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保健养生积累健康在中年
19031900000018

第18章 中年人应紧握健康的第四把金钥匙—心理平衡(2)

第四是实践劳动的原则。劳动可以开发自身的潜能,可以摆脱对自己的过分关注和消除不必要的顾虑,可使人保持与现实的联系,因此,此原则对心理保健有积极意义。

第五是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原则。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消除孤独感和隔离感,可以提高自我价值感,可以赢得别人对自己的关心和帮助,形成互相关心帮助的格局,从而促进心理健康。

第六是寻求帮助原则。个人的自助能力和自我了解的能力是有限的,因此,通过寻求帮助,特别是专业人员的帮助,可以解决自己的行为难以控制、难以客观认识的问题,这种寻求帮助是情绪成熟、追求生活质量的表现。

拥有年轻健康的心理

心理老化被认为是心理失调的前兆,它会埋没一个人应有的才智,阻碍创造力及潜力的发挥,甚至会导致身心疾病。对此,我们应采取必要措施加以防范:

1.心情开朗,自我调适首先要认识中年是人生黄金时代,虽体力渐衰,但智力和创造力处于人生最佳年龄阶段。遇到不愉快的事,要冷静处理,始终使自己保持乐观情绪,随遇而安,知足常乐,善于运用心理卫生保健知识,化解矛盾,保持心绪平衡。

2.自知自爱,积极进取自知自己身体状况,既不盲目疑病,也不轻易言老,量力地去做力所能及的工作。爱惜自己,重视身心健康,珍惜自己的品德、荣誉,自尊、自信、自制。要保持向上精神,以百折不挠的意志和奋发进取的精神,朝着人生奋斗目标前进,驱除暮气。

3.重视养生,锻炼身体《黄帝内经》中说:“夫道者年皆百岁”。意思是说,懂得养生之道的人长寿。因此,要自强不息锻炼身体。因为人的心理活动以生理活动为基础,要延缓中年人心理衰老,通过体育锻炼,来保持生理活动的一定水平,是心理健康和长寿的重要途径。

4.多动脑筋,永葆青春人的衰老与大脑衰老密切相关,若大脑衰退,人的生理功能也将衰退,大脑对机体活动调节能力也开始下降,各种功能的减弱,容易导致心理老化。所以,要养成求知欲望,多读书,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勤学好动,保持青春热情,可防止忧郁症,使自己青春长驻。

5.生活规律,劳逸适度一个人的生活越有规律,大脑的活动也越有规律,进而保证心理活动的健康发展。如按时作息,劳逸结合,可保持最佳精神状态。中年要避免酗酒、吸烟等不良恶习和嗜好,以防摧残身心健康,也要防止过于安逸,过食“肥甘”,严防纵欲对身心的损害。

中年人心理保健措施

中年人作为社会的中流砥柱,他们的身心健康状况如何关系重大。中年人担负着社会和家庭的重担,面对工作、家庭和自身的层层矛盾,若不能正确对待和处理,便会影响到其心身健康。因此,加强自我心理保健工作,保持心理健康,有着现实的个人和社会意义。中年人自我心理保健的措施主要有:

1.做到量力而为、劳逸结合应对自己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有所了解,正确认识体力与智力之间的关系,凡是应有所为和有所不为,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降低过高的期望值。注意劳逸结合,切忌长期超负荷的工作,以智力的优势克服体力上的不足。同时,对自己的健康状况应给予重视,定期体检,尤其是一些容易忽视的疾病的早期症状,应及时诊治。一般不提倡带病坚持工作,有良好的身体条件才能更好地工作。

2.加强自我心理素质修养,保持豁达乐观的心态良好的心理素质,豁达大度的胸怀是保持心理平衡的重要基础,也是战胜困难的重要因素。对于生活中的大事小情,不论是失败、不幸和挫折,都能以乐观、冷静的态度去面对,接受已经发生的事实,随遇而安,适应自然。在不幸的遭遇面前,既不怨天尤人、悲观失望,也不杞人忧天、惶惶不安,而应有坚强的意志,相信即使“山重水复疑无路”,也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转机。正确看待成功与失败,淡泊名利,保持一颗平常心,提高对挫折的忍受能力。一些战胜癌症患者曾道出“得癌是福”的心声,正是表达了他们豁达乐观的态度和战胜癌症的信心。这种豁达乐观的精神也是他们能够战胜癌症的关键所在。

3.正确处理各种人际关系,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在遇到压力和困难时,要积极争取朋友、同事、家人的帮助和支持。在任何时候,你的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都是使你能获得力量的人。夫妻关系和谐是家庭关系中的基本因素,夫妻之间建立互谅、互让、互相信任、互相支持的关系,才能在处理诸如双方父母的关系和其他家庭问题上达成共识,取得一致意见。尤其是在教育子女的问题上,通过协商,取得一致意见,切忌严父慈母,或一方斥责,另一方溺爱。在处理人际关系的矛盾时,一是要互相谅解、求同存异,尽量减少摩擦,学会宽容他人的过错或不足;二是学会换位思考,即各自站在对方的立场上,设身处地的为对方着想,从对方的角度来观察自己的观点和要求是否合乎情理。从而做到辩证地看待自己、他人,也容易理解对方的意见,从而接纳对方。

