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常见疾病首选药物方略
19001800000039

第39章 常见眼科疾病首选药物方略(4)

4.手术治疗

(1)如果药物治疗无效,力求尽快采取手术治疗,以降低眼内压,减轻患者痛苦,避免复发,挽救患者视力。

(2)抗青光眼的主要手术为虹膜嵌顿术、巩膜灼烙术、小梁切开术、窦小梁切除术、激光虹膜切除术、激光小梁成型术等。

5.心理治疗在给病人药物和手术治疗的过程中,要了解病人的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因素及病人个性特点,使用支持和疏导疗法,使病人有健康的情绪和心理上的平衡。

2)慢性闭角型青光眼

慢性闭角型青光眼又称慢性充血性青光眼,其发病机制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类似,其不同点在于虹膜阻塞前房角是逐渐形成,而非突然发生。多数患者有反复发作的病史。发作时眼部稍有不适,短暂的虹视,冬季比夏季多见,晚间比白天多见,稍作休息便能恢复。少数病人无任何症状,偶尔遮盖健眼发现患眼视力下降,甚至完全失明。与开角型青光眼十分相似。眼科检查:眼球不充血,角膜透明,前房略浅,瞳孔稍大或正常,对光反射好。早期眼压大多数正常,晚期前房角有2/3以上粘连时,眼压出现持续升高,视野缩小,故对该病早期作出诊断,治疗十分重要。其治疗方法与急性闭角型青光眼相似。

3)开角型青光眼

开角型青光眼眼压升高时,房角也是开放的。眼球无明显充血,病程缓慢,症状隐蔽,故称慢性单纯性青光眼。因其症状隐蔽,在高眼压持续作用下视力明显受损时方来就诊,往往造成病情延误。本病多见于中青年。

【病因】

病因尚不清楚,一般认为小梁网和Schlemm 管排水系统发生硬化和变性,使小梁网的间隙变窄,Schlemm 管腔变窄或萎陷,引起房水排出障碍,继而引起眼压升高。也有人通过光镜和电镜对青光眼小梁标本观察证明,小梁网间隙中和Schlemm 管壁的内皮中酸性黏多糖的种类和数量可能与开角型青光眼的病因有关。

【临床表现】

大多数患者无症状,只有少数患者有轻微头痛、眼胀或视力下降,但对诊断无特殊价值,一般有以下3个基本症状和体征即可作出诊断。

1.眼压升高眼压早期无明显升高,但24h 眼压波动范围超过正常值。晚期眼压逐渐升高,经常呈高眼压状态。

眼压描记:慢性单纯性青光眼病人的房水排出明显降低,房水流畅系数也较正常为低。

2.视野缺损由于长时期的高眼压状态,影响视盘的周围血液供给,致视神经纤维发生萎缩、变性,出现相应的视野缺损,生理盲点扩大呈星火状暗点(Seidel)、弓形暗点(Bjerum)、鼻侧阶梯(Ronne)暗影,周边视野向心性缩小呈管状,终致视力完全消失。

3.视盘凹陷早期视盘正常,病情进展后,生理凹陷扩大,血管被推向鼻侧,视盘萎缩苍白,C/D≥0.6,有典型的青光眼性视盘凹陷。这对诊断慢性单纯性青光眼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诊断】

如果具有眼压升高、视野缺损、视盘凹陷扩大三个基本体征即可确诊。尤其是视盘呈现青光眼性凹陷对诊断开角型青光眼具有重要价值。本病的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对防止疾病进一步恶化极为重要。

1.24h 眼压差正常人24h 眼压差波动范围≤0.67kPa(5mmHg),若24h 眼压差波动范围≥1.06kPa(8mmHg)则为病理性眼压状态。

2.视野检查定期复查视野改变对早期诊断青光眼具有重要意义。

3.眼底检查如果发现视盘生理凹陷明显扩大,C/D≥0.6,应对病人进行详尽的眼压和视野的观察,以明确诊断。

4.饮水激发试验空腹或禁食4h 以上先测眼压,然后在5min内饮水1000ml,以后每15min 测1次眼压,共4次,如果饮水前后眼压差≥1.06kPa(8mmHg)则为病理现象。

对晚期开角型青光眼作出诊断是很容易的,但对于早期开角型青光眼的诊断则较难作出,必须进行一系列的辅助检查和激发试验方可明确诊断。对可疑病人不可轻易放过。

【治疗】

开角型青光眼的治疗原则是:

1.先用药物治疗,眼压仍不能控制者,考虑手术治疗。

2.先用低浓度然后再用高浓度药液滴眼。

3.长期采用某种抗青光眼药物药效降低者,可改用其他抗青光眼药物,或两种抗青光眼药物联合应用。

开角型青光眼常用的抗青光眼药物主要是毛果芸香碱、左旋肾上腺素、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如果药物治疗无效者需采用手术疗法,对开角型青光眼的主要手术方法是小梁切除术、激光小梁成形术。

