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与法律基础
19009400000031

第31章 正确处理交往、友情与爱情(1)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首先是社会的产物,他只有在社会中才能发展自己的真正个性。因此,人类所追求的一切幸福都不是单个人孤独的享受与追求,而是人与人之间分享的一种体验,人们正是在不断为自己生活于其中的群体和社会付出友情和爱心的同时,给自己生命也拓展了更大的空间,也才使个体的身心趋于完美。在交往中萌芽的爱情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幻想得到的幸福,但并非所有人的爱情都是幸福的,因为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精神和道德水平的高低。

第一节人际交往的作用与发展

一、交往是人一生的课题

人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生活在世界上,总要与他人交往。马克思说:“社会——不管其形式如何———究竟是什么呢?是人们交互作用的产物。”这就告诉我们,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借助于交往活动,发生在人与人之间直接的、间接的社会联系,构成一定的人群集合体,才能进行生活和生产的实践活动。

所谓人生交往,就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与他人或群体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是人与人之间相互往来、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

人们通过各种媒介、语言、行为进行交往,在这种互相交往的活动中形成一定的社会关系,所以人生交往的本质在于社会性。

人生交往按其性质来讲,有积极的交往和消极的交往。积极的交往是指有利于社会发展和个人进步、人格完善的交往;消极的交往是指有害于社会的发展和安定、有碍于个人的进步、使人格变异产生越轨行为的交往。

二、怎样着手交往中的人际关系

要善于应用人际吸引来达到交往的目的。在交往中缺少幽默感是人际交往中的绊脚石,要克服交往中的心理障碍,在交往中要不断地搞好自己的人际关系。这就要我们培养自己的个人魅力。举个例子说,一次马克·吐温应邀赴宴。席间,他对一位贵妇说:“夫人,你太美丽了!”不料那妇人却说:“先生,可是遗憾得很,我不能用同样的话回答你。”头脑灵敏,言辞犀利的马克·吐温笑着回答:“那没关系,你也可以像我一样说假话。”马克·吐温用幽默的话语来避免陷入尴尬的境地,这就是在交往中幽默的魅力。

交往中人际关系的适度性。人际交往中要把持一个“度”字。中国人管犯错误叫过失,“过”之有余,“失”则不足,都不可取,应当恰到好处。在成功的人际交往中,十分讲究适度。既不能过,也不能不及。也许在生活中的某个瞬间你会发现,身边最好的朋友在那时就像一个翻版的你自己,让你有一种心灵互动的感觉,但也有这样的时候,你认为你的好朋友对你了如指掌,有许多事不该对你有所隐瞒,甚至从某一天开始他突然疏远你而让你感到莫名其妙,或许有时你会替他做许多事,但他却不太领情……朋友之间互相关心是毋庸置疑的,但每个人都有自己喜欢的生活方式,如果任何事都不分你我的话,是不是也会使友情陷入一种尴尬的境地呢?所以把握适当的度也是人际交往中的重要部分。

三、交往的规则与阶段性

(一)交往中的白金规则

卓越生活的创造需要有很多东西。其中一件你可能会忽视的东西就是你与身边的人之间的人际关系。你一整天不停歇地在与身边的人交往,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在交往着能量。生活中与别人的交往有时会给你补充能量,而有时可能就会导致你能量的流失。你是否曾经停止过生活高速列车的运行,通过这样来反映出你让交往变得更加积极的方法,从而让你和你身边的人都感到更富有活力?

白金规则这么说道:“用别人喜欢的方式来对待别人。”这是正确的,不要用一种你所喜欢的被人对待的方式来对待别人。比如说,如果他们喜欢直截了当的交往,那么就用直截了当的方式与他们交往吧。要是他们喜欢用那种能有助于建立更个性化人际关系的闲聊方式来与别人交往,那么你就花多点时间跟他们进行闲聊吧。

(二)人际交往的阶段性

没有任何一种关系是一蹴而就,人际关系的建立在形式上是多种多样的,有的自幼为邻居;有的十年同窗,有的志趣相投;有的同甘共苦……但是,从互不相识到形成友谊,一般总要经历以下三个逐渐深化的过程。

