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怎样运用事物的对立面
对立,可以是相互对立的两种事物,如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脑力和体力、劳动和剥削、天上和地下、金属和非金属、净化和污染等;也可能是同一事物中矛盾的双方,如一部机械的大或小、运转的快与慢,一件商品的好与坏、使用寿命的长与短,学习成绩的好与差、学习方法的灵活与死板,等等。
在进行创造活动的时候,发现原有的事物或事物内部矛盾的主要方面出现了问题,是在原来的基础上修修补补,做局部调整,还是大胆地向对立面思考,寻求新的思路呢?这往往就是抱残守缺和勇于创新的区别所在。这里,我们提出两种运用对立面的思路。
一是有意设置对立面。有时对立面表面上并不存在,需要我们主动去设置或创造。
比如说,过去我们把社会主义当做公有制的同义语,只让国有和集体两种所有制存在,个体、私营、外资等非公有制都没有或基本取消。这样,社会主义经济就被僵化了,效率很低且缺乏活力。改革开放以后,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发展了非公有制经济,让它合法地存在,而且写进了宪法。各种所有制的经济共同存在,互相竞争,就使得经济出现了生机与活力,这堪称是一个伟大的创新。
二是有意强化对立面。强化对立面,在考虑问题的时候就是要把有对立面和没有对立面的情况做认真的对比,把对立双方在一起和不在一起的情况进行对比和分析。在接近成功的时候,要把可能出现的困难和最大的困难都强化一下,通过试验、计算、分析,找到避免困难、解决困难的办法。常常是在把被强化的最大困难解决之后,发明创造就成功了。
比如,杂交种子的培育是为了获得杂交优势,但同时会有杂交后代的退化问题,退化就是对立面,把解决退化当做最大的困难突出出来,强化这个问题,然后去解决,新的优良的杂交品种就研制成功了。
(二)怎样把握对立的统一性
事物矛盾的双方原本就是既对立而又统一的。对立,我们还比较容易理解和把握,而在对立的两极中找到它们的统一性,并运用统一性创造性地解决复杂的问题,应当说是掌握辩证思维方法的难点。这个难点难在哪里?难就难在统一性虽然是客观存在的,但往往深藏在事物的背后,因而不容易找到,也不容易理解。只有深刻地观察、分析,深入地思考,才能发现这个统一性。
正如爱因斯坦所说:“从那些看来直接可见的、真理十分不同的各种复杂现象中认识到它们的统一性,那是一种壮丽的感觉。”可见发现统一性,特别是发现复杂现象中矛盾双方之间的统一性是很了不起的一件事。
有深邃的观察力,精深的思维能力和巨大的理论勇气的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在市场和计划这两个看起来完全对立的事物中发现了它们的统一性,深刻地指出,计划和市场都是手段,“资本主义可以有计划,社会主义也可以有市场”,因而才有了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伟大创举。
其实,尽管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本质和主观上是对立的,但在方法和客观上还是有统一面的。所以,在方法和客观上,我们有必要向资本主义学习,如在培育市场机制上,搞好经济管理,发展科学技术,运用资本主义社会化大生产中行之有效的股份制、保险、会计方法、审计方法等。
在发展社会生产力这方面,就不该过于计较姓“社”还是姓“资”,应认识到只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发展社会生产力的根本目的不同,分配制度不同而已。
认识统一性不容易,运用统一性就更加不容易。因为统一性要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表现出来,才能被利用。如果没有一定的条件,对立双方的统一就不会显现出来,就仍然会隐藏在事物的背后。
就以水分子为例:我们都知道,氢原子和氧原子在水分子里是对立统一的,在一定的条件下(比如温度、压力等),它们就可以统一聚合成水分子。而在另外的条件下,它们又可以分裂出来(比如电解水,就可以分别产生氧气和氢气)。把对立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统一起来本身就是创新。
四、辩证思维的训练
辩证思维对创新活动的作用非常重要。可以说,辩证思维是在较高层次上统帅着整个创造性思维。我们之所以说要在发散思维和收敛思维之间保持适当的张力,就是为了能恰到好处地运用发散和收敛两种思维方式,处理好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这就是辩证思维的作用。实际上我们每个人每天差不多都在运用着辩证思维的方法,只不过不够自觉,水平也不够高而已。要达到高水平的辩证思维水平,就要不断地学习、思考和训练。
(一)在进行辩证思维训练时应注意的问题
⑴正确处理辩证与逻辑的关系。
⑵立意要高远,视角要新颖。
⑶不断解放思想,总结提高。
(二)辩证思维训练习题
1.怎么才能让老太太快乐起来?
