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动物的神奇本领
19014300000008

第8章 动物的避敌手段(1)

避敌是动物的一种本能。根据动物学家的考察研究,动物对外在环境危险时所产生的生理反应,与人类有许多共同之处,而且动物也有爱恨交织的情绪和喜、怒、哀、乐的表情。不同种类的动物,有着不同的避敌方法。在弱肉强食的天地里,动物必须具有逃避或反击敌害的能力,必要时拿出绝招,并通过各种行为方式表现出来,才能幸免于难。

鸵鸟高速奔跑

几乎所有的鸟都能展翅飞翔,但世界上最大的鸟——鸵鸟却只会奔跑不会飞。鸵鸟为什么不能够飞行呢?本来,鸵鸟的祖先是会飞行的,但经过长期的地面生活后,它们的翅膀变得越来越小,逐渐失去了飞翔能力,而两条腿却越来越有力。现在的鸵鸟身高2米多,体重比两个大人还要重,飞上天就更加不可能了。

虽然不会飞,但鸵鸟的腿很强壮,奔跑时一步可跨出8米远!鸵鸟不善于长跑,快速奔跑只能坚持5分钟左右,但这足够使鸵鸟逃出危险区,躲避敌人的侵害。一旦被敌人追上,鸵鸟就用自己的“飞毛腿”使劲踢它们,然后借机逃生。

贴士:鸵鸟成鸟的羽毛,特别是翅膀末端的白羽,质地高雅绚烂,可制成华丽的羽饰品。在欧洲上流社会,早就将鸵鸟羽毛做为头饰,或将它们缝在衣裙上,用来作装饰用品,而美国拉斯维加斯的歌舞剧女郎的羽毛装饰也都是使用鸵鸟羽毛。

鸵鸟蛋是所有鸟蛋中最大的,一般长达15厘米,宽8厘米,重量可达1.5千克。蛋十分坚硬,可以承受一个人的重量。沙漠上有许多的掠食者喜欢偷食鸵鸟蛋,一旦没有成年鸵鸟看守,鸵鸟蛋很容易被埃及秃鹰、土狼等吞食。

体弱多病的鸵鸟跑不快,又不善打斗,一旦遇敌就会把身体紧贴地面,让地上的黄沙和枯草将自己遮蔽起来,就好像隐身一样。这样一来,鸵鸟就躲过了杀身之祸。

东方环颈鹆拟伤护子

在自然界中,有的鸟对自己生下的蛋和孵化的雏鸟完全不理不睬,有的鸟则会为了自己的孩子奋不顾身。它们常常会假装受伤,为的就是从外敌手中救出孩子。

其中,可以作为“父母典范”来介绍的,就是东方环颈鹆。东方环颈鹆体长17厘米左右,在鹆类里,它们是体型最小的一种。除了北极圈,在欧亚大陆几乎都能见到它们的踪迹。

东方环颈鹆的腹侧呈白色,背上及背侧均呈褐色,从喙到眼后生有黑色线,在颈部也有相同的色带。好像戴了项链一般,看上去非常漂亮。

东方环颈鹆常在河的中下游有很多小石子的河岸处筑巢、产卵。在海岸沙丘和旱田等地也能见到它们的窝巢。东方环颈鹆的巢是用枯草和小石子做成的,看上去很粗糙。在戡不到筑巢材料时,它们有时也会直接在地面上挖一个浅坑凑合。看到这样的窝,怎么也感受不到它们对将要出生的孩子的关心。而事实上,它们的巢是经过精心设计筑成的,能巧妙地与周围的环境融为一体。乍一看似乎很不舒服,但实际上巢的排水和对卵的保护等条件都非常完善,而且很难被敌人发现。

东方环颈鹆在筑巢时更注重巢的质量,而不是外观。它们筑造的是一个最适合自己孩子居住的窝。而且,它们有着惊人的技术,为了巢与所在的环境相融合而费尽功夫。例如,在小石子儿多的地方,它们的建材则以小石子儿为主,如果是在石头稍大一点的地方筑巢,那么它们的建材就会选那些稍大一点的石头。

