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妇产科医师处方手册
19018000000013

第13章 妇科内分泌(1)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

【概述】

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简称功血,是指由于生殖内分泌轴功能紊乱、并非器质性病变引起的子宫异常出血。按发病机制分为无排卵性和排卵性功血两大类,前者占70%~80%,多见于青春期和绝经过渡期妇女。后者占20%~30%,多见于育龄妇女。

【临床表现】

1.症状和体征

无排卵功血失去正常周期和出血自限性,临床最主要的症状是子宫不规则出血。出血间隔长短不一,短者几日,长者数月,常误诊为闭经;出血量多少不一,出血量少者只是点滴出血,多者大量出血,不能自止,导致贫血或休克。出血期间一般无腹痛或其他不适。排卵性功血可表现为周期缩短、经期延长或经间期出血。一般查体无特殊阳性体征,当失血量多时可有贫血貌或血压下降、心率增快等休克体征。

2.辅助检查

(1)诊断性刮宫:简称诊刮。其目的包括止血和子宫内膜病理诊断。对于生育期和绝经过渡期妇女、药物治疗无效或存在子宫内膜癌高危因素的异常子宫出血患者,应通过诊刮排除恶性病变。对未婚患者,如激素治疗失败或疑有器质性病变,也应经患者或家属知情同意后行诊刮。

(2)超声检查:了解子宫大小、形状、宫腔内有无赘生物,子宫内膜厚度等。

(3)宫腔镜检查:在宫腔镜直视下选择病变区进行活检,较盲取子宫内膜诊断价值高,尤其可排除早期宫腔内病变如子宫内膜息肉、子宫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癌等。

(4)基础体温测定:基础体温呈单相,提示无排卵。

(5)激素测定:酌情检查性激素水平,测定血清孕酮可确定有无排卵,查PRL可有助于诊断高催乳素血症。

(6)其他:有性生活者行尿妊娠试验排除妊娠;宫颈细胞学检查排除宫颈病变;宫颈黏液结晶检查、阴道脱落细胞学检查有助于判断有无排卵;血常规及凝血功能测定可了解有无贫血及血小板、凝血异常。

【鉴别诊断】

1.异常妊娠或妊娠并发症 如流产、异位妊娠、葡萄胎、子宫复旧不良,胎盘残留、胎盘息肉或滋养细胞病变等。可通过仔细询问病史、尿妊娠试验检查、超声检查等协助鉴别。

2.生殖器官肿瘤 如子宫内膜癌、宫颈癌、滋养细胞肿瘤、子宫肌瘤、卵巢肿瘤等。可通过盆腔检查、超声检查、诊刮等鉴别。

3.生殖器官感染 如急性阴道或子宫内膜炎、子宫肌炎等。妇科检查可有宫体压痛等。

4.生殖道损伤 如阴道裂伤出血,可通过病史及检查鉴别。

5.性激素药物使用不当、宫内节育器或异物引起的出血 通过病史及检查可鉴别。

6.全身性疾病 如血液病、肝肾衰竭、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或减退症等。可通过查血常规、肝肾功能,以及根据甲状腺病变的临床表现和甲状腺激素测定作出鉴别。

【治疗原则】

功血的主要治疗原则是止血、调整周期、有生育要求者促排卵治疗。对于不同年龄的、不同性质的出血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一)无排卵性功血的治疗

1.一般治疗原则 止血药,抗炎,纠正贫血等。

2.性激素止血治疗 包括子宫内膜生长修复止血法、子宫内膜脱落止血法(药物性刮宫)、子宫内膜萎缩止血法3种方法。

3.调整周期 包括雌孕激素周期序贯法、后半期孕激素周期性治疗、口服避孕药周期性治疗及孕、雄激素联合应用。

4.促排卵治疗 适用于有生育要求者、调整周期3~6个月后未恢复排卵。

5.手术治疗 包括诊断性刮宫、子宫内膜切除术及子宫切除术。

处方

(1)止血

1)子宫内膜生长修复止血法

①结合雌激素(CEE)1.25~2.5mG,每6~8H1次。

②戊酸雌二醇(E2V)2~6mG,每6~8H1次。

③苯甲酸雌二醇1~3mG,肌注,每4~8H1次。

注意:用2~3D,血止3D后每3D减量一次,每次不超过原量1/3至维持量,血止20D或待血色素上升后加孕激素撤血。

2)子宫内膜脱落止血法(药物性刮宫)

