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当下的人情世故
19011400000005

第5章 做人不能太“透”,适度地伪装自己(4)

生活中常常有些人,无理争三分,得理不让人,小肚鸡肠。相反,有些人真理在握,不声不响,得理也让人三分,显得绰约柔顺,君子风度。前者,往往是生活中的不安定因素;后者则具有一种天然的向心力;一个活得唧唧喳喳,一个活得自然潇洒。有理,没理,饶人,不饶人,一般都是在是非场上、论辩之中。假如是重大的或重要的是非问题,自然应当不失原则地论个青红皂白。但有些人在日常生活中,也包括工作中,往往为一些非原则问题、鸡毛蒜皮的问题争得面红耳赤,非得与人决一雌雄才肯罢休。越是这样的人越让人瞧不上眼。

其实,做人何必这么争强好胜呢?就算争赢了也不能说明什么问题,反而真理在手却表现谦逊,更能显示出一个人的胸襟之坦荡、修养之深厚。

9、做人要懂得“装傻”

聪明做人,再好不过,但真正聪明的人,不会处处显示自己比别人有能耐,特别是关键时刻,他总会故意装傻,以免树大招风,麻烦事缠身。

在我们的周围,有些人的确很聪明,但总是喜欢与人抬杠,以显示自己是个有想法且聪明胜于别人的人,只要能搭上话就针锋相对,无论别人说什么,他总要加以反驳。当你说“是”时,他一定要说“否”,当你说“否”的时候,他又说“是”了。这种事事都喜欢占上风,以显示自己的人,其实是不懂得人情世故的失败者。

即使你真的聪明,也不应该处处和别人抬杠,损害别人的面子。你想让人无话可说,达到心理上的满足。但你想过没有,你满足了,那么人家会不会满足呢?答案是显而易见的。相信你并没有想到这一层,但实际上你却是这样做的。别人会意识到你是一个不懂得人情世故的傻瓜。这种不良习惯使你自绝于朋友和同事;没有人愿意给你提意见或建议,更不敢向你提一点忠告。也许你本来是一个很好的人,但不幸你染上了这种坏习惯,朋友、同事们都离你而去了。唯一改善的方法是养成尊重别人的习惯,首先你要明白,在日常谈论中你的意见未必是正确的,而别人的意见也未必就是错的。把双方的意见综合起来,你至少有一半是对的。那么,你为什么每次都要反驳别人呢?大概有这种坏习惯的人当中,聪明者居多,或者是些自作聪明的人,也许他太热心,想从自己的思想中提出更高超的见解,他以为这样可以使人敬佩自己,但事实上完全错了。一些平凡的事情,是没有必要费心做高深的研究的,既然不是在研究讨论问题,又何必在一些琐碎的事情上固执己见呢?另外有一点你也应该注意,那就是在轻松的谈话中不可太认真了。

别人和你谈话,他根本没有准备请你说教,大家说说笑笑罢了。你若要硬作聪明,拿出更高超的见解(即使确实是高超的见解),对方也绝不会乐意接受的。所以,你不可以随时摆出像要教训别人的神气。

当你的同事向你提出建议时,你若不能立刻表示赞同,但起码要表示可以考虑,不可马上反驳。假如你的朋友和你聊天,那你更应注意,太多的执拗只会把有趣的谈话变得枯燥乏味。

如果别人真的犯了错误而又不肯接受批评或劝告时,你也不要急于求成,不妨后退一步,把时间延长一些,隔几天再谈,否则,大家固执己见不但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伤害了感情。

因此,最聪明的做法就是表现得谦虚些,尊重别人的想法,随时考虑别人的意见,不要做一个固执的人,应当让人们都觉得你是一个可以交谈的人。大量事实证明,人们谈话时通常都有一个目的,即想知道别人对某件事的看法是否和自己相同。他们希望别人也能和自己一样对某件事情有相同的看法。如果别人的看法与自己的看法略有不同或大不相同,你也应该显得对此很有兴趣。

如果双方的意见一致,你就会感到一种同情的安慰;如果发现双方的意见有差异,你也会感到这是一种刺激,因而引起双方的争论。

因此,当你听到别人的意见和你一样时,你要立刻表示赞同。不要以为这样做会被人认为你是随声附和,因而就不吭声了。不吭声,虽然不会被人误解为随声附和,却也容易使人认为你并不同意。

