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家庭心理健康新概念
19034700000002

第2章 心理健康概述(1)

一、心理健康的概念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的学习、生活及工作的压力也在日益增加。这些问题看似简单,但如果处理不妥,就会令人情绪压抑、心理矛盾,严重时便会产生心理问题,从而威胁到自身的生理健康,甚至影响到社会的安定。因此,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对自身的心理健康加以重视。

一般情况下,一个人的生理健康是可以通过医疗手段及各种检查来判断正常与否的,但是在确认心理健康方面,就会有着较大的难度,诸多医学家和心理学专家也在不断地进行研究、探讨,所以,目前专业人士对心理健康的概念有许多种不同的见解。概括说来,心理健康的概念应分为以下两大部分:

1.健康的心态一部分专业人士认为,心理健康是符合社会规范及医学标准的一种心理状态,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则是包括焦虑、情绪低落、有强迫性的行为和思维,并由于这些心理变化造成皮肤、呼吸、消化等生理方面的不良反应。

目前,大部分心理专家认为,一个人仅仅有着平衡的心理状态,还不能算是心理健康,同时还需要具备积极的心理状态,这才能成为真正心理健康的人。

世界心理卫生联合会将心理健康定义为:身体、智力、情绪十分协调,并能够适应环境,在人际关系中能够做到谦让、礼貌;另外还要有幸福感,且能在工作中发挥自身的价值,生活有效率。

2.积极的心态

(1)适应环境的能力: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尤其是在人际关系的处理、适应环境的能力等方面显得格外重要。因为我们每个个体都存在于社会中,每个人每天都要与他人交往,这就需要人们在交往过程中,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心理健康的人不仅要乐于与人交往,还要在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彼此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内心及外在的和谐:内在和谐是指人体内心的各种需求、欲望及内心价值观的协调。外在和谐指的是个人与外在环境的和谐,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并且能够化解环境带来的各种压力、阻力。

(3)积极性和幸福感:积极性要求我们热爱生活,乐于工作和学习,并将两者视为乐趣,而不是负担。人们可以在工作、学习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充分体现自己的价值。幸福感是指对自己的现状比较满意的感觉,但是现代社会中的人越来越感觉不到幸福,尤其是生活在大城市中的工作族们,有幸福感的人仅仅占到两成,其他人总是觉得有所遗憾和失落。

(4)成长与完整:成长要遵循一定的顺序和规律,并能根据情况的需要来调整自身的行为,保持人格的完整性。个人的成长通常会受到前一阶段成长的影响,若前阶段的成长中存在障碍,那么后一阶段的成长也就会出现问题,如果不能够及时采取措施来调整,人格的完整性就会遭到破坏,心理健康自然会出现问题。

二、心理健康的基本指标

近些年来,人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它不仅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的生理健康,还对我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那么,心理健康的基本指标到底有哪些呢?根据世界心理卫生联合会提出的定义,再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我们将心理健康的基本指标总结为以下几点:

1.智力正常这是心理健康最重要的一项指标,智力是人的观察力、记忆力、想像力、思维能力以及操作能力的综合表现,测定一个人的智力发展水平可以利用智力测验来得出结论。

2.适应能力心理健康的另一项重要标准,就是要对自然环境或社会环境具有适应能力,尤其是对变动后的环境是否能够尽快的适应尤为重要。因为环境的改变,对每一个人来说,都会产生一定的心理反应,面对这一问题,有的人会随遇而安,进入新的状态,并能很快发挥自身的主动性,反作用于环境,从而适应环境;但另有一些人,则无法适应环境,变得很被动,整日忧心忡忡、焦躁不安、恐惧惊慌,严重时还会出现各种精神病性症状以及生理症状。

3.意识水平意识是人的心理觉醒水平,是人们心理活动的基础,它能够制约人的整个心理活动。临床中经常是根据人的意识清晰度,来将意识水平进行划分的,即清晰、嗜睡、昏睡、昏迷等。当人的意识水平下降,就会出现意识范围狭窄,这也是我们常说的蒙胧状态;如果人的意识内容出现大量丰富的错觉、幻觉等,则是谵妄状态。

