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真菌性角膜溃疡,早期眼内有异物感,继而眼痛,怕光,流泪,视力下降,病程较长,溃疡周围凹凸不平或充血。
(3)病毒性角膜溃疡,有较高的致盲率,有轻度异物感,怕光,流泪,视力下降,或症状较轻,可形成不规则溃疡,数星期后可自行消退,严重者可导致失明。
(4)蚕食性角膜溃疡,多发于成年人,有剧烈眼睛疼痛,怕光,流泪,视力下降,溃疡先在眼角处形成,沿角膜边缘进展,最终伤及全角膜。
2.预后可形成厚薄不同不规则的瘢痕,或继续发展成为角膜穿孔,严重者全眼感染而失明。【自疗要点】
1.注意用眼卫生,保持眼部清洁,不用脏手或脏手巾擦眼睛。
2.预防眼外伤。
3.积极治疗原有的慢性眼部炎症,以消除感染的潜在威胁。
4.患者应注意休息,减少眼球运动,保证充足睡眠。
5.不宜吃辛辣刺激性和热性食物,如辣椒、葱、大蒜等。
6.多吃富含B族维生素、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以促进溃疡的愈合。
7.使用的眼药水应定期更新,严防细菌感染。
8.保持大便通畅。
9.饮食疗法
蜂蜜饮:蜂蜜50克,用适量水调服,每日2次,经常饮用。
豆荷甘草汁:绿豆50克,甘草5克,薄荷5克。将绿豆煮汤,与甘草、薄荷包煎,分1~2次服,每日1剂。
【理化检查】
角膜刮片及角膜培养:细菌性角膜溃疡表现为阳性。
【临床治疗】
西医使用相应抗生素治疗细菌性角膜溃疡;使用抗病毒药物治疗病毒性角膜溃疡;蚕食性角膜溃疡多采用手术治疗,常运用糖皮质激素控制感染;对于重感染、角膜穿孔或即将穿孔者,多使用角膜移植法治疗。
中医多使用清热解毒的方法进行治疗。
【建议】
对于角膜溃疡者,应及早治疗,以免影响视力甚至造成失明,尤其应警惕症状不明显者。
中耳炎
【病症特征】
中耳炎是指中耳黏膜的炎症,多由细菌进入咽鼓管引发。其表现为耳内疼痛,夜间加剧,流脓,听力下降等。常分为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和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好发于小儿(由于婴幼儿咽鼓管较短、宽、平直),其原因多由于上呼吸道感染侵入中耳引起感染。同时,鼓室外伤导致细菌进入及某些急性感染性疾病,均可导致该病发生。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是指中耳长期反复的化脓性炎症,多由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转变而来,也可因鼻咽部疾病反复发作引起。
【自测要点】
1.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表现
(1)早期(充血期)耳痛逐渐加剧,为搏动式跳痛,头晕,头痛,继而听力下降。
(2)中期(化脓期)耳部剧烈疼痛以致影响睡眠,听力继续下降,体温升高,可高达39~40℃,1~2天后可流出脓液。此时,听力低下,耳痛、发热可消失或减轻,全身症状逐渐好转。
(3)后期(恢复期)感染得到控制,流脓7~10天后听力及全身症状逐渐恢复正常。如继续流脓,数周之后则转化为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2.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表现
(1)炎症未破坏骨质者。表现为耳内持续性流黏液或脓液,一般无臭味,听力下降。(2)炎症破坏骨质者表现为流脓很少,流出物如豆腐渣样、带血丝、有臭味,有较重的耳聋现象,并伴有耳鸣及眩晕症状,易引起并发症,如不积极治疗有一定的危险。
(3)炎症伴有上皮增生表现为持续性流脓,流出物杂有灰白色片状物及黄白色油性片状物,量少而有恶臭味,听力有不同程度下降,伴有耳鸣、头晕,严重时可并发颅内疾病而造成危险。
【自疗要点】
1.积极治疗鼻咽部疾病,避免病菌入耳,引发炎症。
2.避免污水入耳,有水入耳时要及时让水流出或用棉签沾干净,保持外耳道清洁。鼓室穿孔者(耳部流脓者)严禁游泳,以免病情加重。
3.不强行擤鼻和随便冲洗鼻腔,擤鼻时,应单侧擤鼻。
4.急性期注意休息,保持鼻腔通畅、卫生。
5.不要经常挖耳屎,挖耳时动作要轻不可破坏鼓膜。小虫入耳时,可滴入食油将小虫泡死后取出,避免因强行捉取,将鼓膜损坏。
6.平时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减少感冒。
7.忌烟酒、油腻及辛辣食物。同时,不宜食用热补药如人参等。
8.保持蛋白质、热量和维生素摄取充足,以补充损耗,促进创伤愈合。
9.多摄入有清热消炎作用的新鲜蔬菜,如丝瓜、黄瓜、苦瓜等。
