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心理学家庭心理健康新概念
19034700000027

第27章 心理疾病概述(1)

心理障碍治疗

一、心理疾病的概念

心理疾病是指人受到某些因素的刺激后,造成的心理功能紊乱,变得不能够适应社会,接纳他人,且自己也能感受到痛苦的心理异常状态。心理疾病所涵盖的内容非常广泛,概括说来最主要的有心理缺陷和心理变态两种。本文介绍一下这两类典型的心理疾病。

1.心理缺陷心理缺陷是指个体丧失了正常的心理调节和适应外界的能力,超出心理健康的标准范围。但是大部分人的心理障碍程度都很轻。当一个人的感觉、知觉、情感、情绪和行为与常人不同,并且出现了一些较轻程度的病态表现,这就表明此人已经有了对周围环境不适应的心理缺陷,其表现为:难以与人相处,自理能力差。

在医学临床中,常以以下两种表现形式作为判定心理缺陷的指标:

(1)情感缺陷:情感缺陷的人与常人有着较大的差异,一个心理健康的人,能够正确的评价自己,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能有意的平抚自己的情绪,遇到任何突发事件都能做到不大喜或大悲,且对自己的未来有个正确、理智的设计规划。

相反,情感缺陷者则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此类人的情绪很不稳定,他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常抱有焦虑、紧张、猜测、怀疑的态度。另外,情绪缺陷还可表现为,经常出现过度的兴奋或悲伤;对任何事物都非常冷漠;也有一些人会显得比实际年龄要幼稚很多等。

(2)性格缺陷:其类型有很多,有的人是缺乏精力,缺乏热情;也有的人非常内向,不合群,不愿意与人交往;还有缺乏责任感,以自我为中心;对任何事情都要求过高等等。

2.心理变态它是心理缺陷的“升级版”,当心理缺陷得不到及时纠正时,就会出现心理变态,即心理活动偏离或超出正常状态。心理变态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病态心理,它会让人丧失适应社会的能力,无法正常的工作、生活和学习,令人无法正常与他人交往。当出现这种状况时,一定要及时治疗,若不引起注意,很可能会导致精神崩溃。

二、判定心理障碍的标准

判断一个人是否有心理障碍,并不是简单目测,或怀疑,它是有着严格的参照标准的,以下我们就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介绍一下如何判断心理障碍。

1.从理论角度来看

(1)个体与外部环境是否和谐:个体的行为是否与环境相和谐,主要是看个体的人际关系是否和谐,即他们能否与周围的人建立良好的关系,可不可以在集体活动中充分的发挥自己,能不能在社会规范下满足自己的需求。心理健康的人,喜欢与他人来往,能够接受他人、理解他人,与周围的人和谐相处,且在社会中具有很好的适应能力。而一个心理有缺陷的人,总是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

(2)个体内部是否和谐:它主要包括内在的动机和需求是否和谐,能否正确地评价自己,认识自己,同时还要认清现实,接受现实,人格要完善。一个有心理障碍的人,不能很好地认识自己,给自己正确的定位,换言之,就是缺乏自知之明。这主要体现在确立人生目标上,其制定的目标总是不切合实际,由于主观愿望和客观的差距太大,而不能达到目标时,他们就会自卑、自责;还有的是不敢正视现实,没有勇气接受挑战。

(3)性格特征发展是否稳定:心理健康的人,其个性特征,如:性格、能力、气质、信念等都是均衡发展的,并且具有稳定性,不会大起大落,也不会变化莫测。而心理不健康的人,其性格、情绪就会变化多端,说变就变,给人以莫名其妙、措手不及的感觉。

2.从实践角度来看

(1)依据经验判断:个体可以根据自己的主观经验来判断自己是否具有心理障碍或患上了心理疾病。他们可以检查自己的情绪,是不是变得波动很大,是不是自己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当然,当事人的自我判断肯定会带着自己的主观色彩,也就是说,一般人都不会承认自己有问题。此时就需要求助于医生,来对其进行判断。

(2)依据行为判断:通过观察自己对待他人的方式,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也可以进行评判,但值得注意的是,在评判时,一定要注意社会文化背景的差异,不要做出误判。