东方环颈鹆夫妇会在这个舒适的窝里产下3~4个蛋。然后由它们夫妇不分昼夜地轮流孵化。这样大约25天后,小鸟就会破壳而出。几个小时以后,它们就能摇摇晃晃地在地上行走。

贴士:令人不可思议的是,东方环颈鹆父母不会给自己刚出生的孩子喂食,所以,它们的孩子要学会自己觅食。不过,这并不表示它们对孩子缺乏照顾或者缺少爱。

就像前面提到的,当敌人接近时,父母就会假装受伤来救孩子,这便是东方环颈鹆的“拟伤”行为。那么,什么是“拟伤”呢?东方环颈鹆的敌人主要是人类,还有蛇、猫、狗、黄鼠狼等,鹰、鸢等肉食性鸟类也是它们的强敌。当这些敌人靠近时,父母就会飞到敌人眼前,然后装成受伤的样子,在地上一蹦一跳的,以引开敌人的视线,并且它们还会张开翅膀,作出痛苦挣扎的样子。当敌人想要捕捉它们时,它们就会相应地逃开一点距离,然后,再次作出痛苦挣扎的样子。亲鸟就是这样来吸引敌人追赶自己的。它们向着与孩子所在地相反的方向逃跑,当把敌人引到足够远的地方时,它们就会突然跃起,以逃脱敌人的追捕。这便是“拟伤”行为。

东方环颈鹆在保护幼鸟或蛋时,常需要把自己毫无防备的样子暴露给敌人,只要走错一步,它们自己就会变成敌人的口中之物。所以,说它们是舍身救子毫不为过。而幼鸟在临近危险时会让自己的身体紧贴地面,这样,它们就完全融入了周围的环境中,就像一块石头摆在那里,是非常安全的。

东方环颈鹆的幼鸟们跟着父母,边走边长大。1个月以后,它们就能在天空中自由地飞翔了,而这时,它们也成年了。虽然东方环颈鹆非常疼爱自己的孩子,愿意为了孩子舍弃自己的生命,但它们的孩子中能长成成鸟的,却非常少,仅有一两成。当幼鸟长到具有飞翔能力时,又会因为无法顺利找到食物,或是落入敌人口中而夭折。还有一些客观的环境方面的原因,比如大自然有时也会给它们非常残酷的打击。在梅雨时节,河流涨水,好不容易精心守护下来的蛋或幼鸟,会被洪水淹没。这个数量,比丧命在敌人手里的要多得多。而这时,东方环颈鹆是无能为力的。

雉鸡独特的逃命方式

游隼和雨燕都是飞行者中的佼佼者,因为它们都有完美的飞行体型。但你也许想象不到身体沉重的雉鸡也有它飞翔的独到之处。

雄性雉鸡羽色鲜艳,它的头顶呈浅褐色,带有绿色的金属光泽,颈部墨绿。有绿色的金属光泽,脖子的下面有一道白圈,宛如白色的衣领,所以雉鸡又称环颈雉。胸前的羽毛呈红铜色,闪闪发光,并有美丽的黑色斑点,橄榄黄色的尾羽,着有黑色横纹,可长达40~60厘米。如此美丽的羽色在野外十分惹人注目,尤其到了繁殖季节,雄鸡换上了崭新的羽衣,眼周和面颊的皮,裸露涨大,呈鲜红色,并且时常昂首阔步巡视自己的领域。

雉鸡的体重很重,可以达到1000~3000克,翅膀宽、短而圆,要想飞起来可不是件容易的事,它又是怎样逃脱天敌的捕食呢?它们常常在河边沟谷繁茂的苇塘边活动,或者在农田与灌丛、密林相接的地带出没。一旦遇到天敌就马上钻入密草丛或灌丛中躲避起来,本来鲜艳的羽色一躲进斑驳的植物中就成了很好的保护色。

