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帮孩子从小学才艺
18998100000009

第9章 发现孩子的潜能和特长(5)

(5)音乐式:在生活中,我们时常就会遇到这类情况,孩子读不会的句子却能很快地唱会。这是因为调动了音乐区的右脑和语言的左脑一同工作的结果。孩子大多情况下都特别喜欢听歌、唱歌、跳舞等。一首动听的歌曲就是一首很好的儿歌,或将儿歌溶入到乐曲中去,教他们唱儿歌,同时添加一些力所能及的表现儿歌意思的舞蹈动作,孩子很快就能把儿歌唱熟,同时也能把舞跳好。采用音乐方式教学,还能培养孩子们的音乐、舞蹈能力。

2.记诵诗词法要想让孩子获得较好的记忆效果,首先就要明确记忆的目的,提出具体的要求。要想让孩子很迅速地记住某首诗,首先就要让他知道为什么要记,并让他了解诗的大概意思,进而激起他记住这首诗的愿望。目的越明确且越有意义,愿望也就越强烈,注意力也就越集中,相对记得也就越快、越准确。

如何激发孩子记住诗歌的愿望呢?父母可以请老师帮忙,如要求孩子这个月在家学会几首新诗,在月末老师要进行检查,念得好的要在班上给同学朗诵或给予奖励……这样孩子就会积极主动地请父母教他,急切的希望记住这些诗。也可以告诉孩子,为了节日汇演或是为了祝贺谁的生日、为了春游,要学会某首诗。父母还可以用极欣赏的态度谈论某诗如何如何地好,自己是如何喜爱这首诗等等,以自己的情感来感染孩子……用这些方法都可激起孩子要学会某诗的愿望。强烈的愿望是良好记忆的重要条件。

其次要让孩子理解诗的内容,俗话说:“若要记得,先要懂得。”虽然孩子死记硬背的能力比较强,但还是对内容理解以后再记是比较快的。父母可以做这个实验:先让孩子记“家、个、花、小、我、猫、有”等7个字,教两遍,看他能记住多少。再让他记“我家有个小花猫”,也教两遍,再看他能记住几个字。通过这个实验就可以证明,理解对记忆有相当大的影响。所以要想让孩子记得快,首先就要指导孩子对所记的内容要有充分的理解,这样才能达到记得快的效果。

怎样使孩子更好的理解诗的内容呢?首先,选择的诗歌应是孩子能理解的。有些父母希望让孩子多背一些古诗,这当然也是一件好事,不过开始让孩子背的诗,最好是简短、平仄押韵、通俗易懂的、与孩子生活结合较紧密的诗。等孩子对背诗有一定兴趣和习惯以后,再教孩子背古诗或唐诗,成功的可能性就会更大一些。如果一开始就教孩子背一些他不易理解的诗,他很难会记住的,反而给孩子的思想造成很大的压力,当他一旦记不住,就容易产生畏难和厌倦情绪,不想背,也不愿背,从而失去兴趣。如果父母不会引导,就可能伤害孩子学习的兴趣,产生不良后果。

给孩子解释诗歌意思时,要注意生动形象。可以加上动作,最好借助动作边读边做,能进一步地帮助孩子理解诗歌的意思,并使孩子产生强烈的印象。有印象后,就指导他也边读边做。这样不但能使孩子加深理解,而且还能加强记忆。这也是记忆的规律之一。有些诗是有规律的,各段都有相同的词句,父母就要引导孩子找出诗句的规律,重点记不同的词句。有些诗中的句子相差的不多,孩子不易区分,父母还要想尽一切办法,尽量让他分清楚,对于这种情况一般采用对比法。对于一般的诗在孩子读过了一两遍以后,就让他自己试着解释一下,哪怕解释得不完整,甚至笑话百出,但也有助于他对诗的理解和记忆。如果把诗的内容编成一段情节的故事并讲出来,就更能帮助孩子理解和记忆。

教孩子背诗时,不要盲目性地从头到尾一遍遍的读,直到会背为止。这样不但花费大量的时间,而且记得效果还不一定好。最好让孩子读了一两遍以后,就让他试着去背,背不下来的地方就重点多读几遍,同时指导孩子动笔写一写,常言说的好“眼看十遍不如手动一遍’嘛!并和他探讨研究,怎样能更快地记住这几句,然后再背。读和记两者是相辅相成的,缺一不可,所以将读和记相结合,重点攻克难记的句子,就能很快的记住而且记得更好。其他散文故事也利用这个方法来记,效果也会比较不错的。