10.及时清洗耳内脓液,以防中耳内窝脓。
11.滴耳时,应侧卧,患耳朝上,滴入药液,用手轻压耳屏数次,使药液进入耳内。
12.饮食疗法
鳖甲银花汤:粳米50克,金银花12克,鳖甲15克,柴胡9克,红糖适量。将金银花、柴胡、鳖甲煎汤取汁,与梗米、红糖煮粥服用,每日1次,连服5日。
槐菊绿茶饮:槐花3克,菊花3克,绿茶3克,沸水冲泡,以茶代饮。
【理化检查】
血常规检查急性化脓性中耳炎可见白细胞增多。
X线检查慢性化脓性中耳炎,可见密度增加,鼓窦室扩大或骨质破坏。
【临床治疗】
急性化脓性中耳炎西医在未穿孔时使用酚甘油,穿孔后使用氯霉素甘油等治疗,同时使用抗生素,还可进行鼓膜切开治疗。
中医常辨证为热毒型、肝胆火热型及风热型。
慢性化脓性中耳炎西医使用麻黄素生理盐水滴鼻等方法治疗。中医常辨证为脾虚湿困型及肾元亏虚型。
【建议】
小儿不会说话,一旦出现哭闹,常抓耳朵,应当警惕是否患有此病。
鼻炎
【病症特征】
鼻炎是指由于病毒、细菌、理化因子或全身性疾病引起的鼻黏膜炎症,主要症状为鼻黏膜充血、肿胀、渗出、增生、萎缩或坏死,以及各种相关症状。临床分为急性鼻炎、慢性鼻炎、过敏性鼻炎、萎缩性鼻炎等类型。这里重点讲一下急性鼻炎、慢性鼻炎和过敏性鼻炎。
急性鼻炎是由病毒引起的鼻黏膜急性炎症,俗称“伤风”,四季均可发生,以冬季多见。常因飞沫或吃进感染病菌的食物而引起。
慢性鼻炎指长期反复发作的鼻黏膜炎症,多由于急性鼻炎未能及时治愈,或长期吸入灰尘、污染的空气,体质虚弱等原因所致。过敏性鼻炎多见于素有过敏体质,由摄食、闻到或接触某些食物或外界物质,如虾、花粉等引发。
【自测要点】
1.急性鼻炎最初有鼻腔干燥的感觉,尤其在早晨起床时。
发病时,鼻内灼热或有痒感,打喷嚏频繁,随之鼻堵,流清涕,嗅觉不敏感,出现鼻音,而后黏液、黏脓或脓样鼻涕,伴有全身不适、无力、发热、头痛,小儿可出现高热39℃,甚至出现抽搐及消化道症状,如呕吐、腹泻等,病程常为7~10天,休息得好有时可自行痊愈。
2.慢性鼻炎常分为慢性单纯性鼻炎和慢性肥厚性鼻炎。
慢性单纯性鼻炎:表现为鼻塞,其特点为间歇性、季节性、交替性鼻塞,即在白天、夏天、活动时较轻,夜间、冬天、静止时加重。侧卧时,自觉一鼻通畅,一鼻阻塞,流涕较多,可逆流入嗓子。
慢性肥厚性鼻炎:发病时间较长。常表现为持续性鼻塞,程度可轻可重,可单侧或双侧阻塞,严重者可导致耳鸣和重听(听声音出现回音,听不清楚)。
3.过敏性鼻炎表现为突发性鼻痒,持续不断地打喷嚏,流清涕及鼻子不通气,有少数患者可并发哮喘和荨麻疹。
【自疗要点】
1.患者应戒除烟酒,忌食辛辣、油腻食物,以免加重鼻塞或其他症状。
2.饮食宜清淡,多吃新鲜蔬菜、水果。
3.避免淋雨,受凉。
4.注意休息,避免过劳。
5.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倡用冷水洗脸或冷水浴。
6.急性鼻炎患者应多饮水,保持大便通畅。
7.过敏性鼻炎患者应避免接触过敏源。
8.积极治疗邻近部位如咽喉的疾病。
9.对于急性鼻炎患者,在出现早期症状时,使用葱、生姜汤发汗,可起到一定的疗效。
10.滴鼻时,应仰卧,颈部抬高头后仰。
11.饮食疗法
桑菊杏仁粥:桑叶9克,菊花6克,甜杏仁6克,粳米50克。
将桑叶、菊花煎药取水去渣,加甜杏仁、粳米煮粥食用,每日1次,连服数天。
鸡蛋辛夷花汤:鸡蛋2个,辛夷花6克,将辛夷花熬水煮鸡蛋,吃蛋喝汤。
【理化检查】
一般无异常改变。
【临床治疗】
西医多使用VC
银翘片、APC、抗生素等治疗急性鼻炎;使用麻黄素生理盐水滴鼻等治疗慢性单纯性鼻炎;使用麻黄素生理盐水或手术治疗慢性肥厚性鼻炎;使用抗过敏药物治疗过敏性鼻炎。
中医多用解表药治疗鼻炎。
咽炎
【病症特征】
咽炎指发生在咽部的引起咽黏膜病变的病症,主要表现为咽痛、咽痒和咽黏膜病理性改变。咽炎主要由细菌或病毒感染引起,临床分为急性咽炎和慢性咽炎两种。
急性咽炎多由病毒、细菌感染引起,多发于秋冬及冬春交替之时,发病时可波及整个咽部或只限于局部,主要由于吸入带有病菌的空气或直接接触被病菌感染的物体所引起,受凉受寒、体质虚弱是其诱因。慢性咽炎多见于成年人,常因急性咽炎反复发作或口腔炎症刺激感染引起,也可由长期吸入烟、灰尘或污染的空气导致。
【自测要点】
1.急性咽炎起病较急,首先自觉咽干,灼热,咽痛,在1~2天内咽痛逐渐加剧,出现咽食物甚至喝水也疼痛。咽痛可窜至耳根部,并伴有咳嗽、音哑等症状。张大口时可见咽部充血肿胀。还可出现周身不适、头痛、乏力、四肢酸痛、发热等全身症状。
2.慢性咽炎咽部有异物感,咽痒,疼痛较轻,咽部经常性发干,尤其在清晨起床时最为干燥。咽部分泌物增加,有痰,时常咳嗽,疲劳、天气变化或说话过多时症状可加重。
又可分为慢性单纯性咽炎、慢性肥胖性咽炎和萎缩性咽炎。
慢性单纯性咽炎:常伴有咽部充血,颜色暗红,有不多的黏稠分泌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