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不孕不育中医治疗学
19000100000020

第20章 概论不孕症的定义与分类(5)

(五)贴敷法

即将外治用药的水剂或制成的散剂、膏剂、糊剂,直接或用无菌纱布贴敷于患处等,以达到解毒消肿、散寒止痛、利尿通淋或托毒生肌等治疗作用的方法。常用于乳病、外阴炎、外阴白色病变及盆腔包块、痛经等。

使用方法:可按需要将药物制成膏剂、粉剂、糊剂,或取鲜药捣烂如泥敷贴于患部或穴位。例如坤宝毓麟膏(自拟):淫羊藿,巴戟天,益母草,蜈蚣,香附等药物与香油、章丹,按适当比例配合做成硬膏,滩于布上,每张重30g,贴于脐部,7日换1次,28日为1个疗程。临床观察本膏不仅对不孕症有较好疗效,而且对因肾阳虚、血瘀所致的各种妇科病均有较好疗效。

(六)热熨疗法

系将药物加工并加热后敷贴患部,借助药力及热力的作用,使局部气血流畅,以达到活血化瘀、消肿止痛,或温经通络目的的方法。常用于寒凝气滞型输卵管阻塞或子宫内膜异位症而导致的不孕症。

使用方法:将药物切碎,或为粗末,以布包扎或置入布袋,封口,隔水蒸热15分钟,敷于患部或穴位,待药凉后再蒸热反复使用。每日1~2次,每次30~60分钟。

使用热熨法应注意勿灼伤皮肤。

(七)腐蚀法

即用药物腐蚀患部,以祛腐生新为治疗目的的方法。可用于子宫颈糜烂、宫颈肥大及早期宫颈癌。

使用方法:视患部面积的大小及深浅程度不同,将药物制成不同剂型,按操作程序上药。切勿使患部周围的黏膜、皮肤触及腐蚀药物。

(八)宫腔注入法

系将中药制成注射剂,常规消毒外阴、阴道、宫颈后,将药剂注入宫腔和(或)输卵管腔内,以了解输卵管畅通情况,或治疗宫腔及输卵管粘连、阻塞造成的不孕症等。

使用方法:常规消毒外阴、阴道、宫颈后,将药液通过消毒好的器械,加适当的压力推注至宫腔和(或)输卵管内。药量为20~30ml,注射时观察有无阻力、药液回流、患者有无腹痛等情况。本法应在月经干净3~7日内进行。

(九)药物离子导入法

系运用药液,借用药物离子导入仪的直流电场作用,将药物离子经皮肤或黏膜导入胞中或阴道,以达到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软坚散结之目的。常用于慢性盆腔炎、癥瘕、外阴炎及妇科手术后腹膜粘连等。

使用方法:电极置于外阴(阳极)及腰骶部(阴极),药液从阳极导入,电流为5~10mA,持续20分钟,每日1次。

(十)针灸疗法

针灸治疗不孕症不仅历史悠久,而且疗效较好。如笔者采用自拟针刺疗法(月经第5~9天针刺脾俞、肾俞、气海、三阴交、足三里、内关、期门。月经先期加刺太冲、太溪,月经后期甚至闭经加刺血海、归来,月经先后无定期加刺交信。月经第12~15天针刺肾俞、命门、中极、血海、行间、子宫。)治疗无排卵所致不孕症106例,结果妊娠41例。

(十一)推拿按摩疗法

如沿任脉上下按摩。患者仰卧位,医生以手掌起于神阙穴,向下,逐个按摩神阙、气海、关元、天枢、四满、归来、子宫等穴,每穴按摩l分钟,每日2次。具有疏经通络之功效。

三、调治“肾-天癸-冲任-胞宫”法

(一)中药人工周期疗法

肾-天癸-冲任-胞宫生殖轴,是中医妇科学有关女性生殖生理的轴心理论。在经、带、胎、产生理的全过程均发挥着重要作用。此生殖轴中,肾为主导,肾气、天癸共同主宰,通过冲任二脉的通盛,相资为用,由胞宫具体体现其生殖生理功能。因而,在妇科疾病中,尤其在治疗不孕症中,常通过调控肾-天癸-冲任-胞宫轴,取得较好疗效。