4.社交能力一个人生活在社会中,免不了与他人打交道,人类心理活动能够出现及发展,也都依赖于社会交往。当个体脱离社会、与世隔绝,就会出现精神错乱甚至精神崩溃。同时社会交往还能体现出一个人心理的健康水平。通常情况下,人际交往的水平,是与人的性格及经历密不可分,一般性格外向的人,其人际交往的面比较广,内向的人较少,这种现象无可厚非,十分正常。但如果一个人没有缘由的将自己封闭起来,变得冷酷无情,则需考虑其是否存在心理障碍,反之,若一个人没有原则的与他人广泛交往,见到任何人都毫无保留、热情过度,也应考虑其是否患有精神疾病。人在社交过程中,应掌握好尺度,并与交往中的社会角色及社会环境相吻合,这样才能符合心理健康的标准。

5.人格完整人格是每个人在长期的生活经历中形成的一种比较稳定的心理活动特征。这种心理特征形成后,就具有一定的稳定性和完整性,在生活中也会显示出与他人不同,这也可以称为独特性。一个人格完整、协调的人,在生活中能够积极地适应社会,可以不断地调适各种心理社会应激。相反,人格障碍患者,就会出现适应不良,严重时还会出现多重人格、分裂人格等。

三、影响心理健康的个人因素

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因素有很多,除了社会环境及自然环境的影响外,个人因素也会改变一个人的心理状态,概括说来,影响心理健康的个人因素主要有:

1.先天遗传因素先天因素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决定一个人的生物学特征,同时会对人的气质、能力、性格及心理健康产生直接的影响。

通常我们都能从子女的身上,找到其父母的影子,他们彼此的一举一动也会有着诸多相似之处。另外,我们还能够发现,即便是分开生活的双胞胎,他们在不同的环境下成长,但也会有很多相似的地方。虽然现在我们的科学技术在不断的发展,可有的遗传性疾病仍然无法避免,所以,我们还是要尽量避免人为造成的遗传疾病。诸多临床实例证明,遗传性疾病会导致新生儿思维能力、语言能力较低,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也很差,从而导致心理不健康,因此,高质量的生育才是保证心理健康的基础。

2.身体条件身体健康与否,决定着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如果一个人在儿童时期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都会影响到大脑的发育,从而导致智力发育迟缓,无法适应社会环境,影响心理健康。因为生理的缺陷会导致儿童不能正常发挥机体功能,比一般人更加敏感,很难适应社会环境的变化,还有可能出现自卑等不健康的心理。

另外,疾病的出现也会导致人的心理健康受到影响,因为疾病会导致人体生理功能受到损害,使人承受压力的能力减弱,导致心理健康受到影响。例如患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他们不仅会承受疾病的折磨,同时还会遭到社会上许多人的歧视,长此以往,他们的心理就会出现问题,如自闭、偏执、自暴自弃等,严重时还会产生报复心理,威胁到社会的安定。

3.个人经历个人经历也是影响个体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在孩童或未成年时期的个人经历,对一个人今后的心理成长有着决定性的作用。

经研究调查表明,在单亲、贫苦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其心理成长往往都会出现障碍,成年后就会出现冷漠、冲动的性格,个性较为偏激。而从小在长辈的溺爱中长大的孩子,长大后会缺乏独立性,做任何事情都习惯于依赖别人。

4.性格我们总是说,一个人的性格会决定他一生的命运,这是因为性格是人格的核心,它能够决定一个人的心理特点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如内向的人,不能很快融入新的环境中;外向的人很难长时间专注一件事情;冲动型性格的人不善于控制自己的行为。以上的这些性格都各自有着不同的优势和劣势,如果不能够随机的自我调适,就会出现心理失调,出现心理障碍。

5.情绪影响情绪对一个人的心理健康影响也很大,积极或消极的情绪都会影响到心理健康,如过度兴奋或高兴会导致神经系统出现障碍,严重时还可能导致精神性疾病。所以,无论哪一种情绪,只有把握适度,才有利于心理健康。

四、心理健康与身体健康的关系

前面我们曾提到,个体的身体健康会直接影响到他的心理健康,相反,心理因素对人体的生理健康也会起到重要的影响。积极健康的心理对生理健康能起到促进作用,反之,不良的心理状态,也会使人体的各个器官运转受到影响,从而诱发各种疾病,正所谓“病由心生”。以下我们就简单介绍一下心理健康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一)心理因素导致疾病的机制

