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政治党的十七大精神与广西的实践
19011600000014

第14章 经济建设(13)

其次,不断完善重点产业的分工协作体系,提供创业机会。鼓励重点企业将部分业务外包,如产品设计、半成品生产、产品销售等相关业务,外包给相关专业企业来完成,引导专业化分工。鼓励广西民营中小企业依托重点企业发展外包服务,扶持和引导这些中小企业与大企业配套,形成以价值链为纽带,专业化协作网络为基础的产业集群,从而最大限度地提供创业机会。此外,重点企业还应向广西其他地市购买初级产品和服务。例如,水、电、农产品等,原则上应该从广西本地采购。此外,广西在机械、建材等工业领域有一定基础和优势,政府应鼓励重点企业在建设过程中向广西企业大量购买水泥等建材,重点产业建设和运转过程中产生的餐饮、运输等三产服务应主要由广西周边地市提供,鼓励重点企业与柳州等市的民营机械工业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为重点企业提供零配件、检修等产品和服务等。

最后,加强宏观调控,强化广西民营中小企业在重点产业集群培育过程中的作用,增加创业机会。这方面政府可以做的工作包括:财税优惠,例如,企业购买广西民营企业的建材等相关产品,在有关税费方面可适当优惠;实行工业区地价差,适当提高北部湾经济区的地价,鼓励重点企业将部分业务和厂房外包到其他地市;协调重点企业与广西民营企业、协会的关系,为企业购买广西初级产品和服务提供便利等。

3.拓宽融资渠道,为全民创业提供金融支持

作为全民创业主体的中小企业投融资渠道不畅是广西全民创业的重要制约因素之一。为解决好这一制约因素,我们建议:

一是积极发展各类资本市场和产权交易市场,通过兼并、重组、注入优质资产等方式,增强民营中小企业从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的能力。引导和支持有实力的民营优质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券、短期债券,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和比重。

二是鼓励有条件的地市建立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公司。根据发达地区的经验,可由政府注入部分财政资金成立担保公司。可按照“政府搭台,银行和担保公司联合唱戏”的方法,从机构组建、人员编制、资本金注入、政策导向等方面入手,加大支持力度,以财政资金注入为主导,积极组织有担保需求的企业、个体户和其他自然人入会,大力吸收各类民间资本,包括民营中小企业、其他经济组织、个体工商户和其他自然人的资本金等,为中小融资提供更宽广的渠道。

三是整合地方性金融资源,深化我区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机构改革,加大重组改造力度,重点向民营中小企业倾斜,提高地方金融机构对全民创业的支撑能力。加快推进“引银入桂”工作,加强对国内股份制银行和外资银行的招商工作,吸引更多的国内外金融机构落户我区,使之形成民营中小企业信贷投放新的增长源。

四是鼓励金融机构主动开拓中小企业企业信贷市场。首先,鼓励广西商业银行积极向总行争取,成为本行系统在中西部地区进行中小企业信贷制度改革的试点单位,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其次,鼓励商业银行改革信贷管理体制,完善信贷激励和约束机制,建立一套适合为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简便、快捷、高效的信贷管理制度;第三,鼓励商业银行针对中小企业需求,梳理重组现有的金融产品,大胆创新,开发出一批针对性强、适应企业需要的金融产品;第四,中小企业信贷工作具有量大、面广的特征,因此要鼓励商业银行设立专司中小企业金融服务的部门、机构,招聘、培训、配备一批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专门人才等。

4.多管齐下,为全民创业提供人才支撑

一般来说,广西民间创业以各类劳动密集型的工业或服务业企业所占份额为最大,要把解决企业招工难特别是技术工人招工难的问题,作为支持全民创业的重要基础性工作抓紧抓好。

首先,要从多方面入手,提高广西劳动者,特别是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能力。建议劳动部门、各市县工业园区办、及广西扶贫部门加强协作,劳动部门、扶贫办要引导外出务工人员到民营劳动密集型企业就业。可考虑由各市工业园区办提供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就业信息、需求工程及用工要求等,劳动部门、扶贫部门利用农村剩余劳动力培训机构,针对市场需求及所承接的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用工需求,对外出务工人员展开劳动技能培训,并由劳动输出部门送到相关企业。此外,还应对外出务工人员进行宣传教育,改变他们认为到本地打工“没面子”的观念。

其次,以南宁、玉林、梧州等市发达的职业教育为平台,培养广西民营中小企业急需的各类中高级技术人才。充分利用区内各类专业技术学校技工学校培养专业技术人才,扩大培训规模,提高培训层次和培训质量,加速培养机械、食品加工、酒店服务等民营企业需求量大的各类技能人才。鼓励职业技术院校与民营中小企业签订培训订单或培训协议,重点培训企业急需的各类人才。加快培养造就一批懂技术、会操作的生产、服务一线熟练技工,改善企业产品技术工艺水平及服务水平。从战略和竞争角度出发,制定民营企业高技能人才培养规划。通过学校教育培养、企业岗位培训、个人自学提高等方式,推进技能人才升级,不断改善技能人才层次结构等。

最后,加强劳动监督,为产业工人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要严格按照《劳动法》的相关规定,规范劳动合同管理,督促企业与产业工人签订规范的劳动合同,将双方的权利与义务加以明确,互相监督,有效约束双方的行为。严格执行劳动年检制度,建立企业劳动保障跟踪档案,促使企业提高劳动管理水平,改善用工环境。

