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休闲爱好观赏园艺学
19026300000057

第57章 插花艺术(2)

1.主次就是当许多对立要素相互存在时,便需要一个主调来组织它,有了主调就有统一,这个主调起着支配的功能,其他部分都处于从属地位。有如一部小说,须主题明确,始能掌握全局。“主”的部分不一定要量大,应华丽、特别、强烈、占前方的位置,在视觉心理中都会产生微妙的感觉,只要安排得突出,都可能起主要作用。所以一旦确定了主要的花材、主要的色调或主要的形态,尽量将这主要的东西放在明显位置,其他花材不要比它更突出。

2.单纯并不是单调,它有明确、简洁的优点。

3.重复是同一事物重复出现,即使造型表现出变化,也加强了全体的统一感。插花时,一件作品所用的花材种类不宜太多,更不要每种花材都放一枝,这样分不清主次,无法统一。主要的花材应安排重复出现,才能引起注意。

4.集中就是要有一个核心或焦点,不管向内或向外发展都要有一个核心作据点才具有凝聚力。有如一朵花,花瓣向外放射,是离心瓣变化,而中间的花蕊则有向心的特性,这就是统一的焦点。植株的枝叶向外伸展,其中心茎干是它们的据点。

(二)谐调对比

谐调在插花艺术中是指各要素之间的联系与配合,它要求各方面含有共同的因素,甚至相同的属性,在一件作品中反复出现相同或相似的形态。《霓裳羽衣曲》中反复出现的是红色的藤圈,喻意唐代宫女的发髻,在构图上使整个作品产生谐调感。又如一些水生植物,由于内在品质相一致,配在一起也很谐调,像菖蒲叶与睡莲相配。对比则相反,是指插花作品中两方面或几个方面之间差异性较大。插花设计中,能形成对比关系的方面有形态、方向、开合、明暗、虚实、色彩、质感等。“万绿丛中一点红”就是指色彩的对比。对比往往使人感到有个性、有生气、有刺激,能产生鲜明的形象与强烈的艺术效果。但对比在一件作品中不能用得过多,太多的对比就等于没有对比,反而变得杂乱无章了。谐和可从适合、关系和对比中获得。

1.适合是材料选配要适合;修剪要恰到好处;构图与花器要相应;色彩配置要和谐等。

2.关系是要使一个有系统的局面得以保持和谐,本来相互关系密切的同性质事物在一起容易调和,但原先互无关系的东西,也要从中寻找出关系,可通过改变位置、色彩、形态或加入某些介质等手法使其发生新的关系,这也是调和的重要手段。如对比色彩中加入中性色彩;在两个形体差别大、对比强烈的空间加入中间枝条,使画面连贯等,都能使视觉产生舒服、流畅的调和感。

3.对比是通过明显的差异来突出所表现事物的特征,提高造型情趣和活力。对比的矛盾双方,都在统一的整体效果前提下造成调和的气氛。如一件作品,要有花蕾、微开的和盛开的花,大小不同的形体才好看。如所有花的大小都一样,形态单一,又令其全部都正面朝前,就显得十分呆板乏味。所以,硬直的花材,宜加些曲枝或软叶;圆花(叶)配些长条的线(枝、叶)可增添情趣。

(三)对称均衡

在传统的插花中,西方式插花的花型是对称的,如半圆形、三角形、圆形、椭圆形等;崇尚自然的东方式插花一般是不对称的花型。对称型的构图给人以稳重、平和的感觉;不对称的构图给人以轻松、活泼、自然的感觉。在现代花艺中较多采用不对称的构图,在不对称的构图中尤其要注重作品的均衡,在视觉上产生安定感。一般来说,造型元素距构图中心越近则越轻,越远则越重,因而往往花材在作品中心较密、在边缘较散;造型元素在构图上方时要比在构图下方重一些,因而花材往往是上散下聚,这些符合植物自然生长规律。此外,垂直方向的造型要比倾斜的感觉重;面积大的比面积小的重;色彩纯度高的比纯度低的重;暖色比冷色重;质感粗糙的比光滑的重,等等。这些因素在同一件作品中相互作用、补充、抵消,最后产生一个统一的感觉。成功的花艺设计作品往往是在静止和运动、轻与重之间建立一种平衡,给人一种生命的、和谐的、力的感觉。对称均衡主要指平衡与稳定性。

1.平衡

有对称的静态平衡和非对称的动态平衡两种形式。对称平衡的视觉效果简单明了,给人以庄重、高贵的感觉,但有点严肃、呆板。非对称的动态平衡,灵活多变,具有神秘感,有如芭蕾舞姿,有时无法察觉出其中心,但却使人感到平衡而优美。除了形式上的平衡(如左右重量不相等,而以形体大小或数量达到平衡)外,还有一种是强调用力方向上、感觉上的抽象平衡。如湖边横倒的树木,一方面由于生长的土地浑厚稳固,另一方面是枝叶逐渐向上伸长,似想挽回地力使之向上生长,所以湖畔斜柳,仍能造成心理的平衡,这种奇妙的平衡现象更具有动感和艺术感染力。插花时,枝条离开了大地和树干,若向一侧倾斜或下垂,容易失去均衡感。所以,花器应有作为大地或树干的稳定作用。插花时宜选高型或宽阔的花器或把花集中呈直立的树干状,屹立于花器之上,然后再向侧倾斜。当花器较轻或缺乏稳定感时,宜插直立型或对称型。

