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唐诗句中解读“和谐”理念
曹卫华
(浙江工业大学人文学院杭州310014)
摘要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潮中,人们越来越把目光投向能飞速转化成生产力或者经济效益的科技、经济、贸易等领域。尤其是高考学生在填报所读专业的时候,更是毫不犹豫地在家长的指导下,纷纷选择了所谓的“热门”专业,为此,热门越来越热。而博大精深的古代文学,例如唐诗、宋词,却往往被冷落一旁,被视为茶余饭后的谈资或者是学究们的专利。其实,古代文化不仅仅是一份文学遗产,还于我们现今社会的建设和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主要以青年学生的饿视角来解读唐诗对于时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几点启示,探讨唐诗中蕴藏的“和谐”理念。
关键词唐诗和谐社会启示
唐诗是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份珍贵的文学遗产。它不仅传承了中华文明,还对于我们国家和社会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提到唐诗,很多人自然会联想到风花雪月,喜怒哀乐,离愁别绪……很难会把那些诗句和时下的社会发展联系在一起。唐诗中的很多诗句传递着一种思想精神,勾勒出世人的心理状态,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貌,而这些于我们时下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许多重要的启示。仔细品读唐诗后,会发现唐诗中的关于“和谐”的概念与我们现今对“和谐”的精神是遥相呼应的。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简言之,包括四方面的和谐: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及人自身的和谐四个方面。
1.人的和谐
社会是由若干小家庭为单位构成的,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是构建和谐的家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中国古代人士普遍的信念追求,因此,中国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奉行“家天下”的理念。古人云:“家和万事兴。”只有家庭和睦了,万事才能顺心,家庭才能稳定,这就要求家庭成员之间要保持良好的和谐关系。
陈子昂《座右铭》中提到:“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陆游有诗云:“家庭和睦益寿康。”但是世事古难全,并非所有的家庭都能享受天伦之乐。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杜甫的《月夜》倾诉了自己对儿女及妻子的思念之情。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由于战乱,作者不得不与家人离散,饱受月夜相思之苦,哀惋凄切,深挚缠绵。韩愈《祭十二郎文》述手足之情,泪随墨挥,凄楚动人,感情极尽往复,时而悼十二郎,时而自悼,时而疑,时而信,时而痛呼长号,时而凄咽絮语。这种小家庭中的不和谐音符——生死离别,是当时社会的一个缩影。这也从侧面反映了整个社会的和谐和小家庭的和谐是相辅相成的,社会的不和谐也造成了家庭的不和谐。
除了亲人、家人之间的和谐外,唐诗中有很多反映与他人关系的和谐。首先我们熟知的莫过于珍视朋友之间的情谊,这在唐诗人之间不胜枚举。李白与杜甫,韩愈与孟郊等许多诗人之间的交情甚笃。王维的“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刘禹锡的“九陌逢君又别离,行云别鹤本无期”,李白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沦送我情”。忘年之交的李、杜二人之间的深情厚谊更是被传为佳话,杜甫在《天末怀李白》中写道“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这些诗句通俗易懂,明白晓畅,但却又道出了朋友之间友情的真挚。
其次,对爱情的忠贞。男女对爱情执着坚定的信念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文人墨客也好,凡夫俗子也罢,都避免不了男女之爱。唐诗中有许多佳句传诵了、诠释了爱情的可贵。孟郊的“别后唯所思,天涯共明月”,李商隐的“昨夜星辰昨夜风”,“相见时难别亦难”,白居易的“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李白的“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这些诗句皆以刻骨铭心的相思之苦和至死不渝的绵绵深情打动人心,传唱至今。
此外,在人际关系中,尤其是在时下的市场经济大潮下,“诚信”二字显得更加重要,这也是构建和谐社会中和谐人际关系的基础。人当以诚信为本,而讲诚信的基础在于“德”,唐诗中也不乏这样的诗句。高适的“万里赴知己,一言诚可叹”,祖咏谓“以文长会友,唯德自成邻”,储光曦的“令德同本人,深心重知己”,贾岛的“辩士多毁訾,不闻谈己非”,贾岛的“君子岂苟合,择交如求师”,邵谒的“为丝若不直,焉得琴上声”,只有对朋友讲诚信,对社会讲诚信,才能建立一个文明有序和谐的社会。
2.人与社会的和谐
人同时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社会属性是人最根本,最重要的属性,任何个人活动总是受社会环境的制约。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的。要实现这些特征,就必须促进人与社会的和谐,这也就要求个人处理好自身与社会的关系,坚持集体主义,从大局出发,对于社会中需要救助的弱势群体、贫困地区给予帮助,尽量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在特定的时代的历史背景下,在不同的社会阶段,人与社会的和谐又有着不同的意义。
在初唐诗歌中有“洗尽铅华,独存体质”的勇于开拓进取的精神;盛唐诗歌中,有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磅礴气势,有李白的“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抒发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无限热爱和渴望为国家建功立业的壮志豪情。这种积极进取和蓬勃向上的精神不仅反映了当时国力的强盛,更体现了一种和谐的社会状态和开放、开明的政治环境;中唐是唐诗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转折期,诗歌中有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忧患意识和怀济苍生的悲天悯人之心。令我们耳熟能详的有白居易的《卖炭翁》,反映了社会动荡和人民疾苦;晚唐诗歌中,杜牧的《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表达了作者对千疮百孔的唐王朝的忧虑,对国家命运的无比关切。《郡斋独酌》中的“平生五色线,愿补舜衣裳”表达了作者希冀在晚唐多事之秋做出自己的贡献。这种怀古伤今、反躬自悼和不甘沉沦的社会责任感充分体现了唐人心系国家命运,情牵民族兴衰的人生观、价值观。
