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航空情缘
19026700000088

第88章 关于推动航空工业发展相关问题的研究(4)

其实,我们的不少企业都较早地开展了对外合作,例如洪都公司于1992年和中航技北京公司一起与苏尔寿兄弟公司签定了P7100型“片梭织机”生产许可证转让合同。企业虽然贷款进行了技术改造(项目总投资24亿元人民币,建成年产300台片梭织机的生产线),但到目前为止(共生产销售近100台,且多为SKD组装的)企业仍然步履维艰。这与苏尔寿公司每年生产2000台,98%的出口率,在世界各地建立合资企业的绩效形成巨大反差,我们深感望尘莫及。洪都公司可否考虑:以自身的资源优势加入苏尔寿纺机公司而成为苏尔寿纺机公司在中国的生产销售基地。

5.明确企业存在的理由和企业主要领导的使命感与责任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保证。我们访问苏尔寿公司感受最深的是:市场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舞台,员工与企业成为生命共同体。因而,企业存在的理由非常清晰:围绕市场,以满足客户需求为根本出发点,以德兴业。企业主要领导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也十分明确:把企业目标与促进员工的成长相结合,带领全体员工去完成企业使命所必须实现的目标。

我们期待着,航空工业企事业单位在我国改革开放、经济结构调整、科技创新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完善过程中,认真审视自身优劣势,抓紧资源优化整合,突出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取人之长、补己之短,高起点、多渠道、宽领域地广泛开展对外合作与交流,不失时机地加入世界同行业队伍,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大潮“与狼共舞”,提高品质、励精图治、砥砺锋芒,迎接加入WTO带来的挑战。

(此文写于2001年2月)

军民结合利国兴业

——中航第二集团公司“军民结合”成就概述

在人类跨入21世纪,我国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及新军事变革的新形势下,继续贯彻邓小平“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伟大战略思想,总结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军转民”工作取得的成效和经验,对于开创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简称集团公司)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集团公司“军民结合”成效显著

集团公司认真贯彻“军民结合”十六字方针,在确保军品科研、生产任务的前提下,实施“军转民”千方百计地发展民用产品,促进了集团公司的全面发展。如今,民品占集团公司的产值比重已达80%以上,成为集团公司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一)航空工业“军转民”的简单回顾

航空工业的“军转民”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一是航空技术向民用领域的转移;二是在确保军品科研、生产任务的前提下将部分或大部分生产能力转产民品;三是促进科技人员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作用。因此,航空工业的“军转民”把发展民用飞机、燃气轮机、航空转包生产作为主攻方向;把面向国民经济建设能发挥航空技术优势的产品(一是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有出口潜力的产品,二是通过引进、消化、吸收、提高、创新及替代进口的产品,三是能源、交通等国家基础产业技术改造需要的成套技术装备)作为主要内容,系列开发、系统发展,为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1.军民结合的初级阶段

建国初期至1977年是航空工业军民结合的初级阶段。在新中国建立前夕,毛泽东主席提出“我们将不但要有一个强大的陆军,并且要有一个强大的空军和强大的海军。”1956年,毛主席在最高国务院会议上提出“军品和民品要相结合”,以后又多次提出“要求国防工业学会军需民用两套本领”。1957年,航空工业召开第一次民品工作会议,明确在积极满足空海军需要的基础上,利用剩余的能力组织民品生产。从1958年开始,一些企业试制生产了多种民品,有代表性的如沈飞公司生产的长途客车、哈飞公司生产的公共汽车、南方公司生产的摩托车发动机、洪都公司生产的摩托车等;中国的第一辆摩托车就是当时由洪都公司生产的。