4.学会倾诉倾诉是一种感情宣泄的自我心理调节术,适当的倾诉有利于心理健康。“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遇到烦恼、苦闷、气愤等,这是常有的事。若把这些不良情绪积压在心里,久而久之就会损害自己的心身健康。有些中年人,特别是一些中年男性,不善于向他人表达自己的感情,觉得向他人倾诉自己的苦衷是不光彩的事,有损于自己的形象。这是应该纠正的。因此,人们都应学会倾诉,敞开封闭的心扉,将压抑在心头的愤懑、痛苦乃至委屈痛快地倾吐出来,获得别人的理解和劝导,消除心头的阴影,重新获得心理上的平衡。

更年期妇女的心理保健

更年期雌激素水平的下降,对女性全身各系统都会产生影响,亦会产生精神状态与心理状态方面的改变。经常表现为四肢无力、心情不好、焦急紧张、心神不定、忧郁悲观、情绪沮丧、敏感多疑、唠唠叨叨,同时还存在性心理障碍,误认为更年期就是性能力和性生活的终止期。这种性心理障碍容易造成夫妻间相互冷漠、疏远、妇女情绪变坏。

上述更年期妇女的心理问题如不及时调节,不仅影响身心健康,亦可导致心理障碍,诱发身心疾病。更年期的心理调节可参照以下10条标准:

1.充分的安全感家是躲避风浪的港湾,有了家才会有安全感,所以,要多与家人进行沟通,营造良好的家庭气氛,适应环境,适应生活。

2.充分地了解自己能够客观分析自己的能力,并做出恰如其分的判断。

3.生活目标切合实际要根据自己的经济能力、家庭条件及相应的社会环境来制定生活目标。

4.与外界环境保持接触这样做,一方面可以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另一方面可以及时调整自己的行为,以便更好地适应环境。

5.保持个性的完整与和谐个性中的能力、兴趣、性格与气质等各个心理特征必须和谐而统一,生活中才能体验出幸福感和满足感。

6.具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学习可以锻炼人的记忆和思维能力,对于预防脑功能减退和老年痴呆很有益。

7.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的形成,包括认知、情感、行为三个方面的心理因素。情感方面的联系是人际关系的主要特征。

8.能适度地表达与控制自己的情绪对不愉快的情绪必须给予释放,但不能发泄过分;否则,既影响自己的生活,又会加剧人际矛盾。

9.有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才能与兴趣爱好一个人的才能与兴趣爱好应该对自己有利,对家庭有利,对社会有利。否则,只顾发挥自己的才能和兴趣,而损害了他人或团体的利益,就会引起人际纠纷,而增添不必要的烦恼与痛苦。

10.在不违背社会道德规范的情况下,个人的基本需要应得到一定程度的满足当个人的需求能够得到满足时,就会产生愉快感和幸福感。但人的需求往往是无止境的,在法律与道德的规范下,满足个人适当的需求为最佳的选择。

为您开音乐保健处方

音乐作为人类抒发情感和需求的一种方式,很早就在医学上被运用了。我国古代就有将声乐的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与人体的五脏(脾、肺、肝、心、肾)结合起来判断疾病的发生、发展,并对疾病进行诊断、治疗的记载。《黄帝内经》中提出了五音应五脏的学说。《素问·阴阳应象大论》记载:“肝,在音为角;心,在音为徵;脾,在音为宫;肺,在音为商;肾,在音为羽。”将角、徵、宫、商、羽五音与“怒、喜、忧、悲、恐”5种人体情志活动密切对应在一起,故古代有“以戏代药”的说法。

如今,音乐借助于现代医学科技的翅膀,发挥出独特的治疗作用,被越来越广泛地运用在临床上。用音乐治疗疾病,不依赖任何药物,而是利用人与音乐的特殊关系来改善人的健康状态,是非常理想的自然疗法。

目前,音乐在临床心理学上的应用日渐广泛。对于脑挫伤、大脑性瘫痪、小儿麻痹症、肌肉萎缩症患者和盲、聋人来说,参加演奏或听音乐可以刺激和调节身体运动的节奏感,诱发自然的躯体反射,重建肢体的协调活动。吹奏管乐可帮助矫正口腔畸形,增进肺活量;唱歌则有助于深呼吸训练,防治呼吸系统疾病。

对于一些心理疾病患者,听音乐有助于其被抑制的潜意识的显现,促进患者对病因的顿悟。音乐还有助于消除心理防御,帮助唤醒已忘却的记忆和压抑的情绪,具有直接宣泄的作用。利用音乐的暗示作用,还能让患者心理放松,平定紊乱的情绪。此外,音乐非常适合集体治疗,如在病房播放合适的轻音乐可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气氛,有助于消除病房中的悲观、压抑、紧张等不良情绪。

解除忧郁的乐曲《春天来了》、《喜洋洋》、《步步高》、《采花灯》、《喜相逢》,以及西贝柳斯的《悲痛圆舞曲》,李斯特的《匈牙利狂想曲》,门德尔松的第三交响曲《苏格兰》等。

振奋精神的乐曲《娱乐生平》、《狂欢》、《解放军进行曲》、《金蛇狂舞曲》等。

舒心理气的乐曲《春风得意》、《江南好》、抒情戏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