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导游基础知识
19012200000029

第29章 中国人文旅游资源(4)

(1)拙政园

拙政园位于苏州古城东北街178号,面积78亩。这是一座始建于公元十五世纪初的古典园林,具有浓郁的江南水乡特色,经过几百年的沧桑变迁,至今仍保持着平淡疏朗、旷远明瑟的明代风格,被誉为“中国私家园林之最”。明代正德四年(1509),官场失意还乡的朝廷御史王献臣建造此园,取晋代潘岳《闲居赋》中“灌园鬻蔬,以供朝夕之膳,是亦拙者之为政也”之意,名“拙政园”。全园分东、中、西、住宅四部分。中部山水明秀,厅榭典雅,花木繁茂,是全园的精华所在。西部水廊逶迤,楼台倒影,清幽恬静。东部平岗草地,竹坞曲水,空间开阔。盆景园与雅石斋是镶嵌在拙政园中的二颗璀璨的明珠。拙政园西部一片清影摇曳的竹篱墙内,集萃着苏派盆景的精品,它被称为“名园瑰宝”,拥有50余个品种,近万盆盆景。雅石斋位于中部,一个池水、游廊萦绕的幽静的小院,里面陈列着室内清供佳品“奇石”,千姿百态的多种奇石配以红木座架供奉于案桌、条几,越显钟灵毓秀。近年来,拙政园还推出了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旅游活动——杜鹃花节、荷花节,受到了广大中外游人的喜爱和称赞。如今两个花节已成为苏州古城每年春天一个亮丽的旅游景点,成为苏州园林每年的一个特色旅游项目。该园为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特殊游览参观点之一、世界文化遗产,迄今为止,同时具备这四项桂冠的,全国仅拙政园一家。

(2)留园

留园地处阊门外留园路。在苏州园林中其艺术成就颇为突出。以其严谨布局、高雅风格、丰富景观,曾被评为“吴中第一名园”。留园厅堂敞丽,装饰精美,利用许多建筑群将全园空间巧妙分隔,组合成若干各具特色的景区,这些景区用曲廊联系,全园曲廊长达700余米,随形而变,因势而曲,或蟠于山腰,或蜿蜒于水际,逶迤相续,始终不断,使园景堂奥深远,无穷变化,有步移景异之妙。全园分为中、东、西、北四区。中部和东部是全园的精华部分。中部以山水为主景,水他们于中央,池水西、北两侧,假山石峰屹立;池水东南两侧,楼、廊、亭、轩错落,形成鲜明的对比。东部以建筑院落为主,重檐迭楼,曲院回廊是突出冠云峰的一组建筑群。西部是自然风光,颇多野趣。北部是田园景色,别有风味。

(3)沧浪亭

沧浪亭位于苏州市城南三元坊附近。是江南现存历史最久的古园林之一,与狮子林、拙政园、留园并称苏州“四大名园”,自五代以来就享有盛名。沧浪亭至明末逐渐荒废,清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重修。以后,在道光、咸丰、同治年间又几经兴废,除亭址仍旧外,其余建筑已非昔日面貌。到新中国成立前夕已相当破残了。新中国成立后,屡经整修,才使这座名园基本恢复旧观。

沧浪亭的面积约16亩,布局以假山为中心,简洁幽静,落落大方。山上小径曲折盘回,林木葱郁,道旁箬竹丛生。沧浪亭翼然于假山东首最高处,亭为方形,飞檐翘角。亭子沿口四周为琵琶形;石刻四枋上,有仙童、鸟兽及花树图案,建筑古朴。上刻清代俞樾手书“沧浪亭”三字,亭的结构与整个园林气氛非常协调。沧浪亭古为会文之所,历代题咏沧浪亭的诗文颇多,以《沧浪亭记》、《沧浪亭诗》最有代表性。假山南有明道堂、看山楼、翠玲珑馆、仰止亭、五百名贤祠等建筑。园内另有藕香水榭、闻妙香室、瑶华境界等处,自成院落。在假山与池水中间,隔着一条向内凹曲的复廊。廊壁置花窗多扇,透过漏窗花格,沟通了内山外水,借用巧构的花窗看庭院景物,妙趣横生。

(4)狮子林

狮子林为苏州四大名园之一,至今已有650多年的历史。元代至正二年(公元1342年),元末名僧天如禅师维则的弟子“相率出资,买地结屋,以居其师”。因园内“林有竹万固,竹下多怪石,状如狻猊(狮子)者”;又因天如禅师维则得法于浙江天目山狮子岩普应国师中峰,为纪念佛徒衣钵、师承关系,取佛经中狮子座之意,故名“师子林”、“狮子林”。

