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父母要为孩子做的50件事
19017800000020

第20章 为孩子提供成长的必备“营养素”(3)

有一年夏天赵家娶媳妇,一连热闹了三天,两个和尚从赵家抬回去的剩饭就有五大箩筐。小和尚问老和尚:“师父,这么多饭,我们胀破肚子也吃不完哪!”

老和尚回答:“不要担心,把它用凉水泡一泡,再晒干,做成阴米,吃的时候再煮一煮,这样吃三五个月也无妨。”

光阴似箭,不知道是哪一年,赵家败落得一贫如洗,连安身之地也没有了,只得讨饭过日子。一天,小和尚化缘回来,见路边倒着一个人,仔细一看是赵员外。小和尚很念旧情,把他背回庙中。

赵员外在庙中一住就是三天,每顿吃的是白米饭。到第四天,他觉得自己应该当面感谢两个和尚。他来到正殿,先给菩萨叩了几个头,然后向老和尚施礼,说道:“师父真是菩萨心肠,多谢二位救命之恩……”老和尚还礼:“施主不必讲礼,贫僧也曾受恩惠于施主。如果施主不嫌弃,在寺院住上三五载又有何妨?”赵员外摇摇头:“多谢师父好心,只是每天都用精细饭食款待赵某,如此下去,不仅寺院养不了我,我自己也无地自容。”老和尚想了想说道:“请随我来。”

二人走进一间禅房,赵员外睁大眼睛仔细一看:啊,白生生的阴米堆了半间屋。老和尚说:“施主,这些都是你的。前几天你用的饭就是用这阴米煮成的。”赵员外瞪大双眼,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老和尚把事情的来龙去脉说了,最后老和尚说:“饱吃不可抛撒啊!”便转身走出门去。

赵员外面对这半间屋的米,后悔不已。

34.让孩子轻声爬楼梯

有一天,一位年轻的妈妈带着从幼儿园接回的孩子往家走。她家住4楼,每天都要爬楼梯。这天孩子特别兴奋,边上楼梯边跟妈妈大声唱刚刚学会的儿歌,还发出“咚咚”的脚步声,完全不顾是否影响到周围的邻居。

这时,就听妈妈说:“宝贝,你不能这样走路。在我们这幢楼里,有一个3岁的小弟弟,还有许多的爷爷奶奶。如果你走路的声音很大,小弟弟会被吓着的,而且爷爷奶奶也受不了噪音,他们会很难受的。”

听了妈妈的话,小女儿眨着一双大眼睛说:“哦,妈妈,对不起,我忘了,我会注意的。老师也教我们在公共场合尽量不要影响别人。”

母女相视一笑,两人轻轻地往楼上走去,尽量不发出声音。

延伸阅读

教孩子学会公共场合下的礼仪

在公共场合,我们就要遵守公共道德,遵守公共礼仪。孩子还小,父母一定要及时教给孩子在公共场合应注意的礼仪。孩子显得有教养,父母脸上自然光彩。

走路的礼仪

走路的时候,如果道路比较窄,应该“眼观四路,耳听八方”,及时给各种车辆让路。不要不自觉地走到路中间,给其他想超越的行人和车辆造成不便。几个人一起走的时候,千万不要为了“保持团结”而并排走,迫使后面的人只能乖乖地跟着你们后面慢慢走。

在人多的地方,不可以横冲直撞。如果碰了别人、踩了别人的脚,应该诚恳道歉。同样,如果别人不小心碰了你或踩了你的脚也应该谅解别人。

如果穿着长大衣或风衣,上下车或楼梯的时候,一定要把衣服提起来,以免走在你身后的人不小心踩到衣角,而使你摔倒。

交谈的礼仪

路上遇到熟人,应主动打招呼。如果需要简短交谈,应站在不碍事的路边。如果两个人相距较远,又需要打招呼,可以挥手示意,或者紧走几步到他附近再喊,不要隔着很远就大喊大叫。

洗手间的礼仪

洗手间,很多都用英文作标志。有的地方还在沿用“W·C”,现在基本上用“Toilet”和“Rest-room”或“Bath-room”。

我们都希望使用干干净净的洗手间,所以必须从我做起。每次用完后,无论是公共洗手间还是私人洗手间,都要放水冲洗干净再走,不要添脏添乱。洗完手后最好用纸巾把手和弄湿的洗手池台面擦干净。有的洗手间还专门提供了烘手机、毛巾或纸巾等,洗手后千万要注意把手擦开再走,不要一边走路一边甩动双手,弄得到处是水,甚至甩到其他人身上。有些人习惯在自己身上一抹,这些都是失礼的表现。

