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好习惯好性格成就好孩子
19027000000025

第25章 改善孩子的不良性格(4)

小悠对妈妈说:“我不做自私的人,我要做一个乐于帮助别人的人。”

让孩子不再动不动就哭

父母箴言

动不动就掉眼泪是孩子性格懦弱的一种表现,不利于他们自信和坚强个性的养成。父母不要因为孩子哭就答应孩子无理的要求,也不要打骂孩子,应该找出孩子哭的原因,因势利导,让孩子变得坚强起来。

哭,对于孩子来说是最平常不过的事了,可是有些父母和长辈就听不得孩子哭,孩子一哭就赶紧抱起来哄他,其实这是没有必要的。当然,等孩子渐渐长大后,如果还经常哭就要找找原因了。

一般来说,孩子爱哭的原因有以下几个:

1.孩子先天多愁善感

情绪本质负向的孩子遭遇不如意时,通常会以负向的情绪:如哭闹、发脾气等来表达。这是他的个性倾向,但家长不了解,就容易跟着孩子闹脾气,以至于亲子之间经常闹得不愉快,因此,父母也就无法心平气和地教导孩子。

2.哭只是获取某些东西的手段

父母怕孩子哭,所以,只要孩子哭,大人总是满足孩子、对孩子妥协,让孩子感觉到“用哭来得到想要的”或“避免做自己不想做的事”是很有效的。

3.父母的态度过严厉

大人太凶,一点小事就对孩子疾言厉色,吓坏了孩子,使得孩子成了好哭的“小媳妇”,以博取同情。

4.常常被父母所忽略

父母连孩子的基本需要都不能完全满足。如:父母不常陪伴、接近孩子;或者大人总忙着照顾小的或忙着自己的事,孩子的基本心理需求如被爱或安全感等得不到满足,就会显得焦虑、不安,就会表现出爱哭或不快乐的神情。

那么,孩子爱哭,父母应该怎么办呢?

1.理解孩子的敏感性

敏感的孩子比其他孩子更容易感到疼痛,不准孩子哭是不道德、不友善的。为了让敏感的孩子少哭、少流泪,父母应该鼓励说他是一个坚强者,引导他克制哭的情绪。

2.培养孩子的自尊

缺乏自尊心的孩子容易因为敏感而哭泣,因此父母可以提高孩子的自信自尊,从而使孩子善于自我认可,产生成就感。父母不应该对孩子期望过高,不要要求他做超出能力之外的事。

3.不要强化孩子的哭

对于孩子的哭父母不要过于强化,孩子哭的时候不能给予表扬,不能因此给予特权或取消规矩。当然,孩子哭时也不要惩罚孩子,父母对孩子的哭应采取中性态度,使孩子分散注意力而停止哭泣。

4.父母要学会控制情绪

由于爱哭的孩子特别敏感,所以极易被父母的焦虑、紧张、愤怒、忧郁等情感所影响。因此父母自己要放松,控制好自己的情感,不要影响孩子。如果情绪已经表露,最好立即对孩子进行简单的解释,免得孩子不断地猜想,加重敏感。

5.多些鼓励少点批评

对孩子要少批评,多表扬,例如,“你自己把背心脱下来,真了不起”,“让我们看看衣服上的小狗,如果我们把它调到前面来,就更好了”。如果孩子做事没有达到大人所希望的那样,但他只要尽力了,就不要批评他。假如孩子骄傲地告诉父母:“我自己洗手了!”父母不要急于指责他“把水洒得到处都是”,而是应当先鼓励他自己洗手是件好事,然后再帮助他把水擦掉。

让孩子不再害羞

父母箴言

害羞、怕生不是天生的,而是与环境有关,指责、怒骂只会让孩子更退缩。如果父母发现自己的孩子有害羞、怕生的表现,不妨先找出原因,再对症下药,这样才能让孩子变得大方,并喜欢与人交往。

害羞是人类的一种情感,是人类的一种天性,几乎每个人都经历过。很多父母发现,在家里总是活泼可爱、调皮捣蛋的孩子,一见到陌生人,就变得扭扭捏捏、不大方,甚至害羞地躲到大人身后,完全变了一个样。其实,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在大约一岁到两岁半左右,要经历正常的害羞期,在经历害羞期后,孩子们大部分都能参加正常的社会交往活动。当然,有些孩子在过了这个时期之后,仍然过分害羞,不愿与人交际。这时候,父母就需要对孩子进行帮助了。

1.让孩子多和别人相处

父母可以鼓励孩子多与别人交往,但是不能强迫。一般来说,和年龄比较小的小伙伴在一起,孩子就不会觉得受拘束,容易交往,危险感也比较少,因为自己较大,又增加了自信心,感到安全,自在。慢慢的,父母可以有意识地多多增加孩子与外人接触的机会,比如常带孩子去亲戚、朋友家做客,常带孩子去公园、超市等人多的地方,安排孩子参加一些集体营地活动,安排孩子与其他的小朋友一起进行游戏、郊游等活动。

