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处世锦囊.1
19004200000026

第26章 办事中的“面子学问”(1)

有很多人,可以吃闷亏,也可以吃明亏,促就是不能吃没面子的亏,如果在交际中,注意为人遮盖羞处,瞒住晚私,别人会对你感激不尽,也说会在别人的事情上弥补你的人情。

51.得罪人的事要做的巧

魔术大师的戏法谁都知道是假的,可人人爱看,乐意接受他那块罩眼的布。人情关系学认为,要注意尊重他人,即使是指责批评,如有块遮羞步,对方出容易接受。大家避免了难椹,才可能有戏法要变。

《晏子春秋》中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齐景公在位期间,特别喜欢修建亭台楼阁,以游玩观赏;喜欢穿戴华贵奇异的服饰,以图新奇和开心;喜欢通宵达旦地饮酒作乐,过着奢侈豪华的生活。晏婴作景公的相国时,则用俭朴简约的生活约束自己,以劝谏景公。景公多次给他封赏,都被他拒绝了。景公很尊重晏子,不忍心他过平民一样艰苦清贫的生活。

有一回,景公趁晏子出使晋国不在家的机会,给他建了所新房子,谁知晏子一回来,就把新房子拆了,给邻居们建房,把因给他建房而迁走了的邻居们请回来。

景公知道了,很生气,说:“你不愿打扰百姓、邻居,那么替你在宫内建一所住房行吗?我想和你朝夕相处。晏子一听急了,对景公说:“古人说,受宠信要能知道自我收敛。您这样做虽然是想亲近我,但我却会整天诚惶诚恐。我一个臣子怎么能这样做呢?那只会使我与您疏远开来。”景公无法强求,只好退—步说:“你的房子靠近闹市,低湿狭窄,整天吵吵闹闹,尘土飞扬,不能居住。给你换一个干燥高爽、安静一点的地方总可以吧?”晏子也不接受,他连忙辞谢,说:“我的祖先就是世世代代住在这里的,我能继承这份遗产,就已经很满足了,而且这地方靠近街市,早晚出去都能买到我所要的东西,倒也方便。实在不敢再烦扰乡邻而另外再建房子。”

景公听了,笑着问:“靠近街市,那你一定知道东西的贵贱,生意的行情!”“当然知道。百姓的喜怒哀怨,街市货物的走俏滞销,我都很熟悉。”景公觉得有趣,随口问道:“你知道现在市场上什么东西贵?什么东西贱?”那时,景公喜怒无常,滥施刑罚,常常把犯人的脚砍下来,因而市场上有专门卖假脚的。晏子便想趁机劝谏景公说:“据我所知,目前市场上价格最贵的是假脚,价格最贱的是鞋子!”

“真有意思,这是为什么呢?”齐景公对晏子的回答感到意外,便不解地问道。

“嗨——”晏子长吁了一口气,凄楚地说:“只因为现在刑罚太重,被砍去脚的人太多了,所以鞋子没人买,假脚却不够卖!”

“噢——”齐景公半天说不出话来,脸上露出哀怜的神色,自言自语地说:“我太残忍了,我对老百姓太狠心了。”于是,第二天就向全国发出了减轻刑罚的命令。

另外还有一次,齐景公让养马人给他养一匹他最喜爱的马,不料这匹马突然死了,景公大怒,让人拿刀把养马人肢解掉。这时,晏子正好在景公面前,见左右拿刀进来,便阻止了他们,问景公道:“尧、舜肢解人体,从身上哪一部分人手呢?”一听这话,景公明白了晏子的意思,尧和舜都是古代明主,他们从来不用酷刑。便下令不肢解,而是把养马人交给狱官处理。晏子又说道:“他还不知道自己的罪过,就要死了,请让我数数他的罪状。好让他明白犯了什么罪,然后再交给狱官。”景公说:“可以。”于是,晏子就数落养马人说:“你知道你有三大罪状,应判死刑。君王让你养马,你却把马养死,这是死罪之一;你把君王最爱的马养死,这是死罪之二;你让君王为一匹马的缘故而杀人,百姓知道了肯定会怨恨国君残暴,诸侯们听到这样重马轻人,肯定会轻视我们的国家,甚至加兵于我们。你让君王的马死掉,使百姓积下怨恨,让我国的国势被邻国削弱,这是死罪之三。你有这三条应判死罪的原因,就把你交给狱官吧。”景公听了晏子的这些话,猛然醒悟,赶紧说:“放了他吧,不要为此而坏了我仁义的名声。”

既指了了对方的缺点又保住了他的面子,真正达到了通权达变的境界,因此,聪明的下属向上司提建议时,应该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千万不能让上司下不来台,不仅没有达到自己的目,而全很可能到头来事与愿违,后果也很难设想。

