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帮孩子从小学才艺
18998100000030

第30章 才艺项目指导教授(17)

(3)多学:孩子在学校里学到的舞蹈或从别人那里、电视节目里模仿到的舞蹈动作以及孩子自己编造出的舞蹈和动作,在给父母表演时,父母要用极大的热情和耐心来观赏,不论孩子表演的好与坏,都要给予赞扬和鼓励予以肯定,激起孩子的学习兴趣及动力,对孩子的模仿力的培养也是大有好处的,切记觉得自己不满意,就批评、责备孩子,这样会使孩子失去学习的兴趣、失去自信心,而且还会导致孩子从今以后在任何场合都不愿意也不敢展现自己的才能。因此父母要积极主动的支持孩子参加各种演出活动,帮助孩子做好准备工作。比如:参加学校组织的文艺演出活动,父母就要锻炼孩子的心理素质,敢于大胆登台演出,那么平时在家里,父母就要与孩子经常在一起举办一些小型联欢会或节假日亲朋好友聚会时让孩子多参与,并让孩子在众人面前表演舞蹈等,父母尽量给孩子多创造些独立表演的机会和条件,以便锻炼孩子及增强自信心。父母还要参与孩子的活动。鼓励引导孩子自己编制舞蹈。开始时父母可以挑选一些不同的音乐风格、音乐节奏快慢不一的乐曲播放给孩子,让孩子听音乐,并按孩子的自己的理解即编制舞蹈,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尽情尽兴。然后可以让孩子做一些简单的形象的模仿动作练习。父母需要注意的是在选择形象时要选择是孩子生活中最熟悉不过的形象,特点要明显突出,同时选择的音乐也要同这些形象的特点相近。继而父母就可根据音乐出题目,规定舞蹈内容,启发孩子自己编制舞蹈。如:“勇敢的小蜜蜂”、“掉队的小鸭子”、“采蘑菇的小姑娘”等,一开始让孩子编成故事讲述出来,然后再用动作把故事内容和情节穿插在一起并表现出来,对孩子的舞蹈的创造力和表现力的发展有了充分的锻炼和培养。

(五)如何欣赏舞蹈

平时中小学生们总是有一些机会欣赏舞蹈,比如看电视、看文艺表演等。怎样欣赏舞蹈呢?

舞蹈是人们为了表达内心的情感而产生的。舞姿和舞步借助情感的动力而流动变化;舞蹈的形象是舞蹈创作者经过主观情感的融化,借助艺术的想像而构成。舞蹈的表现内容是高度概括、凝练的。因此,观赏舞蹈要从舞蹈整体表现的情绪去感受,去引起生活的联想,尤其是一些意境性的舞蹈。像《荷花舞》,需要通过朝阳初升,朵朵荷花随风荡漾的优美意境,联想到祖国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幸福情景。

舞蹈不是直接对生活作照相式的复制,或者仅仅用人体动作去模仿某一种生活动态。舞蹈创作者可以发挥艺术联想,借助客观事物来表现情感。在舞蹈中人体扮演的花鸟虫鱼等自然界的万物,都好像有了灵性,充满着丰富的情感。

欣赏舞蹈也就不能和实际生活完全等同起来,不应该只看个别动作像不像,而是要看舞蹈中表现的情感可不可能存在。只要是合乎人的情感发展,舞蹈的情绪可以允许表现得比生活中更强烈,舞蹈的艺术形象允许塑造得比生活中更夸张。

所以,欣赏舞蹈时要去感受舞蹈者和设计者的创作意图,要去体味那由身体动作表现出的情感。总之,欣赏舞蹈不仅仅要“看”,还要“联想”,还要“有感”。

(六)学习舞蹈要注意什么

学习舞蹈首先得做好准备,学舞前要活动一下身体各关节,动作起来才运用自如,随心所欲,不至于僵化生硬甚至引起外伤。要了解舞蹈动作要领以及风格特征,多看示范动作,注意动作与动作之间是如何衔接,组合与组合间是如何变化的。同时进行认真的思考,使节目内容、动作韵律在自己的头脑中有一个基本概念。

做好准备后,在看、听、想的基础上,开始学习具体的动作。一个动作是由身体各个部分统一构成,学习时一般从舞步开始,弄清舞步的做法和应有的姿态;然后学习上身动作,再学习手臂和头颈的动作。当舞步、上身动作、手臂和头颈的动作分别学会以后,再进行各部位动作的有机结合。学习舞蹈的过程,就是从学习单一的舞蹈动作开始到学习舞蹈动作组合,进而再按节目的舞段学。在学习舞蹈时,必须注意动作中是以身体哪一部分作为主动部位;哪一个部位该用劲;哪一个部位不用劲或少用劲;哪一个部位是辅助部位。要求从某一个动作或动作的相互衔接中去掌握住刚柔、缓急和快慢的不同要求。

