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文化和谐校园建设研究
19027500000070

第70章 构建高校和谐的师生关系(2)

(本文第一作者系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管理学院辅导员、讲师)

高校辅导员团队工作模式初探

齐敏敏

中共中央国务院于2004年8月26日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在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新形势、新情况的条件下,高校要采取有力措施,“着力建设一支高水平的辅导员、班主任队伍”。近年来,各地各高校都很重视辅导员队伍建设,并且经过几年的努力,已基本形成了一支政治素质优良、年轻化、知识化的辅导员队伍,为高校的稳定和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其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特别是随着国内外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和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既面临有利条件,又遭遇严峻挑战。本文力求探寻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和规律,提出一种不同于现有辅导员工作模式的团队工作模式,以期抛砖引玉。

一、辅导员团队工作模式概况

现代组织所面临的日益复杂的外部环境和日趋激烈的竞争性要求现代组织必须采用更为灵活、面向问题和任务的组织形式。团队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组织形式。在组织行为学上,所谓团队,是指一组代理人,他们独立选择努力水平,但创造一个共同的绩效。工作团队模式是目前世界上被各种组织广泛采用的一种新型管理方式,它通过其成员的共同努力产生积极协同作用,成员努力的结果使团队的绩效水平远大于个体成员绩效的总和。在高校的二级学院学生工作中采用辅导员团队工作模式概况如下:

(一)新模式在二级学院里的构成

辅导员团队工作模式是指在一个二级学院里组成一个或若干个辅导员工作团队,我们称之为小组。根据学院学生人数,成立若干个小组,比如某学院有200~400个学生,就成立一个小组;某学院有1000个学生,就成立两个小组;某学院有2000个学生,就成立三个小组,不一而论。一个小组一般有四五个组员,分别管理这个小组学生的思政、团学工作、贫困生补助、奖励惩罚、科技竞赛、招生就业、学生党建、制度建设等方面工作,并根据学校规定的比例带领200名左右学生。小组中的每个辅导员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个人优势、工作经验负责以上某项工作或者若干项事务。一个小组有一个组长,在学院分管学生工作的党总支副书记(书记)的领导下带领本小组的组员管理本小组的学生,统领该小组的学生工作;而一个小组一般还有一个副组长,协助组长进行小组制度建设。一般来说,学院分管学生工作的党总支副书记(书记)只需管理好若干个组长。

(二)辅导员团队工作模式和现有学生工作模式的区别

1.学生构成方面的区别

现有学生工作模式一般是同一个年级或同一个专业的学生由一个辅导员带领。而辅导员团队模式下的小组的学生不以年级为基准来划分,一个小组的学生构成一般有从大一到大四完整四个年级的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可以考虑以班级为单位。团队模式下的某个辅导员着重关注四五个班的学生的思想动态。

2.队伍结构方面的区别

现有学生工作模式下辅导员一般是由刚毕业或参加工作不久的研究生来担任。在团队工作模式下,组长、副组长有可能由高职称、高学历的教师等来担任。普通组员通过若干时间的锻炼,有机会晋升为副组长、组长。相配套的,副组长和组长在学校有相应的级别,并体现为不同的薪资水平。

3.师生联系方面的区别

现有学生工作模式一般是一个辅导员根据专业或年级负责一部分学生,学生的具体数字在实际工作中一般是200~400人。而涉及这200~400学生的所有工作,包括学生思政、贫困生补助、奖励惩罚、科技竞赛、招生就业、学生党建等工作,都是由该辅导员负责的。而辅导员团队工作模式中,分管某块事务的辅导员的工作是面向这个小组中的所有学生的。同样,对于某个具体学生而言,他发生的具体事务是和这个团队产生联系,而并非联系某个辅导员。

