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草原文明的见证.阿拉善右旗
19000800000011

第11章

宰生根阿木墓葬群

宰生根阿木墓葬群位于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阿拉腾朝克苏木查干德日斯嘎查西5.1千米处,海拔1931米。宰生根阿木系蒙古语,宰生根:封建领主,阿木:口子,因此地居住过一个被朝廷流放的宰相而得名。墓葬群地处特布希山脉东面山脚下的丘陵地带,山丘四周是季节性河流。墓葬大多依山而建,沿山坡不规则分布,在2平方千米的范围内分布着4座墓葬。其中积石墓1座,墓圹出露地表50厘米,东侧竖立50厘米的长条形石头。石圈墓3座,平面呈圆形,直径3~4.5米,墓圹出露地表30~40厘米不等,由不规则石头错缝垒筑。这处墓葬群保存较为完好,未见盗掘迹象。地表未见任何遗物,具体时代及族属难以推断。

哈布日格墓葬群

哈布日格墓葬群位于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阿拉腾朝克苏木查干德日斯嘎查西南6千米处,海拔2730米。哈布日格系蒙古语,意为肋骨,因此地一条条山梁像人的肋骨一样排列而得名。墓葬群地处特布希山脉东面的山脚下,地势西高东低。墓葬大都沿山坡不规则分布,地表可见墓葬3座,分布面积约30000平方米。墓葬用不规则石头垒筑,平面呈圆形和椭圆形,墓圹大小不一,大者直径4.5~5米,小者3.2~3.6米,出露于地表20~40厘米。该墓葬群现存状况较好,未见盗掘迹象。地表未见任何遗物,具体时代及族属难以推断。

二连陶勒盖墓葬

二连陶勒盖墓葬位于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阿拉腾朝克苏木查干德日斯嘎查西北1.4千米处,海拔1756米。二连陶勒盖系蒙古语,二连:条状花纹,陶勒盖:疙瘩,因此地的山丘上有一道道条状花纹而得名。墓葬地处二连陶勒盖山丘东南面的山坡上,东面有一条南北走向的河沟。墓葬由不规则白色小石头嵌于地面围成长方形,平面呈“品”字形,东西长3.5米,南北宽3.3米,墓圹出露地表10厘米。该墓葬现存状况较好,未见盗掘迹象。地表未见任何遗物,根据墓葬形制初步判断,该墓葬是汉代北方民族墓葬。

恩格日乌增墓葬群

恩格日乌增墓葬群位于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额肯呼都格镇阿日毛道嘎查东16千米处,海拔1512米。恩格日乌增,意为山前。在约150000平方米的范围内,分布着5座墓葬,墓葬大部分依山而建,沿山坡不规则分布。墓葬用不规则石头垒筑,以长条形石头垒筑墓穴,墓葬平面呈圆形和椭圆形,墓圹大小不一,大者直径3~4米,小者1.4~1.8米,出露于地表40~70厘米。有2座墓圹中央暴露人骨和灰烬。该墓葬群系典型的石圈墓,在草原上分布较多,为北方民族的遗存,现存状况较好,未见盗掘迹象。地表未见任何遗物,具体时代及族属难以推断。

扣特勒乌苏墓葬

扣特勒乌苏墓葬位于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额肯呼都格镇巴音博日格嘎查西南19.9千米处,海拔1649米。扣特勒乌苏系蒙古语,扣特勒:山腰,乌苏:水,意为相连的两座山峰中间有泉水。墓葬由石头垒筑而成,属石圈墓,平面呈圆形,直径4.8米,墓圹出露地表65厘米。该墓葬现存状况较好,未见盗掘迹象,具体时代及族属难以推断。

扎德盖陶勒盖墓葬

扎德盖陶勒盖墓葬位于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额肯呼都格镇巴音博日格嘎查西南14.9千米处,海拔1635米。扎德盖陶勒盖系蒙古语,扎德盖:地表水,陶勒盖:疙瘩,因此地地表水较浅而得名。墓葬平面呈圆形,直径4.6米,由不规则片状长条形石头错缝垒砌而成,墓圹出露地表87厘米。周边有少量石块散落于地表,附近未见任何遗物。该墓葬具有典型的北方草原民族墓葬的特点,但具体年代及族属不明。

哈勒哈夏墓葬群

哈勒哈夏墓葬群位于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额肯呼都格镇巴音博日格嘎查西南8.9千米处,海拔1634米。哈勒哈夏系蒙古语,哈勒:黑,哈夏:圈,因此地有一个黑石头羊圈而得名。墓葬群地处丘陵地带的台地上,分布范围约1.5平方千米,地表可见石圈墓3座,平面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3.4~3.8米,石砌墓圹出露于地表10~35厘米。周边有少量石块散落于地表,每座墓葬中央均有大石块盖压。该墓葬群保存较为完好,地表未见任何遗物和盗掘迹象,具体时代及族属难以推断。

牧呼日沟墓葬

牧呼日沟墓葬位于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雅布赖镇西尼呼都格嘎查西南9.4千米处的雅布赖山脉附近,海拔1279米。牧呼日系蒙古语,意为比较平缓的山峰顶部。墓葬用卵圆形石块竖放围成一个圆形石圈,周边有散落的石块,墓圹出露于地表30厘米,平面呈圆形,直径3.5米。墓葬地表沙化严重,随时都有被风沙掩盖的危险。该墓葬保存较为完好,地表未见任何遗物和盗掘迹象,具体时代及族属难以推断。