觉察阶段:觉察是人际关系发展的前提,谁也不会生下来就有朋友,总是从互相以对方作为知觉和交往对象开始的。在茫茫的人海之中,有的对面相逢;有的擦肩而过,由于没有交往的动机,没有特别注意,时过境迁也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只有一方已觉察到另一方的存在,并进行详细的知觉和判断,才说明有了结交的表示,有了面对面的交往。

面接触阶段:这是人际间最为普遍的关系。如一般同学、同事和邻居,虽然经常见面、经常打交道,但只此而已。来则聚之,去则散之,只是角色性的接触而无进一步感情上的融合。

互惠阶段:经过一个阶段的交往彼此从熟悉到了解,从了解到主动热情地关心和帮助对方。这种亲密互惠的关系又可分为三种水平。

第一种是合作水平。比如科研团体的成员;业余兴趣小组的成员,同班同学;同一教研组的老师,等等。这种以共同行为联结起来的人际关系,感情的依赖性不是很强,分开后,可能就彼此淡漠了。只是在共同活动过程中,能够互相融洽相处。

第二种是亲密水平。这时彼此情感的依赖性较大而内心沟通不足。双方不仅共同活动,平时也常在一起相处,不分彼此,在一块生活、学习和工作感到很愉快;分离时,彼此惦念,久不见面十分想念。

第三种是知交水平。这时,彼此在对方心目中占有极高的地位,无话不谈、相互引为知音、心心相印。双方不仅有着强烈的情感依恋,而且在观点态度、志向目标上都趋向一致。任何外力都难以拆散。正如孟子说过:“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这乃是人际关系的最高境界。

四、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基本原则

(一)平等互尊原则

平等,一是指政治平等,即人们在政治活动中享有同样的权利和地位,包括民主权利、参与社会管理权利、政治信仰权利等;二是指经济平等,主要指按劳分配、等价交换、个人财产不受侵犯;三是指法律平等,即法律规范应反映人际间的现实平等,法律一旦制定,对任何人都有同样的约束力;四是指人格平等,主要是尊重他人的自尊心和感情,不践踏他人的人身权利。当然,平等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平等主要是指起点和机会均等。以学生为例,国家为每个人提供了有可能上大学的机会,至于谁上大学、上什么样的大学,则要看各人的努力和条件。

尊重包括自尊和尊重他人两个方面。自尊就是在各种场合都自重、自爱,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尊重他人就是重视他人的人格和价值,承认他人在交往中的平等地位。马克思说得好:“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自己,你就应该怎样对待别人。”在人际交往中,尊重是一个重要信息,能够引发人的信任、坦诚等诸多积极情感,缩短相互间的心理距离。一个不善于尊重他人的人,很难与他人进行良好的合作与共事,甚至办不成任何事情。

(二)诚实守信原则

诚实守信是社会公德的基本要求,也是社会主义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在人际交往中,自古到今都把诚实守信看得非常重要。孔子说:“言而无信,不知其可。”墨子说:“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还有“一诺千金”“一言九鼎”“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等格言,都是中华民族诚实守信品德的体现。诚实守信就是说真话,不说假话;遵守诺言,实践诺言;言必信,行必果。

(三)宽容团结原则

宽容团结是人际关系的重要准则。这是因为,在人民内部,奋斗目标相同,根本利益一致,有宽容的现实基础。宽容,简单地说,就是宽宏大量,忍耐性强。具体地说,就是要听得进话,包括好话、坏话、正面的话和反面的话;受得了气,要有委曲求全的度量;容得了人,包括超过自己的人、拥护自己的人和反对自己的人。宽容还要容得下别人的缺点,相信他能自己教育自己,自己改正错误。

(四)互利互助原则

互利,就是交往双方相互有利,共同得到好处;互助,就是互相帮助,共同提高。互利是互助的基础,互助是互利的升华。在人们之间,除了存在着社会主义的共同利益外,还存在着不同的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当然,互利是有前提的,最基本的前提,就是不损公肥私,不损害第三者的利益。损人利己、损公肥私,是我们坚决反对的;无损于社会和他人的互利,是允许的;有益于社会和他人的互利,是我们所大力提倡的。

五、人际交往中的态度跟心理因素

(一)真诚的态度

1.真诚是人际交往成功的基石

要获得良好的人际关系,首先要做到的就是真诚待人,人无信不立,我们在人际关系中期盼的是将心比心。如果交往的目的只是为了敷衍了事,或是为达到某种功利目的,这种缺乏诚意的交往永远不可能受人欢迎。其次是要学会付出。世界上的人,形形色色,性情和教养也会存在着巨大差异。我们不能总是希望付出就一定要获得回报。当你向需要帮助的人伸出一双援助的手,你并不会因此而损失什么。凡此种种需要的就是一个真诚。