3.复述故事法复述故事是在听故事的基础上完成的。要想让孩子把故事很好地且较完整地复述下来,父母就应该在讲故事时,有意识地强化故事的重点部分,还可以掺杂做一些动作以加深印象。总之,父母讲故事时要讲得绘声绘色、富有吸引力、感染力,使孩子完全被故事所吸引,溶于故事之中。这样,孩子对故事内容才会轻而易举地记住,而且记得也比较深刻。父母讲完故事后,如果孩子还不能完整的复述下来,那么,可以再为孩子重复地讲一些段落或故事梗概,也可以通过提示的方式引导孩子的联想,然后再让复述。在孩子复述时,父母要在一旁耐心地听,这样更可以激起孩子浓厚的兴趣,孩子将故事复述的有声有色,同时父母不光是听孩子复述,而且还要在听的同时边给予提示、帮助。由于孩子知识少,缺少经验,要想一下子就把故事复述得准确无误、完整,是比较困难的,可以让他一步一步来,先一段段或一部分进行复述,重点复述,然后再整体复述。在复述中,如果孩子把想像中的东西编入故事,虽不符合原故事,但合乎情理的,父母一定要给予表扬并鼓励。孩子将故事复述结束时,父母应该给予评价并表扬他复述得很流利,这会使孩子感到高兴。

孩子通过讲故事,不仅可以使自己记住故事的内容,体会到故事的思想感情,而且可以促进他的语言能力的发展。给孩子选择让他们重述的故事时,除了要注意文学性的、富有幽默情趣的之外,还要注意语言的生动、简练。这样的故事,能引起孩子学习讲述故事的积极兴趣,也容易掌握。

教孩子讲故事是有一个过程的。由记住故事的名字、故事中的角色、主要情节到部分对话、叙述,直到会独立、完整地绘声绘色地讲出来,这个过程,对于一般孩子不是很轻易地就能够做到,需要父母一点一点地帮助和引导。既不要教孩子机械性地死背,也不要只讲出个大概,父母就沾沾自喜,心满意足了。因为这两种做法都不利于提高孩子的语言和智力水平。

通过以上方法可以试验孩子记忆能力的高低。如果孩子在记忆试验过程中对所需要记忆的东西记得相当准确、而且速度比较快,记忆保持的时间长而且懂得运用记忆技巧,则说明孩子的记忆能力特别强。

记忆能力特别强的孩子在许多事业方面都能得到较好的发展前途。因为人们对各学科、各行业的知识都需要有较强的记忆力才能把握。所以记忆力较出众的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等自身发展优势选择学科和职业。

七、怎样发现孩子的观察能力

(一)强观察能力发现法

在日常生活中,你的孩子是否比较注意周围环境中的每个细节?是否具有较强的观察能力?父母应该做到心中有个大概的了解,千万不要认为只要有两只眼睛就会观察,这是一种错误的思想观点。其实观察是大有学问的。那么要想知道孩子的观察能力如何,通过一些方法可以检测出你孩子观察能力的高低。

在前苏联的世界著名生物学家巴甫洛夫实验室外面的墙壁上,写着特别醒目地七个大字“观察、观察、再观察”。这条简短的且很引人注目的格言,也就是科学家巴甫洛夫的著名格言,也是他重视实践、勤奋终生的真实写照。由此可见,观察对于每个人来说,是何等的重要!

那么首先就要了解什么是观察呢?这就要从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反映开始谈起。人脑对客观事物和现象的反映,靠的是知觉,而人的知觉有的很模糊,有的甚至根本没有意识,只有那些有目的、有计划、主动的知觉,才清晰明白、准确无误。人们靠自己的感觉器官,主要是靠眼睛得到这种有目的、有计划、主动的知觉的过程,叫做观察。一个人观察事物,主要观察这个事物本身具有的特征。我们把观察事物特征的能力,叫做观察力。

对于孩子来说,观察是他们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对于科学家来说,观察是科学发现的开始,也是取得成功的前提条件。这说明人的主要知识都来自于观察。当一个婴儿呱呱坠地,出生以后他们睁眼所见的一切,只不过是一大片模糊的、明暗相间的世界。随着逐渐的成长,他的观察能力也随之增加。观察能力的强弱,对孩子智力水平的高低有着直接的影响。

在某小学,校长针对学校中的“差生”进行了调查和研究,调查结果发现“差生”的最普遍的弱点就是学生的观察能力较差。这些孩子对周围的事物也比较地留心,但观察到的效果并不怎么理想,甚至还会出现好多错误。常言道:“善观察者,可见常人所未见;不善观察者,入宝山而空手回。”不善于观察的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会逐渐降低,这会影响求知欲望,以致最后对学习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倦感。