(三)辅导员团队工作模式下,各类辅导员的工作职责

在辅导员团队工作模式下,二级学院的分管学生工作的党总支副书记(书记)要按照学校的要求,围绕国家和社会对人才需求的数量、质量、专业方向等动态趋势做出全面的理性分析和预测,制定二级学院学生工作的总体战略目标及中长期战略计划,管理好若干个组长,从而能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学院的管理上,高瞻远瞩,从更高层面将学生工作做得更好。在二级学院主管学生工作的党总支副书记(书记)的领导下,辅导员团队工作模式下的学生工作团队各类辅导员的工作职责如下:

1.组长的工作职责

一个小组有一名组长,在学院分管学生工作的党总支副书记(书记)的领导下带领本小组的组员管理本小组的学生,统领该小组的学生工作。以学校人才培养的战略目标为中心,分别从思想教育、专业教育、实践教育,以及其他综合素质教育等方面,有重点、分步骤地制定学生工作方案和计划,并根据实际情况的需要及时做出必要的调整和修订。

2.副组长的工作职责

一个小组一般有一个副组长,协助组长进行小组制度建设。

3.其他辅导员的工作职责

每个辅导员按照学校规定的比例具体联系200~250个学生,该辅导员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思想动态以及安全稳定方面的工作。除此以外,二级学院的学生工作中的日常管理工作还包括团学工作、勤工俭学、贫困生工作、助学贷款、科技工作、制度建设、招生工作、就业指导、学生党建、奖、惩工作、心理辅导等。小组中的每个辅导员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个人优势、工作经验负责以上某一项工作或者若干项事务。

(四)辅导员团队工作模式下,辅导员的个人发展流程

在辅导员团队工作模式下,可以逐步推行辅导员聘任制,辅导员职务将按照四个层次来聘用,第一个层次为新进辅导员,第二个层次为一般辅导员,第三个层次为副组长级别的辅导员,第四个层次为组长级别的辅导员,而各个层次的辅导员的收入也根据以上几个层次依次递增,第四层次辅导员的薪资水平能够接近或达到部分副教授的薪资水平。同样,在职称方面也有所配套。一般刚毕业的研究生或者刚刚进入辅导员队伍的新同志为第一层次的辅导员,按照工作经验的累计晋升为第二层次的辅导员,经过若干年锻炼或者是相应高职称的教师应聘进入辅导员队伍,有机会直接成为第三或第四层次的辅导员,甚至可以成为“教授级辅导员”。

二、辅导员团队工作模式的优点

(一)有利于拓展辅导员发展空间

根据网络调查数据显示,从事辅导员工作的同志的专业背景情况为,毕业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占10.2%,毕业于心理学、教育学以及相关的一级学科、二级学科的占9.1%,毕业于管理类(行政管理、经济管理等)的占15.8%,毕业于法学专业的占11.7%,毕业于社会学专业的占3%,毕业于其他(中文、历史、物理、化学、计算机等等)专业的占50%以上。在目前的辅导员工作模式下,工作时间较长的辅导员在二次转岗时,由于较长时间疏离原专业,重操旧业很难,应聘学校党政机关干部,机会也比较有限。在职称评定中,由于辅导员大量工作在课外、工作成绩隐性强的特点,晋升职称,特别是高级职称也很难。辅导员团队工作模式对于辅导员自身成长来说,多了一个发展的前景。他的努力目标可以是晋升为第三、第四层次辅导员,而不是总想着别的出路。也能够避免辅导员各方面事务“都会做”,但都“做不精”的现象,使其逐渐积累学生工作某一方面的工作经验,成为某一方面的“专家”,如就业指导专家、心理健康指导专家、团学工作专家等。

