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懂得选择不要放弃
19014000000036

第36章 自己就是一座丰碑(11)

很多人都认为,生活的快乐与否,完全取决于外界刺激的大小,刺激大,烦恼大;刺激小,烦恼小。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其实这中间忽视了一个关键问题,就是您自己头脑的加工。例如,面对火车晚点这一不良刺激,有的人大发雷霆,急得团团转,焦躁上火;有的人到服务部买点东西吃,坦然等待,有的人坐在候车室给朋友写封信,充分利用时间。很明显,这三种不同的反应,绝不是由外界刺激的大小决定的,而是由他们对同一刺激的不同态度决定的。火车晚点绝不会因为你大发雷霆而改变。可见,仅仅是环境并不能使我们快乐或不快乐,而是我们对外界环境刺激反应的选择。也就是说,事件本身没有压力,它们是否使我们感到紧张、有压力在于我们以什么样的思考方式和方法看待它们。玩玩滑车道,对一些人来说,是痛苦,对另一些人来说,却是令人快乐的刺激。如果您选择悲伤的事,浑身会充满凄凉的感觉;如果您选择恐惧的事,您会感到毛骨悚然,浑身冒冷汗;如果您选择生病的事情来思考,自然会愁容满面:如果您选择令人喜悦的事情来思考,定是眉飞色舞;如果您毫无信心,失败会接踵而来……总之,我们必须运用自己自由选择的权利。作为自己生活的“总统”,你每天、每个小时都可作出自由的选择。我们每个人都能顶得住灾难和烦恼。

56.总有一扇窗会为你打开

在现实社会中,从来就没有真正的绝境。很多人之所以没有成功,并不是因为他们缺少智慧,而是因为他们面对事情的艰难没有做下去的勇气。波德莱尔说过:“没有一件工作是旷日持久的,除了那件你不敢着手进行的工作。”

保罗·迪克刚刚从祖父手中继承了美丽的“森林庄园”,一场雷电引发的山火就将其化为灰烬。面对焦黑的树桩,保罗欲哭无泪、年轻的他不甘心百年基业毁于一旦,决心倾其所有也要修复庄园,于是他向银行提交了贷款申请,但银行却无情地拒绝了他。接下来,他四处求亲告友,依然是一无所获……

所有可能的办法全都试过了,保罗始终找不到一条出路,他的心在无尽的黑暗中挣扎。他知道,自己以后再也看不到那郁郁葱葱的树林了。为此,他闭门不出,茶饭不思,眼睛熬出了血丝。

一个多月过去了,年已古稀的外祖母获悉此事,意味深长地对保罗说:“小伙子,庄园成了废墟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的眼睛失去了光泽,一天天地老去。一双老去的眼睛,怎么可能看得见希望呢?”

保罗在外祖母的劝说下,一个人走出了庄园,走上了深秋的街道。他漫无目的地闲逛着,在一条街道的拐角处,他看见一家店铺的门前人头攒动,他下意识地走了过去。原来,是一些家庭妇女正在排队购买木炭。那一块块躺在纸箱里的木炭忽然让保罗眼睛一亮,他看到了一线希望。

在接下来的两个多星期里,保罗雇了几名烧炭工,将庄园里烧焦的树加工成优质的木炭,分装成箱,送到集市上的木炭经销店。结果,木炭被一抢而空,他因此得到了一笔不菲的收人。

不久,他用这笔收入购买了一大批新树苗,一个新的庄园又初具规模了。几年以后,“森林庄园”再度绿意盎然。

保罗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擦亮双眼,生活的道路便会重新展现在自己的面前;只要心中还有一丝希望,脚下就会有新的道路。

1883年,富有创造精神的工程师约翰·罗布林雄心勃勃地意欲着手建造一座横跨曼哈顿和布鲁克林的大桥。然而桥梁专家们却劝他说这个计划纯属天方夜谭,不如趁早放弃。罗布林的儿子华盛顿·罗布林——一个很有前途的工程师,也确信这座大桥可以建成。父子俩克服了种种困难,在构思着建桥方案的同时,也说服了银行家们投资该项目。

然而大桥开工仅几个月,施工现场就发生了灾难性的事故。父亲约翰·罗布林在事故中不幸身亡,华盛顿的大脑也严重受伤。许多人都以为这项工程会因此而泡汤,因为只有罗布林父子才知道如何把这座大桥建成。

尽管华盛顿·罗布林丧失了活动和说话的能力,他的思维还同以往一样敏锐,他决心要把他们父子俩费了很多心血的大桥建成。一天,他脑中忽然一闪,想出一种用他惟一能动的一个手指和别人交流的方式,他用那根手指敲击他妻子的手臂,通过这种密码方式由妻子把他的设计意图转达给仍在建桥的工程师们。整整13年,华盛顿就这样用一根手指指挥工程,直到雄伟壮观的布鲁克林大桥最终落成。

