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护理员
19028800000040

第40章 内科学及护理(3)

【健康教育】

1.指导病人在缓解期长期使用抗心绞痛的药物;积极控制危险因素,避免诱因如过度劳累(尤其是搬抬重物、负重登楼等)、情绪激动、精神紧张、吸烟、寒冷刺激等。

急性发作期间应就地休息,缓解期注意劳逸结合。

2.嘱患者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等急救药,指导正确使用心绞痛发作期及预防心绞痛的药物。一旦心绞痛发作频繁、程度加重、持续时间延长、硝酸甘油疗效差,应警惕心肌梗死,立即就诊。

3.宣传饮食保健的重要性,让患者主动配合。

4.定期随访。

二、急性心肌梗死及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持久的缺血而坏死。

(一)临床表现

1.先兆。发病前数日可有乏力、胸部不适、活动时心悸、气急、烦躁等前驱症状,有新发心绞痛或心绞痛发作变频繁、程度较剧、持续较久、硝酸甘油疗效差等。

2.症状。疼痛为最先发生的症状,多发生于清晨,无明显诱因,程度严重,持续时间长,可达数小时或数日,休息和含用硝酸甘油不能缓解。疼痛剧烈时常伴有恶心、呕吐、上腹部胀痛、肠胀气等胃肠道症状,1~2日后可有中度发热,持续1周左右。患者常有烦躁不安、恐惧、濒死感。可并发心律失常、休克和心力衰竭。

(二)治疗原则

保护和维持心脏功能,挽救濒死的心肌,防止梗死扩张,缩小心肌缺血范围,及时处理各种并发症,防止猝死。

1.做好入院前处理。特别应注意缩短其病至住院间一段时间的积极抢救和治疗。

2.监测和一般治疗。将患者安置于冠心病监护病房(CCU),连续监测心电图、血压、呼吸5~7日,密切观察心率、心律、心功能和血液动力学变化,患者要绝对卧床,予以氧气吸入。

3.解除疼痛,哌替啶肌内注射或吗啡皮下注射,或使用复方丹参。

4.消除心律失常、抗休克、控制心力衰竭,防止梗死区扩大,治疗其他并发症。

(三)护理

【护理评估】

1.致病因素

询问有无冠心病危险因素、心绞痛发作史及诱因。

2.身心状态

(1)先兆。发病前数日,可有乏力、胸部不适、活动时心悸、起急、烦躁等前驱症状,或有新发心绞痛或心绞痛发作变频、程度、持续时间延长、硝酸甘油疗效差等。

(2)疼痛。为最早出现的症状,多发生于清晨,无明显诱因,程度严重,可持续数小时或数日,休息和含硝酸甘油不能缓解。

(3)全身症状。疼痛剧烈时常伴恶心、呕吐、上腹部胀痛等胃肠道症状,1~2日后可有中等度发热,持续1周左右。

(4)心律失常。多发生于起病后1~2周内,以24小时内最多见,最常见的是室性心律失常,尤其是室性期前收缩。

(5)休克。若疼痛已缓解而收缩压仍低于80mmHg,出现面色苍白、脉搏细速、烦躁不安、甚至昏迷的休克症状。

(6)心力衰竭主要是左心衰竭。

(7)心理反应。因突发剧烈胸痛,监护室急救及对预后的担忧等,易产生焦虑或恐惧。

3.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心电图有定位和定性诊断价值。

(2)血清心肌酶肌酸激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乳酸脱氢酶在起病后依次升高。

(3)其他血和尿肌红蛋白、血清肌凝蛋白轻链增高有定性诊断价值。血液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增多,血沉增快,有助于心肌梗死与心绞痛的鉴别。

【护理措施】

1.安置病人于冠心病房(CCU),连续监测心电图、血压、呼吸5~7日,密切观察心律、心率、心功能及血流动力学变化,询问病人有无心悸、胸闷、胸痛、气短头晕等不适。

2.病室保持安静、舒适,限制探视,有计划地护理病人,减少对病人的干扰,保证病人充足的休息和睡眠时间,防止任何不良刺激,第1~3日绝对卧床休息,翻身、进食、排便等均由护理人员帮助料理;第4~6日可在床上活动肢体。第1~2周后开始在室内走动,逐步过渡到室外行走。

3.密切观察意识、尿量、皮肤黏膜,评估心输出量减少、外周血管灌注不足的程度。遵医嘱使用溶栓治疗抗凝、改善心肌代谢、抗心律失常、抗休克、纠正心力衰竭的药物,观察药物疗效及副作用。

4.给予低钠、低脂、低胆固醇、无刺激、易消化的饮食,少食多餐,避免进食过快、过饱而加重心脏负荷。第一周给予流质饮食,第2周改为半流质,第3周可吃软饭,1月后恢复低热量、低胆固醇普通饮食,禁烟酒。

