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和谐校园的理念与实践
19027400000086

第86章 努力消除不和谐现象构建和谐校园(2)

大力开展情商教育推进和谐校园建设

严琴英任天舟姚利权陈蓉蓉

(浙江工业大学药学院杭州310014)

摘要时代的发展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技能,还必须具有较高的情商水平。而大学是其高水平情商形成的重要阶段,高校重视和加强情商教育,将有助于培养出真正的人才,继而大力推进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构建。本文分析了大学生情商素质与和谐校园构建的相关性,揭示了当代大学生情商水平反映出的普遍问题,并着重探讨了高校开展大学生情商教育的几条途径。

关键词大学生情商和谐校园

和谐,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理想社会状态。高校校园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构建和谐校园既是高校发展的需要,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大学生作为构建和谐校园的主体之一,他们正处在人格发展与完善的关键期,在这个特殊的成长阶段对他们开展情商教育,不仅是当代大学生自身全面发展和未来择业的迫切需要,也是积极构建和谐校园的巨大推动力。

1.大学生情商教育的内涵及意义

时代的发展对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不仅要具有扎实的知识理论基础及创新能力,还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谐的人际关系、组织协调能力、合作精神和适应外界环境的能力,即情商素质。

情商又称情感智商或情绪商数,主要包括以下5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认识自身的情绪;二是能妥善管理自己的情绪;三是自我激励;四是认知他人的情绪;五是人际关系的管理。从情商包含的5个方面可以看出,情商侧重于衡量对自我及他人的情绪控制能力以及人际交往的能力。而心理学家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也表明:人在一生中能否成功、快乐,主要取决于其情商的高低。事实证明情商的高低主要取决于后天的培养和锻炼,因此,情商是极具可塑性和开发性的。

情商的开发,可以使学生具备较强的生存能力,使他们在复杂的社会中能以积极的心态处理人际关系,使他们更加冷静和全面地看待事物,更加客观地评价自己和他人,使其在职业生涯中更具主动性和创造性,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他们的长处,为社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开展情商教育也被教育界公认为当前教育实践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

2.大学生情商素质与和谐校园构建的相关性

大学生作为高校教育的主体对象,其情商素质的高低与高校和谐校园的构建有着唇齿相依的密切关系。

2.1大学生情商素质的提高要以和谐校园为保障

和谐是我国传统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观念,是事物存在的最佳形态,是一切美好事物的共同特点。和谐的社会是由和谐的人组成的,而和谐发展的人是由和谐的校园孕育出来的。高校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类人才聚集之地,更是为国家建设与发展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因此,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让学生在其中得到耳濡目染,这对于培养他们和谐的思想观念和健全的人格特征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拥有和谐的校园氛围,学校的组织效能才能得到充分发挥,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才能得到提高,才能培养出高情商的高素质人才,最终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生力军。

2.2高校和谐校园的构建离不开大学生情商素质的提高

构建高校和谐校园是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学校各项事业协调发展、增强校园创造活力、实现校园安定有序的现实需要。和谐校园的构建与大学生情商素质的提高是密不可分的。近些年来,不断发生的校园恶性事件,而肇事的大学生都有个共同的特点,即情商低下,因此,开展大学生情商教育刻不容缓。综观我国当前的高校教育,在对大学生的培养和教育模式方面,多偏重于理论知识的灌输,对大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尤其是情商素质的培养重视不够,使得大学生素质教育还不适应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需要,不适应求职竞争的需要,不适应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因此,大学生情商教育已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使命,也成为构建和谐校园的内在要求。

3.当代大学生情商水平反映出的普遍问题

由于我国应试教育体制的存在,导致了在基础教育阶段,我们对学生的教育是重智商轻情商的,以至于大学生在入学后出现很多与情商有关的问题,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3.1缺乏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对于刚入学的大学生来说,适应新环境是首先要做的一件事。第一次远离父母,面对着陌生的校园,有些学生会感到孤独无助;有的则把大学想象得过于“美好”,当理想和现实发生冲突的时候就会感到失望彷徨。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大学生,会因为他们各自适应新环境的能力不同,而导致其大学生活甚至是整个人生产生巨大的差异。能较快适应环境的学生将会在大学中充分磨练自己,反之,将会倍感困惑,找不到前进方向。