无独有偶。法国有一名记者叫博迪,在年轻的时候,他因一场事故导致四肢瘫痪。在全身的器官中,惟一能动的只有左眼。可是,他还是决心要把自己在病倒前就构思好的作品完成。

博迪只会眨眼,所以就只有通过眨动左眼与助手沟通,逐个字母地向助手背出他的腹稿,然后由助手抄录下来。助手每一次都要按顺序把法语的常用字母读出来,让博迪来选择,当他读到的字母正是文中的字母时,博迪就眨一下眼表示正确。由于博迪是靠记忆来判断词语的,有时不一定准确,他们需要查辞典,所以每天只能录一两页,可以想象他们两个人的工作是多么的艰难!几个月后,他们历经艰辛终于完成了这部著作。为了写这本书,博迪共眨了20多万次眼。这本不平凡的书有150页,它的名字叫《潜水衣与蝴蝶》。

一根手指就可以建造一座大桥,一只眼睛就可以出一本书,还有什么是不可能的呢?这个世界上,从来没有什么真正的“绝境”。无论黑夜多么漫长,朝阳总会冉冉升起;无论风雪怎样肆虐,春风终会缓缓吹拂。当挫折接连不断,当失败如影随形,当命运之门一扇接一扇地关闭,我们永远也不要怀疑:总有一扇窗会为你打开。世界上,从来就没有什么真正的“绝境”。

57.否认过失一次,就是重犯一次

苏格拉底说过:“否认过失一次,就是重犯一次。”人生在世,做错事产生过失无可避免的,但能举起双脚从新走上另一个正确的方向上,才是当下该做的事。

著名散文大家刘墉在一篇名为《庸医与华位》的文章里,给我们讲述了这样一则足以让人的心灵震颤的故事。内容大致是这样的:

一个行医数十年的妇科名医在出诊时产生了错误,他误把一个孕妇子宫里的胎儿当成了肿瘤,并要求病人马上动手术,以防扩散。病人十人害怕,也十分感激这个名医及早地发现了隐藏在身上的这枚“炸弹”。手术很快就安排就绪了,手术室里所有的器材都是最新的,对于这位已经有过上千次手术经验的医生而言,只须切开一个小小的口,就取出病人腹中的瘤体,使病人永绝后患。但是故事并没有像我们事先预想的这样顺利,请看下面的这段描写。

医生打开病人的腹部,向子宫深入观察,准备下刀,他有把握将肿瘤一次切除,使病人永绝后患。

但是他突然全身一震,刀子停在半空中,豆大的汗珠冒上额头。

他看到了令他难以置信的事,一件在他行医数十年之间不曾遭遇的事。

子宫里长的不是肿瘤,是个胎儿。

他矛盾了,陷入挣扎。

如果下刀,硬把胎儿拿掉,然后告诉病人,摘除的是肿瘤。病人一定会感激得恩同再造,而且可以确定,那所谓瘤,一定不会复发,他说不定还能得个“华信再世”的金匾呢!

相反地,他也可以把肚子缝上,告诉病人,看了几十年的病,他居然看走眼了。

这不过几秒钟的挣扎,已经使他浑身湿透。他小心地缝合之后,回到办公室,静待病人苏醒。

医生走到病人床前,他严肃的神情,使病人和四周的亲属,都手脚冰冷,等待癌症末期的宣判。

“对不起!太太,我居然看错了,你只是怀孕,没有长瘤。”医生深深地致歉,“所幸及时发现,孩子安好,一定能生下个可爱的小宝宝!”

病人和家属全呆住了,隔了十几秒钟,病人的丈夫突然冲过去,抓住医生的领子,吼道:

“你这个庸医,我找你算账!”

后来,孩子果然安产,而且发育正常。但是医生被告得差点破产。最大的伤害,是名誉的损失。

有朋友笑他,为什么不将错就错?就算说那是个畸形的死胎,又有谁能知道?