1.心理因素会诱发疾病心理因素作为一种刺激因素,会对机体产生一定的影响,使人体产生一系列的变化,通过神经系统、免疫系统或内分泌系统等对人体的心血管、肠胃等组织器官产生影响,诱发疾病。经实验研究表明,许多疾病的产生、发展及病情的严重程度,都与心理因素所造成的行为和情绪的变化有关。情绪的过度改变,会使人体的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等功能失调,从而引发疾病。

2.心理因素会刺激病情发展患有某种生理疾病的患者,其心理状态帮助疾病缓解甚至痊愈;如果患者的心理状态消极、悲观,就会导致病情加重或恶化。

(二)心理因素可能诱发的疾病

1.心脏病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导致心脏病发作的原因有很多,如过度焦虑、烦躁、紧张、恐惧等,这些情绪会使心脏跳动节奏加快或者减慢,从而诱发心脏病。另外,过分激动、喜悦也会导致心脏病。

2.高血压患上高血压的人不能经受太大的刺激,否则就会导致血压升高,甚至血管爆裂引起死亡。另外,情绪大幅度波动,压力过大,或受到过严重刺激的人,也很容易患上高血压。

3.消化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包括肠炎、胃炎等,实验研究表明,焦虑、激动等情绪,容易导致胃肠液分泌过多,若是抑郁情绪则会导致胃肠液分泌减少,从而导致肠胃功能紊乱,引起消化系统疾病。

4.癌症癌症是因人体免疫力降低而引起的。导致人体免疫力下降的其中的一个因素就是神经系统失调,神经系统失调后,就容易使人体免疫系统功能下降,造成机体对癌细胞的识别和消灭能力降低或消失,最终诱发癌症。

五、压力过大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压力是我们每个人成长、成熟的动力,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压力,虽然适度的压力能够帮助我们进步,可一旦压力过度,就会对我们的身心健康造成不良的影响。那么压力过大对心理健康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

(一)压力过大对心理健康的影响

生活中的压力是无处不在的,当压力来临时,我们通常都会有紧张的情绪,这是因为我们无法预知压力带来的后果。虽然适度的紧张能够促进问题的解决,但是经常紧张、焦虑的精神状态则会影响心理健康,长此以往还会导致个体能力下降,使得各种问题都不能解决,失败便会成为家常便饭,如此恶性循环就会导致自我评价降低,对自己丧失信心,当事人不断地将失败原因归于自己,从而导致自身应对环境的能力降低,严重时还会出现行为障碍。如不能及时自我调整,很可能会引发紧张、焦虑、无助的情绪,严重时还会患上精神障碍方面的疾病。

(二)压力都有哪些类型

1.内在压力指的是个人对问题的认识或评价,所产生的内心感觉,这些内心感受对心理健康有着极大的影响。概括说来,内在压力的产生因素共有以下几种:

(1)疾病所致。当一个人患有某种疾病后,相关的人会对疾病引发的后果进行讨论,患者因此就会产生心理压力。例如,某人到医院检查身体,发现其体内有肿瘤,但此时还没有经过进一步确诊。这时,当事人心中就会产生极大的压力,整日担心肿瘤是否属于恶性,常为此焦躁不安,严重时还会产生自杀的念头。但当诊断结果为良性时,心情就会变得轻松,压力也随之消失。

(2)目标与能力冲突所致。人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总会制定一些计划,可是一些人所制定的目标往往会超过自身的能力,无论怎样努力都不会达到目标,这样就会引发一种压力,从而导致自卑心理产生。

(3)自身需求所致。人的欲望和需求总是无止境的,有的时候一个人会同时有许多愿望,可当只能满足一种需求时,就会使当事人内心产生矛盾,引发压力,从而影响心理健康。

2.外在压力外在压力是与个人自身没有关系的外部压力,主要是因外在环境所致。

(1)自然环境所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不断地改造自然环境,在我们得到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与之而来的是环境的不断恶化。城市中的噪音、空气污染及人口密集等问题,都会让我们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威胁到心理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