2.民品的起步发展阶段

1978—1991年为民品起步发展阶段。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把全党工作重点和全国人民的注意力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航空工业坚决贯彻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战略方针,在确保军品科研生产任务的前提下,开始了大规模的“军转民”工作。1985年中央书记处在听取航空工业部党组汇报时明确要求:航空工业民品生产,除了主要生产民用飞机外,也要生产其他产品,但应该是能充分发挥自己技术优势,又能消化国外引进技术,打得出去的产品。这一要求为航空工业民品发展指明了方向。因此,我们确定了“选择产品主要是根据市场需求和生产厂家优势、结合企业专业特点,按技术相通、工艺相近的原则,由各企业自行选择产品开发”的指导原则,将跨行业的民品作为“军转民”的主要发展方向。各单位针对军品订货陡然下降的情况,实施“军转民、内转外”、“大转、快转、全面转”,极大地促进了民品的发展。

在此期间,航空工业一大批民品进入国家“军民结合企业重点技改项目”计划。从此,航空工业的民品技术改造工作开始有计划、有目标地进行,民品的开发也从“找米下锅”、“小打、小闹”的起步阶段逐步向满足市场需求的批量生产、确立民品发展的主攻方向过渡,初步形成了汽车类、家用电器类、机械设备类、能源环保类、新型材料类、电子通信类等6大类民品,产品涉及全国30多个行业领域。

3.民品进入较快发展阶段

1992—1998年,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制订“突出主体,加强两翼(民品与三产),发展经济,振兴航空”指导方针,组织实施的“大集团、大产品、大商贸,高科技、高效益”和“名牌战略”是这个时期民品发展的显著特征。民品产值占全行业总产值的比重已经超过80%,一批技术水平、产品质量、经济规模、市场占有率都在同行业内领先的骨干企业和支柱产品已经崭露头角,民品出口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民品结构不断优化,大多数单位基本上完成了军民分线和一分为三的结构调整,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军民结合”体制在一些骨干企业基本形成。

经过20多年的艰苦努力,民品产值从1979年军转民初期仅占航空工业总产值的7.5%发展2002年的80%以上。其中非航空产品“七五”累计完成的产值是“六五”的3.5倍,“八五”期间非航空产品产值又是“七五”的3.8倍,“九五”期间,非航空产品产值比“八五”期间增长2.3倍。

(二)集团公司军民结合成效显著

1999年,按照国务院决定完成了中国航空工业第二集团公司的组建。从此,集团公司的民品有了长足发展,军民结合成效更加显著,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主要特征

集团公司在20多年的“军转民、建立军民结合体制”的过程中,全面贯彻“军民结合”方针,努力实现“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促进了“军转民”从初期的不自觉转向主动由“军工小天地”进入国民经济建设大市场,从对市场陌生逐渐转向认识市场并努力学习按市场经济规律发展民品,从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从以实物经营为主转向资本和实物运营的双重经营,从计划经济的管理模式转向适应市场需求的运行机制,从依赖政府(上级)为主转向依靠市场求发展而成为市场主体,从以“小而全”的各自为阵逐渐转向结构调整、重组,建立联盟、发挥整体优势,从单一产品转向大产品、系统集成和多元结构,从强调以我为主转向走国际合作与自力更生相结合的发展道路。

2.形成了一批重点突出、市场前景好、有效益的好产品

三年多来,集团公司围绕“主业突出”这个主题,除满足国防建设需要、完成国家军品订货任务外,走通过市场机制自我发展的道路,以市场需求为牵引,以自主开发为基础、政府支持为引导,以技术创新为推动,以满足客户要求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相继形成了一批面向市场、有一定竞争力的支柱民品:直升机、运输机、通用飞机、特种飞行器、教练机等民用飞机和汽车类支柱民品,及其他部分民品已经形成系列发展,形成了发展前景良好、有特色的主业,并成为集团公司主要经济来源。

3.航空产品开拓民用市场已经形成一定能力

集团公司成立三年来,民用飞机完成了“五机取证”,航空产品开拓民用市场已经形成一定能力,民机通过广泛而富有成效的国际合作,飞机出口量占国内飞机出口总量的2/3以上,享有良好的声誉。