从初唐、盛唐、到中唐、晚唐,不同阶段的诗歌中我们可以看到随着时代背景、政治格局的变迁,唐人的历史使命感及自身的价值取向也不同,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他们都抱着“兼济天下”的人文情怀,希望社会安定和平,繁荣昌盛,只有在此基础上,个人的远大理想和宏伟抱负才能得以实现。这对于我们现今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是重大的:只有国家内部环境搞好了,人与社会的关系和谐了,我们的经济才能发展,人民生活才能改善,民族才能振兴,国家才能富强。这就要求我们社会中的个人要以大局为重,以集体为先,“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此外,唐诗句中救弱济贫的思想也值得关注一下。如:罗隐的《金钱花》:
占得佳名绕树芳,依依相伴向秋光。
若教此物堪收贮,应被豪门尽劚将。
前两句写金钱花名字起得好,楚楚动人,可亲可爱;后两句出语冷隽,欲擒故纵,戳穿了剥削者残酷无情、贪得无厌。越是渲染金钱花的姿色和芳香,越能揭露剥削者的本质,一扬一抑形成鲜明的对照。
再看皮日休的《金钱花》:
阴阳为炭地为炉,铸出金钱不用模。
莫向人间逞颜色,不知还解济贫无。
诗人在诗里借助想像,把金钱花和社会上用作交易的金钱结合到了一起,并借题发挥,将之联系到济贫、公正、善良的人,暗示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受到敬重。这就象“金钱花”,如果仅仅只有一个金钱的外貌,那没什么可以逞强的。反之,金钱如果能帮助穷人,如诗中的含义的那样是替弱势群体讲话,并以艺术化的语言借着这个形象来反映人间的不平事,这首诗才有感染力。
这两首诗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要关注贫弱群体,这对我们当下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要保证社会主义社会的和谐发展就要以关爱和关怀为基调,注意发展中的平衡,防止两极分化,对于欠发达地区要给予支援。
3.人与自然的和谐
唐诗中有许多诗句体现了对自然的关爱,体现了大自然之美。有风,像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有花,如杜甫的“梅花欲开不自觉”,白居易的“最惜杜鹃花烂漫”;有雨,如陆游的“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有雪,如韩愈的“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李白的“瑶台雪花数千点,片片吹落春风香”;有月,如杜甫的“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李白的“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有山,如李白的“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山削出金芙蓉”;有水,王勃的“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有河,王之涣的“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有江,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在这些优美的诗歌情境中,我们可以体味到人对自然生命的关爱,在潜移默化中感受美的熏陶。
此外,古代虽然没有“环保”一词,但在唐诗句中可以发现这种思想和意境。绿色是大自然的主色调,李白有诗“青山环北郭,白水绕东城”,孟浩然“绿树村边和,青山郭外斜”,这些诗句中都可以看见环保的生态颜色——绿色。“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这些美好的意境都可以反映出古人心中对美好的大自然的向往和追求。
4.人自身的和谐
这点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是不容忽视的。在美国弗吉利亚理工大学发生的校园枪击案给我们敲响了警钟,保持个人自身的和谐非常重要,否则将不利于社会,甚至威胁到他人的安全。怎样做到自身的和谐,我们可以在唐诗中找到启示。孟郊的“登山需正路,饮水须直流”讲的是要做正直的人,走正直的路;徐铉的“愿君不忘分飞处,长保翩翩洁白姿”讲的是要保持高尚的情操;韩愈的“先生事业不可量,惟用法律自绳己”讲的是要严以自律;高适的“万里赴知己,一言诚可叹”讲的是做人要诚信;杜甫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讲的是读书的重要性;“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讲的是趁年少要奋发有为;“好事尽从难处得,少年无向易中轻”讲的是想成就事业就要迎难而上,千万别妄想轻易成功;“大海从鱼跃,长空任鸟飞”讲的是人要心胸开阔;“物苦不知足,得陇又望蜀”讲的是人要学会知足长乐;“壶中有药逢人施,腹内新诗遇客吟”讲的是要真心对待别人。
从心理学的角度,现代人要学会正确面对压力和苦难,学会疏通心理障碍,学会排解压力。遇到挫折和痛苦的时候,“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当经历了苦难,克服了困境后,“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就会对前途又充满希望;当身负重压的时候,不妨“仰天长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篙人”。
从唐诗句中解读“和谐”理念,以“和谐”理念促进和谐社会的发展。只要仔细品读唐诗,不难发现它是支撑我们社会文明的精神支柱,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思想源泉和不竭动力。而作为我们青年一代更要多读唐诗,体会唐诗中的奥妙。这样我们将受益匪浅,不仅有利于自身素质的提高,也有利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参考文献
[1]李小琳,李良松.唐诗情怀.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王运涛.古代士人的世俗情怀及其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
[3]张乐.唐诗中的人文情怀
[4]张爱华.唐诗十二讲.新世界出版社
[5]胡晓明.唐诗与中国文化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