狮子林既有苏州古典园林亭、台、楼、阁、厅、堂、轩、廊之人文景观,更以湖山奇石,洞壑深邃而盛名于世,素有“假山王国”之美誉。元代流传至今的狮子林假山,群峰起伏,气势雄浑,奇峰怪石,玲珑剔透。假山群共有九条路线,21个洞口。横向极尽迂回曲折,竖向力求回环起伏。“人道我居城市里,我疑身在万山中”,就是狮子林的真实写照。

据史载,1703年2月11日康熙皇帝南巡,狮子林赐额“狮林寺”后,乾隆皇帝六游狮子林,先后赐“镜智圆照”、“画禅寺”及现存“真趣”等匾额。乾隆还下令在北京圆明园、承德避暑山庄内仿建了两座狮子林。可见,当年帝皇对狮子林情有独钟。

2.扬州园林

(1)个园

个园是扬州现存历史最悠久,保存最完好的盐商园林,南临扬州著名古巷东关街,北对着扬州内河风光带盐阜东路,是清嘉庆二十三年(1818)两淮盐总黄至筠的家宅。为扬州明清私家园林的经典代表。199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与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和苏州拙政园并称为中国四大名园。

园主黄至筠为两淮商总50余年,家资累积巨万。全园占地2.3公顷,整体布局采用古典园林前宅后园的传统形式,在造园上以竹石为主。植竹以品种丰富为旨归,万竿千姿,蔚为大观。叠石以分峰用石为特色,叠出独一无二的四季山,南北称奇,闻名遐迩。此外更有三路豪宅,宏达微著,余光遗响,彰显尽一代盐商家居生活的奢华气象。由于置景独特,构撰巧妙,于疏朗开阔之中,别有一种曲折幽深、引人入胜的境界。

(2)何园

何园,又名寄啸山庄,位于扬州古运河风光带东南段以北的徐凝门街,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园主何芷舠,其家族为与北洋大臣李鸿章、光绪帝师孙家鼐进退与共的姻亲三大家族,他从湖北汉黄德道台任上壮年致仕,归隐扬州,于光绪九年巨资良材建造大型私家住宅园林。

该园建筑布局由园居、东西花园、片石山房组成环环相扣、内外有别、中西合璧、居游两便的人居环境,中国私家园林的建筑审美和居游功能在此达到高度和谐与极至完美。这里还有冠盖中国造园艺术的四个“天下第一”,其中特色建筑之冠——享有“天下第一廊”美誉的1500米复道回廊,构成园林建筑四通八达之利与回环变化之美,在中国园林中绝无仅有,被业内专家称为中国立交桥的雏形;片石山房“天下第一山”,是画坛巨匠石涛和尚叠石的“人间孤本”。中国现当代古建园林专家童寯、刘敦桢、潘谷西、罗哲文、陈从周等都对寄啸山庄独特的造园手法备加赞誉,称它为“江南园林中的孤例”。2005年4月罗哲文先生又专门为何园题词“晚清第一园”。何园还是国内著名的影视取景的天然基地,《青青河边草》、《红楼梦》、《还珠格格》续集、《苍天有泪》等近百部影视剧在此取景。

3.无锡园林

寄畅园:位于无锡西郊惠山东麓,是江南名园。寄畅园原来的主人秦金,是宋代著名词人秦观的后裔,所以又名秦园。明正德年间,无锡人秦金购置惠山寺的僧舍改为别墅,因秦金号凤山,故名凤谷行窝。园内布置,“苍凉廓落,初不以一亭一榭为奇”,为一自然山林园景。

乾隆南巡,亲临秦园,赋诗题咏,并认为“江南诸名胜,唯惠山秦园最古”。因爱其幽致,特绘图携归北京,于清漪园(今颐和园)仿建一园,名惠山园,嘉庆十六年,改名谐趣园。现在园内的主要景点有:锦汇漪、七星桥、知鱼槛、郁盘、八音涧、九狮台、美人石、含贞斋、秉礼堂、凤谷行窝、邻梵阁等。寄畅园独擅山水之胜,深得借景之妙,以精湛的造园艺术和独特的风格而著称于世。此园借助得天独厚的山水之胜,以借景、理水、垒石,引泉等手法吸纳锡、惠两山秀丽风光。它以精湛的造园艺术和独特风格而享有盛名,在我国文化艺术宝库中是一份珍贵的遗产。它选地优胜,布局得当,艺术手法巧妙,成功地造就了“清幽古朴”的园林风貌。寄畅园现为无锡唯一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4.上海园林

豫园:豫园位于上海南市区域城隍庙地区,是我国江南著名的园林之一,建于明嘉靖三十八年(公元1559年)至明万历年(公元1577年)间,因是曾任四川布政使的潘允端为孝敬父母而造,取意于“愉悦双亲,颐养天年”,故起名为“豫园”。

