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艺术:韩国的绘画分东洋画和西洋画,东洋画类似中国的国画,用笔、墨、纸、砚表现各种主题。此外,还有各类华丽的风俗画。韩国人素以喜爱音乐和舞蹈而著称。韩国现代音乐大致可分为“民族音乐”和“西洋音乐”两种。民族音乐又可分为“雅乐”和“民俗乐”两种。雅乐是韩国历代封建王朝在宫廷举行祭祀、宴会等各种仪式时由专业乐队演奏的音乐,通称“正乐”或“宫廷乐”。民俗乐中有杂歌、民谣、农乐等。乐器常用玄琴、伽耶琴、杖鼓、笛等。韩国民俗乐的特色之一是配上舞蹈。韩国舞蹈非常重视舞者肩膀、胳膊的韵律。道具有扇、花冠、鼓。韩国的舞蹈以民族舞和宫廷舞为中心,多姿多彩。韩国的戏剧起源于史前时期的宗教仪式,主要包括假面具、木偶剧、曲艺、唱剧、话剧等5类。其中假面具又称“假面舞”,为韩国文化象征,在韩国传统戏剧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教育:韩国是一个十分重视教育的国家。全国各类大专院校数以千计。国立汉城大学、延世大学、高丽大学和梨花女子大学等。
民俗:韩国传统的家族观念很强,同一家族都续家谱,严禁通婚。凡有祭祀活动及节日时,一般都团聚在长兄家。韩国人民十分喜欢运动,尤其爱好参加民间游戏。主要民间游戏有荡秋千、踩跷跷板、放风筝、踏地神等。韩国的民间体育活动种类颇多,主要有围棋、象棋、掷棋、摔跤、跆拳道、滑雪等。
韩国人的姓氏以金(21%)、李(14%)、朴(8%)、崔、郑、张、韩、林为最,姓名多由姓氏及双音节名字构成。韩国妇女婚后并不随夫姓,但子女须随父姓。
韩国人口味喜爱辣、香、蒜味。喜爱四川菜。一般不爱吃羊肉、肥猪肉和鸭子,讨厌香菜,讨厌油腻。熟菜中不喜欢放醋,也不爱吃放糖或花椒的菜肴。韩食以泡菜文化为特色,一日三餐都离不开泡菜。韩国传统名菜烧肉、泡菜、冷面已经成了世界名菜。韩国人宴会礼仪较多,用餐要请长辈先吃,对主人前两次敬菜要推让,第三次才接受。宴会主人则要坚持敬三次菜。他们喜欢相互斟酒、喝交杯酒。年轻人要先向老人和长辈敬酒,妇女要向男子斟酒,不给其他妇女斟酒。拒绝别人的酒是不礼貌的表现。韩国人接受物品均用双手。接受礼品不当面打开。不要用外烟作礼品(持或抽吸洋烟要罚款)。韩国人忌讳“4”(与死同音),在社会生活方面尽量避免“4”。喜欢单数,不喜欢双数。见面与分手时行鞠躬礼。男子也行握手礼,但女性一般不与男性握手。韩国人特别尊重长者,在长者面前抽烟要获允许;与长者谈话要摘去墨镜甚至一般的眼镜;女子发笑要掩嘴;进入韩国人住宅要换拖鞋。与韩国人交谈要避免国内政治、与朝鲜的关系、与日本的关系、男主人妻子等话题。但韩国人喜欢打听个人情况。
著名风景名胜:
景福宫:位于韩国首都首尔钟路区,是一座著名的古代宫殿,是李朝始祖太祖李成桂于公元1394年开始修建的。宫苑建有一个10层高的敬天夺石塔,其造型典雅,是韩国的国宝之一。
昌德宫:又名乐宫,是韩国的“故宫”,位于首都汉城市院西洞,是李朝王宫里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宫殿。
广寒楼:位于全罗北道南原郡邑川渠里,是韩国的著名古迹。传说为李朝初期宰相黄喜所建,原名广通楼。雕梁画栋、形制绚丽的广寒楼是韩国庭院的代表,其中包括三座小岛、石像、鹊桥,它的整体构造象征着宇宙。
青瓦台:是韩国总统官邸,位于汉城市钟路区世宗路一号。
济州岛:是韩国第一大岛,又名耽罗岛、蜜月之岛、浪漫之岛,位于朝鲜半岛的南端,隔济州海峡与半岛相望。济州岛总面积1826平方公里,34个岛组成,东北距全罗南道100公里,是理想的旅游和垂钓胜地。在这里可以观赏名胜古迹、欣赏自然景观,还可以登山、骑马、兜风、狩猎、冲浪和打高尔夫球等。自古以来,济州岛就有“三多三无”之说。即:风多、石多、女人多;无门、无盗、无乞丐。
韩国民俗村:位于京畿道首府水原市附近,占地163英亩,它将韩国各地的农家民宅、寺院、贵族宅邸及官府等各式建筑聚集于此,再现朝鲜半岛500多年前李朝时期的人文景观和地域。
瞻星台:建于7世纪初,是东方最早的天文台,为庆州的象征。由366个石块堆砌而成。据推测,当时是借助底部的水镜与窗户映入的光线来观测天象,由星象来判定国事与稼墙。