(七)怎样熟记舞蹈动作

怎样快速而准确地记熟舞蹈动作呢?这可以根据具体情况和人的习惯来决定;还可以根据节目形式而定;可以按音乐的主旋律来记;可以按节目内容分段记;也可按动作的运动规律来记;还可以按舞台移动线来记。总之,无论以什么方法,都需要在短时间内,将整个节目的动作学会并牢牢记住,以便进入下一步的学习。

舞蹈动作的掌握,要靠多练习,在练的过程中逐步掌握规律,体会要领,揣摩风格特点,将动脑筋多想和动体力多练紧密结合起来,手到心也到,才能收到好的效果。舞蹈动作是由节奏组织起来的有规律的动作,节奏是感情起伏,动作大小、快慢、强弱、沉浮的表现。只有将动作按规定的节奏做好,才能使动作成为表达感情的手段。所以通过节奏的规律也可以记熟舞蹈动作。

二十、中华武术

(一)开始学习武术的最佳年龄

在民间武术之乡,受家庭环境的熏陶有不少儿童在3、4岁时已开始习武了。但比较一致的看法,儿童以6~7岁开始习武较合适。但要注意,对儿童进行武术训练时,最好把武术训练和游戏相结合,以提高他们的兴趣。儿童的特点是好奇、好学、易兴奋,也易疲劳。所以每天训练的次数可多些,训练时间应短些,训练时,以柔韧性和灵敏性的内容为主。弹跳、力量和耐力的训练不可安排过多,更不宜让他们长时间站桩。所练拳种以长拳为好。在动作规格上要严格要求,否则错误动作定型后,改起来就难了。

(二)怎样选择武术老师

习练武术最好有老师的正确传授。老师是引路人,路子行错了,即使学者肯下功夫,也难望大成;另一方面,武术的关键所在,更非有老师的口传心授不可。因此有“名师出高徒”之说。名师是指学有专长、道德高尚、诲人不倦的老师。

武德同武技同等重要,武术界倡导良好的武德、武风由来已久。古之英豪习武,首在目标明确,动机纯正,以国家、民族和人民利益为重,不谋私利而秉大义;不畏强暴而舍己为人,言语谦虚不俗,行为善始善终;平常为人虚怀若谷,讲礼守信:习艺精益求精,持之以恒。历代各门各派武师都十分重视修养武德,端正武风。提出“未曾学艺先学礼,未曾习武先习德”和“缺德者不可与之学,丧理者不可教之武”的格言;把武德列为习武与教武的先决条件。好的老师不但教给孩子武技,还教给孩子怎样做人。

(三)学习武术要从基本功练起

“打拳不练功,到老二场空。”要想练好武术,必须先练好武术基本功。这就像盖房子一样,没有坚实的基础是不行的。基本功练得越扎实,学习复杂的动作和套路就越容易。武术基本功的内容主要有:腿功、腰功、肩臂功、平衡、跳跃和跌、扑、滚、翻等。通过基本功的训练,能增强练习者各部位关节、韧带的柔韧性和灵活性,提高肌肉的弹性和控制能力,并能减少甚至防止练习中伤害事故的发生。对习武者来说每一项基本功,每一个基本动作,都要一丝不苟,力求准确,反复练习,不要怕枯燥无味,更不能只练自己有兴趣的动作。练习基本功时,特别要注意姿势正确,动作协调,否则,一旦形成错误动作,纠正起来就难了。

(四)功法基本内容与练功要领

中国武术流派林立,门类繁多。基础功法内容也十分繁杂。一般大致可以分为二大类。

第一类:基本功法。以肢体的头、臂、手、腰、腿、步等,以及跳跃、跌扑、滚翻、平衡等肢体外形动作为主。训练目的在于发展专项身体素质。如肌肉、韧带的柔韧性与弹性,关节的灵活性与稳定性、运动的速度、幅度、力量协调性与控制能力等。

基础功法与其他武术套路一样,练习时要求具有精神要饱满,姿势要正确,方法要清晰,身法要灵活,目光要随势,劲力要顺迭,呼吸要得法,节奏要鲜明等八大要素。这些要素,在运动中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这八大要素为:①精神要饱满。②姿势要正确。③方法要清晰。④身法要灵活。⑤目光要明锐。⑥劲力要顺达。⑦呼吸要得法。⑧节奏要鲜明。