5.保持大便通畅,避免排便用力,防止因腹压急剧升高反射性影响心率及冠状动脉血流量引起意外。如有便秘者,可予以缓泻剂,如番泻叶、果导等。

6.注意抗凝治疗的护理。观察病员有无皮肤黏膜出血现象及血尿、黑便等,并准备抗凝药物。

7.备好急救药品和仪器,维持静脉通道。

【健康教育】

1.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等疾病。

2.合理调整饮食,适当控制进食量,禁忌刺激性食物及烟、酒,少吃动物脂肪及胆固醇较高的食物。

3.避免各种诱发因素,如紧张、劳累、情绪激动、便秘、感染等。

4.注意劳逸结合,当病程进入康复期后可适当进行康复锻炼,锻炼过程中应注意观察有否胸痛、呼吸困难、脉搏增快,甚至心律、血压及心电图的改变,一旦出现应停止活动,并及时就诊。

5.按医嘱服药,随身常备硝酸甘油等扩张冠状动脉的药物,并定期门诊、随访。

6.指导患者及家属当病情突然变化时应采取的简易应急措施。

4.3.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及护理

一、临床表现

本病病程发展缓慢,可有肺、心功能代偿期和失代偿期两个阶段。

(一)肺、心功能代偿期(缓解期)

1.肺部原发病表现为咳嗽、咳痰、气喘、咯血、心悸、乏力等症状。

2.肺气肿桶状胸,心尖搏动弱。

3.肺动脉高压。

4.右心室肥大。

(二)肺、心功能失代偿期(急性发作期)

1.呼吸衰竭低氧血症:气短、胸闷、心悸、乏力、头痛、紫绀及心率增快等。

2.心力衰竭症:心悸、气喘、食欲不振、上腹胀痛、恶心、呕吐、尿少等。

3.重症患者出现尿毒症、消化道出血,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肺性脑病等。

二、治疗

(一)急性发作期的治疗

1.控制感染,选择有效的抗菌药物积极控制呼吸道感染。

2.畅通气道,解除支气管痉挛,消除痰液,保持呼吸道通畅,改善通气功能。

3.纠正缺氧,予以低流量持续吸氧,应用呼吸兴奋剂或气管切开、气管插管和机械呼吸器治疗,并消除二氧化碳潴留。

4.控制心力衰竭使用利尿剂:以小剂量、间歇、联合、交替、缓慢使用为原则;强心剂:选用作用快、排泄快的强心剂,以及血管扩张剂。

5.纠正心律失常。

6.并发症的处理。纠正酸碱失衡及电解质紊乱并积极治疗消化道出血、休克、肾功能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

(二)缓解期的治疗

1.治疗肺原发疾病,止咳、祛痰、平喘和抗感染等。

2.提高机体抗病能力,补充营养,加强体育锻炼以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3.改善肺、心功能,采用膈式呼吸和缩唇呼气。

4.防治引起急性发作的诱发因素,预防感冒,及时治疗呼吸道急性感染。戒烟并避免各种烟雾刺激。

三、护理

【护理评估】

(一)致病因素吸烟及大气中的刺激性烟雾、粉尘、有害气体(如二氧化硫、氯气)等慢性理化因素刺激、气候寒冷和环境温度的剧变以及对尘埃细菌等过敏时,造成支气管黏膜的损害和支气管收缩或痉挛。继而发生慢性支气管炎。

(二)身心状态

1.躯体表现

(1)慢性支气管炎:起病缓慢,病程较长,主要表现为慢性咳嗽、咳痰、喘息。

(2)阻塞性肺气肿:在原有咳嗽、咳痰、喘息的基础上出现逐渐加重的呼吸困难。

(3)慢性肺源性心脏病:除原有肺、胸疾病的各种症状和体征外,主要是逐步出现肺、心功能衰竭以及其他器官损害的征象。

【护理措施】

(一)评估病人对日常活动的耐受水平,观察并记录病人的呼吸急促程度、活动量及生活自理能力。

(二)指导病人进食,避免摄取含钠过高的食品,嘱病人进易消化、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的低盐饮食。

(三)评估病人咳嗽的情况及排痰的难易程度,教会病人排痰的方法,协助病人翻身、拍背鼓励病人多饮水以稀释痰液。

(四)指导病人正确的咳嗽方法。

(五)教会病人掌握有效呼吸的技巧,指导病人做深而慢的呼吸,做缩唇呼吸及膈式呼吸。

(六)按医嘱使用抗菌药物和祛痰、镇咳和雾化吸入。

(七)医嘱合理给氧,一般给予鼻导管低流量、低浓度持续吸氧,严重呼吸困难者可通过面罩加压呼吸机呼吸,必要时进行气管插管建立人工通道。

(八)密切观察病情,对右心衰竭病人,除观察血压、脉搏、呼吸、心律外,记录24小时出入量。

【健康教育】

(一)做好卫生宣教工作,积极指导病人防寒保暖,防止各种呼吸道感染,尤其是上感。改善环境卫生,避免烟雾、粉尘和刺激性气体对呼吸道的影响,劝说吸烟者戒烟。抓紧呼吸道以及胸廓等疾病的治疗,防止其迁延成慢性呼吸道疾病。