贴士:鸡脚强健,善于奔跑,特别是在灌丛中奔走极快,也善于藏匿。见人后一般在地上疾速奔跑,很快进入附近丛林或灌丛,有时奔跑一阵还停下来看看再走。在迫不得已时才起飞,边飞边发出“咯咯咯”的叫声和两翅“扑扑扑……”的鼓动声。

单单这样躲起来还不行。灵猫、狐、黄鼠狼等仍给雉鸡带来很大威胁。这些哺食者都有很好的嗅觉,可以很容易地嗅出雉鸡藏身的位置。当灵猫等动物悄然接近时,雉鸡天才的飞行本领马上就显露了出来。它的动作非常敏捷,快速地搦动翅膀,迅速起飞。雉鸡的飞翔肌肉非常发达,翅膀搦动起来非常有力,常常能从地面草丛里直线起飞,要知道很少有其他种鸟有这么大的力气能够使如此重的身体快速地飞起来。雉鸡飞起后先快速地搦几下翅膀,然后就伸展双翅,滑出很远的一段距离,长长的尾巴是非常好的舵,可以控制飞行的方向。

雌性的雉鸡没有雄性那么鲜艳的羽色,很难被天敌发现。在繁殖季节,雌雉每天都隐藏于草丛中,在那里既不容易被天敌发现,又有充足的食物。当冬天来临,许多只雉鸡就集合成一个群体,容易发现天敌,雉鸡被天敌吃掉的机会也减少了。

雉鸡适应能力很强,全国各地几乎都有分布,亚洲的雉鸡被引种到欧洲和北美洲以后,在那些地方繁衍生息,现在已经成为重要的狩猎对象之一,给当地人们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斑马天生的条纹服

斑马长有的黑白条纹是一种“护身符”。这些条纹在阳光或月光的照射下,由于吸收和反射的光线不同,斑马的身体轮廓就会逐渐变得模糊起来,远远望去,人们很难把它与周围的环境分辨开,它就很难被猛兽发现了。猛兽狮子常在黄昏或黎明时狩猎。斑马一旦被狮子发现,它身上的条纹就会使狮子难以判断自己与斑马之间的距离。如果斑马正在奔跑,狮子就更不容易准确判断斑马的位置。

斑马的斑纹还有助于它抵御采采蝇的叮咬。采采蝇是非洲一种有害昆虫,能够传播昏睡病,马、羚羊和其他草原动物经常受到它的叮咬。奇怪的是,斑马很少受到它们的骚扰。为了揭开其中的奥秘,有几位动物学家在津巴布韦做了一个十分有趣的实验:几只大铁桶分别被涂上黑色、白色、黑白相间的条纹,然后把铁桶接通电流,藏在灌木丛中。过了几天后,动物学家发现,在涂着黑白条纹的铁桶上,触电而死的采采蝇很少。原来,斑马体上明显的黑白条纹,使采采蝇眼花缭乱而不敢靠近。

贴士:有人曾探讨斑马到底是长着黑条纹的白马还是长着白条纹的黑马,这个问题一直讨论不清,因为人们往往把颜色最多的颜色作为底色,而斑马的黑白条纹面积不相上下,最后终于有科学家得出了答案,科学家把斑马的毛全部剃掉,发现剃掉后的皮是黑色的,得出斑马是长着白条纹的黑马。

斑马体上明显的斑纹是在漫长的自然选择中逐渐形成的。那些条纹不太明显的斑马,很容易暴露目标,因此就成了猛兽的腹中之物。而长有明显条纹的斑马,由于对周围环境的适应,最终得以生存。

那么,斑马的斑纹又是如何形成的呢?生物学家在斑马的胚胎发育中找到了最初的答案。经过研究他们发现,所有的斑马刚开始都长有相同的条纹,雌斑马怀孕早期,这种条纹就已经在胚胎中出现了。随着胚胎的发育,斑马身体各部分伸展的程度就不相同,生下来的小斑马身上的条纹自然就会宽窄不一。