2.让孩子自信起来

一般来说,怕羞的孩子通常自卑感都很强,他们往往因为没有信心去解决生活中的压力或冲突,从而产生害羞和逃避的行为。因此,在许多场合他们都喜欢躲在别人的后面,这样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因为害羞便失去了众多表现的机会,而表现的机会越少则越发害羞。面对这样的情形,家长应当从培养和增强孩子的自信入手,孩子的自信心提高了,克服害羞就比较简单和容易了。

3.不可责备孩子

有些父母觉得孩子太过害羞,或者是因为孩子的害羞使自己丢了面子,于是就会责备孩子。然而,父母要知道,对待害羞的孩子,创设一个“没有责备”的环境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埋怨和指责只会更加打击孩子的社交信心,让孩子在害羞的同时又丧失了自尊心,从而使孩子更加害羞。

4.不要勉强孩子

对待害羞的孩子,父母更不能勉强孩子去做他不愿意做的事情。当孩子不愿意与其他更多的孩子相处时,父母不能硬逼着孩子去和小朋友一块玩,因为害羞的孩子比较喜欢一对一的交往;当孩子不愿意称呼别的长辈时,父母不要勉为其难,因为这可能会增加孩子的恐惧感;当孩子不愿意在客人面前表现时,父母也不要胁迫他,因为这样做会加剧孩子的紧张,将来会以更多的沉默和拒绝来应对,使孩子更加害羞。

5.多多鼓励孩子

害羞的孩子总是会否定自己,觉得自己什么地方都不如别人,对于他人给自己的负面评价也比较敏感,而且也特别在意。所以,对于害羞的孩子,父母应当给予更多的鼓励和呵护。在生活中,父母可以把孩子的每一点进步都进行表扬,有时甚至可以夸大一些。慢慢的,孩子会觉得自己也很了不起,害羞的情绪也就会慢慢消失了。

6.多给孩子表现自己的机会

害羞的孩子通常不太爱表现自己,而越不爱表现自己行为就越退缩,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父母要注意给害羞的孩子更多表现自己的机会。孩子平时可以自己做的事情,要坚持放手让他去做,像穿衣、洗脸、整理玩具、打扫房间等事情父母不要去代劳;父母要多多鼓励和支持孩子参加学校的班干部竞选或公开的表演,要多多鼓励和支持孩子单独出去和其他孩子交往。孩子和外界的交往多了,害羞的情绪也就会在不知不觉间消失了。

让孩子习惯与生人相处

父母箴言

孩子不可能总是生活在熟悉的环境当中,也不可能只接触一些熟悉的人,总有一天,他会接触到陌生人。如果孩子能和陌生人融洽地相处,这对他的成长和将来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

社交是生活中人人不可缺少的活动,但有的孩子怕见生人,甚至与熟人谈话时都感到紧张和脸红,不愿到人多、热闹的场合,有时还会口齿不清、口吃、不敢抬头看人。严重时,在与人交往中还会出现惶恐不安、出汗、心跳加快、手足无措等现象。这些现象被称之为“社交恐惧”。

有这种现象的孩子很难建立稳定的人际关系,他们会变得内向、孤独,人生观也变得消极、悲观。那么,如何才能防止孩子出现这样的现象呢?

1.让孩子拥有自信心

英国哲学家黑格尔说过:“人应尊重自己,并应自视能配得上最高尚的东西”。对于害怕和生人相处的孩子来说,父母要告诉孩子,千万不要为自己的短处而紧张,恰恰相反,应该让孩子经常想到自己的长处,要让孩子深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当然,想要培养孩子的自信心,父母就需要让孩子相信,只要他肯努力,就没有什么事情可以难住他,他的能力也必定能发挥出来。并且,父母还要让孩子知道,其实和生人相处并没有那么困难,只要相信自己可以做到,那么自己就一定能够做得到。如果孩子真是很害怕与生人相处,在孩子与生人相处的时候,父母可以在孩子身边,让孩子有安全感。

2.让孩子不要害怕别人的议论

仔细分析那些怕在大庭广众中讲话,羞于与生人打交道的孩子便不难发现,他们最怕别人否定的评价。这样越怕越羞,越羞越怕,形成恶性循环。其实,父母可以告诉孩子,“哪个人后无人说”,被人评论是正常的事,不必过分看重。并且,父母可以让孩子知道,有时候,否定的评价还有可能成为激励自己的动力呢。如果有机会,父母要多让孩子在人前说话,这样的经验多了,孩子就不会再害怕和人讲话了。

