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
19009500000007

第7章 思想政治教育(6)

四、学生思想动态评价分析

学生思想动态评价,主要通过对学生的思想行为进行正确的分析评价,使学生明辨是非,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以提高思想行为的正确性。学生思想动态评价需要标准和依据,这是价值尺度,否则就善恶不分、意见不一。具体讲,可以从横向(如不同国家、不同地域)和纵向(如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开展分析,也可以按照范围分,具体可分为政治态度、价值观、人生观等。对于学生思想动态评价的方法和形式,主要有四种,即教师对学生思想状况和行为进行评价、集体和组织对学生思想状况和行为进行评价(如党组织的考核等),学生的自我评价(如思想汇报、党性分析材料等),组织开展专题讲座、讨论、辩论等活动,对热点现象和思潮进行分析。

通过对学生思想动态评价,可以提高学生认识水平,提高学生分析是非能力,帮助学生正确地抉择行为。在进行学生思想动态评价的过程中要求坚持正确的标准和公正公平的原则。

评价的方法要符合对象的实际水平和特点,要做到动机和效果统一,并辅之以正确的舆论配合,应该以表扬和激励为主,注意肯定对象的优点。

五、学生思想动态管理分析

学生思想动态管理,是指在制定统一的目标和一定的考核标准的前提下,根据学生思想状况的变化发展,进行及时、准确的引导和教育,达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的。在这一动态管理中,制定统一的目标和考核标准,体现了学生思想管理的目标性和可操作性;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工作随情况需要而调整变化,体现了学生思想动态管理工作的持续性和动态性;根据工作目标、任务及完成情况进行定性、定量的考核评价,体现了学生思想动态管理工作的时效性。

进行学生思想动态管理,具有导向作用,它能引导学生思想行为的根本方向,协调各种思想和行为的关系,教育广大学生,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实效。

开展学生思想动态管理要讲究最优化原则,力求对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最佳状态和选择最好方法;同时要根据权变原则,分析具体情况,适应现实变化;更要注重激励原则,以鼓励为主,重视正面引导。

思想政治工作本身包含教育和管理等形式,是运用一定社会思想意识和道德规范去作用于人们的思想,其作用形式有教育的形式,也有管理的形式。这里的管理就包括思想动态管理。思想动态管理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种形式,从形式和内容上看,思想动态管理实际上就是一种管理形式,是对人们的思想立场、思想态度、思想认识、思想影响等的管理。思想动态管理包含在思想政治工作中,是思想政治工作发挥成效的保障系统。思想政治工作的成效体现在使社会成员认同本社会的意识形态,形成与社会意识形态相一致的思想观念,并以此指导其行为。思想政治工作成效是否体现出来或者是否稳定地体现,关键在于人们所形成的思想是否稳定或具有稳定性,并能随社会发展而发展。

总之,思想动态管理的实施是一种思想控制、思想引导、思想协调等活动,只要思想管理工作到位,就能及时地对人们的思想“纠偏”或稳定地控制,并能不断引导和协调,保证人们的思想与社会发展的要求相适应,从而保证思想政治工作取得的成效能稳定和持续,这也是我们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开展学生思想动态分析的最终目的。

利用博客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王孝琴

摘要:博客是20世纪90年代末出现的一种交互式交流工具,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研究了利用博客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讨论了思想政治教育博客的主要功能,以及对如何构建博客内容,丰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文本,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博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摆在思政工作者面前的一个紧迫任务,历年来受到中央领导人的高度重视。2005年1月17日至18日,全国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胡锦涛主席在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强调切实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造就千千万万具有高尚思想品质和良好道德修养、掌握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丰富知识和扎实本领的优秀人才,这对于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确保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接受信息的主要渠道之一,对此,各高校都加强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新阵地建设。2006年,中央专门召开政治局会议研究部署加强网上思想舆论阵地建设,充分掌握网上舆论主导权,净化网络环境,并明确要求思想界、知识界要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在关乎未来祖国建设人才培养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更要合理利用好“网络”作为大学生思想教育的重要阵地的功用,采取贴近群众、贴近大学生要求的丰富多彩的教育形式,发挥智慧,因势利导,用正确的舆论,正确的、先进的思想观念,采取压倒性的宣传阵势感染年轻大学生。

传统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以课堂讲授的形式进行的,有许多弊端。[1]随着互联网进入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利用互联网的优势进行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受到重视。[2]而作为新媒体的博客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

一、博客的主要特征及分类

博客,最初的名称是Weblog,由web和log两个单词组成,现在英文名是Blog,按字面意思就是网络日记,又译为网络日志,是一种通常由个人管理、不定期张贴新的文章的网站。一个典型的博客结合了文字、图像、其他博客或网站的链接以及其他与主题相关的媒体。博客是一种基于Internet的信息组织记录形式,它是继Email、BBS、ICQ、QQ之后出现的第五种网络交流方式,是社会媒体网络的一部分,大部分的博客内容以文字为主。博客于20世纪90年代末始于美国,2002年一批技术精英将博客引入中国。同年8月,“博客中国”网站开通。随后,博客在中国进入公共视线,成为广大网民的“新宠”,被形象地比喻为“信息时代的麦哲伦”“网络中的信息雷达系统”等。

1.博客主要特征

(1)博客上的文章通常根据张贴时间,以倒序方式由新到旧排列。

(2)能够让读者以互动的方式留下意见,是许多博客的重要要素。

(3)操作简便,“草根性”强。博客作为一种十分简单的个人信息发布方式,它的“入门”门槛很低。[3]

