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捭阖术
18997600000004

第4章 捭阖第一(3)

异人突然离席,直奔吕不韦,抓住他的袖子道:“此姬色艺俱佳,请求先生割爱相赠!”

吕不韦佯怒道:“不韦因与公子有莫逆之交,才不避嫌疑,令小妾劝酒,公子岂可作非分之想,夺人之所爱!”

异人苦苦哀求道:“先生既有大德于前,何不再成全于后?异人今生今世,永不忘先生之恩!”

吕不韦故意拖延好久,才叹口气道:“不韦既已为公子破财毁家,也就不必再吝惜一妾了,只是此女品貌非凡,还请公子不要亏待了她!”

异人满口答应,连连称谢,当晚将赵姬带回驿馆,自有一番恩爱。

转眼间过了一个多月,赵姬身形已显,便对异人说自己有了身孕,异人非常高兴,以为是自己播下了龙种有了收获,他岂知其中奥秘,这是吕不韦的根苗,是吕不韦三个月前播下的种子。赵姬唯恐十月分娩时被人识破,终日惴惴不安。说来也怪,这腹中之子似有灵性,唯恐母亲出丑,竟迟迟不肯落世,足月之后,又拖了一个多月,男婴才呱呱坠地。异人兴高采烈。吕不韦更是心中窃喜:异人为王之日,自然不会亏待吕某;异人死后,其子即位,秦国君主便是我吕家后代!

秦昭襄王五十年(公元前257年),秦派兵进攻赵国,兵临邯郸城下。赵王对秦国的背信弃义十分愤怒,想要杀掉异人。吕不韦得知消息,连忙通知异人,让他赶快逃走。异人不放心夫人和孩子。吕不韦说:“夫人赵氏之家,是赵国的富豪,让其母子暂时藏匿于赵家,能够躲过这场灾难,赵王不会加害于她们母子。”于是,吕不韦用六百金贿赂守城将士,把异人混杂在自己的童仆之中,连夜逃出邯郸。

在前往拜见安国君和华阳夫人之前,吕不韦又想出了一个进一步使异人讨得华阳夫人欢心的花点子。他对异人说:“华阳夫人是楚国人,您既是她的儿子,就应穿着楚国服装前去谒见,以示依赖之情。”

异人依照吕不韦的主意,穿楚服戴楚冠,到太子府邸拜见安国君和华阳夫人。华阳夫人一见异人的穿戴打扮就十分高兴,认为他的见识很不平凡,对自己很体贴。她和安国君一商量,就给异人改名为子楚。从此以后,异人就留在秦宫中。

公元前251年,秦昭襄王死了,太子安国君即位,是为秦孝文王。华阳夫人为王后,子楚成为太子。这时秦赵两国又重新和好,赵国送子楚夫人赵氏和儿子赢政回秦国。

秦孝文王在位一年就死去了,子楚继承王位,是为秦庄襄王,赵姬成为王后。子楚一上台,不忘当年“共享秦国”的诺言,任命吕不韦为丞相,封他为文信侯,以河南洛阳十万户为其食邑。吕不韦名利双收,这可真应了其父的“其利无数”的那句话了。

可见,吕不韦很善于钻营,投机取巧颇下了一番功夫。抓住异人不甘于现实,企盼显要的心理,前去游说,步步紧凑地谈出问题的实质,不是一步到位把问题说透,充分运用捭阖术,先吸引他让他落圈套,再拉拢他,利用他,这样一捭一阖,捭阖结合,终于控制了“异人”,得到了“奇货”,吕不韦获得了成功。

乔治·约翰以柔附刚

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必须考虑利与害,得与失。世界上没有绝对的最优方案。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西蒙认为:制造满意的决策,必然有得也有失。要攻下堡垒,就要付出牺牲,这说明了一个观点:只要有利可图,即使做出一点牺牲也在所不惜。

20世纪50年代,美国黑人化妆品市场被佛雷化妆品公司独占。当时,这个公司的一名供销员乔治·约翰自立门户创了只有500元资产、3名职工的约翰逊黑人化妆品公司。他清楚地知道,他当时无力把佛雷公司打垮,就集中力量生产一种粉质化妆膏。经过认真思考,他决定靠“衬托法”推销自己的产品。他在广告宣传中说:“当你用过佛雷公司的产品化妆之后,再擦上一层约翰逊的粉质膏,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同事们对这种“依附式”宣传很不满意,说他替佛雷公司吹捧。约翰逊笑着说:“就因为他们名气大,我们才这样说,打个比方,现在几乎很少有人知道我叫约翰逊,可是如果我想办法站在美国总统身边的话,我会马上家喻户晓,人人皆知了。推销化妆品的道理也一样,在黑人社会里,佛雷公司享有盛名,如果我们的产品能和它的名字一同出现,明着捧佛雷公司,实际上抬高了我们的身价。”这一招确实很灵,消费者很自然地接受了他的产品,经过强化宣传,短短几年便战胜了老牌的佛雷公司化妆品,美国黑人化妆品市场成了约翰逊的独家天下了。