①黄体酮20mG,肌注,每日1次,3~5D。

②黄体酮胶丸(琪宁)200mG,每日1次,8~10D。

③地屈孕酮(达芙通)10mG,每日2次,5~7D。

④甲羟孕酮(MPA)8~10mG,每日1次,10~14D。

⑤炔诺酮(妇康片)5mG,每日1次,7~10D。

⑥甲地孕酮(妇宁片)8mG,每日1次,7~10D。

注意:①撤退出血量;②子宫内膜较厚,可延长孕酮用药时间;③适用于无贫血或轻度贫血患者。

3)子宫内膜萎缩止血法

①炔诺酮5~7.5mG,每6~8H1次。

②甲羟孕酮(安宫黄体酮)8~10mG,每4H或每6~8H1次。

③地索高诺酮/乙炔雌二醇(妈富隆)1~4片,每4H或每6~8H1次。

④炔雌醇孕二烯酮(敏定偶)1~4片,每4~8H1次。

⑤GnRH-α:3.75mG/个月。

注意:通常48~72H内血止,3D后减量,减量模式可按内膜修复法中雌素减量模式,血红蛋白升高至10G/L后停药。GnRH-α包括戈舍瑞林,曲普瑞林,达菲林,亮丙瑞林等,作用机制是对垂体降调节作用,继而降低内源性雌素水平→子宫内膜萎缩→止血。缺点:费用昂贵,长期使用可引起骨质疏松。适应证:绝经过渡期功血,出血量大,合并内科疾病不宜手术治疗,暂时缓解症状的过渡治疗(刮宫止血后)。

(2)调整周期

1)雌孕激素周期序贯法

①妊马孕酮(倍美力)0.625mG,每日1次,28D,甲羟孕酮8~10mG,每日1次,10D。

②戊酸雌二醇(补佳乐)1~2mG,每日1次,21D,甲羟孕酮8~10mG,每日1次,10D。

③克龄蒙1片,21D(E2V2+E2V2+醋酸环丙孕酮1mG)。

注意:适用于青春期不规则子宫出血,体内雌激素偏低者,少部分绝经过渡期妇女、伴严重更年期症状,已排除禁忌证者。

2)后半期孕激素周期性治疗

①甲羟孕酮(安宫黄体酮)8~10mG,每日1次,10~14D。

②黄体酮胶丸(琪宁)200mG,每日1次,10~14D。

③地屈孕酮(达芙通)10mG,每日2次,10~14D。

④炔诺酮(妇康片)5mG,每日1次,10~14D。

⑤甲地孕酮(妇宁片)8mG,每日1次,10~14D。

3)口服避孕药周期性治疗

①地索高诺酮/乙炔雌二醇(妈富隆)1片,每日1次,21D。

②环丙孕酮/乙炔雌二醇(达英-35)1片,每日1次,21D。

③炔雌醇孕二烯酮(敏定偶)1片,每日1次,21D。

4)孕、雄激素联合应用

甲羟孕酮8~10mG,每日1次,22D和甲睾酮5~10mG,每日1次,22D(舌下含化)。

(3)促排卵治疗:详见不孕症处方。

(4)子宫内膜增生治疗

1)单纯型增生

A.孕激素后半期周期治疗

①甲羟孕酮10mG/D,每周期服14D,连服3~6个周期。

②炔诺酮5mG/D,每周期服14~15D,连服3~6个周期。

③地屈孕酮20mG/D,分2次口服,15D(D11-25)连用3~6个周期。

④黄体酮胶丸200mG/D,分2次口服,15D(D11-25)连用3~6个周期。

B.孕激素全周期疗法(反复发生病例):D5-22应用,以上药物均可应用。

C.口服避孕药:用法同调整周期。

2)复杂型增生

A.孕激素全周期用药

①甲羟孕酮20~40mG/D,分3次口服,(D5-25),连用3~6个月。

②炔诺酮5~10mG/D,分2次口服,(D5-25),连用3~6个月。

③地屈孕酮20mG/D,分2次口服,15D(D5-25),连用3~6个月。

B.持续孕激素治疗

①甲羟孕酮20~40mG/D,分次口服,连续3个月。

②醋酸甲羟孕酮分散片(倍恩)250mG/D,连用3个月。

③炔诺酮7.5~10mG/D,分2次口服,连续3个月。

④地屈孕酮30mG/D,分3次口服,连续3个月。

注意:以上治疗后再次刮宫,如仍为复杂型增生,则建议子宫切除。

3)不典型增生

①醋酸甲羟孕酮500mG/D,连用3个月。

②己酸孕酮500mG/次,2次/周,连用3个月。

注意:3个月后应内膜活检,决定是否需进一步处理。

(二)有排卵型功血治疗

1.排卵型月经过多功血治疗主要子宫内膜调控异常。

(1)抗纤溶药物。

(2)前列腺素酶抑制药。

(3)其他止血药物。

(4)口服避孕药。

(5)大量孕激素递减止血。

(6)左炔诺孕酮宫内缓释系统(LNG-IUS)置入宫腔后LNG每天释放为20μG/D,有效期5年,有20%~30%闭经。

(7)手术治疗

1)子宫内膜切除:无生育要求,药物治疗无效,不宜、不愿子宫切除患者。

2)子宫切除:年龄大,药物治疗无效。

2.经间出血治疗

围排卵期出血:围排卵期出血不一定每个周期都发生,出血不多可不处理,出血多应处理。

(1)排卵前始补充少量雌激素。

(2)无生育要求者避孕药周期治疗。

(3)有生育要求可促排卵药物:氯米芬50~100mG/D,5D,于月经第5天开始。

3.经前出血(黄体功能不全)

