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高血压保健大全
19020800000001

第1章 明明白白认识高血压(1)

血压概述

所谓血压,是指血液对血管壁产生的压力。

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而血压也就有动脉血压、静脉血压和毛细血管血压之分。我们通常所说的血压,都是指动脉血压而言。

动脉血压就是动脉里血液流动的压力。动脉血压的高低和心脏的收缩力、排血量及全身小动脉的阻力有关,其中对高血压发病影响较大的是小动脉阻力的加大。小动脉的管壁里有平滑肌纤维,当收缩时小动脉的管腔就会变小,血液通过时阻力就会增大,人体要维持正常血流量,血压也就上升;相反,在小动脉舒张时,血压就会下降。血管壁平滑肌纤维的收缩和舒张是受内脏神经控制的,而内脏神经的活动则由大脑控制,并受内分泌腺的影响。

正常血压值为:收缩压小于18.67kPa(140mmHg);舒张压小于12kPa(90mmHg)。

什么是高血压

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使用的血压标准是:

凡正常成人收缩压应小于或等于18.67kPa(140mmHg),舒张压小于或等于12kPa(90mmHg)。如果成人收缩压大于或等于273kPa(160mmHg),舒张压大于或等于12.6kPa(95mmHg)为高血压;血压值在上述两者之间,亦即收缩压在18.9~21.2kPa(141~159mmHg)之间,舒张压在12.1~12.5kPa(91~94mmHg)之间,为临界高血压。

诊断高血压时,必须多次测量血压,至少有连续两次舒张期血压的平均值在12.0kPa或以上才能确诊为高血压。仅一次血压升高者不能确诊为高血压,还需要随访观察。

高血压的并发症

高血脂是高血压病中常常并发的一种疾病。在美国一项5100万例高血压患者中的调查发现,40%的高血压患者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大于62mmol/L,而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大于62mmol/L的高胆固醇血症患者中,46%的患者有高血压病。血压越高,冠心病的危险性越大。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升高,对高血压患者的冠心病危险起协同增加作用。而降低血压和降低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可以减少冠心病的危险。

胆酸结合树脂、烟酸及其衍生物、纤维酸衍生物以及他汀类降血脂药物均可以用于高血脂症伴高血压的患者。但是,应注意这些降血脂药物与抗高血压药物之间的相互影响。胆酸结合树脂可以减少噻嗪类利尿剂和普萘洛尔(心得安)的吸收。因此,这些降压药必须在服用胆酸结合树脂前1小时或服用后的4小时才能服用。烟酸可以加强抗高血压药物的血管扩张作用而引起血压下降,应予以注意。纤维酸衍生物对某些肾功能衰竭的病人可能引起肌病。因此,服用纤维酸衍生物的剂量要小,并且经常随访患者。他汀类降血脂药物与抗高血压药物之间没有特别的相互作用,可以用于高脂血症伴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此外,多烯康、鱼油降脂丸等降血脂药物与抗高血压药物之间也没有特别的相互作用,也可用于高脂血症伴高血压患者的降血脂治疗。

有人预测,随着人口的增长和预期寿命的延长,心血管疾病将导致全球人口死亡的主要原因。我国每年死于中风与高血压合并症者在150万以上,致残者达数百万。因此,高血压是中年以后心血管病的主要根源。下面向大家介绍一下高血压常见的并发症:

冠心病:高血压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高血压病人患冠心病的危险性是正常者的2倍,高血压长期不治疗,有50%死于冠心病。

糖尿病:在糖尿病人群中,高血压的发病率是正常人群的2倍。糖尿病与高血压并存相当常见,它是病人发生动脉硬化和肾功能衰竭的重要原因。

心力衰竭:心力衰竭是高血压的常见并发症,流行病学研究表明,40%~50%的心衰起因于高血压。血压越高,又没有治疗,发展为心衰的可能性越大。高血压已被认为是导致左心室肥厚和心肌梗塞的主要因素,而左心室肥厚和心肌梗塞可引起心脏功能不全。因此,高血压在心衰病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肾病:由于肾脏入球和出球小动脉痉挛、硬化、退变导致肾脏缺血、缺氧。肾实质纤维化,高血压晚期多伴有进行性肾功能减退。

周围动脉疾病:高血压使间歇性跛行的危险增加3倍,可能是因为血压升高使某些特定的部位,如下肢动脉、颈动脉、冠状动脉硬化加速,导致下肢动脉发生缺血、营养障碍,甚至坏死。

