寻找自己的突破点,那么“牛仔裤大王”恐怕就不是莱维了。

袖手旁观彼岸之火,混乱局面泰然处之。静观其变化,直到事情发展到有利于自己的地步,才趁机采取行动,从中取利。

激烈的商战中,若想少花本钱,多赚利润,此“深隐待时”之计不能不用。

乘间隙施诡计笑里藏刀

宋景德年间真宗的皇后郭氏病逝,真宗准备立刘德妃为皇后。朝中文武百官有的赞成,有的反对。头一个站出来、反对的是翰林学士李迪。他的理由是刘妃出身低贱,不足母仪天下。真宗辩解说刘妃的父亲曾作过都指挥使。这时又有参知政事赵安仁,奏云立刘妃为后,不如立出自相门的沈才人为后,能够深孚众望。赵安仁所说的沈才人是宋初宰相沈义伦的孙女。众人七嘴八舌的议论,令真宗十分恼火,他说:“立后不可乱了仪制顺序,况且刘妃才德兼全,符合皇后的标准,联意已定,卿等不必再议!”众人碰了一鼻子灰,只好告退。

退朝后,真宗虽一时气不能消,但李迪、赵安仁等都是朝廷的忠臣,平时克尽职守,真宗实在找不出什么理由来处置他们。这一切被一贯善于揣摩真宗心理的王钦若看得清清楚楚。第二天真宗与王钦若议论大臣中谁最优秀时,王钦若别有用心地说:“赵安仁当属最优”。真宗不解,王钦若说:“谁也比不了赵安仁,他昔日曾得故相沈义伦的提携,至今仍不忘旧情,常常要报答沈家。”真宗闻听此言,沉默良久。次日一早,真宗就免去了赵安仁参知政事的职位。

像这般口蜜股剑、暗中害人的事,王钦若实在做得太多。澶渊之盟签订前,宰相寇准设计将王钦若从真实身边调开,出守天雄军(今河北大名东)。王钦若从没吃过这样的哑巴亏,他不得不到天雄军,但却时刻窥测形势。当战争一结束,真宗就急忙把他召回朝廷。王钦若自知此时的寇准功绩赫赫、大红大紫,自己一时不是她的对手,就请求辞去参知政事一职,改任资政殿学士。宰相毕士安死后一段时间,寇准独居相位,一切政令独断专行,经常按个人意愿任官免职,引起许多官员的反感。真宗因寇准有功,对他百般优待。一天上朝,寇准奏事后先退下,真宗面含微笑,一直目送着寇准的身影。在场的王钦若问真宗:“隆下如此敬畏寇准,是否因为寇准有社稷之功?”真宗点头称是。王钦若用心险恶地说:“澶渊一仗,陛下不以为耻,反而将寇准视为功臣,臣实在不明白。”真宗惊愕王钦若为何口出此言。王钦若接着说:“城下乞盟,乃《春秋》视为不耻的行为。澶渊之战时,隆下亲征,身为天子,反与外夷签下城下之盟,难道不是可耻吗?”听着王钦若的话,真宗的脸色又白又红。王钦若见真宗已经心动,继续说:“臣有一句简单的比喻,就像赌博,钱即将输光了,却还要倾囊下注,这叫‘孤注一掷’。隆下正是寇准的孤注,难道不危险吗?幸而陛下弘福大量,才免于失败的结果。”真宗红脸胀头地说:“联知道了。”

王钦若短短的几句话实在歹毒之至。澶渊之盟的确是双方妥协的产物,但根据当时敌对双方力量对比的实际情况,这已是最佳的选择。当时如果没有真宗亲征,鼓起宋军决一死战的士气的话,北宋的存亡都难以预料。寇准在处理宋辽关系时,完全是出于国家和民族的利益,而真宗有时不免要掺杂个人的虚荣和私利。王钦若正是抓住了真宗的这个弱点,挑起真宗对寇准的不满情绪。从此真宗对寇准越来越冷淡,以至于最后竟罢免了寇准的相职,公令他以刑部尚书,出知陕州(今河南三门峡西),后又转知天雄军。契丹使理路过此地时间寇准,相公德高望重为何而不在中书,寇准回答:“我朝天子,因朝廷无事,特地派我来此,执掌北门钥匙,你何必多疑!”寇准忠于国家的大气魄与王钦若的丑恶、卑鄙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寇准与王钦若的斗争既是善与恶的较量,又是谋略和权术的斗争。