石窟庵:位于庆州吐含山,至今也有1200多年历史,在1909年发现的人造石窟中,一座堪称佛教美术史上伟大杰作的释迦牟尼像动人心魂。圆形的花岗岩环围着高3.26米的佛像,四周墙壁上雕刻着11位观音、金刚力士及四大天王等,气氛庄严。已列入了《世界遗产名录》。
珍岛分海奇观:珍岛位于朝鲜半岛西南端海中。每年4月26日下午4点,那里海水会自然分开,露出一条长3公里平坦大道,游客可步行登岛。6时10分左右海水又合拢。每年这天,当地居民都举行“灵登祭”,游客达数十万人。
佛国寺:位于吐含山,建于新罗王朝时期。被誉为韩国最精美佛寺。已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与中国关系:1992年8月24日,中韩两国建交。
八、蒙古
国名:蒙古国。
国名释义:蒙古语意为“我们的火”。
国旗:呈横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2∶1,旗面由三个垂直相等的竖长方形组成,两边为红色,中间为蓝色。左边的红色长方形中有黄色的火、太阳、月亮、长方形、三角形和阴阳图案。
国徽:呈圆形。圆面为蓝色,中间是一匹飞奔的骏马,马中间的图案与国旗上的相同,马之下是一个法轮。圆周由褐色和金黄色的花纹装饰,下方饰以白色的荷花花瓣,顶端是三颗宝石。
主要节日:独立日:3月13日(1921年);国庆日:7月11日(1921年);宪法纪念日:1月13日(1992年)。
自然地理:蒙古领土面积为156.65万平方公里,是亚洲中部的内陆国家,地处蒙古高原。北与俄罗斯为邻,东、南、西三面与中国有长达4670公里的边界线。属典型的大陆型气候。
同北京时差:晚1小时。
人口:244.25万(2002年10月)。蒙古是一个地广人稀的草原之国,平均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1.5人。人口以喀尔喀蒙古族为主,约占全国人口的80%,此外,还有哈萨克族等。过去大约40%的人口居住在乡下,20世纪90年代以来城市居民占总人口的80%,其中生活在乌兰巴托的居民占全国居民总数的1/4。农业人口主要由饲养牲畜的游牧民组成。语言主要为喀尔喀蒙古语。
宗教信仰:居民主要信奉喇嘛教,喇嘛教为国教。还有一些居民信奉土著黄教和伊斯兰教。
首都:乌兰巴托。
简史:蒙古原称外蒙古或喀尔喀蒙古。蒙古民族有数千年的历史。公元13世纪初,成吉思汗统一大漠南北各部落,建立统一的蒙古汗国。1279~1368年建立元朝。1911年12月蒙古王公在沙俄支持下宣布“自治”,1919年放弃“自治”。1921年蒙古人民革命成功,同年7月11日成立了君主立宪政府。1924年11月26日废除君主立宪,成立蒙古人民共和国。1945年2月,英、美、苏三国首脑雅尔塔会议规定,“外蒙古(蒙古人民共和国)的现状须予维持”,作为苏参加对日作战的条件之一。1946年1月5日,当时的中国政府承认外蒙古独立。1992年2月改名为“蒙古国”。
政治:国家大呼拉尔是国家最高权力机构,拥有立法权,实行一院制。总统是国家最高领导人,同大呼拉尔、小呼拉尔(大呼拉尔常设机构)三分形成新的国家体制的领导核心。执政党主席担任政府总理。
货币名称:图格里克。
民风民俗:
蒙古包是北方游牧民族的一种住所。其构筑是用山毛榉的树枝当支架,用羊毛毡或牛羊皮覆在外面的一种低矮的圆形顶的“毡帐”,即蒙古包。包顶有天窗,包门朝南或东南,帐内中央安置炉灶,四周放置家具、床位(蒙古族住房以西为大,长者居右)。
新人同新郎骑马去新娘家举行婚礼前的仪式,然后新郎带上弓和箭与新娘同骑一匹马,飞快地跑回自己的蒙古包,在新郎家再举行正式结婚典礼。
抢亲即成龄男人先入嫁为婿,新郎应伺机乘马携带新娘逃回自己的毡房。如果被发觉,新郎应设法逐马摆脱,不要被新娘家的人劫去。这种风俗实际上体现了游牧民族的高超骑术。
颜色的含义蒙古人对某些颜色赋予特定的含义,“乌兰”——红色,象征着幸福、胜利和亲热;“呼和”——蓝色,象征着永恒、坚贞和忠诚;“夏尔”——黄色,是蒙古人崇敬的颜色,当作金子的颜色加以敬重;“察干”——白色,是高尚、纯洁、质朴的象征,是吉祥、美好的颜色;“哈尔”——黑色,是蒙古人最厌恶的颜色,被视为不祥之征,意味着不幸、贫穷、威胁、背叛、嫉妒、暴虐等。