(二)指导病人坚持呼吸锻炼和全身运动锻炼。已有胸肺疾病的病人,应注意积极治疗,延缓肺心病发生的时间。

(三)如出现明显的呼吸困难、剧烈胸痛、畏寒发热、咳嗽咳痰加重或痰色改变时,应立即就医。

4.3.4高血压病及护理

高血压病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又称原发性高血压,约占高血压病人的90%以上。其发病原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临床上以动脉血压升高为主要特征,高血压的诊断标准SBP≥140mmHg(18.6kPa),DBP≥90mmHg(12.0kPa)。

一、临床表现

高血压根据起病和病程进展缓急,可分为两种类型,缓进型高血压和急进型高血压。

(一)缓进型高血压起病隐匿,病程进展慢。

(二)急进型高血压病情严重,发展迅速,视网膜病变和肾功能尤为显著。

二、治疗

1.缓进型高血压病病人症状不重者,可不必应用降压药物,只需做好劳逸结合的安排,保持足够的睡眠,参加力所能及的工作和体力劳动以及体育锻炼,例如练气功、做降压操和打太极拳对控制血压有一定疗效。

2.当头晕、头痛等症状较多时可服用降压药物,如利尿剂(呋塞米),钙通道阻滞剂(硝奔地平、尼群地平)等可单用或联合运用。一般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治疗。高血压急症时必须迅速降压,常静脉应用硝普钠、硝酸甘油等。

三、护理

【护理评估】

(一)致病因素

应注意询问病人有无高血压家族史,个性特征、职业、人际关系、环境中有无引发本病的应激因素,生活与饮食习惯、烟酒嗜好,有无肥胖、心脏病、肾脏病、糖尿病、高脂血症、痛风、支气管哮喘等病史及用药情况。

(二)身心状态

1.一般表现大多进展缓慢。早期常无症状,偶于体检时发现血压升高,或在过度劳累、紧张或激动后血压升高,诱因去除后恢复正常,部分病人有头痛、眩晕、耳鸣、疲劳、心悸等不适以及烦躁、焦虑等心理反应,主要体征是动脉血压升高成人高血压诊断标准为(收缩压≥140mmHg(18.6kPa),舒张压≥90mmHg(12.0kPa)。

2.并发症血压持久升高可导致心、脑、肾、血管等靶器官损害导致高血压性心脏病、心力衰竭、脑出血、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

3.高血压急症。

(1)恶性高血压,少数中青年高血压病人发病急骤,血压显著升高。

(2)高血压危象,指高血压病程中因周围小动脉阻力突然升高,使血压尤其是收缩压明显升高。

(3)高血压脑病,指高血压过程中由于血压过高,发生脑血管循环障碍。

4.老年人高血压指年龄超过60岁的高血压标准者。

【护理措施】

(一)头痛、眩晕、视力模糊的病人应卧床休息,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病室的安静,减少声光刺激和探视。指导病人使用缓慢呼吸、音乐治疗等放松技术。

(二)指导病人进行有氧运动,如慢跑、骑自行车、游泳等,一般每周3~5次,每次30~40分钟,注意当出现心慌、气短、极度疲乏等症状时应立即停止运动。

(三)合理膳食,每日摄钠量不超过6g,减少热量、胆固醇、脂肪摄入,适当增加蛋白质,多吃蔬菜、水果,减轻体重,防止便秘。

(四)嘱病人坚持正规治疗,避免过度劳累、激烈运动等加重心脏负荷或诱发血压及颅内压升高的因素。静脉输液速度每分钟不超过40滴,输液量每日不超过1000mL。

(五)保证病人的安全,病室、走廊、厕所应有照明,地面保持干燥,厕所有扶手,意识不清的病人加用床栏防止坠床。

(六)定时规范地测量血压并记录,测血压前30分钟禁止吸烟和饮咖啡,排空膀胱,测压前5分钟休息。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出现心悸、气急、夜间咳嗽、不能平卧等征象时,提示有心里衰竭。

(七)心功能受损病人应卧床休息,按心力衰竭护理。

(八)置高血压急症或脑血管意外病人于半卧位,绝对卧床休息,保持呼吸道通畅,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健康教育】

(一)广泛宣传有关高血压病的知识,合理安排生活,注意劳逸结合,定期测量血压。

(二)向患者或家属说明高血压病需坚持长期规则治疗和保健护理的重要性,保持血压接近正常水平,防止对脏器的进一步损害。

(三)提高患者的社会适应能力,维持心理平衡,避免各种不良刺激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