如果说王钦若报复寇准尚夹有个人恩怨的因素,那么他对宰相王旦纯粹是出于险恶的心理。翰林学士李宗愕才华出众,王旦打算提拔他为参知政事,在奏请真宗前先征求王钦若的意见。王钦若当面表示同意,而私下对真宗说:“李宗愕欠了王旦钱三千缗,王旦推荐他,意在索回欠款。”原来宋朝惯例,新任参加政事于朝谢之日可以得到赏钱三千缗。李宗愕的确错过王理三千缗,但王旦提携李宗愕完全是为朝廷任贤使能,根本不是为了讨回这笔欠款。结果等王旦向真宗提出任命李宗谔时,真宗一口否决。

一次,真宗向中书、枢密两府出示自己所作的一首喜雨诗。王旦得到后,对同僚说诗中有一字错误,应该请圣上改正。王钦若说此错并无大碍,然而却马上将误字告诉真宗。第二天真宗对王旦有错不纠表示不满。王旦一再承认自己得诗后没有认真阅读,有失陈奏。枢密使马知节为王旦鸣不平,他说:“事情明明是王公欲奏而王钦若阻拦,王公不为自己辩解,乃真正的宰相器度。”

其实王旦对王钦若的阴险、狡诈了如指掌,他临终前向真宗屡次荐举寇准、李迪、王曾作宰辅,而真宗没有采纳,却命王钦若为同平章事。王钦若个子短小,脖子上长有瘤子,人称癯相。他接替王旦入相后,常常口出怨言,说王子明使他耽误了十年,才当上正宰相。子明是王的字。病重的王旦听说王钦若做宰相,又气又恨,不久就告别人世。

王钦若对赵安仁,对寇准、对王旦,都是寻找机会、利用机会而下舌诬陷,运用的是抵虞术:寻找缝隙抵之,并进而毁之。其居心臣测,何其毒也!

希腊船王的沙漠之行

1953年夏,一艘当时世界上最豪华的游艇驶进了沙乌地阿拉伯的吉达港。这艘名为“克里斯蒂娜”的游艇,谁都知道是希腊船王欧纳西斯所有。欧纳西斯夫妇既非旅游度假,也不是到麦加朝圣,他们来沙乌地阿拉伯究竟为什么呢?

众所周知,沙乌地阿拉伯享有大自然赐予的得天独厚的宝贵财富——石油。西方实业家嗅到了这巨大财富的气息,争先恐后地来到这阳光炙人的国度,意在争取沙乌地石油的开采和运输权。但阿美石油公司和沙乌地国王早就订有明确的垄断开采石油的合同:每开采出一吨石袖,给沙乌地相当数目的特许开采费,石油采出后,由阿美石油公司的油船队运往世界各地。阿美石油公司这堵高墙,严密地保护着它的特权,几乎连一点缝隙也没有。

然而欧纳西斯在设法搞到合同复制许可后,经过仔细研究,却发现合同并没排斥沙乌地阿拉伯拥有自己的油船队来从事石油运输。

几个月后,欧纳西斯和沙乌地国王签订了震撼世界企业界的《吉达协定》,协定规定:

成立“沙乌地阿拉伯油船海运有限公司”,该公司拥有50万吨的油船队,全部挂沙乌地国旗,该公司拥有沙乌地阿拉伯油田开采权和石油运输垄断权。

协定的签订宣布了欧纳西斯的成功。这个协定使阿美石油公司遭到了致命打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