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章彩燕
(浙江工业大学容大后勤集团杭州310014)
摘要高校后勤饮食服务保障工作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校园的稳定有序,直接影响到和谐校园的建设,高校后勤饮食服务保障工作只有不断适应新形势,不断深化改革,才能更好为高教事业的发展做好基础性的保障。
关键词饮食服务保障和谐校园建设后勤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建设“和谐社会”这一新概念,并将其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四位一体”的目标。高校应全面贯彻这一精神,建设一个全体师生员工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和谐校园,使其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培养的摇篮。
1.和谐校园的概念与建设和谐校园的意义
和谐校园是一种以和衷共济、内和外顺、协调发展为核心的素质教育模式,是以校园为纽带的各种教育要素的全面、自由、协调、整体优化的育人氛围,是学校教育各子系统及各要素间的协调运转,是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发展的教育合力,是以学生发展、教师发展、学校发展为宗旨的整体效应。
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学校更好更快发展的基本条件。和谐能够凝聚人心,和谐可以团结力量,和谐可以促进事业发展。校园奏响和谐的旋律,将会为学校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注入活力,使学校的组织效能得到充分发挥,更好地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提高教育教学的质量,促进师生的自身发展和身心健康。积极营造培养优秀人才的良好环境,始终用和谐的音符推动学校稳定持续的发展,加快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的建设步伐。
2.高校后勤饮食服务保障工作与和谐校园建设的密切关系
和谐校园是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校园,是激发创新、在服务教育、培养人才和奉献学校发展建设中充分实现个人远景的校园,是宽松、协调、包容的校园,也是师生员工工作和学习的乐园、生活的家园和精神的港湾。
2.1高校后勤服务工作是学校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从1999年至今,经过8年的发展,高校后勤的社会化改革取得了极大的发展,有效支撑了高校教育事业的跳跃性发展。但是,学校在走跨越式发展道路的今天,完全意义的经济关系的后勤服务实体,尚不能满足学校特定发展阶段的要求,不能满足经济转型期师生员工工作、学习和生活的需要。一方面,学校办学具有很强的计划性,存在竞争但不是市场行为,如果保障学校运行的后勤实体完全按照市场行为运作,只遵行市场规律而没有遵行教育规律,与学校现阶段的发展难以适应;另一方面,现阶段高校教职员工在接受后勤服务时还难以完全认同市场行为,毕竟学校是培养人的地方,任何一个环节都包含育人的内容,即使是有偿服务也不能丢掉了服务育人的功能,育人是很难用经济来度量的,当然,学校师生员工在适应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过程中把服务作为一种商品来消费,这种观念的转变还需要一个过程,还需要市场环境和氛围。由此看来,学校后勤服务的供享双方在现阶段还难于完全按照市场规律进行选择,只有和谐相处,才能有利于学校的发展建设、有利于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所以说,高校后勤在社会化改革进程中仍然是学校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2.2和谐的后勤是建设和谐校园的条件保障
高校后勤尽管从学校行政管理体系中剥离出来了,但仍然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为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和广大师生员工学习生活服务的重任。建设和谐校园,理所当然的要建设和谐的后勤,只有和谐的后勤才能提供和谐的、快捷和优质的后勤服务。和谐的后勤就是要制度健全、供享知情、公开透明、公平公正、流程规范、秩序井然、环境宽舒。只有和谐的后勤,才能使后勤有限资源的功效最大化、才能保障后勤运行的正常有序,从而支撑学校的跨越发展。
2.3和谐校园的建设需要充分发挥高校后勤餐饮企业的作用
高校后勤服务的范围广泛、内容丰富,包含了伙食供应、物业管理、超市、水电、园林绿化、医疗服务等等,与广大师生的生活、学习息息相关,高校伙食保障工作是高校后勤服务工作的重心,关系到师生的健康和学校的稳定,也牵扯到广大师生员工的切身利益。做好饮食服务保障工作“责任重于泰山”。后勤餐饮企业在构建和谐校园中,一方面,要为学校的发展建设、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提供基础保障,无论是资源的调配失衡、还是保障的不足,都会引起不和谐;另一方面,在为师生员工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提供服务的过程中,无论是在服务态度、服务能力上还是在服务质量上,但凡有失偏差,也会影响到校园的和谐。因此,和谐校园的建设,需要充分发挥后勤餐饮企业的基础性作用,要求后勤餐饮企业的管理与服务人员,牢固树立“以学为本、规范公正”的服务意识,坚持“三服务、两育人”的宗旨,主动服务、优质服务、延伸服务。