“中药人工周期”是按照中医妇科学的基础理论,结合月经周期中在经后期、经间期、经前期、行经期不同时期的阴阳转化、消长节律,模仿妇女月经周期的生理改变,采取周期性用药的治疗方法。一般认为“中药人工周期”通过调节“肾-冲任-天癸-胞宫”间的平衡来改善性腺的功能,也即通过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功能而发挥治疗作用。在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相互调节关系中,大剂量雌激素呈负反馈抑制作用,而小剂量雌激素则成正反馈作用,即兴奋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诱发黄体生成素(LH)高峰,促进月经恢复及排卵。中药人工周期疗法是依据月经周期中的四个阶段分别用药。

1.经后期 月经周期4~14天为经后期,即增殖期。此期随着卵泡的发育,雌激素分泌逐渐增加,子宫内膜增生修复,为排卵做好准备。祖国医学认为,该期为阴血的恢复和滋长期,胞宫在肾气作用下达到精血充盛,气血调和,为经间期“的候”“真机”准备良好的物质基础。治宜补肾滋阴。方用滋奠螽斯汤(自拟):熟地黄、紫河车、山药、龟板胶、白芍、当归、川芎、女贞子、枸杞子、川续断、菟丝子、柴胡。

2.经间期 月经周期的第14天左右为经间期,即排卵期。此期随着卵泡的发育成熟,雌激素分泌形成高峰,从而刺激垂体分泌大量黄体生成素(LH)并形成排卵前高峰,导致成熟的卵泡破裂、排卵。祖国医学认为,此期肾之阴精进一步充实,并在肾阳作用下进行转化。此时正是阴阳交替,重阴转阳的“的候”阶段,病人可出现一侧小腹隐痛,乳房胀感,白带量多、质稀、透明、拉丝度好,基础体温上升等排卵期症状。本期是中医药调整人工周期的关键。在排卵前3天左右(即月经周期的第11~14天),治宜补肾通络,促发排卵。方用真机胤嗣丹(自拟):仙茅、淫羊藿、紫石英、巴戟天、茺蔚子、人参、赤芍、当归、川芎、炒穿山甲、柴胡。

3.经前期 排卵后至月经来潮前为经前期,即分泌期。此期是黄体成熟和退化阶段,在内分泌激素的影响下,子宫内膜持续增厚,以适应受孕着床。祖国医学认为此阶段是阴充阳长,肾阳之气渐旺,胞宫温暖待孕。当经间期男女二精媾合成孕,则脏腑气血在肾阳作用下汇聚冲任,濡养胎元。反之,未孕则脏腑气血下注血海,以图月经应时来潮。排卵以后,基础体温上升,呈双相者可认为是阳长的辨证依据,故此阶段的治疗原则是温阳补肾,益气养血,以促黄体成熟,为胎孕或下次经血来潮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方用促黄毓麟丹(自拟):熟地黄、仙茅、淫羊藿、当归、肉苁蓉、菟丝子、覆盆子、山药、人参。

4.月经期 月经的来潮标志着新的月经周期的开始,此期由于体内性激素水平骤降,子宫内膜得不到性激素的支持,于是造成内膜出血坏死脱落,形成月经。

祖国医学认为此期为阳气至重,重阳转阴阶段。由于体内阳气日盛,血海按期满盈,在肾阳作用下,下泄排出而使经血来潮,新的月经周期又开始。经血能否顺利排出,关键在“通”,旧血不去,则新血不生,因此本期的治疗重点是行气活血调经。

方用调经祈嗣丹(自拟):当归、赤芍、熟地黄、川芎、三棱、莪术、香附、小茴香、泽兰、益母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