2.始终如一不变的真诚态度

要获得持久的人际关系,真诚是相伴始终的脊柱,不能因为有利益关系了就开始真诚,没有关系了就置之不理,更甚者,恶言相加。这都是不可取的交往准则,要多使用友善真诚的态度对待自己的人际关系。批评和责备会带来更大的怨气和不满,并使自己的心胸变得更狭窄。如果我们的目的是为了让状况有所改善,何不尝试多用鼓励、赞美、风趣的语言去调整。要想获得别人的好感,最好的办法就是“从称赞和诚心感激入手”。

(二)谦虚的作风

谦虚,是指一个人对待他人和对待自己的态度的一种良好的品格,是虚怀若谷的精神和实事求是的态度。谦虚不是一种美德,而且谦虚使人在人际交往中充满魅力。周恩来不仅是中国人民的好总理,还是一位成功的外交家。在待人接物中,他无时不保持一种谦虚的品格,塑造了一个领袖人物宽厚慈善、平易近人、虚怀若谷的模范形象。从平民百姓到高官巨富,从弱国小国来使到强国大国元首,他都待之以礼貌热情。谦虚表现在人际交往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待人热情诚恳

待人热情诚恳,为人谦逊、谨慎,坚信“三人行,必有吾师”。即使自己成绩显著也不自傲,常以“九牛一毛莫自夸”告诫自己,就像科学界的一代宗师牛顿所说的,“如果说我看得比别人远一点,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肩上的缘故”“我不知道世界怎样看我,但在我自己看来,我只是一个在沙滩上玩耍的男孩,一会儿找到一颗特别光滑的卵石,一会儿发现一只异常美丽的贝壳,就这样使自己娱乐消遣;而与此同时,真理的汪洋大海在我眼前被认识、被发现”。

2.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

正确看待自己和他人,从善如流,懂得“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山外青山楼外楼,强中更有强中手”的道理,不要由于自身条件优越或成就卓著、品质优秀而蔑视别人;不要夸耀长处袒护短处,以己之长比别人之短;在我们生活中既要尊重、承认乃至赞赏他人的优点长处,为他人的成功欢欣鼓舞,又要不妄自菲薄,自怜自艾;同时还要善于借鉴别人经验,取人之长补己之短。明末清初的著名学者顾炎武,在天文、历算、音韵、考古、诗文等方面都颇有造诣,被誉为“通儒”。他在《广师》一文中写道:“艰苦力学,无师而成,吾不如李中孚;险阻备尝,与时屈伸,吾不如路安卿;好学不倦,笃于朋友,吾不如王山史。”

3.豁达大度,宽宏大量

豁达大度,宽宏大量,亦即不斤斤计较他人之过,宰相肚里能撑船;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三)合作中的协作精神

1.摆正自己与他人的位置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不论自己和对方的身份、地位如何,在精神上大家都是平等的。我们应尽可能地避免因自己的地位或有某方面的成就而看不起他人、蔑视他人的行为,也不应因自己平凡而自卑、自惭,而应该在工作、生活和学习中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只有这种平等的交往,才能使我们获得身心愉悦。

2.摆正自己与集体的位置

我们做任何事情,既离不开个人的刻苦努力,也离不开集体的帮助和烘托。没有个人努力的集体是缺乏生机的集体,而离开集体,缺乏互助合作的个人努力则容易产生力量的内耗和精力的分散。如果我们有能力,就可以带领集体为一个共同的理想目标而奋斗,但不应该将自己凌驾于集体之上,否则,就会在实践中遭遇到挫折或失败。

3.摆正主角与配角的位置

在与他人协作的过程中,因各自的专长和分工的不同,必然需要有的人负主要责任,有的人负次要责任或起配合作用。当自己在协作中处于次要地位或辅助地位的时候,要有积极配合、开朗大度的协作精神,充分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促使合作取得成功。在竞争中学会处理人与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以及主角与配角之间的关系。这不仅对促进大学生个性化进程和自我认识的深化有积极的作用,而且也是大学生个性发展的基本条件,是保持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是人际交往中的一些基本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