(二)有利于稳定辅导员人才队伍

工作强度大、收入低和缺乏身份认同感是目前高校辅导员面临的主要“职业尴尬”,辅导员队伍稳定性方面存在一定问题,甚至出现一个学生在大学四年里换了两个、三个,甚至更多个辅导员的现象。事实证明,有这样经历的大学生和由一个辅导员带领走过大学四年的学生有一定差距。根据网络调查数据显示,持“有信心继续在辅导员岗位上发展”想法的辅导员占被调查人数的4.9%,持“有机会要继续深造,转向教学当任课老师”想法的辅导员占47.5%,持“准备向学校行政管理方向发展”想法的辅导员占22.6%,持“单位保研,不用担心前途”想法的辅导员占2.2%,持“本来就是兼职,肯定要转行”想法的辅导员占4.4%;持“没有想好,过一天算一天”想法的辅导员占1.1%。现在的工作模式下,一些原有辅导员,一部分为本科学历,包括研究生学历的同志从事辅导员工作,即使在岗,也会从自身发展和前途考虑,只是当作临时职业,不愿长期潜心本职工作,也就不可能全身心投入。还有一些辅导员从事此项工作的时间长,但没有得到相应的物质待遇、政治待遇,也无法安心工作。辅导员工作团队模式把辅导员队伍的建设纳入科学的轨道,使之规范化、科学化、连续化。相对于现状,新模式下的辅导员队伍比较稳定,因为在辅导员系统内就能够在薪水、职称方面得到相应体现和回报。

(三)有利于提高辅导员团队素质

由于各方面现实的原因,辅导员的综合素质比较难于胜任承担学生在校期间全方面发展的所有职责,辅导员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背景、优势、特长,从事以上学生工作中的某一方面事务,可扬长避短,与此同时,该二级学院的这方面的工作专业性更强,更有利于学生工作的开展。比如就业工作,长期从事就业工作的某个老师和某些企业有固定联系,他的发言和推荐对于用人单位也更具有说服力,对指导学生就业有很大好处;有相关专业背景的老师专门来指导科技竞赛工作,可以从专业上进行更切实的帮助和更有力的指导;有文艺、体育方面特长的老师担任团学工作,学院的团学工作能开展得更有声有色;有心理健康教育专业背景的辅导员担任学院学生心理健康辅导方面工作,将更有利于学院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同时,在辅导员团队工作模式下,有了相配套的级别制度,高学历、高职称人才也可以进入到辅导员队伍,并愿意进入到辅导员队伍,势必有利于这支队伍的整体素质的提高,同时也有利于学生素质的提高。

(四)有利于提高学生素质

在辅导员团队工作模式下,必须逐步建立学生管理网络,所有的事情向小组内所有学生通过各种方式通知,可以是住宿比较集中的几个班级设立布告栏,或者设立小组论坛,公告,让每个学生每天必须上去看,适应“自己必须关心自己的事情”,而不是坐等通知;在辅导员团体工作模式下,我们也要逐步建立完整的学生自我管理体系,其中的各级各类学生干部必须尽职尽责。在这样的工作模式下,学生不能再过多依赖于某个辅导员,这样有辅导员个人工作发生变动时,学生也不会一下失去归属感和依靠,因为他依托的是辅导员团队工作模式下的辅导员小组,而不是某个辅导员个人,这样锻炼了学生自主性,提高了学生素质。

随着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着全新的困难和挑战。而高校辅导员与学生联系最密切,对学生的影响最直接。因此,在新形势下,建设一支素质过硬,结构合理且相对稳定的辅导员队伍,对于加强当前的学生管理工作,实现高校人才的培养目标和稳定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以上我们探讨了新形势下高校辅导员团队工作模式的概况和新模式的优点。当然,新模式的运行有待于一系列完善的、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的建立,如在教育机制方面,要推行各级领导、“两课”教师、政治辅导员、班主任、普通教师、班干部、广大学生共同参与的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机制;在保障机制方面,要以学校政策与制度的形式,来保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组织机构、队伍建设、经费保障等各方面的要求;在激励机制方面,要从充分调动辅导员的积极性、创造性的角度出发,要在晋级、晋职、进修等各方面,充分照顾到思想政治工作者实际情况,予以适当倾斜;在评价机制方面,要确立正确的目标导向,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等等。

(本文作者系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党政办公室干部)

参考文献

[1]梁超雄.高校政治辅导员专业化、职业化之探讨.高教研究,2006(11):13~14

[2]陆宝忠.浅谈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山西财经大学学报,2006(4):84~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