中风:高血压患者脑卒中的发生率是正常血压者的7.76倍,还有研究表明,降压治疗可使中风发生率降低40%,冠心病发生率降低15%。

左心室肥厚:由于血压长期维持在较高的水平上,加重心脏负荷及其他的体液因素的共同作用所致,早期发生代偿性左心室肥厚,随着病情发展,心脏继续扩张,最后可能导致心力衰竭及严重心律失常。

由此可见,高血压有许多合并症或与许多疾病并存,若不及时进行有效的治疗,可大大增加心脑血管病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高血压形成的原因

首先受循环系统平均充盈影响,是指不存在心脏搏动时,整个身体内的血液将逐渐停止流动,血管内各点的压力达到一个相同值,该值为循环系统平均充盈,正常人大约是0.8kPa。另外受心脏搏动影响,心脏射血进入动脉与外周血管阻力有密切关系,外周血管阻力越高,动脉血压也就越高。

高血压是世界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也是最大的流行病之一。常引起心、脑、肾等脏器的并发症,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因此,提高对高血压的认识,对早期预防、及时治疗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人到中年以后,血压常要增高,甚至会导致心脏和血液循环系统疾病的发生。但是,究竟是什么原因引起高血压,人们到目前为止还是只有肤浅的认识。例如,大家都知道,在大多数高血压病症中,都是由于血管硬化,血管截面积减小造成的。但是,对于为什么血管会硬化这一问题,似乎还不能说清。最近,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药物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对此做了解答,并将他们的研究成果公布在三月份一期的《自然》杂志上。他们在人体中发现了一种名叫IRAG的蛋白质,这种蛋白质能够使血管软化,从而增大血管截面积,使血压降低。但是,一旦IRAG的功能受到干扰,血管不能受到它的作用,就开始硬化。以该大学霍夫曼(Hofman)教授为首的研究人员发现,IRAG蛋白质能够阻碍血管肌细胞中钙的释放,而钙的成分的减少,就会使血管软化。他们还发现,除了由于肾动脉血管紧缩而导致的高血压外,其余的高血压都是由此原因形成的。因此,他们认为,这个发现会有助于今后研制新的防治高血压的药物。

对于高血压患者来说,还是要注意锻炼身体和保健才是好招。

得了高血压病怎么办

得了高血压病后一定要到医院找医生诊治。找出引起高血压原因,查清有无高脂血症和糖尿病,查清有无心、脑、肾损害或相关疾病,坚持正确的生活方式,按时服药,平稳降压,掌握高血压防治知识。

高血压需要做哪些常规检查

高血压患者在门诊就诊过程中往往被要求做一些常规检查,其目的是为了明确引起血压异常升高的病因,鉴别原发性与继发性高血压;明确高血压病情严重程度;明确是否存在合并症,如高脂血症、糖尿病、痛风等,以及心、脑疾病,肾并发症,如冠心病、中风、肾功能不全等。为此,患者应做下列常规检查:

1.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及X线胸片:确定高血压患者心脏功能状况,并判断是否有心脏肥大,是否存在心肌损伤或合并冠心病等。

2.眼底检查:了解视网膜小动脉病损情况,以便对高血压患者分级。例如,视网膜小动脉普遍或局部狭窄,表示视网膜小动脉中度受损;视网膜出血或渗血,或发生视乳头水肿,表示血管损伤程度严重。总之,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能反映高血压的严重程度及客观反映周身小血管病变的损伤程度,眼底检查对临床诊断、治疗及估计预后都有帮助。

3.尿常规检查:了解有无早期肾脏损害,高血压是否由肾脏疾病引起,以及是否伴有糖尿病等。若尿中有大量尿蛋白、红细胞、白细胞、管型,则应考虑慢性肾炎或肾盂肾炎所致的继发性高血压;若仅有少量尿蛋白、红细胞,可能是原发性高血压所致的肾损害;若发现尿糖,则需进一步查血糖,以判断是否患糖尿病。为了避免误差,留取尿液标本应使用清洁容器,取清晨第一次尿液并及时送检;女患者应避开月经期,并留中段尿做尿液检查。

4.血液生化检查:包括尿素氮、血脂、血糖、血尿酸、血黏度等,进一步明确高血压是否由肾脏疾病引起,判断高血压对肾脏的影响程度,是否存在某些危险因素及合并症,如高脂血症、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等。

5.其他检查:肾脏及肾上腺B超检查、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及血管多普勒超声(颈动脉、肾动脉及脑动脉等)检查。24小时动态血压测定能记录昼夜正常生活状态的血压,了解昼夜血压节律,以便合理指导用药时间、剂量。

