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学大湘西系列作品集第4卷
19007100000012

第12章 迎三军顺利会师刘猴集(1)

初秋,一个月光泻照的夜晚。红九师师长段德昌和政委万涛,率领26团和师部直辖的手枪、机炮、骑兵各一连共约2800余人,从潜江和荆门县交界的一个小镇,迅速向荆门重镇沙洋开去。

段德昌骑在一匹棕色马上,显得英俊年轻。他的鼻梁上驾着一付茶色眼镜,因为眼睛近视,这夜晚的行军对他的视力有些障碍。然而。他的精神却很抖擞。看着夜色中那一眼望不到边的队伍,他从心底里感到十分高兴。

这位从黄埔军校第四期毕业的优秀军人,1925年就加入共产党。1927年革命失败后,他潜回家乡南县相继领导了华容、石首等地的农民起义。1928年,段德昌来到洪湖,担任了鄂西游击总队队长的重要职务,由于他的出色指挥,游击队不断发展壮大,后来这支队伍编成了红六军。红六军团汇合后。段德昌担任了六军军长职务。到了去年,也就在这个秋季,红二军团出征江南,不幸在松滋县的杨林寺受到重创。那时。部队受挫后,军团召开了一次军事会议,段德昌在会上曾竭力主张部队打回洪湖,以便保存实力,保卫苏区。然而,军团政治委员邓中夏没有采纳他的意见。段德昌要求带领几十名受了伤的战士打回洪湖。红六军军长的职务实际上被撤了。但就在那样困难的局面下,段德昌回洪湖后,又拼力奋战,后来依靠原在杨林寺被打散而又陆续撤回的红六军五十一团、四十九团和红二军十二团的部分指战员,重新集中整编成新六军,又称江右军,在湘鄂区特委的领导下,与敌人展开了生死搏斗。

经过半年多战斗,先后取得了十多次的胜利,部队实力得到大大加强。洪湖根据地也进一步巩固扩展了。这年5月,按照中央指示,原二、六军团缩编为红三军,辖七、八、九三个师,段德昌领导的新六军便被编为红九师了。

部队缩编后,段德昌个人的职务也下降了一级,但他对此并无怨言。现在,只要九师的实力不断壮大,他就觉得无比的高兴。如今,九师奉令出击沙洋,打击国民党新三旅徐德佐的部队,开辟天门一带的新根据地,这建议本是段德昌提出来的。段德昌为能执行这一决议也感到兴奋。因为,按照夏曦原来的设想,部队是要赴江南去保卫秋收的,只因段德昌从军事角度提出渡江攻坚可能难克敌,才使夏曦改变了原来的计划。夏曦是个白面书生,他不懂军事,只会叫人拼命,这就是段德昌通过几个月的实际接触后,对这位分局书记的看法。这种看法他曾对一些熟悉的同志公开讲过。段德昌是个直率性子,有什么喜欢讲什么,讲过后却并不计较。但是,他的这种直率性格却为他后来的不幸结局埋下了祸根。两年后,在湘鄂西第三次大肃反中,夏曦终以“莫须有”罪名,在鹤峰县的金果坪,将这位著名战将杀害了,此是后话。

且说段德昌对夏曦的领导虽然不服气,但是在具体行动中,他又是坚决执行党的决议的人,所以,一旦夏曦通过组织手段下达命令之后,一切的军事行动,段德昌也是绝对服从的,现在,在省军委定下九师出击沙洋的行动方案后,他就和万涛在不折不扣地开始执行了。最初的几天,他和万涛指挥二十五团掩护师部和二十六团出击,在潜沔边沿襄河西岸进至黄家场,潜江敌人闻风逃走,二十五团乘胜占领了潜江县城。二十六团和师部则从黄家场顺襄河而上,连夜向沙洋镇急行军。

就在段德昌和万涛率领九师向沙洋去奔袭时,驻沙洋的新三旅及其主力第二团,尚处在很松懈的防备之中。新三旅旅长徐德佐是个刚愎自用的军人,他自恃驻沙洋守军有2000多人马,武器又很精良,驻沙洋数月一直高忱无忧。近日,他收到远安县一份告急电报。内称红三军已到南漳,可能袭击远安,故请新三旅二团给予支援。徐德佐正忧虑是否增援之时,有密探忽来报:潜江方向亦发现大股红军在活动,潜江县城已被红军袭占。徐闻此讯,连忙传达命令,准备连夜加强戒备,可他的集合还是迟了一步。当他的部队尚未加强守备时,红九师已从天而降,连夜包围了沙洋镇。约莫凌晨5时,红军下达了攻击令。随着一阵密集的枪声响起,排山倒海的喊杀声从四面八方响起,这驻守沙洋的一团人马来不及从床上爬起抵抗,许多官兵在睡梦中就糊里糊涂当了俘虏。徐德佐看看大势已去,只带了几名卫兵从一条暗道匆匆逃出镇去。