不要认为考察孩子观察能力是一件很容易的事,认为只要及时合理地引导和刻意精心地训练就能做到,其实这是一种错误的观念,聪明的父母应该首先对孩子观察力的潜能有所发现,正所谓“没有发现怎样才能开采矿山”,如果我们把孩子的潜能当作地下的“矿山”就不难理解了。此后才能谈到特别的刻意开发、培养,才能及时合理地引导及刻意精心地训练。如果孩子不具有较强观察力的潜能,我们特别刻意地进行训练培养,即使有所成就收效也会是微乎其微的,同时还会影响其他才能品质的开发与训练培养。这一点父母不可不知,切记不可忽略,应该引起重视才是。

发现孩子是否具有较高观察潜能的方法是父母想知道的。我们先把观察能力较强孩子的行为活动,特别是观察事物或现象的行为特征介绍一下,以便父母在现实生活中有效地把握和及时准确地发现孩子的观察能力。

1.观察细致在汉字中,有许多字形比较相似,它们之间只有一点点的差别,很容易令人将其混淆。比如“大”与“太”、“乌”与“鸟”、“今”与“令”、“抡”和“抢”,“准”和“淮”等等。有些孩子在识字或写字的过程中,常常把一些形相近的字认错或写错,孩子只要一出现这种现象,父母就常常批评责骂孩子粗心大意、马马虎虎,责怪孩子思想不集中,以为孩子只要思想集中就不会出现上述错误。其实,这正是孩子观察能力差的一个具体表现。这些孩子观察不仔细,所以就不能察觉其间细微的差别。

而观察能力较强的孩子能够仔细地观察每一个事物。因此,哪怕有一点细微的变化,也逃不过他的眼睛。

细致,是观察能力的基本要求,也是观察能力高低的基本条件。

2.观察准确在孩提时代的牛顿,他特别喜欢仔细的观察各种事物,而且力图透过现象看本质,把不懂的地方千方百计地弄明白,夜晚,牛顿仰望天空看着那眨着眼睛的一闪一闪的星星。心里想,这星星、月亮为什么能挂在天空上呢?星星、月亮都在天空转动着,那它们为什么不相撞呢?一串串的问题在他头脑中回旋着、琢磨着……;有时外面刮大风了,狂风旋卷着沙石,人们都躲进了屋子里不出来。而牛顿却跑到外面,独自在街上行走。一会儿,随风前进;一会儿,逆风行走。他要通过自己亲身去体验和观察顺风与逆风的速度差,到底有着何种本质的差别。

观察能力较强的孩子,通过逐步地培养,对问题的观察也能透过现象看本质。比如,有的孩子写作文“我的妈妈”,他不仅注意到了妈妈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这些特征,还能通过这些特征,猜想出妈妈的内心世界来。有的孩子观察大自然的景色,不仅注意到一草一木、气温云彩以及鸟类的活动、土壤的变化,还能从这些变化中找出哪些景色是春天到来的象征,哪些景色是寒冬来临的预兆……

准确,是观察能力的根本,也是观察能力表现效果的根源。

3.观察全面无论观察哪一方面的事物,都要求做到观察全面。那么什么是观察全面呢?观察全面是指观察时既见森林,又见树木,而不是偏重某一方面而忽略了另一方面。在此举一个现实的例子:李时珍他在古医书上看到巴豆是泻药,于是治病时总把巴豆作为泻药使用。可是,有一次他在治疗腹泻症的过程中,试着给腹泻患者以少量巴豆,结果奇迹出现了!反而止住了腹泻。李时珍对巴豆的药性进行了全面的观察,从总体上讲,发现巴豆是一种泻药,但针对某些特殊的病症,它又是一种止泻药。

对于观察能力较强的孩子,在观察问题时,也会向李时珍一样,对问题观察的比较全面。比如,有的孩子在观察一个人时,不但看到了他高高的个子、潇洒的神情举止、笔挺的西服,注意到他有一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之外,还发现这个人的耳垂上长着一个小米粒大小的黑痣。

那些观察能力较差的孩子对他们天天都接触到的那些最一般的东西也缺乏明确的概念。比如,这些孩子观察花草时,只能说出有花朵和叶子,但不能指出花还有茎和根。在看鸟的图画时,他们能指出鸟有头、喙、翅膀、尾巴、腿和爪,但这并不是所有的孩子都能说出来的,颈和躯干是鸟的身体的两个部分。家里的锅,平常每天都使用它来做饭,可谓是孩子极为熟悉的了,但在让孩子描述锅时,一般孩子只能发现它有锅盖和把手,没有发现锅还有底。只有观察全面的孩子才能说出锅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