3.让孩子多多锻炼

开始的时候,父母可以让孩子先在熟人范围里多发言,然后在熟人多、生人少的范围内练习,再发展到生人多、熟人少的场合,这样循序渐进,逐步增加对羞怯的心理抗力。当孩子到一个新场合之前,父母可以让孩子事先作好充分准备,增强信心,提高勇气。父母也可以为孩子打打气,告诉孩子其实并没有什么好怕的。

4.让孩子学会自我暗示法

当孩子到陌生场合感到紧张的时候,父母可以让孩子用暗示法镇静情绪,比如,父母可以告诉孩子,让他把生人当熟人一样看待,这样怕生心理就能减少大半。当孩子能够在陌生场合勇敢地讲出第一句话之后,随之而来的很可能就是流利的语言了。当然,使用自我暗示法也需要一定的勇气,如果能够勇敢使用,则是克服怕生的一种很有效的措施。

让孩子正确对待吃亏

父母箴言

现在的孩子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父母们都宝贝得不得了,当然不舍得让孩子吃一点亏。然而,父母要知道,孩子刚刚踏入人生的长途,吃一点小亏没什么,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品格才是最重要的。

中国有句老话:“吃亏是福。”谦让、忍耐、宽容、与人方便,这些我国优良的传统教育理念,却在今天被彻底颠覆——父母们在呐喊:时下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这些已不适用于下一代,我们的孩子对外不用谦让,不能吃亏,因为那样只会令自身利益受损。

古时候,有一个父亲,他有两个儿子,哥哥不愿意吃亏,弟弟则忠厚老实。一天父亲拿出了两块铁,一块如同鹅卵石,另一块坑坑洼洼,薄厚不均。他对两个儿子说:“这两块铁,你们一人挑一块,拿它去砍三天的柴,谁砍得多,我就把咱家里的鹅作为奖励。记住,磨刀不误砍柴工。”哥哥一看,砍柴刀当然是越锋利越好,于是拿走了那块坑坑洼洼的铁,结果越用越钝,三天下来,只砍了一担柴。而弟弟则把鹅卵石似的铁拿走了,他先把铁磨成刀,然后去砍柴,三天下来,他共砍了四担柴,结果获得了奖励。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刚开始弟弟看上去是吃了点小亏,其实,越是甘心吃亏的人越吃不了亏,他们的结果绝对坏不了。

宽容、谦让、不怕吃亏和争取自己的利益并不是一对矛盾体,与人分享自己所钟爱的事物并不会损害事物本身,反而令它更有存在的价值。因此,父母要做的不是教育孩子不吃亏,而是告诉孩子吃亏也没有什么不好,要正确对待吃亏。

1.告诉孩子谦让是一种美德

父母都想让自己的孩子学会谦让,可是在众多的孩子中,并没有几个孩子可以做到谦让。“孔融让梨”的故事,家喻户晓,孔融才四岁,就知道把大梨让给大人吃,自己挑小梨吃。父母可以用这个美丽的故事教育孩子,告诉孩子谦让是一种美德。当然,父母不仅要让孩子知道谦让是一种美德,还要在实际行动中让孩子做到谦让,这样对孩子的教育才是成功的。如果说一边给孩子讲着谦让的美德,另一边却不舍得让孩子吃一点亏,这样的教育一点效果都没有。

2.让孩子知道不吃小亏吃大亏

有这样一个童话故事,说的是两只兔子得到一块饼子,谁都不想吃亏,要求分得公平。当他们正在想办法的时候,跑来一个胖胖的狐狸,狐狸摸透了兔子害怕吃亏的心理,故意把饼分成大小不一样的两半,它再把大的一半咬上几口,使大的一半变小,就这么左啃右啃,结果两只兔子只吃到了一小口的饼,到这时才知道上了当,可是已经晚了。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不想吃小亏,反而吃了大亏。有的父母可能会说,这只是一个故事,不会在现实生活中发生。这是错误的,在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例子,为了争一舌之长,而大打出手,弄得两败俱伤的大有人在。因此,父母要让孩子知道,一个不肯吃小亏的人很可能会吃大亏。

别让孩子太急躁

父母箴言

孩子善于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孩子。所以,父母不仅要在日常生活中指导、训练孩子的耐心,自己更要以身作则,做出表率。父母严于律己、善于克制,对孩子的严格要求才会更具有权威性和说服力。

现在很多孩子都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不懂等待,想要什么就得立即得到。当其他小朋友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时,他为了受到关注会大声哭闹,甚至在暗中搞点小破坏,想以此引起大家的注意;当自己喜欢的东西不能立刻拥有时,他急不可待,甚至会从小朋友手中抢夺……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说,这是因为孩子缺少一种重要的心理能力——自我延迟满足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