豫园曾被誉为“奇秀甲于东南”,是一座柔和了我国明、清两代园林艺术的名园,被国务院定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全园分为四部分,西部的主厅三穗堂、仰山堂与南山为主景区;北部有万花楼、鱼乐榭、会心不远厅组成的庭院景区;东部是点春堂、煦堂;南部是玉华堂、得月楼、九狮轩。黄石假山、砖雕、龙墙为其特色。

(五)我国现代园林的代表

静思园:位于吴江市松陵三里外的庞山湖,由吴江民营企业家陈金根先生出巨资建造的,从1993年起,在苏州园林设计院和同济大学几位著名设计师的指导下,园主陈金根先生组织了一些能工巧匠奋斗十年,终于建成。由费晓通先生命名——“静思园”,取意于诸葛亮的“淡泊以明志,宁静以志远”。

静思园66亩(这只是静思园的一期工程,二期正在筹建中),整个园林呈东宅西园的布局,中间为园中最有特色的奇石展览区,园中的建筑古朴典雅,风雅精致,汲古图新,既有苏州园林的小巧秀雅,又有皇家园林的轩昂气派。园林中的水系呈二湖一带构局,北面“镜湖”南面“小庞山湖”中间一带“枕河人家”所系。园林中到处可见峰石林立,这些都是名列“四大名石”之首的灵壁石。正所谓水为园林之血脉;石为园林之筋骨;植被是园林之毛皮,构成了园林之躯这幅充满魅力的立体画卷。

静思园有36景,当你漫步在鹤亭桥时,你会不由得发现那步步高升的石阶,那支撑着桥顶的木柱、金山石柱、汉白玉石柱,交替着园主人奋斗的艰难历程。当你伫立在廊桥上,两岸景色尽收眼底,徐徐微风扑面而来,馨人心扉,心旷神怡。走过廊桥,顺着科学家碑廊走出小垂虹经弄碧,一路修竹万竿,曲折环绕,来到廊端“借红轩”。借红轩四面畅豁,三面临水,轻举高敞,视野开阔。每逢依栏环顾时,你会看到北面庞山水抱,景物清幽,云墙缭绕,古木苍柏,湖石叠山,小桥流水;西面步石曲桥,亭台参差,花树扶疏,倒影人画,一派江南水乡风味,南面曲折萦绕,荷香四溢,有道是:“隔岸垂杨笑语,池荷映水新状”。

第三节中国古代建筑

中国建筑具有悠久的历史传统和光辉的成就。从陕西半坡遗址发掘的方形或圆形浅穴式房屋发展到现在,已有六七千年的历史。一系列现存的技术高超、艺术精湛、风格独特的建筑,在世界建筑史上自成系统,独树一帜,是我国古代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中国古代建筑概述

(一)中国古代建筑的历史沿革及特点

1.中国古代建筑的起源和发展

(1)形成时期

从原始社会到汉代是我国古代建筑的形成时期。在原始社会早期,我们的祖先主要利用天然洞穴或者构木为巢来栖身,中国历史上还有“有巢氏”的说法,说明当时人们甚至在大树上用树枝编造他们的住宅。到了晚期他们已经开始用木头和草泥建造简单的房子。经过夏商周的发展,到了秦汉时期,中国的建筑体系已经形成,人们学会烧制砖瓦,并建造了石头建筑。这一时期的建筑特点是:中国木结构建筑技术已日渐完善。人们掌握了夯土技术,烧制了砖瓦,建造了石建筑。遗留的建筑遗址有:宫殿等皇家建筑、陵庙(地面有墓祠、墓表及石兽、石碑)、万里长城、水利工程。

(2)发展时期

魏晋南北朝是古代建筑的发展时期,从东汉末年经三国、两晋到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政治不稳定、战争破坏严重、长期处于分裂状态的一个阶段。在这300多年间,社会生产的发展比较缓慢,在建筑上也不及两汉期间有那样多生动的创造和革新。但是,由于佛教的传入引起了佛教建筑的发展,高层佛塔出现了,并带来了印度、中亚一带的雕刻、绘画艺术,不仅使我国的石窟、佛像、壁画等有了巨大发展,而且也影响到建筑艺术,使汉代比较质朴的建筑风格,变得更为成熟。这个时期最突出的建筑类型是佛寺、佛塔和石窟。佛教在东汉初就已传入中国,至南北朝时统治阶级予以大力提倡,兴建了大量的寺院、佛塔和石窟,出现了很多的寺院、佛塔、佛教石窟和雕塑及壁画。这一时期的建筑特点是:砖瓦的产量、质量及木构架技术都有所提高,大量兴建佛教建筑。遗留的建筑遗址有:河南登封嵩岳寺塔、山西大同云冈石窟、甘肃敦煌莫高窟、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河南洛阳龙门石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