老太太有两个女儿都先后出嫁了。大女儿嫁给了做雨伞的,小女儿嫁给了做布鞋的,从此老太太天天牵挂着她们。天晴时,老太太发愁,大女儿的伞没人要,日子怎么过?下雨时,老太太也发愁,小女儿的布鞋没人要,一家子怎么活?这天空不是晴就是雨,老太太就天天愁,月月愁,年年愁。
请问:你有什么好办法能帮助老太太快乐起来吗?
2.该如何为秀才解梦?
民间有这样一个故事,说有位秀才第三次进京赶考,住在一个以前住过的店里。考试前两天他做了两个梦:第一个梦是梦到自己在墙上种白菜;第二个梦是下雨天,他戴了斗笠还打伞。这两个梦似乎有些深意,秀才第二天就赶紧去找算命的解梦。
算命先生一听,连拍大腿说:“看来,你这次进京赶考是没有指望了,你还是回家吧,你想想,高墙上种菜不是白费劲嘛?戴斗笠还打雨伞不是多此一举吗?”秀才一听,心灰意冷,就回到店里,准备收拾包袱回家。
店老板觉得奇怪,就问:“不是明天才考试吗,你怎么今天就回乡啊?”于是,秀才就如此这般地解说了一番。然而,店老板听后却乐了,并对秀才说:“咳,我也会解梦的。我倒觉得,你这次一定要留下来。你想想……”秀才一听,觉得店老板比算命先生说的更有道理。于是,第二天,他精神振奋地参加考试,居然中了个探花。
请问:你知道店老板是怎么说的吗?
3.天堂与地狱的差别
据说,在另一个世界尽管有天堂和地狱,但天堂和地狱里的物质条件其实是一样的,都有足够的食物,都同样有着一些双手不能弯曲的僵尸,这些僵尸都同样不能将食物放进自己的嘴里。所不同的是,天堂里的僵尸个个酒足饭饱兴高采烈;地狱里的僵尸却个个饥肠辘辘面黄肌瘦。
请问: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4.根据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从各个不同的方面去思考,迅速把思考结果记录下来。
(1)为什么伪劣商品屡禁不止?
(2)为什么肥胖超重者越来越多?
(3)期末考试成绩不理想,原因在哪里?
(4)你的哥哥或姐姐想开个小商店,要考虑哪些问题?
(5)明朝末年开始,中国的科学技术落后于西方国家,原因在哪里?
5.对下列问题,要从正反两方面去思考,给出比较全面的答案。
(1)一名考生认为信息时代搞计算机最有发展前途,高考时准备全部报考与计算机有关的专业,你认为合适吗?
(2)求职的同学回来说,招聘单位对学历要求越来越高,中专、技校的毕业生真的“没戏”了,你同意他的说法吗?
(3)有人说,搞市场经济了,计划经济过时了,在经济领域里计划也没有用了,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4)一种说法认为,随着石油、天然气的普遍使用,煤炭工业成了“夕阳产业”,是否有道理?
(5)某同学特别爱吃肉,但并没有发胖;另一女生吃肉不多,却有些胖。前者于是照旧猛吃,后者一点也不敢吃了,他们的做法对吗?
6.从长远和当前要兼顾的观点,思考下列问题。
(1)某职工收入不高,并有下岗的可能,保险公司派人动员他买保险,他爱人不同意,你能给他出些主意吗?
(2)假期回家,遇到未考上大学的同学做生意发了财,并有炫耀之意,你是否羡慕他?
(3)家乡建了一个化工厂,你家也有好几个亲属在那里上班,收入颇丰,但该厂污染严重,政府令其关闭,亲属想不通,你怎样劝说他们?
(4)某同学学习刻苦,但忽视体育锻炼,对体育老师的劝说还不以为然,你准备怎样和他谈谈?
(5)某地要建一座核电站,当地老百姓有不少人反对,你是怎样看的?
7.从行动的目的性应当明确,具体矛盾具体分析的观点,解释下列问题。
(1)某同学上街,看到商店在打折,一下子买了好几件衣服,你认为是否合算?
(2)有位职工见别人住房装修得很好,自己也花了好几万元装修得很豪华,后来却又后悔了,为什么?
(3)有的农民看别人种什么来钱也跟着种什么,结果却没有致富,为什么?
(4)彩色电视机曾经很畅销,全国最多时有200多个厂家生产彩电,现在不到100家了,据说2000年平均利润才2%,你认为原因何在?
(5)有的学生听说网络时代到来了,沉迷于“上网”,其他功课也不愿意学了,你认为这样做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