扎木拉其墓葬群

扎木拉其墓葬群位于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雅布赖镇巴音笋布尔嘎查东北13.7千米的雅布赖山脉附近,海拔1327米。扎木拉其系蒙古语,意为直路,因雅布赖山前有一条石头铺垫的路而得名。墓葬群地处雅布赖山脉以南的缓坡一带,分布范围约15000平方米,地表可见石圈墓和石堆墓5座,平面呈圆形或椭圆形,均用石头垒砌而成,墓圹大小不一,大者直径3.5~5米,小者直径1.7~2.4米,出露于地表20~40厘米。该墓葬群现存状况较好,未见盗掘迹象。地表未见任何遗物,具体时代及族属难以推断。

呼和额日根墓葬群

呼和额日根墓葬群位于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阿拉腾朝克苏木查干德日斯嘎查西北6.2千米的阿拉腾特布希山脉附近,海拔1695米。呼和额日根系蒙古语,意为青色的河岸。墓葬群分布范围约1200平方米,地表可见石嵌墓3座,墓葬呈“品”字形分布,平面呈长方形,墓圹大小不一,大者东西长5米、南北宽4.5米,小者东西长4.8、南北宽1.3米,墓圹出露于地表20~40厘米。墓葬间距一般为6.4~2.2米。该墓葬群现存状况非常完整,未见盗掘迹象。地表未见任何遗物,具体时代及族属难以推断。

孟根陶勒盖墓葬

孟根陶勒盖墓葬位于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阿拉腾朝克苏木那仁布拉格嘎查东南8.8千米处,海拔2207米。孟根陶勒盖系蒙古语,意为银色的疙瘩。墓葬地处龙首山以北的缓坡地带,墓葬以南有一条东西走向的季节性河流,河床宽5米,地势南高北低,占地面积约1100平方米。墓葬地表可见高大的圆形封土堆,直径33米,高5米,墓葬四周有大小9个盗洞,但未见任何遗物。根据封土的特点初步判断,该墓葬可能是一处汉代墓葬。

呼勒斯台墓葬群

呼勒斯台墓葬群位于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额肯呼都格镇巴音博日格嘎查西南11.6千米的东大山缓坡地带,海拔1677米。呼勒斯台系蒙古语,意为芦苇地。墓葬群分布范围约250000平方米,地表可见石圈墓和石堆墓2座,平面呈圆形或椭圆形,均用石头垒砌而成,墓圹大小不一,直径3.7~3.1米,出露于地表20~40厘米,周边均有散落的石头。该墓葬群现存状况较好,未见盗掘迹象。地表未见任何遗物,具体时代及族属难以推断。

布雅图墓葬

布雅图墓葬位于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额肯呼都格镇光明嘎查西南6.9千米的丘陵地带,海拔1479米。布雅图系蒙古语,意为甘草地。墓葬依山坡而建,地势南高北低,地表可见圆形的封土堆,直径5米,高1米。墓葬周边未见任何遗物,根据封土的特点初步判断,该墓葬可能是一处汉代墓葬。

查干陶荣木图墓葬群

查干陶荣木图墓葬群位于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额肯呼都格镇巴音博日格嘎查西南14.4千米处,海拔1742米。查干陶荣木图系蒙古语,查干:白色,陶荣木图:两岁驼羔。墓葬群建于东大山以北的山坡上,分布范围约130000平方米,地表可见石圈墓3座,平面呈圆形或椭圆形,均用石头垒砌而成,墓圹大小不一,直径3.5~2.2米,出露于地表20~65厘米,周边均有散落的石头。该墓葬群现存状况较好,未见盗掘迹象。地表未见任何遗物,具体时代及族属难以推断。

查干敖包墓葬群

查干敖包墓葬群位于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额肯呼都格镇阿日毛道嘎查东南2.1千米的山丘地带,海拔1582米。查干敖包系蒙古语,查干:白色,敖包:照子,因此地有一座白色的敖包而得名。墓葬大都依山而建,分布面积约150000平方米,地表可见墓葬5座,平面呈圆形或椭圆形,均用白色石头垒砌成石圈或石堆,墓圹大小不一,直径2.8~1.7米,出露于地表20~75厘米,周边均有散落的白色石块。中部的2座墓葬有被盗的痕迹。墓葬周边地表未见任何遗物。该墓葬群具有典型的北方草原民族墓葬的特点,但具体年代及族属不明。

乌兰塔塔拉墓葬群

乌兰塔塔拉墓葬群位于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额肯呼都格镇乌兰塔塔拉嘎查东南4.6千米处,海拔1882米。乌兰塔塔拉系蒙古语,意为红色的沼泽。墓葬群东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季节性河沟,东南453米处是乌兰塔塔拉烽燧。地表可见墓葬2座,平面呈圆形,墓葬间隔120米,墓圹大小不一,直径分别为2.8米和2.3米,墓圹基本与地面平行,每座墓葬中央均有大石块盖压。地表未见任何遗物。该墓葬群保存较为完好,未见盗掘迹象,具体时代及族属不明。

哈勒努都墓葬群

哈勒努都墓葬群位于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曼德拉苏木锡林布拉格嘎查东南17.6千米处,海拔1550米。哈勒努都系蒙古语,意为黑色的山梁。墓葬沿山坡分布,分布面积约160000平方米,地表可见墓葬6座,均用不规则石头堆成石堆或石圈,平面大都呈圆形或椭圆形,直径一般在1.6~2.8米之间。墓葬四周均有散落的石块,墓圹出露地表10~30厘米,墓葬东面均竖立一块较大的条状石头。此类墓葬在草原上分布较多,具有典型的北方民族墓葬的特点,但具体年代及族属不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