高血压患者的膳食安排

高血压患者,除药物治疗外,还要有针对性地合理安排自己的饮食,膳食上要低盐、低脂肪、低胆固醇,选择产热量较低的食物;常吃新鲜蔬菜,对降低和稳定血压也有好处,芹菜、菠菜、茭白、番茄、萝卜、菊花脑、大蒜、鲜竹笋等,海产中的海带、紫菜、海蜇、藻类都很好。如有兴趣,可将各类蔬菜巧妙搭配烹调菜肴,既有治病功效,又美味可口,如清炖竹笋、芹菜炒瘦肉丝、糖渍番茄、糖醋海蜇、糖醋萝卜丝、菊花脑蛋汤、紫菜笋干汤等不妨常吃。同时应戒烟酒,避免愁、烦、躁、怒等精神刺激因素。伴有头昏、眩晕,面颊经常充血发赤,局部有麻木感的高血压患者,平时要减少动物蛋白摄取量,可用含植物蛋白丰富的豆类制品代替一部分饮食。伴有心脑血管病的高血压患者,为了预防血块凝结,缓解脑动脉硬化症状,可常吃黑木耳、银耳等。血脂、胆固醇过高者,最好用植物油代替动物脂肪烹调菜肴,尤其玉米油、葵花子油、花生油为好。伴有习惯性便秘者,要常吃香蕉、柿子、西瓜、香瓜、荸荠、蜂蜜、蜂乳、玉米粉等食物,以利润肠通便。

哪些高血压患者易发生意外

1.尚未被发现和确诊的“糊涂”病人

我国据现有资料报道,有半数以上的高血压患者未被发现。这部分被称为“糊涂”病人。他们有病而不知病,自恃“自我感觉良好”,与健康人一样劳动、生活,常做出使血压增高的行为。因此,很容易发生意外。

2.拒绝降压药的病人

有些病人虽然已被确诊为高血压,但自己以为自觉症状尚可,或对吃药感到厌烦,而拒绝服用降压药。因此,他们血压增高但得不到有效控制,经常处在危险水平上,久而久之,势必对心、脑、肾等重要器官造成损害,并容易发生脑出血等意外。

3.滥用降压药的病人

许多高血压患者不按医嘱或血压实际情况用药,而是凭“自我感觉”滥用,觉得头痛、头晕就吃两片,否则就不服,经常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有时又“恨病吃药”,超量服用,误以为血压降得越快越好。这些做法是危险的,往往会造成血压忽高忽低或降低过快,使已患病的血管难以承受,很容易诱发脑出血和脑血栓形成。

4.生活不规律、过度劳累或睡眠不足者

生活有规律可降低血压,并有助于血压稳定,而劳累过度和睡眠长期不足或不佳,则容易引起血压进一步增高,因而容易发生意外。

5.生活放纵、嗜酒、嗜烟、嗜赌者

高血压患者若大量吸烟或酗酒,可使血压进一步增高并对血管造成严重损害,且比一般的高血压患者更容易触发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并发症,亦容易发生脑出血等意外。赌博时,人的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态,而大输或大赢都会引起情绪激烈波动,导致血压骤然增高,这对高血压患者极为不利,很容易发生脑血管意外。

6.血压过高者

高血压患者若血压显著增高,常达到26.6/16.0kPa(200/120mmHg)以上,那是相当危险的,容易发生脑出血等意外,不容忽视。

7.合并心、脑、肾等并发症者

高血压病多年,并经检查已出现心、脑、肾等重要器官合并症,表明病情已至中、晚期,应认真对待,加强治疗,否则容易发生意外。

8.合并冠心病、糖尿病者

高血压与冠心病、糖尿病为姊妹病,关系十分密切,互为因果。若高血压患者同时并发冠心病或糖尿病,表明病情较为严重或相当严重,容易进一步恶化而出现心脑血管等意外。

9.饮食不合理、多吃少动者

一些高血压患者平时不注意饮食平衡,常吃高脂肪食品,口重,不爱活动,从不参加体育锻炼。这种多吃少动的生活方式常导致肥胖,不仅会使血压增高,还会使血脂增高,加速对心、脑、肾血管的损害,因而也容易发生意外。

10.性情暴躁或不讲心理卫生的人

研究表明,精神状态对血压有重要影响,情绪稳定,精神愉快、轻松则有助于血压下降或稳定;相反,情绪恶劣,精神沮丧,特别是经常大发雷霆,可引起血压剧烈波动或进一步增高,因而诱发脑出血、高血压脑病或脑血栓。因此,高血压患者欲求长寿必须加强个性修养,胸怀宽阔,遇事不怒,经常保持心平气和,情绪平稳,豁达而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