(1)直升机已基本形成直8、直9、直11等3大品种系列平台和“生产改进一代、研制发展一代、预研攻关一代”的产品发展格局,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直升机科研生产体系。目前,直升机民用市场需求十分活跃:直9、直11已经取得中国民航总局颁发的型号合格证;直9已经取得进入国际市场和国内准军事市场“零”的突破;昌飞公司与美国西科斯基公司合作生产的S-92直升机已批量生产;哈飞公司与欧直合作的EC-120直升机已经批量投放市场,以及与波兰合作生产小鹰500轻型飞机等。

为跟踪世界直升机发展,集团公司所属的哈飞公司于20世纪80年代初引进的法国海豚直升机生产专利,研制成功了国产直9直升机,实现了从直5到直9在技术和时间上的大跨越。1993年起又与法国、新加坡合作生产的EC-120直升机取得了30多个国家的型号合格证,年出口达120架份机身,现已完成300多架份机体的交付。同时,又采取“请进来”方式,与巴西航空工业公司合资生产30-50座级ERJ145系列涡扇支线客机。

(2)K8教练机集团公司通过国际投标,在和意大利等国的竞争中胜出,与埃及签订了出口80架K8E飞机及生产线的合同。这是我国国产飞机首次以技术转让形式出口,标志着我国航空工业已从单纯出口航空产品转向出口技术含量更高的飞机生产线。

(3)民用飞机现阶段批生产的有运8系列飞机、运12系列飞机、运5系列飞机、农5A飞机等通用飞机和特种飞机有无人飞行器、地效飞行器等。其中运12飞机已投放市场15年,销售130余架,客户主要分布在20多个国家和地区。

4.形成了一批优势企业

这些企业在完成军民品任务、组织市场营销、深化内部改革、加强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等方面都取得较好成绩,例如哈飞公司、昌飞公司、东安公司、洪都公司、南方公司、汉航集团、新航公司等企业2002年的销售收入都超过了10亿元人民币,成为集团公司的骨干企业。

5.民品(产值)持续增长

自1999年集团公司组建以来,民品实现了快速发展,已经形成了民用航空产品、汽车类产品等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竞争力的支柱民品,民品产值逐年增长、效益逐年提高。其中,汽车类民品产值占集团公司总产值的70%以上,已成为集团公司经济的主要支撑。

6.汽车类等支柱民品增长效果明显

三年多来,集团公司从实际出发,突出做好小排量汽车的发展。根据市场状况和自身能力特点及时进行产品结构调整,推进了汽车类产品由“微型面包车向多功能车及乘用车、普通化油器车向环保车、传统销售方式向现代营销方式”的三大转变。在产品结构调整的同时,加强技术改造又进一步强化了汽车类民品的实力。自集团公司成立以来至2002年底,汽车类民品获得国家经贸委、国家计委等部门“双高一优及国债技术改造”项目共11项,获得科工委“军转民”高新技术开发专项计划支持项目有4个。通过技术改造,生产能力得到较大提高,增长迅速,汽车类民品跃上一个新的台阶,已成为我国微型汽车、汽车发动机和摩托车的重要科研生产基地之一。

目前,集团公司的“哈飞赛马”、“哈飞百利”、“昌河北斗星”已经取得轿车公告并已在市场上批量销售;符合安全标准的“哈飞中意”改型、“哈飞民意”、“昌河海豚”、“昌河海象”、“汉江赛福”、“汉江伊美”等已经批量生产;轿车“哈飞路宝”已经投放市场。微型客车“哈飞中意”、“哈飞民意”,轿车“哈飞赛马”和“昌河北斗星”等一批适应市场需求的车型已成为集团公司新的经济增长点。

7.实施“走出去”初见成效

集团公司通过国际投标,与埃及签订了出口K8E飞机及生产线的合同。这是我国国产飞机首次以技术转让形式出口,标志着我国航空工业已从单纯出口航空产品转向出口技术含量更高的飞机生产线。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运12飞机又开拓了新的国际市场、已连续多年销往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直9直升机出口非洲;运8飞机也出现了良好的出口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