2.稳定

它是形式美的一个重要尺度,一般认为重心越低,越易产生稳定感。造型在未稳定之前,均衡现象尚不能肯定,这关系着所有造型要素的综合问题,如形态、色彩、质感、数量乃至运动、空间等。诚然均衡原理偏重于形式,但心理感觉也是有影响的。一件作品如头重脚轻、摇摇欲坠,必令人心理紧张,那就谈不上美的享受了。插花时要善于利用和配置各种不同的花材,以达到均衡稳定的效果。那些质感粗硬、形体较大、色彩较深、重量较重的花材,尽量插置在瓶口附近、较低或近处,以便取得稳定的效果,反之则不易稳定。

(四)比例尺度

比例是指各部分之间的适当尺度关系,既指造型要素本身各部分长、宽、高的比例关系,又指各造型要素之间、个体与整体之间的比例关系。如大型花艺中所用的花材相应较大,数量也应较多;而插花小品,花材就应是较小型的,数量也相应较少。尺度既有比例关系,还有匀称、谐调、平衡的审美要求,最重要的就是人与作品之间尺度的相对关系。比例和尺度两者的定义比较接近,在插花设计中,常常根据物质条件和创意要求来进行综合考虑。

(五)韵律节奏

音乐中要有节奏,诗词中要有韵律,在插花设计中也要注重韵律和节奏。韵律感是指艺术作品中的某种连续不断交替出现而产生的感觉,是多样统一这一原则的引申。插花作品中各种花材的组合与变化,如花材高低错落、前后穿插、左右呼应、疏密变化以及色块的搭配等等,就应像音乐中的音符一样有规律、有组织地安排,而不能忽高忽低、疏密失当。在造型艺术中,韵律美是一种动感,它伴随着层次的造型、重复的安排、连续的动态、转移的趋势而发生,使造型富有生命感。

1.层次是构成空间立体感的重要手段之一。在纸面上绘画尚要画出层次,更何况插花本身就是空间艺术,如把花材全排在同一平面内一字排开,那么生气就荡然无存。层次不仅要有高有低、有左有右,还要有前有后,即所谓远、中、近三景。可通过花朵大小、枝条强弱、排列疏密、花叶角度位置的转换以及色彩的深浅、明暗等造成有层次的立体效果。

2.重复不仅有利于作品的统一,而且由于同一形色反复出现,可引导视觉随之高低、远近、左右地移动,从而产生有层次的韵律感。

3.连续和转移可形成一种力的趋势。植物生长都有一定的长势,如黄山迎客松顺风向倾斜伸展,山溪蜿蜒渐向远方,翘望夏夜的星空,星群从大到小,由疏到密,我们的视野也在这种连续的疏密转移中随之飘移。这些都产生一种韵律感。一件作品中各枝条的势态互相呼应,协调一致,不能各自一方。

(六)联系与分隔

插花作品中的各部分不是孤立的,相互间要有一定的联系,特别是由若干部分组成的插花作品。这种联系可以是有形的联系,如用叶、藤条以及一些辅助材料进行各部分之间的沟通;也可以是无形的联系,各部分彼此之间相呼应、相衬托。但在较大的作品中分隔又是不可少的,分隔使作品显得大、远、深,有一种不尽之意。联系与分隔是相关连的,应做到隔而不断,若断若连。

第三节东方式插花

一、东方式插花的风格特点

中国式插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而中国文化又受儒家思想影响极深,而儒家美学是以“善”为目的,所以中国人的审美观念也以“善”为核心,插花也一样。日本插花风格与中国相近,因此,可统归为东方插花艺术范畴。其风格特点可用真、善、美、圣四个字来概括。

(一)真

就是自然之真,以自然界中生长的花木为表现的物像。无论中国国画还是插花艺术,都是以“形肖自然”为理论基础的。即所表现的东西需符合自然生长的规律,不要流露过多的人工痕迹。这就需要插花者必须深入地去观察、了解植物的生长习性,掌握花草之生命,并融入个人情感,使作品展现出充沛的自然生命力和美感。

(二)善

儒家讲究文质彬彬、尚用、中庸,都是主张斯文有礼,含蓄谦虚。以和为贵,与人为善。在这种文化思想的指导下,对花卉也赋予人格化,讲求“花德”,让花卉起着人伦教化的功能。如取不畏严寒的松、竹、梅为“岁寒三友”,以此傲雪的花德引喻人不惧困难、不畏艰危的傲霜凌雪的好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