5.加强软环境建设,降低创业综合成本

(1)加强政策法规环境建设

首先,用足用好中央、自治区的政策。政策是特殊资源,要充分加以利用,使之转化为强大的生产力。对于国家已经出台的西部大开发、民族区域自治等有关财政税收等政策,实施《广西北部湾区发展规划》的优惠倾斜政策等,应由有关职能部门积极进行研究和协调,对其中有利于广西全民创业的政策,应力争得到全面及时落实并向广西民营中小企业倾斜。要有针对性地深入研究国家产业政策和投资政策,准确把握政策导向,主动地与中央有关部门进行沟通联系,及时细致地掌握相关政策信息和政策导向,精心策划中小民营企业的发展规划,最大限度地争取上级部门投资和政策支持。其次,创造宽松的政策环境。对不完善的政策进行补充,针对新情况及时制定新的政策措施。对涉及全民创业的所有部门特别是综合经济部门,如财政、税收、工商等部门,要相互衔接,根据工作职责,制订部门优化发展环境的实施细则和服务措施。

(2)加强政府服务环境建设

一是提高服务水平。成立为全民创业服务的小分队,实行代理服务。二是减少行政干扰。特别是减少行政部门、协会等组织对民营企业的检查、收费等行政行为。三是提高办事效率。对相关企业的申报事务,要在法律法规规定的时限范围内,以最短时限办理。

(3)加强社会环境建设

首先要加强政府诚信。各级政府、各个部门对于不能兑现的政策不要轻易承诺。做出承诺的事情坚决兑现,努力做到重合同、守信誉,以诚招商引资,使“诚信广西”成为优化环境、招商引资加快发展的无形资产。同时,正确处理发展与规范、服务与监管、繁荣与有序等关系,坚持边发展边引导边规范,使之逐步走上正常的轨道。切实减轻和解决企业负担。各级各部门要严格遵守廉政建设的有关规定,不准到基层、到企业拉赞助、搞摊派、乱集资。各级政府可以设立“投资开发投诉中心”,设立投诉专线,对违法乱纪的有关人员进行严肃查处。各部门要共同为企业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维护企业家合法权益,鼓励、促进企业发展经济。

四、深入学习和研究十七大关于经济建设的创新精神

党的十七大报告是一篇马克思主义的光辉文献。十七大报告的内容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一”,即高举一面旗帜,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坚持一个指导思想,这就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坚持走一条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道路;回顾了一个工作,这就是过去五年的工作;总结了一个经验,这就是改革开放的历史经验和进程;确定了一个奋斗目标,这就是到2020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提出了一个战略举措,这就是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党的建设、军队建设、和平统一祖国以及国际形势等方面进行了战略部署。近一个时期以来,全国上下掀起了一个学习、研究、宣传、贯彻、落实的高潮。下面就学习贯彻落实十七大报告的方法论谈一点看法。

(一)结合改革开放以来的党的重要文献学习研究十七大报告

党的十七大报告是对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继承与发展,只有结合改革开放以来历次重要会议所形成的文献来学习十七大报告,才能更好地把握十七大报告的思想精髓,才能更好地了解和掌握十七大报告的创新和突破,才能更好地在实践中贯彻落实十七大的精神。结合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文献,就会发现十七大报告在经济理论和政策方面的创新与突破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首先需要明确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所以必须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创新的要素主要包括形成有利于创新的体制和机制、具有创新思维的,各类人才、创新所需要的物质基础、容许创新失败的宽容氛围等。长期以来,由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更多的创新要素集聚在科研院所,如虽然有不少科研成果,但很多科研成果没有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导致科研的转化率比较低;再比如有的科研成果虽然有大量投入,但不符合市场需求,也难以转化。要建设创新型国家,就必须确立企业是创新主体的理念,让更多的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

2.十七大报告提出了要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当今时代是知识经济时代,世界范围的知识产权问题愈益凸显,未来的综合国力竞争在一定意义上也是知识产权的竞争,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开发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有效利用知识产权。

3.十七大报告提出了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所谓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指要走出一条与西方国家不同的工业化道路。第一,西方国家在工业化的过程中产生大量失业,造成严重的社会危机,我国必须走出一条既能够推进工业化又能够增加就业的道路,这是由我国劳动力总量十分庞大的国情所决定的。第二,西方国家在工业化的过程中对内依靠剥削农民,甚至通过法律的途径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实施了“羊吃人”的圈地运动;对外依靠建立殖民地,掠夺国外的生产要素为本国工业化服务,甚至在瓜分殖民地过程中发生了两次世界大战,让全世界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我国在推进工业化的过程中必须走出一条对内实现工业农业、城市和乡村协调发展的道路,对外走和平、发展、合作的道路。第三,西方国家在工业化的过程中走出了一条先污染后治理的道路,中国必须走出一条既要推进工业化又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第四,西方国家在完成工业化之后,进入了信息化阶段,是一条先工业化后信息化的道路。中国目前还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面临着既要推进工业化又要迎头赶上信息化这趟班车的双重任务,这就决定了中国必须走出一条工业化和信息化并举的道路,通过工业化促进信息化,通过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路子。第五,西方国家在工业化的过程中不约而同地出现了两极分化的问题,社会分配严重不公平。我国必须走出一条既要不断地提高效率推进工业化,又要更加关注社会公平,让亿万人民群众充分享受到改革成果的新路子。

4.十七大报告提出了要促进经济增长动力的三大转变,即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三大经济增长动力的转变为促进未来我国经济增长指明了方向。实施经济增长动力的三大转变是一个新的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