长颈鹿巧妙伪装

在开阔的稀树草原地带,几只长颈鹿正优雅地吃着嫩树叶。一些小长颈鹿跟在妈妈的后面,学习生存本领。只见它们瘦长的脸颊上,一对毛茸茸的大眼睛一眨一眨的,十分可爱。头顶上的两只茸角和一对不大不小的耳朵,犹如上苍送给它们最好的礼物。更为突出的是,长颈鹿长长的脖子和腿,让它可以毫不费力地够到高处的树叶。

除此以外,长颈鹿最为特别的,是它身上像豹子花纹一样的“防护服”,让我们一起去领略一下它的魅力吧。

说起长颈鹿,可能大多数人都关注它的身材,很少有人注意到它的皮肤。其实,你可别小看了这层有花纹的外衣,它可是长颈鹿保护自己的法宝。正因为有了这身坚实的皮肤,长颈鹿在穿越带刺的灌木丛或草丛时不会被划伤。就连一些凶狠的动物,像鸟类里的秃鹫,都不敢轻易地进攻长颈鹿。

有人曾做过一个试验,用针往长颈鹿身上扎,即使用再大的劲儿,也难以“一针见血”,可见它的皮肤有多结实。因此,古代人打仗的时候,喜欢把长颈鹿的皮做成盾牌和甲胄。即使现在,非洲有一些部落,仍旧喜欢用它做防护工具。

此外,长颈鹿的皮肤还有很好的伪装作用。说来也是,作为最高的陆地动物,长颈鹿高达6米的身高,目标太大,很容易被敌人发现。但事实上,在草原上,它们往往很难被发现,这完全要归功于它有花纹的皮肤。

贴士:由于长颈鹿要时常咀嚼从树上摘下的树叶,这就使得它们的下颚肌肉不停的运动,而脸部因缺少运动而生长缓慢,所以我们可以看到长颈鹿总是一副僵硬的表情。

有一次,一群长颈鹿正在大草原的树林里伸着脖子吃树叶。不料,不远处有一只母狮子走了过来,并在静静地观望,这下长颈鹿要遭殃了!让人意外的是,这么近的猎物,母狮子竟然没有发现,站了一会儿,蹒跚着走开了。这是怎么回事?原来,长颈鹿的皮肤是浅黄的底色上,密密麻麻地布满红棕色的斑纹,形成了许多网格。长颈鹿的皮肤经过阳光照射,从远处看,身上的网格和斑纹就仿佛一片片大大小小的树叶,当然令狮子难以辨别了。所以,这群长颈鹿正是依靠身上的花纹,巧妙地伪装了自己,逃过了一劫。

有人说,长颈鹿脖子很长,脑袋离心脏有3米远,要将血液送到头部,就需要很高的血压。而且,长颈鹿要是低头喝水,血液会不会全部突然涌向头部呢?其实,这些问题都不用担心,因为长颈鹿身体外部的皮肤起了很大的作用,它紧紧地箍住了血管,限制了血压,不会让上面这些情况发生。

科学家根据长颈鹿的这一特点,解决了一个大问题。原来,在超音速歼击机突然加速飞行的时候,由于惯性作用,飞行员身体中的大量血液会从心脏流向双脚,进而使大脑缺血,危及生命。有了长颈鹿的这一启示,科学家设计出了抗荷飞行服。飞行员穿上它,在飞机加速时,抗荷飞行服能压缩空气,并对人体的血管产生一定的压力,进而限制血压,保证了飞行员身体的安全。看来,长颈鹿的皮肤还真是大有用处呢。

马的高度警惕

世界上的各种动物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性。马的四肢非常健壮,善于奔跑。但是马有着与其他动物不同的特性,它在夜里是站着睡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