第二类:强壮功法。以内练精、气、神,外练筋、骨、皮(肌肤)、劲力等为主。故又分为内壮功法与外壮功法两种。训练目的在于疏通经络,调和气血,壮实内脏,强健筋骨,以形运气,以气帅形,形、气、神、劲力融为一体。从而使体内逐渐孕育一股深厚、沉重、猛烈的力量,这称为“内劲”。这种“内劲”,功夫下得越深,质量就越高,爆发力、威慑力就越大。

(五)孩子练武术为什么要进行柔韧性训练

少儿一开始学武术首先进行的就是压腿、踢腿等柔韧性练习。柔韧性是指人体各关节活动的幅度、肌肉和韧带的伸展能力。它主要取决于骨的结构、关节周围组织的体积,跨过关节的韧带、肌腱、肌肉、皮肤的伸展性和弹性。发展柔韧性,对于增大关节运动幅度、提高动作质量、减少伤害事故具有重要的意义。

同时,柔韧性好,在练习中就不会因用力过猛、关节活动幅度增大而造成受伤,所以练习提高柔韧性也可以减少伤害事故,延长运动寿命。

练武术对柔韧性有很高的要求。如各种腿法需要髋关节活动的范围加大,这就要求下肢必须有较好的柔韧性。又如上肢活动及各种器械的练法对肩关节的活动范围也有很高的要求,因此必须加强肩关节柔韧性的训练。如果没有好的柔韧性就会妨碍技术水平的提高。

(六)柔韧性训练的方法

武术柔韧素质的训练着重于肩、腰、腿部,方法主要有被动和主动两种形式。

被动形式是在别人帮助下,采用搬、压、拉等,增大肌肉伸展和关节的活动范围;主动形式是通过压、耗、控等方法,自我控制肌肉收缩,缓慢地拉长肌肉和结缔组织。这两种形式,均能有效地提高柔韧性,但较多的是采用后一种慢张力法。其好处在于:第一,超越关节伸展限度的危险性较小,能减少损伤和剧痛。第二,不作用于牵张反射(牵张反射:是指肌肉突然地被拉长时,随着被拉长的程度,肌肉自动地产生不同程度地收缩)。第三,能有意识地放松对抗肌,使之慢慢地、尽可能地拉长肌纤维。

根据人体生长发育的生理特点,小学阶段是发展柔韧素质的最佳时机。这是因为少儿期关节软骨较厚,肌肉韧带伸展性和关节活动范围大,肌肉韧带松弛、易拉长。在这个时期肌肉主要向纵生长,肌纤维较细。发展柔韧性,不仅能进一步增加肌肉的伸展性和关节运动幅度,而且还能有效地改变肌肉类型,促进少年儿童生长发育和体态的健美。

(七)少年儿童习武练功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儿童大脑发育尚不健全,肌肉发展落后于骨骼的生长,所以少儿练武应与其生理特点相结合。根据儿童的解剖、生理、心理特点,儿童习武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儿童适宜进行柔软、灵巧的练习,不适于进行力量和耐力的练习。

2.儿童的年龄越小越应以游戏类为主,因此,宜把武术练习与游戏相结合。

3.儿童的特点是易兴奋、易疲劳,所以应采用短时间、多次数为好。

4.儿童不适宜练桩功,这易使儿童产生“O”形腿,即使马步也不要做得过多。

5.12~14岁以后,可适当增加力量和耐力的练习。

6.少年儿童的训练运动量不宜过大。因为少儿时期身体各器官系统尚未发育成熟,生理功能尚未完善,过早地进行大运动量训练,身体易受到不良影响,妨碍正常的生长发育。

少年儿童骨骼中的软骨组织较多,骨组织内水分多,无机盐则较少;骨松质多,骨骼具有较大的弹性和可溯性,较容易受肌肉牵引。少年期运动量过大或训练方法不当,易导致畸形,如“鸡胸”、“O”型腿等。

少儿肌肉的屈伸性和弹性都较差。训练时肌肉易疲劳和松弛,故他们在运动中的力量和耐力较差,故训练时不可急于求成,过早加大运动量。

少儿大脑皮质的调节功能尚未完善。需氧量大,新陈代谢旺盛。训练时,呼吸与动作往往不能很好地配合。年龄越小,这种现象越明显。若盲目训练,则会揠苗助长。教师在指导训练时,应掌握少年儿童的生理特点,科学合理地安排他们的运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