【预防】

预防原发性青光眼主要在于早期诊断。对于可疑青光眼要进行反复检查以明确诊断。

1.经常有眼胀、眼痛、头痛、虹视并伴有视物模糊者要定期检查。

2.有青光眼家族史者,应重点预防。

3.一只眼为青光眼,另一只眼要特别注意,克服精神紧张和用眼过度等疲劳情况。

4.检查发现可疑者,如角膜小、前房浅、瞳孔大、对光反射迟钝、生理凹陷扩大、血管向鼻侧移位、视盘发现中央动脉有搏动者要特别注意观察病情变化。

5.不要忽视白内障掩盖下的青光眼,要注意其眼压变化,防止延误诊断和治疗。

(二)继发性青光眼

由于其他眼病引起房水流出障碍者均可引起眼压升高,这种青光眼称为继发性青光眼。常见原因有虹膜睫状体炎引起的瞳孔闭锁和膜闭、粘连性角膜白斑、白内障膨胀期、眼球钝挫伤、眼球内占位性病变、白内障过熟期、晶状体剥脱症、虹膜血管新生等疾病。

继发青光眼的治疗主要是治疗原发病,必要时进行手术治疗。

(三)先天性青光眼

【病因】

先天性青光眼是胚胎时期前房角发育异常,阻碍了房水排出所引起的眼病。房角发育异常包括中胚叶组织残留、血管膜小梁发育不良等。本病为遗传性疾病,男女患者之比大约为2∶1。

【临床表现】

常累及双眼,也有单眼发病者。

1.早期症状常有畏光流泪、眼睑痉挛。

2.体征

(1)大角膜。角膜直径大部分超过12mm,前房深,早期瞳孔不散大,晚期瞳孔散大,有的达7~8mm。

(2)角膜雾浊、眼压升高。

(3)视盘凹陷及萎缩出现早,进展较快,双侧凹陷不对称是早期重要体征,晚期视神经萎缩。

【治疗】

1.手术治疗青光眼药物治疗无明显效果,多采用手术疗法。常采用的手术有房角切开术、小梁切除术。先天性青光眼若早期发现、早期手术治疗,约80%的病人眼压能被控制,若病情已晚,手术亦很难奏效。

2.中医药治疗

(1)中医方剂一(明目地黄汤加减)

组成熟地黄、菟丝子、五味子、枸杞子各15g,当归、菊花、白芍、山药各12g,茯苓、泽泻、牡丹皮各9g。水煎服,每日1剂。

(2)中医方剂二(丹栀逍遥散加减)

组成柴胡、当归、白芍、茯苓各15g,白术、栀子、牡丹皮、香附子、郁金各12g,川芎9g。郁热不重者,酌减牡丹皮、栀子的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

3.预防治疗先天性青光眼为遗传性眼病,母体孕期保健十分重要。孕期要避免感冒,服用药物要特别慎重。初生婴儿要注意眼部检查,特别是对于婴儿父母及其先辈有青光眼病史者。

十、翼状胬肉

翼状胬肉是睑裂部球结膜及结膜下组织增生并向角膜侵袭的病变,因其形如翼而得名,多见于户外工作者。

【病因】

翼状胬肉与各种慢性刺激有关,如紫外线照射、风沙及尘埃等。遗传对翼状胬肉的发生有一定影响。炎症可使胬肉生长。

【临床表现】

一般无症状,较大的翼状胬肉可影响视力。检查见睑裂部结膜肥厚隆起,呈三角形。尖端伸向角膜。进入角膜的部分称头部,横跨角膜缘部分称为颈部。其他部分称为体部。胬肉较薄,充血不明显。头部平坦,其周围之角膜无明显浸润者为静止性。胬肉较厚、充血明显、头部隆起,其周围之角膜有点片状浸润者为进行性。有时球结膜与角膜因炎症或损伤可发生带状粘连,形似胬肉,但其粘连条下有间隙,可容探针通过,此为假性胬肉。可发生于角膜缘的任何部位。对静止性翼状胬肉可给予消炎并追踪观察,勿急于手术。对进行性翼状胬肉需手术治疗,本病复发率较高。为防止复发,可手术后局部滴地塞米松滴眼液、争光霉素、丝裂霉素C 等。也有主张用β射线照射、90锶治疗等。翼状胬肉的手术方法较多,常用的是胬肉切除术、异体黏膜移植覆盖术。假性胬肉不宜手术治疗。

【治疗】

1.手术治疗翼状胬肉主要以采用手术治疗为主,有时需要辅助药物治疗。

2.中医药治疗

(1)中医方剂一(栀子胜奇散加减)

组成白蒺藜、蝉蜕、谷精草各12g,草决明、菊花、密蒙花、蔓荆子、木贼各15g,荆芥、川芎、防风、栀子、黄芩、甘草各9g。两目红赤脉洪者,可去密蒙花,加大黄12g。水煎服,每日1剂。

(2)中医方剂二(泻脾除热饮加减)

组成大黄、芒硝、黄连、黄芩各12g,车前子、茺蔚子各15g,防风、桔梗各6g。胬肉日久不去者加玄参、夏枯草各15g。水煎服,每日1剂。

(3)中医方剂三(知柏地黄汤加减)

组成生地黄30g,山萸肉、泽泻各9g,牡丹皮、知母各12g。如心烦、失眠明显者,加麦冬、五味子、酸枣仁各15g。水煎服,每日1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