程婴救孤

春秋时期,晋侯偏听谗言,诛戮秉忠直谏的相国赵盾,贬逐屡建战功的韩厥,致老臣公孙杵臼愤而弃官。随后又命佞臣屠岸贾,带兵抄斩赵家满门,赵氏一家三百余口被害,仅有怀有身孕的赵朔夫人逃到宫中。屠岸贾得知赵夫人产下一男婴后,为斩草除根,限令三天之内,倘无人交出赵氏孤儿,就将国中同年婴孩杀绝。赵朔的朋友程婴为救举国无辜婴孩,保存赵家一脉,与老臣公孙杵臼共商苦计:一易亲儿以代赵孤,一舍生命冒认“藏孤”之罪,并由程婴出面告友。

宫中孤儿被公孙杵臼偷出后,屠岸贾大怒,派人四处搜查,并悬赏重金。程婴便告屠岸贾,说他为得重金,愿帮屠岸贾抓到这孤儿。他们找到公孙杵臼后,公孙杵臼大骂程婴不仁不义,出卖朋友,从而使屠岸贾信以为真,一并将公孙杵臼和其身边的假孤处死,使赵朔之子得以保全。

十六年后,程婴便把长大成人的赵氏孤儿献给晋景公,并和韩厥一起谋划,将屠岸贾满门抄斩,为赵家报了仇。

围绕着赵氏孤儿的生死存亡,程婴等人冒死历险,在救孤之险、育孤之艰、失子之痛、丧子之悲、被叫骂的屈辱、被误解的痛苦的重重折磨中,程婴身上闪耀着人性的光辉,同时他将搏阑之术玩弄于股掌之间:向屠岸贾泄密是阳,暗保赵氏遗孤是阴;公孙杵臼大骂程婴是阳,骗得屠岸贾信以为真是阴。在虚虚实实、阴阴阳阳中,他们始终把握主动权,最终达到保孤的目的。

孙膑以软克硬

俗话说:“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智者在困厄的环境中,往往使用“软”手段,先保存自己,为后边的“硬”手段制敌、胜敌打下基础。

战国时期孙膑、庞涓斗智的故事已为大家所熟悉。

孙膑、庞涓曾同师学军事兵法。庞涓入世心切,早早下山去了魏国,被拜为军师,指挥魏军东征西杀,屡战屡胜,威震诸侯,魏王十分倚重他。但庞涓心里总是有点不安。他知道,自他走后,孙膑又跟师傅学了三年,又听说孙膑还有祖传的兵法(其祖孙武的《兵法》十三篇),若他有一天下山来,依附某地国君,便会成为自己的劲敌。思谋良久,忽然心生一计。第二天,他入宫去见魏王,大吹了一通师弟孙膑之能,并自愿修书召他来为魏国出力。魏王大喜,忙命使者持书带重金前去相聘。

孙膑见师兄不忘旧好,果然欣喜而来,想助师兄成立大业。到魏之后,魏王忙请进宫里面谈,果然见其才学在庞涓之上,故欲委以重任,便与庞涓商议。庞涓假意高兴,但又说师弟刚来,没立半点功劳,不如等有功时再委以重任,以服众心。魏王见说得有理,只好依此而行。庞涓第一步阴谋得逞,便加紧第二步措施,模仿孙膑笔迹,写了一封情报信,让一商人带到齐国,而让边防将士扣住?送到魏王面前。魏王大惊,召孙膑来问。商人已被庞涓收买,一口咬定是孙膑所托。魏王欲斩孙膑,庞涓百般求情,最后孙膑被处以膜刑(砍去膝盖骨),成了残废。庞涓假意同情,精心调护,使孙膑大感其恩,欲将自己所学尽传师兄,便日写百简,著兵书传庞涓。后来,庞涓一仆人看不惯,气不过,将实情告诉了孙膑。孙膑大惊,苦思半天,决定以“软”制“硬”装疯离魏,再报此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