同样地,当你听到别人的意见和自己不一致时,你也要立刻表示你什么地方不同意、为什么不同意,不要以为这样会伤害彼此的感情而不吭声。

你要懂得适度地表达自己的意见,这是一种从容和大度,如果你掌握不好这个火候,那只能是做人的失败。

10、做人不要精明露骨

《红楼梦》里的王熙凤做人可谓精明,依仗贾母的宠爱和自家背景,上欺下压、左右逢源。“机关算尽太聪明”,最后令众人生厌,郁郁而死。可见,做人不能精明过头。

人不应对什么事都斤斤计较,过于精明的人只会惹人讨厌。明代洪应明所著《菜根谭》中说:“大聪明的人,小事必朦胧;大懵懂的人,小事必伺察。盖伺察乃懵懂之根,而朦胧正聪明之窟也。”意思是说,大聪明的人,对小事必模糊不清;大糊涂人,对小事必定会仔细观察。可见,真正聪明的人,不会事事精明,时时精明露骨。

有句成语“吕端大事不糊涂”,说的正是小事装糊涂,而在关键时刻,才表现出大智大谋。

中国古代这样的大智若愚者有很多。

宋代宰相韩琦以品性端庄著称,遵循着得饶人处且饶人的处世准则,从来不曾因为有胆量而被人称许过,可是在下面两件事上的神通广大,实在是没有第二个人可比。这才是“真人不露相”的典范。对于这样的老好人谁会防范呢?他因此而得以在无声无息中做了这两件大事:

当宋英宗刚死的时候,朝臣急忙召太子进宫,太子还没到,英宗的手突然动了一下,宰相曾公亮吓了一跳,急忙告诉宰相韩琦,想停下来不再去召太子进宫。韩琦拒绝说:“先帝要是再活过来,就是一位太上皇。”韩琦越发催促人们召太子,从而避免了权力之争。

担任大内都知职务的任守忠很奸邪,反复无常,秘密探听东西宫的情况,在皇帝和太后间进行离间。韩琦有一天出了一道空头敕书,参政欧阳修已经签了字,参政赵概感到很为难,不知怎么办才好。欧阳修说:“只要写出来,韩琦一定有自己的办法。”韩琦坐在政事堂,用未经中书省而直接下达的文书把任守忠传来,让他站在庭中,指责他说:“你的罪过应当判死刑,现在贬官为蕲州团练副使,由蕲州安置。”韩琦说完拿出空头敕书填写上,派使臣当天就把任守忠押走了。

要是换上另外的爱耍弄权术的人,任守忠会轻易就范吗?显然不会,因为他也相信韩琦一贯诚实的说法,不会怀疑其中有诈。所以大智若愚实在是一种人生的最高修养,也是一种做人的谋略,大智若愚的人总有更多成功的机会。

另一个晋代人谢万,是谢安的弟弟。曾经和蔡系争一个座位,蔡系把谢万从位子上推了下去。谢万慢慢站起来,拍拍衣服,边坐回座位上边说:“你差点儿弄伤我的脸。”蔡系说:“本来就没有考虑到你的脸。”后来两人都没有把这件事挂在心上,当时人们都称赞他们。

韩琦、谢万之流都是通晓人情世故,善于处世之人,在处理事情的过程中,受侮受损的一方都没有为自己的难堪的损失而大发其怒,记恨于心,相反地,都表现出宽宏大量、毫不计较的美德和风度。结果得到了大家的敬重,也使伤人者感到无地自容。

大智若愚,从一个角度来说,也可理解为小事愚,大事明。对于个人来说是一种很高的修养。所谓愚,是指有意糊涂。该糊涂的时候,就不要顾忌自己的面子、自己的学识、自己的地位、自己的权势,一定要糊涂。而该聪明、清醒的时候,则一定要聪明。由聪明而转糊涂,由糊涂而转聪明,则必左右逢源,不为烦恼所扰,不为人事所累,这样你也必会有一个幸福、快乐、成功的人生。

客观的经验告诉我们,做人不要过于“精明”,太精明会遭人讨厌。因为人与人情感的沟通和交流是心的交流,如果做人过于精明,就不能在交际方面获得人心。对人,不必精明;对朋友,傻点最好。交际中的“精明”容易把应该纯朴真挚的关系,人为地弄复杂,使人感到刁钻奸滑,敬而远之。这样精明的结果,只能以自己成为孤家寡人而告终。

做人精明露骨,实则是一种小聪明。要想成为一个处世高手,就应该铭记这一道理:做人要精明,但不可精明到露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