表现经前少量出血,周期短(频发)。

(1)补充孕激素。

(2)HCG:支持黄体功能。

(3)氯米芬:改善卵泡发育及随后的黄体功能。

4.月经期延长(黄体萎缩不全)

(1)经后少量雌激素,帮助内膜修复→血止。

(2)经前(10~11D)补充孕激素:通过多下丘脑-垂体的负反馈机制,促进黄体及时萎缩,促使子宫内膜剥脱完全。

(3)氯米芬促进卵泡正常发育。

(4)口服避孕药。处方

(1)月经过多

①氨甲环酸0.5~1G每日2~3次(D1-5),减少经量47%~54%,出血减少后停药。血栓栓塞性疾病或凝血酶治疗患者禁用。

②氟芬那酸0.2G,每日3次。

③甲芬那酸0.5G,每日3次。

(2)经间出血

①妊马孕酮(倍美力)0.3mG/D,10D,排卵前开始服用。

②戊酸雌二醇(补佳乐)1mG/D,10D,排卵前开始服用。

③地索高诺酮/乙炔雌二醇(妈富隆)1片,每日1次,21D,月经第1天开始。

(3)经前出血

①黄体酮20mG,肌注,每日4次,5~7D。

②达芙通10mG/次,每日2次,连用10D。

③黄体酮胶丸100~200mG/D,连用10D。

④甲羟孕酮8~10mG/D,连用10D。

注意:上述药物均为经前一周左右开始使用。

(4)月经期延长

①妊马孕酮(倍美力)0.3mG/D,3~7D。

②戊酸雌二醇(补佳乐)1mG/D,3~7D。

③黄体酮20mG,肌注,每日4次,5~7D。

④达芙通10mG/次,每日2次,连用10D。

⑤黄体酮胶丸100~200mG/D,连用10D。

⑥甲羟孕酮8~10mG/D,连用10D。

注意:处方①②为月经第2~3天开始;处方③④⑤⑥为经前一周左右开始使用。

【注意事项】

1.对于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患者,一定要在经验丰富的妇科内分泌医生指导下进行系统的综合治疗,普通妇科医生只能暂时处理急症情况。2.对于这类患者,一定要建立严格的门诊随诊系统。

多囊卵巢综合征

【概述】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由生殖内分泌和代谢功能异常导致的排卵障碍性疾病,在育龄妇女中发病率为5%~10%,在无排卵的不孕症患者中约占70%。是由月经调节失常所产生的一种综合征,这类病人具有月经稀少或闭经、不孕、多毛和肥胖,双侧卵巢呈囊性增大。本病首先于1935年由StEIn和LEvEntHal两人描述,所以多囊卵巢综合征又被称为StEIn-LEvEntHal综合征。PCOS临床表现呈现高度异质性和复杂性,不仅影响生殖内分泌功能,而且易发较严重的远期并发症。

【临床表现】

1.症状和体征

①发生于育龄妇女,22~31岁约占85%。

②月经稀发、月经过少、继发性闭经约占60%,无排卵月经、月经过多、过频或功能性子宫出血者约占20%。

③多毛,约占70%,以上唇、两臂、下肢为显著,乳周、下腹中线可有1至数根长毛。

④肥胖,约占30%,或只有体重增加,而肥胖不明显。

⑤不孕,约占75%,以原发性不孕较多见。

⑥妇科检查,约67%的病人可触及一侧或双侧卵巢。

2.辅助检查

(1)B超检查:单侧或双侧卵巢增大,内有多个囊性卵泡。

(2)激素测定:促黄体生成素/促卵泡生成激素≥3,有诊断意义,雌酮水平往往超过雌二醇水平。雄激素水平高,而孕激素水平偏低。

促黄体生成素及雌二醇都没有正常排卵前的高峰。约30%的病人催乳素也增高。

【PCOS诊断标准】

目前中国尚缺乏自己适合中国人的诊断标准,现阶段推荐采用2003年欧洲人类生殖与胚胎学会(ESHRE)和美国生殖医学学会(ASRM)在鹿特丹会议上推荐的PCOS诊断标准。

PCOS诊断标准:

(1)稀发排卵或无排卵;

(2)高雄激素血症的临床表现(多毛、痤疮等)或实验室证据;

(3)单侧或双侧卵巢多囊(PolYCYStIC ovaRY,PCO)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