(3)依据科学测试判断:可以对疑似者进行心理健康测量,运用医学心理测量和统计标准来对群体进行测试,当发现有偏离正常心理活动的,就可以视其为心理障碍者。

(4)依据临床症状判断:具有心理障碍的人总会在行动上体现出来,所以可以根据他的临床症状来对其进行判断,以是否存在精神症状作为判断的标准,同时还可以按照症状的表现形式和相互的关系来对心理障碍者进行划分。

三、诱发心理障碍的导火索

心理障碍的出现不是没有缘由的,它是由于一定的刺激所产生的。诱发心理障碍的主要原因可分为生理、心理和社会因素几个方面,通常这三方面也是相互影响,彼此作用的。

1.生理因素生理因素主要是因先天遗传造成的,经专家研究表明,遗传基因异常可以诱发心理障碍,如人格障碍症、精神分裂症等。有些专家认为,我们常说的精神分裂症是因人体细胞第五号染色体上的遗传物质所导致的,所以,一些心理疾病,能够避免人为原因造成的遗传基因引发的心理疾病,在源头可以消除。换言之,就是一些具有心理疾病的人,是不能够盲目生育的。这点我们可以通过婚前检查来避免。另外还有一些心理疾病,是的心理,从而导致与他人交往的障碍,严重时还会出现精神异常。

2.心理因素由生理因素导致出现心理障碍的概率比较小,多数人都是因为心理因素导致的心理障碍。我们都知道,每个人的个性特征是人格中最重要的核心,它是决定一个人心理特点以及处理问题的关键因素。例如:外向活泼的人,很难专注于一件事;冲动的人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内向的人很难与外界接触等。人的每一种个性特征都有着一定的优势和劣势,如遇到自己难以适应的环境时,心理不能及时调节,这就会出现心理障碍。

3.社会因素社会因素也是诱发心理障碍的直接因素,许多心理障碍者都是受到了外界环境的刺激,才出现的心理障碍。例如,生活在单亲家庭中的孩子,很容易变的冷漠、单调、冲动,且行为往往很偏激。另外,重大的变故也会令人出现心理障碍,严重时还会导致精神失常。

当然,以上提到的这三种因素,并不一定会导致一个人出现心理障碍,因为许多人在经受打击、挫折后,都能够自己进行调整,采取应对措施。所以,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以上因素并不能够引起心理障碍。

四、心理障碍的常见表现

从广义上讲,心理障碍是属于心理疾病的范畴,心理障碍的表现症状多种多样,最主要的表现有以下几种:

1.记忆力衰退出现心理障碍的人,不能够长时间集中精力,注意力容易分散,他们很难记住自己经历过的事情,甚至连自己的朝夕相处的同事的名字也常常忘记。严重者还会出现扭头就忘的地步。

2.身体反应心理障碍者常常会感到身体不适,出现头晕、四肢疼痛的现象,自己也说不出到底是怎么难受,到医院检查后,也不会发现器官或组织出现病变的现象。

3.情绪异常患有心理障碍的人,情绪波动十分大,时而高兴,时而不快,他们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且此现象的持续时间很长。但是不同的心理障碍者,在情绪上会呈现不同的反应。有的人会表现为紧张、焦虑;有的则是非常极端,即忽冷忽热;还有人对任何事情都非常冷漠。

4.失眠多数患有心理障碍的人,其睡眠质量都得不到保障,常常出现失眠、惊醒等反应。有的病人一躺在床上就会变得紧张、烦躁,要辗转反侧很长时间才能入睡;有的病人被惊醒后,很难再次入睡;还有些人,会整晚做梦,且能清楚地记得梦的内容。

5.工作效率低下心理障碍患者因为其情绪异常,且不能很好地控制,经常会出现莫名的烦躁或兴奋的现象。也有的人会因为失眠导致记忆力低下,情绪不高,以致不能专注的工作,使得工作效率变得很低。

6.行为异常大多数心理障碍患者的行为都会异于常人,违背正常的习惯和作风。例如有的人平时很保守,突然变得愿意与异性接触,或穿着怪异的服饰;也有的人平时很开朗,心理出现障碍后,就会变得非常自闭,不愿意跟他人交往等等。