52.抓住对方怕丢面子的心理

人都有尊心,特别是那些有头有脸的人物,更是视面子为生命,在求人办事时,你可以抓住对方怕丢面子的心理,敌意做一些使对方“没面子”的事,往往效果报佳。

汉代的大辞赋家司马相如,以文才闻名海内。

有一年,司马相如外游归川,回来的路上,路过临邓。临邓县令王吉久仰司马相如之名,恭请至县衙,连日宴饮,写赋作文,好不热闹。

此事惊动了当地富豪卓王孙。卓王孙原是赵人,秦人移民时迁来临邓,以冶铁致富,家有万金,奴仆千人。听说来了个大才子司马相如,也想结识一下,以附庸风雅。但他仍摆脱不了商人的庸俗,故而实为请司马相如,但名义上却是请县令王吉,让司马相如作陪,司马相如本看不起这班无才暴富之人,所以压根没准备去“陪宴”。

到了约定日期,卓王孙尽其所能,大排宴席。县令王吉因子日依仗卓王孙钱财之事甚多,所以早早就到了,但时辰早过,司马相如却没有来,卓王孙如热锅蚂蚁,王吉只好亲自去请。驳不过王吉的面子,司马相如只好来到卓府,卓王孙一见穿戴,心中早已怀瞧不起之意,心想自己是要脸面之人,请来的却是这样一个放荡无礼之辈。

司马相如全然不顾这些,大吃大嚼,只顾与王吉谈笑,早把卓王孙冷在一边。忽然,司马相如听到内室传来凄婉的琴声,那琴声不俗,司马相如一下子停止了说笑,倾耳细听起来。

卓王孙原被冷在一边,讪讪地毫无意思,今见琴声引住了这位狂土,于是夸耀地卖弄说这是寡女卓文君所奏。司马相如早已痴迷在那里,忙请求让卓文君出来相见,卓王孙经不住王吉窜掇,派人唤出卓文君。

司马相如一见卓文君,两眼直勾勾愣在那里,他万万没想到这个俗不可耐的卓王孙竟有如此美丽高雅的女儿。于是要过琴来,弹了一曲《风求凰》向卓文君表达爱意。卓文君心里明白,爱慕司马相如的相貌和才华,当夜私奔到司马相如处,以身相许。经过商量,两人一起逃回成都。

卓王孙知道后,气得暴跳如雷,又是骂女儿不守礼教,又是骂司马相如衣冠禽兽,发誓不准她们返回家门。

卓文君随司马相如回到成都后才知道,她的夫君虽然名声在外,但家中却很贫寒。万般无奈,他们只好返回临邓,硬着头皮托人向卓王孙请求一些资助,不料,卓王孙破口大骂:“我不治死这个没出息的丫头就算便宜她了,还想要我接济,一个子儿也不给!”

夫妇俩都有“才”,很快想出了一个“绝招”。

第二天,司马相如把自己仅有的车、马、琴、剑及卓文君的首饰卖了一笔钱,在距卓府不远的地方租了一间屋子,开了一个小酒铺。

司马相如穿上伙计的衣服,卷起袖子和裤腿,像酒保一样,又是擦桌椅,又是搬物件;卓文君穿着粗布衣裙,忙里忙外,招待来客。

酒店刚开张,就吸引了许多人来。这倒不是因为她们卖的酒菜价廉物美,而是前来目睹这两位远近闻名的落难夫妇。司马相如夫妇一点也不感难堪,内心倒很高兴,因为这正好的老爷子现现眼。

很快,临邓城里人人都在议论这件事。卓王孙毕身份、有脸面的人物,十分顾忌风言风语,居然一连出门。

有几个朋友劝卓王孙说:“令爱既然愿意嫁给他吧。再说司马相如毕竟当过官,还是县令的朋友。尽管他现贫寒,但凭他的才华,将来一定会有出头的日子,应该接济他们一些钱财,何必与他们为难呢?”

卓王孙虽然气的吹胡子瞪眼,却又无可奈何,工君夫妇仆人百名,钱财百万,司马相如夫妇大喜,群财,回成都生活去了。

司马相如与卓文君所采取的策略,套用一句老百姓的俗话,这叫做“死猪不怕开水烫”。光脚的不怕穿鞋的,我已经走投无路,到了这步没法再惨的田地,还要那面皮做甚?你不怕丢脸,我更不怕丢脸,要丢人现眼,索性一块儿丢了吧,看谁的“面子”能撑到最后。

53.戳上司面子易惹祸上身

想必每个人都曾有过不小心说话伤到对方或对方不礼貌。话一旦说出来就无法挽回,当场气氛就不好了。这种情形大多是连忙辩解,这实在不是好方法,所谓“说出去的话犹如泼出去的水”,想收是收不回来的,如果你硬要强行辩解只会越描越黑。此时你最好的办法。就是要尽量沉着,装着根本就没有这回事发生一样。