不可随地坐卧

很多人在公共场合经常“不拘小节”,丑态百出。在街头等公共场所我们经常可以捕捉到这样一些不文明行为。有的人在广场上席地而睡,有的人在路边三轮车上随意一躺,还有人坐到超市提供的推车上休息。虽说都是小问题,但让人看着真的很别扭。告诉孩子,千万别觉得好玩就跟着学。

不制造噪音扰乱别人

在公共场合,保持安静是文明的表现。

居民小区里,人们出出进进,关门时往往漫不经心地将门随手一拽就会发出“哐啷哐啷”的响声,扰得四邻不安;在公交车上,有的乘客的手机响了,便拔高喉咙开始回话,更有甚者,还夹杂着一些不堪入耳的“国骂”;在医院的候诊室里,在参观展览的大厅里,在大大小小的会议室里,以及其他的公共场所中,有些人总是拉开嗓门大声喧哗、取闹。

这种人旁若无人的制造噪音,搅得大家烦不胜烦、心神不宁。孩子如果在这种环境下成长,又没有人加以引导的话,他们在公共场所就会也不懂得安静,因为周围司空见惯的嘈杂现象,没有让他们觉得“不懂得安静”是一种不好的行为。所以,父母切勿忽略这个小细节。

此外还要教孩子注意公共卫生,养成把果皮、果核、烟蒂以及其他垃圾扔进垃圾箱的习惯,需要处理痰、涕的时候,应该用纸先包起来,再扔进垃圾箱。乘车的候,要注意保持车内的整洁。如果制造了垃圾,要自觉用袋子装起来准备扔到垃圾箱里,而不要扔到车窗外。在车上,不要乱蹬、乱踏。

教子故事

没礼貌的小蛐蛐儿

小蛐蛐儿很没礼貌,更不懂得公共礼仪。夏季的夜晚,他常常在人们睡下之后大声叫喊。

有一天,小蚂蚁实在无法忍受,就对小蛐蛐儿说:“蛐蛐儿大哥,晚上大家都要睡觉,你唱歌的时候能不能小声点。”

小蛐蛐儿一脸不屑地说:“你管得着吗?我晚上精神好,有灵感,能创造出好作品!给你听免费音乐还来找碴,你这个混蛋真不知好歹!”说着,一脚把小蚂蚁踢得老远,又旁若无人地大声地唱了起来。

小蚂蚁揉着跌伤的腿正难过,看见一个小孩轻手轻脚地走了过来,一下子就捉住了小蛐蛐儿……

35.让孩子保持穿着整洁

妈妈接沛沛放学,在校门口,刚好看见传达室的大爷挡住一个穿着拖鞋、衣衫不整、脏兮兮的中年男子。

在回家的路上,沛沛问妈妈:“妈妈,爷爷为什么不让那位叔叔进学校呢?”

“你觉得那位叔叔怎样?”妈妈没有直接回答,反而问沛沛。

“那位叔叔太脏了,还穿着拖鞋,把衣服披在身上……”沛沛想了想又说:“对了妈妈,我知道,叔叔的行为不符合学生守则!”

妈妈摸着沛沛的头笑着说:“你说得很对。像那位叔叔那样衣衫不整的人,是不允许出入公共场合的。所以,我们平常应注意保持自己的仪容仪表优雅整洁,这是一种做人的礼貌。”

沛沛说:“我会注意保持穿着整洁的。”

延伸阅读

教孩子保持良好的仪容仪表

生活中人们的仪表非常重要,它反映出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和礼仪素养,是人们交往中的“第一形象”。仪表是人举止风度的外在体现,它包括人的形体、容貌、健康状况、姿态、举止、服饰、风度等方面。一个人的德才学识等各方面的内在修养都可以通过其外在的仪表表现出来。一个人的仪表体现了他对他人、对社会的尊重,表现出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和对生活的热爱。仪态端庄、衣冠整洁会给人以朝气蓬勃热情好客、可以依赖的感觉,反之则会给人不美不礼貌的感觉,甚至使人望而生厌。

