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和谐校园的理念与实践
19027400000042

第42章 新时期高校基层班级团支部建设方法初探

陈文聪褚建军倪祥根

(浙江工业大学成教学院杭州310014)

摘要本文总结过去几年基层团支部建设的相关经验,整理出基层团支部建设的共性和问题,同时,对于如何更好地进行基层团支部的建设展开一番探讨,以期能对班级建设和基层支部工作定位提供参考。

关键词团支部凝聚力影响力激励评价机制

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班级是大学生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主要载体。要着力加强班集体建设、组织开展丰富多采的主题班会等活动,发挥团结学生、组织学生、教育学生的职能。”“要坚持以班级、年级为主,切实加强班级、年级党团和学生组织建设”。

基层团支部是直接对广大团员青年进行教育与引导的舞台,它的建设关系到我们整个共青团工作开展的成效,因此,我们长期以来都着力在基层支部建设问题上做文章,力图通过努力,让团员青年在大学阶段树立远大的志向和宏伟的目标,培养他们作为新时期青年应有的素质和节操。

1.当前基层班级团支部存在的一些问题

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是党联系青年的桥梁和纽带。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推进的新形势,我们应当清醒地看到,目前学生主体多元化、集体意识淡薄、自我意识增强等新情况,这些都对共青团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团支部建设也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新问题和新情况。

1.1团支部在班级上没有准确的定位,认识混淆

由于团员意识淡薄,加上团组织对团员的持续性教育的不足,造成基层团支部团员对团支部的地位及工作缺乏了解,班委会与团支部在班级的定位不准,团支书与班长的关系未能明确等问题,开展工作的时候容易“一把抓”,容易引起组织成员归属感的缺失。

另外,团支委对工作职能不明确,要么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工作状态,要么团支书一人承担,团支部的民主决策变成一出“独角戏”。

1.2选课制的推进,造成支部成员的共同目标涣散

凝聚力源于共同的目标以及对共同的目标认同,具体到基层支部,集体凝聚力主要体现在支部同学对于集体的认同感,支部活动组织的难易程度和在应对突发事件时支部同学的响应程度。一个好的集体,往往能够把所有的成员团结到一起,为了让集体更好地发展,大家共同做出自己应有的努力。

但是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不一样,加上公选课的不断增加,班级团支部的概念不断地弱化,组织生活和活动难以开展,原来属于同一班的同学由于可以自主选择学习课程,自主选择专业方向,自主选择学习进程,自主选择上课时间,所以原来依托班级而建立的团支部的团员要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参加支部活动就十分困难。这无疑会对团员进行思想教育和管理,健全团组织生活,做好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客观上的障碍,也使得原来严密有序的共青团组织系统网络在基层团支部建设上出现了薄弱环节。

1.3信息扁平共享,促使团员组织意识淡化

社会发展速度的加快和竞争的加剧,以及各种传播媒体的多样化和先进程度的提高,使团员青年自觉或不自觉、全方位地接受着新的思想,并且这种思想更新的速度不断加快。而传统的思想教育方式已越来越不适应日新月异的改革形势和青年思想、道德价值观念的发展,致使教育工作相对滞后于青年思想行为的变化发展。一是个别青年受到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只讲眼前实惠,一味追求物质享受,不讲个人奉献,在工作中应付差事不学本领;二是思想觉悟低,认为参加团的活动受益小,对团组织开展的活动热情不高,在搞活动时以享受物质为主,占用工作时间乐其所为,占用业余时间则牢骚满腹。三是一些团员信仰迷惘,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变化,干活讲报酬、讲好处,缺乏责任感、荣誉感及奉献精神。四是部分团员态度消极,自我为中心的主观意识和懒惰思想比较严重,对理性教育不感兴趣,难以组织、管理,模范作用不突出。

1.4团支部活动的特色和成效不明显

团组织必须要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教育和吸引团员青年活动,但是现在的高校基层团支部成员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困难,如考研、就业、出国等的时候,往往是以牺牲组织生活为代价,导致团支部活动形式单一,缺乏团味,并且刻意回避政治理论学习,党章学习小组也形同虚设,没有深入开展。

