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爱国主义与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
(一)少数民族的发展事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我们的国家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的共同奋斗创造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和璀璨文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情,民族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地区的稳定事关祖国边防巩固,社会长治久安,少数民族的发展事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社会的稳定;没有民族团结,就没有经济的发展;没有民族团结,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无从谈起;没有少数民族的发展,就不可能有中华民族的振兴。国际国内的历史经验和现实告诉我们: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加强团结,保持统一,才有希望和前途。民族团结出了问题,国家就永无宁日,人民就遭受灾难。毛泽东指出:“我们的国家现在是空前统一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迅速地改变了旧中国的面貌。祖国更加美好的将来,正摆在我们面前,人民所厌恶的国家分裂和混乱的局面,已经一去不复返了,我国的六亿人民正在工人阶级和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一致地进行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邓小平讲:“我们一定要兢兢业业地做好自己的工作,加强同各族人民的团结,加强同全世界人民的团结,为把我国建设成为现代化的,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为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推进人类进步事业而努力奋斗。”江泽民强调:“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则政通人和,百业兴旺;国家分裂、民族纷争,则丧权辱国,人民遭殃。”胡锦涛又指出:“巩固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党和人民事业顺利发展的重要保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加强民族团结,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在新的时代条件下继续把解放思想引向深入,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推向前进的必然要求。
(二)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首先,国家统一体现了国家的主要安全利益和政治利益。从国际政治的角度分析,统一是任何一个国际法主体意义上的国家参与世界事务的必要条件。一个不统一的国家,不仅其参与世界事务的权威性和发言权将大大受到影响,而且还会被外国插手、干涉其国内事务造成可乘之机,并留下永久分裂的隐患。一个开放的、面向世界的中国要想保持自己的地位和尊严,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国家统一,并对任何形式的干涉、插手中国统一进程的阴谋作出强烈的反应,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从国家利益的角度分析,独立、完整和统一的主权是至高无上,不可让渡的。在涉及国家统一的重大原则问题上,任何妥协都是极其危险的,都可能导致领土瓜分豆剖,造成国家和民族利益遭受重大牺牲的悲惨结局。维护中国的领土和主权不可分割,大力促进祖国的统一大业,关系到国家根本的安全和尊严,关系每一个中国人及子孙后代的生存和发展。
其次,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本保证。从地区发展的角度分析,香港、澳门、台湾本身的发展与祖国大陆是紧密相连的。多年来,香港、澳门以祖国大陆为依托,经济获得了巨大的发展。近年来,大陆与台湾之间,随着交流的增加,台湾资本通过对大陆的投资,获得了更多的获利机会。
再次,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有利于中国本身的稳定和平发展。从炎黄子孙的地位分析,祖国统一是至关紧要的。祖国处于分裂的现状,不仅使许多中国人今天无法正常团聚,造成诸多苦恼和不便,也在客观上妨碍了中国在整个国际社会中地位的提高。
(三)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热爱祖国就应包含着拥护祖国的统一。中华民族素以重视整体利益而著称于世,维护祖国的独立统一就像一条红线始终贯穿于中华民族爱国主义发展史之中。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劳动、生活,一起维护着祖国的大好河山,进而形成了团结统一的民族精神。正是出于对自己故土家园、骨肉同胞和灿烂文化的眷恋与热爱,中华各民族才能够求同存异,维护整体,在自己的国土上繁衍生息、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共同劳动、共同生活、共同发展,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为了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捍卫民族的尊严和利益,中华民族同侵略者展开了殊死的斗争,对侵略者无比痛恨,对出卖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卖国败类极端鄙视,对为国家和民族作出贡献的民族英雄无比崇敬。
团结统一植根于中华大地,深深地印在中国人的民族意识中,是中华民族的立身之本。在漫长的历史中,中国的主体一直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虽有分合离乱,但统一的时期远远多于分裂的时期,其根本的原因就在于中华民族具有高度一致的整体感、责任感和忠实于国家民族整体利益的价值取向,以及各个民族之间和睦相处、友好共处、共渡难关的优良传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就是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的发展。民族地区的进步和发展不但需要各族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拓进取,也需要经济发达地区的帮助和社会各方面献计出力。各民族互相合作、互相支持,就能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增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是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责任。