良好的仪态是一种修养,与容貌和身材相比,它是更深层次的美。容貌美只属于幸运的人,仪态美则往往属于出色的人。因此,仪态美更富有魅力。

父母可以通过保持孩子的仪表整洁干净,使孩子看上去更可爱,更讨人喜欢。也可以教给孩子基本的仪态规范,使孩子看起来更优雅。没有人喜欢跟邋邋遢遢的人交朋友,保持孩子整洁的仪容,会使孩子更受欢迎。

为了维护自我和孩子的形象,父母有必要教孩子修饰仪容仪表。具体来说,要注意以下几点。

保持孩子的衣饰整齐干净

衣服脏了要及时换洗,扣子掉了,或某处拉破了要及时缝好。衣服应该式样简单而朴素、宽松而轻便,能让孩子有充分活动的余地就行,不必要华贵,更不必需有过分的装饰物。太复杂的衣服反而不易于保持干净整齐,饰物过多会失去稚气,影响自然美。

告诉孩子要注意卫生

要勤洗澡,勤洗脸,脖颈、手都应要干干净净,并经常注意去除眼角、口角及鼻孔的分泌物。指甲要常剪,头发按时理,不得蓬头垢面,体味熏人,这是每个人都应当自觉做好的。要换衣服,消除身体异味。

口腔卫生是个人仪表仪容整洁的重要内容之一。要应保持牙齿的清洁,与人交往前忌吃生葱蒜等带气味食物。不能当着客人面嚼口香糖。有口臭者应及时医治,同时养成早晚刷牙,饭后漱口的习惯。

要使仪容整洁,重在持之以恒,这对自我形象的优劣关系极大。

提醒孩子注意姿态

站、坐、走的姿态,面部的表情,说语的声音,手势的运用,都是构成仪态的基本要素。为使孩子具有优美的仪态,父母应要求孩子:站姿挺拔,优美典雅;坐姿娴雅,端正稳重;走姿稳健,轻快自然;目光热情诚恳,微笑善良友好;说话发音清晰,用词准确,语速、语调、语气得当;手势运用得体,规范适度。

正确使用手绢或纸巾

用手绢擦鼻涕和不干净之处,弄脏的部位向里折叠放入兜内。用过的纸巾或有糖果包裹的塑料纸及果皮果核都应扔到纸篓内而不随便扔到地上。摔倒后爬起来要拍去身上的尘土,拿取食物及干净的东西前要洗手。否则满身是土,满脸鼻涕及食物残余,到处扔果皮纸屑,穿得再好也不能给人以仪表整洁的印象。

不必过度装扮

端庄简约才不失孩子天真活泼的自然美。有些家长特意把男孩子打扮成小绅士,穿上笔挺的西服,打上领带,显得老气横秋。替女孩烫发、染指甲、涂口红、戴首饰,使孩子受到化妆品的毒害。戴上戒指或发卡摔跤时很可能会扎伤孩子。有时过度打扮不但不美反而俗不可耐。要保持孩子天真活泼的个性,除了教育孩子有礼貌和整洁卫生之外,从仪表上亦可反映出来。

所以说仪容既要修饰,又忌讳标新立异,一鸣惊人,简练、朴素最好。仪容庄重大方,斯文雅气,不仅会给人以美感,而且易于使自己赢得他人的信任。相形之下,将仪容修饰得花里胡哨、轻浮怪诞,是得不偿失的。

此外,父母应让孩子知道,面带微笑最易受到欢迎,因为微笑在外观上给人以美感愉悦,并唤起对方友好热情的信任。待人交往中,态度要诚恳,热情有礼貌,谈笑有节制,对人要多一些尊重、宽容、理解和善意。

教子故事

三个面试的小伙子

三个小伙同时接到了一家公司的面试通知。三个人都作一番精心的打扮,怀着忐忑不安的心去面试了。

主考官不说话,只是要目光打量这三个人。

第一个人穿着流着长长的头发,长长的指甲,给人的感觉流里流气。

第二个人胡子没刮,大老远就能闻到他身上的汗臭味。

第三个人穿着洁白的短袖衬衫,小平头理得整整齐齐,整个人看起来干净利索。

主考官发话了,面试就到这里吧,我会在三天内通知你们其中的一位来上班。

第三天,穿白衬衫、留平头的小伙出现在那家公司的办公楼里。

孩子与人发生矛盾时,家长应教育孩子讲究社会公德,讲究处理矛盾的方法。尤其要注意教育子女,在处理非原则性的问题上,不要与人争强斗胜,防止激化矛盾。教孩子正确处理人际矛盾,既可使孩子甩掉人际交往矛盾的包袱,又可提高孩子思想品德修养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