另外,活动组织过程缺乏上级组织必要的指导,活动的目标不明确,口号性的居多,可操作性比较低,活动载体也没有创新的方向,没有形成长期的、有特色的品牌活动。

2.改善班级基层团支部工作的对策

2.1规范流程,加大学生干部培训力度

规范团支部建立和支委产生的程序,公平、公开、公正地进行班级支委的选举,不搞组织任命,坚持推行基层团支部的民主直选制度。

加强对团干部的实际操作方面的培训,为广大团干提供了良好的学习平台。坚持分级、分类地对班级支委进行各种培训,开展学生干部沙龙、共青团工作研讨会、形式多样的工作实践交流等活动为团的工作垫定良好的基础,我校近几年一直在坚持的雏鹰、飞鹰、金鹰系列培训就是个很好的尝试,从理论到实践全方位培养一线团干的工作能力。

2.2搞好活动,增强班级团支部凝聚力

凝聚力是整个支部建设过程中的最重要要素,凝聚力工程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对于整个支部活动组织、学风建设、成员关系等问题都有直接影响。班级团支部活动的组织主要体现在活动参与人数和参与后的感受,活动是否能够对成员产生正向的激励作用,活动是否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同时,在组织新的活动时能否得到好的响应,这些都是团支部凝聚力的主要表现形式。

在现行的班级团支部活动中旅游、聚餐、过集体生日等活动是联系支部同学感情,提高集体凝聚力的主要方式,参加学院或学校的活动也能促进支部凝聚力。在工作比较难以开展的支部,就是因为缺乏相应的凝聚力,使得工作开展起来比较困难,困难集中体现在难以让所有的同学都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支部意见不统一,众口难调,难以满足全体同学的意愿,得不到同学的支持。如果有成功活动的经验,支部成员就会形成一种对于支部活动的认同和信任,这是一种无形的推动力,让其在组织活动时一定要有更加详细的策划和好的组织,更加促进班级团支部的凝聚力建设。

2.3加强交流,注重思想建设

基层支部建设,归根到底是思想上的建设,支部应对同学进行思想上的引导,使同学能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经验表明,个人离社会的距离越近,那么个体对思想层次上的提升需求就越迫切。在大学,随着年龄的增长,同学自身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不断完善,对思想上的需求会越来越高。

在思想建设上,组织内部交流与理论学习是主要的形式,开展外出采风、主题班会、演讲辩论等同学喜闻乐见的活动,发挥党员在思想建设方面的表率作用,加强党员与团员之间交流,提高整个支部的思想层次。

2.4品牌整合,提升支部宣影响力

支部是否有宣传的意识,是关系到基层支部工作如何更好地完善自身发展的重要因素,是班级向心力的一个重要突破口,把握班内同学的共性,推动形成支部的特色,是形成支部最终认可感的基础,是提升团支部影响力和号召力的关键。

传统宣传阵地依然强势,班刊、班衫、甚至班歌在学校里还是比较普遍,同时网络和社区已经成为开展高校团员青年思想教育载体和阵地的两大主题。互联网被称为“争夺眼球的战争”,浙江工业大学精弘bbs里的学院版,不同的班级,不同的风格,帖子回复率相比其他类的帖子要高出很多,许多班级团支部以博客、播客、班级主题网页等形式来增强班级团支部的吸引力,以多种传播方式激活团员青年的认知模式,通过学习、讨论、争辩等交流形式,提高班级团支部的影响力。

2.5优化程序,建立激励评价机制

按照“以评促创、以评促建、重在建设”的方针,每年在五四团内评优中表彰优秀示范团支部,并在全校内推广,成效显著。在考评中要尽量采取答辩制,全方位评价和监督团支部,建立合理的竞争机制,通过评比、答辩、交流等形式,形成相互学习的互动局面。

评优要在科学性、公平合理性、先进性与可行性、明确性与易考核性等方面统筹兼顾,评价的作用不在于名誉上的奖励,更在于激励支部更好地进行建设。一个支部组织是否强而有效,工作是否开展的积极精彩,大家是否满怀热情参与其中,这些既是对支部工作的考核标准,更是对组织建设和同学培养的直接反映。评优载体要全面,尽量综合素质拓展计划、学生课外科技创新、推优入党、支部活动成效等作为评价的主体,促进班级团支部的建设。

当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多元文化的渗透,价值观念的转变,对团员青年造成很大的影响,基层团支部应当帮助青年树立积极的人生观、价值观,在新世纪的舞台上,充分发挥自己的的聪明才智,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参考文献

[1]贾会会.浅谈如何构建团结和谐的班集体[J].中等职业教育,2005(20)

[2]许俊杰等.高校基层团支部建设方法探析[J].宿州学院报,2006(2)

[3]孙晓丽等.高校共青团基层团支部能力建设初探[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报,2007(1)

[4]张春生等.高校班集体建设的外因影响浅析[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5(8)

[5]束为等.网络时代高校共青团工作的机遇与挑战[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