天亮了,密集的枪声渐渐稀少了。一场战斗顺利结束。清点战场,此役红军没费多大气力,即全歼了徐德佐新三旅二团的全部人马,共计2000余人。

段德昌和万涛骑着高头大马来到敌旅部,只见敌旅长居住的房子一片杯盘狼籍。那木屋的板壁上,还挂着一张大军用地图,上面标记着红黑箭头。黑色箭头代表着红军活动的地方。地图的一侧,挂着一个大公文皮包。万涛伸手取下来,发觉包里有几份敌人的文件。其中有一份远安县长的告急公函这样写道:

徐旅座钧鉴:

共逆三军近闻已窜至南漳,有窥我远安之企图,形势危急,丞请旅座发兵增援,以免安城遭共军涂炭。

远安县长刘安呈。

万涛看完电文,递给段德昌道:“嘿,好消息,这份电报道出了红三军的行踪,咱们研究一下,可以去把三军接回来哩!”

“对,我们可以去把三军接回来。”段德昌看罢电文也表态道:“已见着三军的行踪了,咱们就去吧。我们可先到荆门,那里离远安近了,一定可以打听到三军的消息。”

俩人说罢,万涛便主持九师的几个领导开了个会。会上,大家一致赞同去接红三军而向荆门开拔。万涛此时也下了决心,他想到九师临出发前,夏曦曾嘱咐他,九师的行动目标是打下沙洋后向天汉一带发展,但如见到红三军消息,可去迎接,并让万涛担任三军政委一职,从而去撤掉邓中夏的政委职务。这也是中央和中央分局的文件决议。万涛在下决心制定这一行动计划时,他万没想到此行将会给他这位决策指挥者带来不幸的后果。他和夏曦之间的关系,正是因九师的行动问题而开始了分岐。

红九师攻克沙洋后,即挥师直逼荆门县城,荆门守敌不战而逃。红军占领荆门后却未逗留,为与三军联系,又挥师到该县北乡仙居,在仙居住了一周,仍未获得红三军消息。万涛段德昌遂欲渡过襄河,在襄枣宜边界盘桓10余日,红三军的一位骑兵侦察员忽然给九师师部送来了一封信,万涛拆开一看,里面写着几句话:

万涛、段德昌同志:

我们已接到南漳县委转来的信,现三军军部已到仙居刘猴集,即请二位并九师其他负责同志前来会面相聚。

此致

布礼!

三军军委邓中夏贺龙

“好,终于联系上了!”万涛看完信,高兴地握着侦察员的手说:“我们马上出发,咱们一同去吧!”

万涛、段德昌、陈培荫等九师的几个领导,遂率一支队伍与那位骑兵侦察员一起,向着10多里外的刘猴集走去。

刘猴集是一个数百人户的小镇,三军部队共约3000人马,此时就驻在小镇附近。三军军部设在镇内一户逃走了的地主庄院里。三军军长贺龙和政治委员邓中夏,此时却在院子里盼着九师指挥的到来。在红三军,同志们都称邓中夏为“长胡子”,称贺龙为“短胡子”。因为邓中夏的胡子留得又黑又长。贺龙的胡子则是八子形又短又黑。长胡子邓中夏是湖南宜章人。1894年出生,原名邓康,字仲澥,早年读书天资聪颖,1914年考入长沙高师。1917年考入北京大学国文门(中文系)。1918年发起组织北平大学平民教育演讲团,是“五四”运动的积极参加者。又是后来中国工人运动的鼻祖。1920年3月,他和李大钊等人又发起组织“马克思学说研究会”。11月参加共产主义小组。开始革命教育家的生涯。年底到长辛店筹办劳动实习学校。翌年初组成“长辛店工人俱乐部”,这是北京铁路工会组织的雏形。1921年8月,“中国劳动组合书纪部”成立,邓中夏负责北方分部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