3.做好高校后勤饮食服务保障工作的发展趋势
3.1逐步引入现代企业管理理念,推进管理科学化
高校餐饮应主动适应新形势,积极进行的大胆探索和尝试,逐步理顺社会化改革过程中的各种关系,适应新的管理体制,健全经营机制。高校餐饮需要积极引入现代管理理念,建立健全一整套适合自身发展的标准化、现代化的管理体系,不仅使工作更规范、更有效,同时也要通过各种必要的措施和手段加强各项制度的执行力,使各项工作逐步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
强化激励机制的重要作用,提升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按照“企业化、专业化、市场化、集约化”的原则对后勤餐饮的现有资源和业务进行整合,合理调配,始终坚持以成本核算为核心的经营机制,制定和出台有效的经济政策,发挥他们的经营自主权;加强绩效管理,坚持实行师生满意度、员工满意度、生产安全与经济效益挂钩,责任人收入与经济效益挂钩;坚持减员增效的原则,提高员工劳动生产效率,调动员工积极性;改革和完善分配制度,坚持公正、公平的原则,不断提高员工收益。
3.2实施品牌战略,加强服务质量管理
强化内部管理,统一行业标准,全面实现餐饮管理工作的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推进餐厅的菜肴制作、服务规范等各方面和层次的标准化、程序化、机械化。鼓励菜肴制作和加工工艺的创新,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推出营养卫生、色香味质形具佳的创新菜肴和改进生产工艺,满足广大师生的消费需求,提高餐饮行业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深化服务内容,创新服务理念。高校食堂应成为大学生温馨和谐的家,认识社会、丰富生活阅历的窗口,培养学生良好饮食文化习惯,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和锻炼生活能力的第二课堂。高校后勤餐饮管理部门应不断树立新观念,不断为广大师生提供热情周到、优质高效的服务;同时也要在员工中树立服务意识、品牌意识,对服务规范进行细化,开展内部岗位争先、技能比武、优质服务等,形成人人争先,提升服务的良好局面。
建立和完善监控机制,加强对服务质量的管理。高校后勤餐饮应逐步建立一套较为科学的监控考核体系,搭建监督、评价、约束平台,对餐厅经营管理工作实施宏观上的监控检查,实现考核结果与部门收入分配及部门负责人待遇挂钩;加强对服务质量的监控和过程的管理,确保服务质量不断提高;加强服务质量投诉处理工作,建立健全一整套监督管理和持续改进的机制。
利用多种渠道加强与服务对象的沟通。通过多种途径听取被服务对象的反馈意见,交流沟通信息,开展多种形式的交流互动活动,不仅展现后勤餐饮的整体水平,同时增强亲和力,提高师生满意度。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发展,广大师生早已经把网络做成吸收新的观念、知识、交流情感的渠道,因此后勤餐饮应关注网络的重要作用,关注广大师生在网络的意见和建议、投诉情况,并加以及时处理,发挥网络的正面宣传作用。
3.3加强成本核算,开源节流,降低生产经营成本
随着物价的逐步上升,给后勤餐饮的生产经营带来了很大的压力,应在企业内部大力营造节约资源、节约能源的氛围,让每一个员工都来关注成本,广泛发动员工自觉投入到建设节约型社会、节约型学校、节约型企业的活动中,使节约活动落在实处。如后勤餐饮应逐步开展能源替代的改造论证,努力降低经营成本;建立灵活的物资采购机制,通过规模效应,降低采购成本。这些措施将有力支撑后勤餐饮在物价持续上涨的情况下继续健康、快速的发展。
探索多种经营模式,积极拓展经营发展空间。后勤餐饮企业应树立巩固校内市场、开拓校外市场、狠抓经济效益,实现“以外补内、以外扶内、以外促内、以外强内”的发展战略,从根本上转变落后经营模式,实行有效经营管理机制,给予灵活的经济政策。同时鼓励做大做强,高校餐饮除满足校内师生的需求外,还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竞争实力,积极参与校外市场的竞争,扩大市场分额。
3.4加大培训力度,构建学习型企业,加强企业文化建设
做好培训工作,为后勤餐饮企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持。以提高素质、优化结构、改进作风为重点逐步加强员工队伍建设,除有计划、有步骤的做好人力资源的引进工作外,应逐步开展多方位、深层次的培训,分类制定系统的培训计划,加大培训力度;重视管理骨干队伍和技术骨干队伍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好各类员工培训工作,提高员工队伍整体素质。
构建学习型企业,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在企业范围内营造一种全员参与、全员学习、知识共享,勇于挑战和创新的文化氛围,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要培育体现服务宗旨、具有鲜明特色的企业精神,诠释企业精神实质,把企业文化理念深入员工心中,细化到具体工作实践中。
3.5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积极倡导“和谐饮服”建设
以浙江工业大学为例,2006年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要求推进“和谐工大”建设,保障校园的平安、稳定、有序,容大后勤集团的饮食服务保障工作对实现“和谐工大”的目标具有重要的作用。作为后勤餐饮企业应以社会效益为先,致力于为学校建设和发展服务,为教学、科研的顺利开展服务,为师生营造良好的伙食保障服务,不断提供物美价廉的饭菜,提升服务的质量和水平,满足广大师生的消费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