(4)个性突出,吸引力强。个性化是博客的一大重要特征,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主设计博客界面,插入图片,上传视频,选择色彩,撰写日志,阐述观点,抒发情感,展示博主的个性,藉以提升自己的人气指数,真正做到“随心所欲”。无论博主本人是不是名人,只要个性十足,就会吸引更多的人,从而获得巨大的点击量,提高知名度,成为“名人博客”。

(5)领域广泛,知识性强。随着博客的应用发展,特别是博客商业化模式的日渐成熟,博客已从单纯的交友聊天、撰写日志等个体领域向更广泛的领域拓展,广大博友的视角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各方面。

2.博客的分类

(1)按功能主要分为基本博客和微型博客。基本博客是Blog中最简单的形式。单个的作者对于特定的话题提供相关的资源,发表简短的评论。这些话题几乎可以涉及人类的所有领域。

微型博客,即微博,是全球最受欢迎的博客形式,博客作者不需要撰写很复杂的文章,而只需要抒写140字内的心情文字即可,内容可以收听和转播。

(2)以个人和企业来分类又分为以下几类:按照博客主人的知名度、博客文章受欢迎的程度,可以将博客分为名人博客、一般博客、热门博客等。按照博客内容的来源、知识版权还可以将博客分为原创博客、非商业用途的转载性质的博客以及二者兼而有之的博客。

(3)按存在方式博客分为托管博客、自建独立网站的Blog和附属Blog。

这三类之间可以演变,甚至可以兼得,一人拥有多种博客网站。

二、思想政治教育博客的主要功能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博客,就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和工作对象的个人频繁更新的在线日志,它以倒序排列和众多链接为特征,提供有关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生活、工作及相关新闻信息,以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某一特殊兴趣方面的即时信息。[4]思想政治教育博客能够有效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之间的内部沟通及其与外部的沟通,从而更好地分享和协作。而且思想政治教育博客还能提供在线的有关制度、政策和工作表等最新内容,也可以用来收集研究性学习的外界资源,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数字档案和学习记录,方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随时与教育对象之间的协作和交流,进行在线辅导等,从而成为教育工作过程中人员参与分享成功的在线空间。

思想政治教育博客的主要功能如下:

(1)促进师生的交流。大学生面临的问题,多数是由于沟通不畅引起的。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可以使人际关系和谐,顺利实现大学教育目标。通过博客,让学生理解学生工作者。学生工作者可以通过博客,将个人工作、生活、学习、研究等展示出来,让学生了解学生工作者是和他们一样有烦恼、困惑的有血有肉的人,进而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增加交流的真实感,促进师生间的理解,增进师生间的友谊。通过博客,让学生敞开心灵的窗户。

(2)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信息渠道和平台。博客大量及时、准确、生动、详尽的信息发布、浏览、转载,在教育双方深度交流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产生强烈的思想碰撞,而这种碰撞的过程恰恰又成为教育双方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过程,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能够真正深入到校园的各个环节和角落,使原来相对狭窄的教育空间变成为全社会的、开放性的教育空间,既扩大了覆盖面,节约了成本,又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渠道。博客不仅互动性强,覆盖面也广。由于不受地域和工作时间的限制,学生可以通过网络共享思想政治教育的资源,随时随地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家长也可以通过博客随时查询子女在学校的政治思想等状况,促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结合。从而使博客成为开放、交互、跨学校、跨地区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交流平台,拓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渠道。

石莹等[5]于2007年对西南大学大学生利用博客行为进行了调查,得出这样的结论:从博客使用年限、平均每日上网时间、平均每日使用博客时间、平均每周发表文章数、平均每日浏览别人博客时间,可以总体了解大学生使用博客的趋势。从使用网络的时间上看,网络在大学生中已十分普及,不足一年的使用者仅占总样本的5.7%。从博客使用年限上看,半年以内的为58.1%,比例最高,使用半年到一年之间的为24.7%,一年以上至一年半的为8.5%,一年半以上至两年的为3.9%,两年以上的为4.7%,平均每日上网时间长度主要在1~3小时和3~5小时,共占74.5%。大学生在网络上花费的时间较多,博客使用时间上日均不足30分钟的占50.5%,说明博客还未成为网络使用的核心内容.从平均每周的发文量来看约有60%的人平均每周至少使用博客发表日志一篇,说明多数大学生对使用博客写作比较普遍。

三、构建博客内容,丰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文本,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博客的内容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文本的有益组成部分。笔者认为,利用博客进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构建其内容是关键,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虑:

1.政治立场正确

目前,全世界每天传播的媒体内容,有一半是由西方社会的六大传播媒体巨头所控制。而马克思主义理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基本道德的内容在网络中所占的比例较低,在博客中所占比例更低,再加上博客中的政治方向、政治观念、政治原则较弱,道德意识、道德信念不清晰,这非常容易成为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实行意识形态演变的助推者,因而,给思想政治教育增加了较大难度。这些状况对大学生的影响应引起我们的重视。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政治方向要正确,立场要坚定,内容可靠。主要以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为指导,如教育文件、大学生守则、时政要闻为主。旗帜鲜明地维护党和国家的利益,唱响主旋律,积极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弘扬社会正气,把博客空间打造成为当前宣扬红色经典、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等社会主义经典思想理论体系的新战场,防止广大学生群体受黄、赌、毒和反动言论信息等不良内容的侵蚀,健全青少年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要大力弘扬网络博客“爱国主义”和“红色主义”思潮,以抵制西方资本主义文化思潮。通过博客空间话题专栏设置和特色议程设置,宣扬民族文化、本土文化,让爱国主义精神浸染广大学生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