郭德成,元末明初人,性格豁达,十分机敏,特别是喜爱喝酒。在元末动乱的时代里,他和哥哥郭兴一起,随朱元璋转战沙场,立了不少战功。

朱元璋做了明朝开国皇帝后,原先的将领纷纷加官晋爵,待遇优厚,成为朝中达官贤人。郭德成仅仅做了骁骑舍人这样一个普通的官员。

郭德成的妹妹宁妃,当时在宫中深得朱元璋的宠爱,朱元璋因此感到有些过意不去,准备提拔郭德成。

一次,朱元璋召见郭德成,说道:“德成啊,你的功劳不小,我让你做个大官吧。”郭德成连忙推辞说:“感谢皇上对我的厚爱,但是我脑袋瓜不灵,整天不问政事,只知道喝酒,一旦做大官,那不是害了国家又害了自己吗?”朱元璋见他辞官坚决,内心赞叹,于是将大量好酒和钱财赏给郭德成,还经常邀请郭德成去皇家后花园喝酒。

从某种角度来讲,郭德成是一个知道满足,没有过多奢欲的人。他能够有自知之明,正是他后来能忍受一时的委屈,一时的灾祸而保全生命的关键。伴君如伴虎,多少君臣相互猜忌,造成了多少历史悲剧。

一次,郭德成兴冲冲赶到皇家后花园,陪朱元璋喝酒。眼见花园内景色优美,桌上美酒香味四溢,他忍不住酒性大发,连声说道;“好酒,好酒!”随即陪朱元璋喝起酒来。

杯来盏去,渐渐地,郭德成脸色发红,醉眼朦胧,但他依然一杯接一杯,喝个不停。眼看时间不早,郭德成烂醉如泥,踉踉跄跄走到朱元璋面前,弯下身子,低头辞谢,结结巴巴地沪道;“谢谢皇上赏酒!”朱元璋见他醉态十足,衣冠不整,头发纷乱,笑道:“看你头发披散,语无伦次,真是个醉鬼疯汉。”郭德成摸了摸散乱的头发,脱口而出:“皇上,我最恨这乱糟糟的头发,要是剃成光头,那才痛快呢。”朱元璋一听此话,脸涨得通红,心想,这小子怎么敢这样大胆地侮辱自己。他正在发怒,看见郭德成仍然傻乎乎地说着,便沉默下来,转而一想:也许是郭德成酒后失言,不妨冷静观察,以后再整治他不迟。想到这里,朱元璋虽然闷闷不乐,还是高抬贵手,让郭德成回了家。

郭德成酒醉醒来,一想到自己在皇上面前失言,恐惧万分,冷汗直流。原来,朱元璋少时,在皇觉寺做和尚,最忌讳的就是“光”、“僧”等字眼,郭德成怎么也想不到,今天这样糊涂,这样大胆,竟然戳了皇上的痛处。

郭德成知道朱元璋对这件事不会轻易放过,自己以后难免有杀身之祸。怎么办呢?郭德成深深思考着:向皇上解释,不行,更会增加皇上的忌恨;不解释,自己已经铸成大错,难道真的为这事赔上身家性命不成。郭德成左右为难,苦苦地为保全自身寻找妙计。

过了几天,郭德成继续喝酒,狂放不羁,和过去一样,只是进寺庙剃光了头,真的做了和尚,整日身披袈裟,念着佛经。

朱元璋看见郭德成真做了和尚,心中的疑虑、忌恨全消,还向宁妃赞叹说:“德成真是个奇男子,原先我以为他讨厌头发是假,想不到真是个醉鬼和尚。”说完,哈哈大笑。

56.避开言语“雷达”千万不能揭人之短

在求人办事中,场面话谁都能说,但并不是谁都会说,一不小心,也许你就踏进了言语的“雷区”,触到了对方的隐私和短处,犯了对方的忌,对听话者造成一定的伤害。其实,每个人都有所长,亦有所短,待人处世的成功,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善于发现对方身上的优点,夸奖对方的长处,而不要抓住别人的隐私,痛处和缺点,大作文章。

客观地说,每个人都有一些不愿公开的秘密。尊重别人的隐私,是尊重他人人格的表现。所以,当你与别人交谈时,切勿鲁莽地随意提及别人的隐私,这样,别人就会觉得你遵循了待人处世中人际交往的“礼貌原则”。因此,便会乐意跟你交谈和交往。反之,假如你不顾别人保留隐私的心理需要,盲目触及“雷区”,不仅会影响彼此之间谈话的效果,而且别人还会对你产生不良印象,进而损害人际关系。比如,别人的恋爱、婚姻正遭遇某种挫折,而且又不愿向旁人透露时,你若在交谈中一味地刨根问底,肯定会引起对方的反感。

清代的康熙皇帝,青年时励精图治,做过不少大事,到了晚年时,年纪大了,头发也花白了,牙齿已松动脱落。这本是人生的自然规律,可他心里就是不服老,犯了老年人的通病,只要听到有人说他“老”就不高兴,所以左右的臣子深知他的心理,特别忌讳说“老”一类的字眼,从不在皇上面前触这个霉头。康熙皇帝为了显示自己还年轻有活力,常常率领皇后、妃子们去猎苑猎取野兽,在池边钓鱼取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