3.2缺乏处理好人际关系的能力

大学生自我意识强烈,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有的学生,曾经是父母的骄傲,而进人大学,时移势易,往日的优势不复存在时,他们往往会变得敏感,面对更强有力的挑战时,他们开始显得不知所措:或自惭形秽,或恃才自傲,把自己孤立于群体之外,造成人际关系紧张,形成巨大的精神压力。

3.3缺乏责任感及基本的道德观念

当代大学生大多数从小就知道尊老爱幼、爱护公物、遵守公共秩序等美德,但实际中却只有少数人能做到。他们缺乏对社会的责任感,一方面要求权利和自由,另一方面却拒绝义务和约束,碰到需要承担责任的事情,很多大学生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制造理由推托。

3.4缺乏抵制外界诱惑的能力

大学提供的是一个自由自在的环境,他们在进大学之前得到家长无微不至的呵护,其独立生活及自律自理能力较差,面对纷繁世界带来的诱惑(如网络游戏),个别同学缺乏足够的自制力,不但荒废了学业,也消磨了意志。

3.5缺乏准确的自我评估能力

随着就业压力的逐步加大,很多大学生在选择毕业去向的时候,会表现出不同程度的迷惘、自卑、郁闷、烦躁等复杂的心理状况。对自身认识不够、定位不准,缺乏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甚至还出现了随波逐流的从众心理和无所适从的选择恐惧心理。

3.6缺乏面对挫折的自我调适能力

由于缺乏生活历练,很多大学生在面对挫折时,自信心会受到严重打击,从而表现出逃避现实、逃避困难的状态,严重者甚至会一蹶不振。

4.开展大学生情商教育的途径

情绪活动时常伴随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好的情绪可以激人上进,开发潜能;相反,负面情绪则会使人产生生理和心理上的不适,严重影响人的身心健康。全面提高大学生的情商素质,可以很好地控制和调节人的情绪,对人的身心发展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因此,高校必须将大学生情商教育纳入到思想政治教育体系中去,并成为一项长效性的工作。

4.1构建情感课堂教学模式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建立一种和谐、平等、互相尊重的新型师生关系,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中,进行知识的传授,同时有机地渗透情感心理品质的培养和教育。在教育过程中,要从细微处入手,如自信心的培养,也是教师在点滴的事情中给予学生不断的指导和鼓励才能达到的。另外,不管是在课堂还是课外,激励都是情商训练中最需要把握的。激励本身就传达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情绪,这种情绪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构建情感课堂教学模式,可以大大增强大学课程教育的思政功能,有利于推进思政教育的全员化,从而达到“以情商促智商,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教育目标。

4.2大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

校园文化活动在提高大学生的自身修养、自我认识等方面都发挥着独特的作用。高校应根据学生的爱好组建社团,大力开展各类文体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在校园文化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其开展一系列积极向上并有益于身心健康发展的活动,既能丰富学生的大学生活,又能让学生在活动中受教育、长才干,发挥自己的专长,培养与人交往能力,提高个人综合素质,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4.3开展挫折教育,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大学生在追求社会理想和个人抱负的过程中,由于主客观条件的制约,遭遇挫折,引起心理冲突,是不可避免的。“挫折是一种财富”,开展挫折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有助于他们勇敢地面对挫折,正视社会不良现象,保持心态的稳定和平衡,积极寻求摆脱困境的办法,从而更好地争取和把握社会机遇。

4.4加强职前教育,提高就业竞争力

随着大学生数量的逐年递增,就业形势日益严峻,企业对大学毕业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一名新员工,不仅要学会做事,更要学会做人。因此开展职前教育,指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己,合理规划职业生涯,提高求职技能,克服求职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进而提高就业竞争力,这也是高校情商教育的根本出发点。

大学生情商教育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工作。高校一方面要在教育观念、体制,特别是在课程设置、教学模式等方面要进行大胆创新;另一方面也要加强与社会的联系,大力开辟就业实习基地以及社会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一个接触社会、锻炼能力、提高素质的平台,以保证培养出的大学生能在情商与智商方面协调发展,并学会快乐、学会执着、学会合作、学会包容、学会感恩,成为全面发展的有用人才,从而达到构建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丹尼尔·戈尔曼.情感智商(EQ).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