“老天知道!”医生只是淡淡一笑。我特别敬佩这名医生的勇气,在名誉与良心道德的天秤上,他倾向了后者。而在通往众人景仰的圣殿与万人唾弃甚至是牢狱之灭的路上,它也选择了后者,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啊!刘墉接下来评析说:“为自己的身家名誉,而去拼命的人,算不得大勇。不顾自己的身家名誉,而去维护真理的人,才是真正的勇者。”我再替他补上一句:也只有选择维护真理,抚慰良心的人,才会有内心无洁、开心快乐的人生。

做错事时,最怕的便是否认自己做过。做错事并不可耻,因为只要是人,就会做错事,否认自己的行为,不但是对自己人格的缺失,也是令自己无法进步的障碍。

苏格拉底说过:“否认过失一次,就是重犯一次。”

如果我们让自我的生命,只是在为重复的过错否认,那么,生命不但无法前进,反而会退步。

在人生的步伐中,踏错是无可避免的,踏错了能举起双脚,重新走在另一个正确的方向上,才是当下该做的事。

不要一味地活在那错踏一步的错误中,而该为自己没有一直错下去而庆幸。

美国总统罗斯福说过这样的话:“所有的功绩该归于真正在场地里奋斗的人,他们的脸上混着尘埃和汗血,他们奋勇的尝试,他们犯错,不断发现自己的缺点,可是要记住:努力去做,总会犯错,总会暴露短处,但他们却是真正苦干实干的人,他们有热忱、专心致志为了一个价值目标而耗尽心力,到头来如果成功,他们也才能真正知道胜利的果实是怎样的滋味,如若失败了,他们的胸襟和那些冷淡又胆怯,从来不知道胜败是怎么一回事的人截然不同。”

看过伟人传记的人都知道:任何一个伟人,都是从挫败、失误中走出来的。所不同于一般人的,只是他们将生命中的错失,都当做自我生命再前进的垫脚石,而不是任由它阻碍自己前进的脚步。

58.除了容貌,还有别的选择

人生有一点缺陷,可以激发我们向上向善的力量。不要因容貌而闷闷不乐,肌肤毛发原本是受之于父母的,我们根本就无法选择。

根据最新研究,一个人的长相会直接影响到他的收入。研究人员把几千名就业者的资料加以分析,首先依外貌分门别类,再把同一部门中工作性质相近者的薪资加以比较。结果发现,相貌平庸的人薪水低于中等者,中等者的薪水又不如仪表出众的人。

外表所涵盖的范围相当广泛:衣着款式是否合宜,是否整洁、鞋子是否光亮、衬衫是否笔挺、发型如何、化妆是否得体……以及种种与个人整洁有关的事。但是,影响力最深的却是脸上的笑容,以及待人处事的态度、幽默感等等。想要打进上流社会,一定要有充分的幽默感及乐观态度。

要想步步高升,必须有人提拔。面对两个条件相当的人,领导阶层也多半提携给人好感的那个。问题是,我们会喜欢哪一个呢?面带笑容、积极乐观、平易近人的人,一定比呆板元趣、消极保守的人受欢迎。积极乐观的人必然会有更高更好的工作效率,也必然比消极保守的人容易得到他人的合作,不用说,雇主当然喜欢任用工作效率高、平易近人的人。

因此,我们应该随时保持愉快的笑容、和蔼可亲的态度,以及适度的幽默感。果真如此,保证你会在事业及生活方面跻身上流社会。

北卡洛莱纳州,艾黎山的艾迪·奥瑞得太太给我们讲述了她的一段亲身经历:

当我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就非常的敏感且害羞,那时我的体重远超过正常标准,加上圆圆的脸颊,使我看起来更显得胖拙。我的母亲是一位思想古板且保守的旧时代女性,她认为把自己打扮得漂漂亮亮,是一件非常愚蠢的事情。她经常告诉我,衣服要穿的宽松一点才像样,而从小我的穿着就是宽宽大大的毫无美感。我从来没有参加过派对,也没有自己的娱乐,当我在学校的时候,我从来不加入同学们的游戏中,更别提体育活动了。那时候我就发觉到我的害羞几乎是一种病态,大家都用异色的眼光来看我,很显然地,我已经不受大家的欢迎。长大成人之后,嫁给大我几岁的丈夫,但是结婚并没有改变我。我的婆家是一个大而化之自信心强的家族,在他们认为理所当然的事,我却没有经历过,为了能和他们打成一片,尽我所能的去改变我自己,想成为一个像他们一样的人。可是,我却无法达成心愿,每当他们想要帮助我脱离生活阴影时,却往往使我内心的榈锁更为紧缩。

从此,我的性情变得非常地紧张与暴躁,不再和朋友接触,此后,我的情况愈来愈糟,甚至连听到门铃都会害怕,我自觉已无药可救了。但是,我又害怕我的丈夫知道我的隐痛,所以,每当我们一起出现在公共场合时,我刻意表现出我是多么的乐于与人相处,但是,很不幸地,我却常常因为表现过度而适得其反。我的日子愈来愈难过,我的内心产生一种强烈的感觉,就是不想再在这个世界上多待一分钟,自杀的念头也出现在我的脑海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