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一年一度的群众性的传统节日活动。“那达慕”在蒙语中意为娱乐或游戏。一般在每年夏、秋举行。节日内容有摔跤、赛马、射箭三项技能比赛以及文艺、体育表演和庆丰收等多种仪式,会上还举行物资交易等活动。盛会气氛相当热烈而隆重。
祭鄂博(敖包)也是蒙古族的民间节日,一般在春、秋举行,远近的蒙古人骑马赶车前来参加,宰杀牛羊作为祭品,喇嘛念经致祭。
旅游景点:
风光旅游:蒙古有广阔的草原,生长着优质的牧草,夏日草原上开放各种艳丽的花朵,使其成为美丽的“大地毯”。库苏古尔湖(蒙古最大的淡水湖)四周高山围绕,山上杂树丛生,树影倒映于水中,在湖面上构成了一幅天然的美丽图画。每当大风从山中吹来,湖中波涛汹涌,白浪滔天,蔚为壮观。湖中盛产鱼类,湖畔栖息着各种鸟类。蒙古还有许多冷泉和温泉,肯特山和杭爱山的温泉较著名。
民俗旅游:蒙古人在衣食住行上都与草原和牲畜有密切关系。他们以羊的肉、乳为主食,以茶为饮料;居住在建拆两便的蒙古包;以马、牛、骆驼、勒勒车为主要交通工具。当游人来到蒙古人家做客时,毡帐里的主人会把传统的奶茶和其他乳制品端到客人面前,热情款待。对于长期生活在大城市里的人来说,在草原上能饮一次酸马奶,住一次蒙古包,或骑一次骆驼,要是再能赶上举行“那达慕”大会,就可亲自观赏或参加其活动,领略异国他乡的情趣。
宗教旅游:蒙古族主要信仰喇嘛教,境内喇嘛寺庙较多,建筑也非常壮观。著名的有乌兰巴托的庆宁佛寺、和林喇嘛庙等。有的寺院已成为著名的博物馆。到蒙古参观喇嘛大寺庙,是一项不可缺少的旅游内容。
考古旅游:蒙古的古迹很多,其中有著名的楚鲁特岩画群。它位于杭爱省楚鲁特河流域(色楞河中上游南岸)地区,是一座规模宏大、长达120公里的岩画廊。画中描绘的是许多栩栩如生的各种动物形象和猎人狩猎的场面。在“放牧图”中由牧狗陪伴着放牧人,放牧的牲畜多为驯鹿、山羊和绵羊。最有代表性、最典型、数量最多的还是具有匈奴-突厥族“野兽风格”的大小动物群象。这些岩画是公元前16世纪~公元3世纪古代北方游牧民族杰出艺术家的伟大创作,也是蒙古先民遗留下的文化艺术瑰宝。
与中国关系:1949年10月16日,蒙古与中国建交。1960年,中蒙签订友好互助条约。1962年签订边界条约。1989年两国关系实现正常化。
九、印度
国名:印度共和国。
国名释义:得名于印度河。河名出自梵文“信度”,意为“河”。
别称:婆罗多。
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3∶2。自上而下由橙、白、绿三个相等的横长方形组成,白色长方形中心绘有24根轴条的蓝色法轮。
国徽:图案来源于孔雀王朝阿育王石柱顶端的石刻。圆形台基上站立着四只金色的狮子,象征信心、勇气和力量。台基四周有四个守卫四方的守兽:东方是象、南方是马、西方是牛,北方是狮。守兽之间雕有法轮。图案下面有句用梵文书写的、出自古代印度圣书的格言“唯有真理得胜”。
国歌:《人民的意志》。
国花:荷花。
国鸟:蓝孔雀。
国树:菩提树。
首都:新德里,位于德里西南。
主要节日:独立日:8月15日(1947年)国庆日(共和国日):1月26日(1950年)
自然地理:印度位于南亚次大陆,与巴基斯坦、中国、尼泊尔、锡金、不丹、缅甸和孟加拉国为邻,濒临孟加拉湾和阿拉伯海。领土面积297.47万平方公里(不包括中印边境印占区,锡金和克什米尔印度实际控制区)。海岸线长5560公里。属热带季风气候,气温因海拔高度不同而异,喜马拉雅山区年均气温12℃~14℃,东部地区26℃~29℃。
同北京时差:晚2.5小时。
人口:10.27亿(2001年3月1日普查),有10个大民族和许多小民族,印度斯坦族占46.3%,泰鲁固族占8.6%,孟加拉族占7.7%,泰米尔族占7.4%,还有其他民族。印地语,英语同为官方语言。
宗教信仰:83%的居民信奉印度教,其次为伊斯兰教、基督教、锡克教、佛教和耆那教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