三、爱国主义与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是当今时代发展的重要趋势。它的发展使世界各国在经济上的联系日益紧密,同时影响到各国的政治和文化,对爱国主义也提出了挑战。正确认识当今时代的爱国主义,必须联系并把握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及其影响。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国家仍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是本民族整体利益的最具权威的代表者,国家的产生是民族和文明发展成熟的标志。国家不仅能够凝聚民族的意志、代表社会成员的利益、动员全民族的力量、规划全社会的未来,而且是本民族整体利益的最高代表者。尽管经济全球化使国家的部分职能也处于变革之中,但是,国家作为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未变,国家是民族整体利益的最具权威的唯一代表者的地位和功能未变。在今天的世界,哪个民族削弱了国家的地位和能力,哪个民族将面临毁灭性的生存危机。这已被当代世界历史所证明。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民族国家仍然是国际社会的最强大的独立主体。今天的国际社会架构仍然是以民族国家为基础的,以民族国家为国际社会的互动利益主体。无论是区域性的经济联盟,还是跨国公司,都不具有民族国家的利益主体地位,民族国家依然是国际社会中最强大的最具权威的无可替代的主体。无论与一个国家内的何种组织和个人做何种交往和互动,都必须首先与这个国家打交道,并征得它的认可。所以经济全球化不但没有削弱民族国家利益主体的地位,反而强化了其利益主体地位。
自觉维护国家利益是推动经济全球化正常发展的重要力量。今天,民族国家仍然是国际社会间最重要的相互制约和抗衡力量。经济全球化是一种世界发展的客观趋势,但是经济全球化对于许多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如果能够很好地利用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机遇,就会为国家的发展创造重要条件,否则就会使国家的利益甚至主权受到损害。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并未消失,而且以新的形式表现出来。对此必须有清醒的认识。
既然国家仍然是民族存在和发展的主体,维护本民族利益,作为国民,就不能没有民族国家意识,不能没有爱国主义精神。
四、爱国主义与反对非理性的民族主义
民族主义无论作为思想观念和价值体系,还是作为实践行为,它的出发点和归结点都是本民族利益,并是在这个基础上来观察、认识和处理族际关系的。因此,它在对本民族利益强烈关注的同时,容易导致对其他民族利益的忽视甚至否定。这决定了民族主义具有两重性:一定范围内的民族主义,是一种正当合理和必然存在的社会意识和群体情感,它是族群在竞争中赖以生存发展的精神动力,它的最高形式可以表现为爱国主义;但超出了一定范围的民族主义,不但不能体现为爱国,反而可能误国甚至与国家利益、人民利益产生冲突。从历史与现实来看,民族主义的非理性偏差主要有三种表现:一是民族沙文主义,体现为强烈的本民族优越感和排斥其他民族的特性。二是民族保守主义,即用文化的民族性排斥外来文化的先进性,其结果是民族文化精神日益萎缩、狭隘,丧失活力。三是民族虚无主义,即全盘否定民族文化传统,一味用外来文化的先进性排斥文化的民族性,从而丧失民族之根。因此,民族主义既可能导致爱国行为,也可能导致背离爱国的行为。
当今中国正在致力于和平发展。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如何弘扬爱国主义,努力培育理性的爱国情怀,防止非理性民族主义的滋生;如何在培育国家自觉意识的同时,避免出现民族自大主义、虚无主义等不良倾向,成为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实现这一点,需要厘清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尤其是与非理性的狭隘民族主义的边界。非理性的狭隘民族主义,是民族主义负面价值的生产者,也是当今世界各国特别需要警惕和批判的对象。其新的表现形态有大民族主义、极端民族主义和民族分离主义等。如,有些民族国家以邻为壑,视相邻或相关民族如同水火,不惜用武力甚至恐怖手段加深民族仇恨,其极端民族主义倾向已经成为世界和平的巨大威胁。中东地区战火不断,恐怖事件层出不穷,就是明证。有些多民族国家或大民族体系出现了民族分离主义趋势,许多民族寻求独立建国,成为新的世界纷争的导火索。
综上所述,爱国主义与非理性的民族主义绝不相类。爱国主义作为人类的普世价值,其核心既是对国家与民族大义的忠诚和奉献,也是对世界上其他国家与民族的平等对待与相互尊重;而非理性的民族主义,则往往是在对其他民族贬抑和排斥的基础上,形成对自身的过度认同。当前,由多民族构成的我国,经历改革开放的伟大30年,正开始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世界的舞台。在这个进程中,我们需要大力提倡爱国情怀,倡导心系故土、忠于祖国和振兴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同时,也应分清爱国主义与非理性的狭隘民族主义的界限,从而从容应对各种挑战。只有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够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我们的国家才能够真正团结和强大起来。
第三节当代大学生要做忠诚的爱国者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真正不死精神。爱国主义成为中国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规范,是中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政治基础和精神支柱。爱国主义不是空洞的词汇,而是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实实在在的爱国内容。
一、要培养热爱祖国的深厚感情
生活在当今中国,我们享受着国家的和平、繁荣和发展,但同时也承担着国家强大、民族复兴的重任,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期,我们怎样做才是爱国?
(一)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祖国,从来都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祖国,就是我们脚下这块世世代代劳动、生息、繁衍、依存的辽阔大地,就是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故土家园,我们对祖国的爱最早是从这片哺育自己的土地开始的。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每个人最初认识和熟悉的都是自己故乡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随着社会阅历的不断丰富,人们逐渐增加了对祖国广阔土地及其风貌的认识,从而将对故乡的依恋之情扩大为对祖国的热爱和眷恋。爱国首先就要爱河山,爱国土。国土不存,国将不再。国土是一个国家赖以存在的根基。
(二)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家庭是祖国大家庭的细胞。爱国,首先应该是爱自己、爱家人、爱自己的学校和老师,然后是爱自己的家乡和人民,这是一种朴素而又崇高的情感。人民是国家的主体,人民的意志支持着国家的存在。历史上,每一个爱国者,都把能为人民作一点贡献看做自己终生奋斗的职责。陈毅作诗,“靠人民,支援永不忘。他是重生亲父母,我是斗争好儿郎”;邓小平云“我是人民的儿子”;毛泽东强调“为人民服务”。
(三)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血型,是这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所积累、所认同的精神准则。文化是一个国家的魂。爱祖国文化包括使用祖国的语言,继承祖国的优良传统、风俗和习惯。当然也要学习和吸收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