心理障碍的症状表现有很多,以上提到的六点只是比较典型的表现形式,心理障碍患者在发病期间,还可能出现一些其他的症状,即便是相同类型疾病的患者也可能出现不同的症状。

五、心理障碍有哪些类型

心理障碍的表现症状有很多,为了便于我们对心理障碍认识、治疗和评估,医学专家们便将心理障碍进行了一些分类。

1.心理障碍的分类

(1)按病因分:以是否可以检查出器质性病变为标准,我们可以将心理障碍分为器质性精神障碍和功能性精神障碍两种。这种分类是以当前的医学水平为基础的,所以这种划分是随着医学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变化的。随着医疗水平的进展,医学专家发现,越来越多的非器质性精神障碍均是以器质性病变为基础的。而功能性精神障碍则是医学检查不能发现有明显器质性改变的精神疾病。

(2)按照个体对社会功能损害程度分:功能性精神障碍,按照其情况及疾病对个体社会功能损害程度,我们可以将其分为轻度精神障碍和重度精神障碍两种。轻度精神障碍包含的是各种神经症;重度精神障碍则是指精神分裂症和抑郁症等严重的心理障碍。

2.按各卫生组织的定义分类目前世界上最具影响力的心理障碍分类体系,是由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精神病学会制定的。我国以这两个体系,及我国的实际情况为参照,也制定了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的心理障碍分类标准。

(1)世界卫生组织的分类标准:世界卫生组织对精神与行为障碍进行了分类,将心理疾病分成了10类,共98种疾病。即:①器质性心理障碍;

②使用精神活性物质所导致的精神障碍和行为障碍;③精神分裂症;④分裂型障碍、妄想型障碍、情感障碍;⑤神经症;⑥伴有生理紊乱及躯体因素的行为综合征;⑦成人人格和行为障碍;⑧精神发育迟滞;⑨心理发育障碍;⑩青少年时期多发的行为和情感障碍。

(2)美国精神病学会的分类标准:美国精神病学会编写了《心理疾病诊断和统计手册》,本手册中,列举了所有的心理障碍疾病,并同时提供了诊断标准。它将心理障碍也分成了10类。即:①器质性精神障碍;②精神活性物质或非成瘾物质导致的精神障碍;③精神分裂症和其他精神性障碍;

④情感性障碍;⑤神经症、癔症;⑥心理因素相关的心理障碍;⑦人格障碍、性心理障碍;⑧精神发育迟滞和少年时期多发的心理发育障碍;⑨青少年多动症、情绪障碍;⑩其他精神障碍与心理卫生状况。

(3)我国医学界的分类标准:我国医学专家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和美国精神病学会对心理障碍的分类,再结合我国国情,制定了《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虽然此标准目前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但它的问世,为我国心理医学界的交流、研究及临床应用提供了许多有价值的标准和依据。

六、心理障碍的检查方法

心理障碍的检查也可以称为精神检查,它是诊断心理障碍的最有力的依据。那么在临床中,心理障碍的基本检查方法有哪些呢?

1.采集病史当事人的病史主要源于其亲友,即与病人共同生活的人,如爱人、父母、子女、同事、同学及与其来往密切的朋友等。另外,以前曾经对当事人诊治过的医生,均能提供病人的病史。因严重的精神病人缺乏自知力,难以正确的表述自己的疾病,所以,通常情况下病人的病史都是由知情者所提供。但是周围人提供的内容也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他们不能表达出当事人内心的感受,所以医生还需要与病人当面谈话,这样所搜集的病史才会更加全面。

概括说来,病人的病史应包括以下几个内容:一般资料、主诉、现病史、个人史、既往史及家庭史。这些内容中包括了病人的姓名、性别、年龄、婚姻状况、籍贯、职业、受教育程度、住址、职业,以及病人的精神状况;疾病的起因、发展;发病条件;病情的早期症状;疾病的演变过程;发病时对周围事物的认知;发病持续时间;甚至家族中是否有精神疾病史;或发病前是否得过脑膜炎、脑外伤、脑卒中等生理疾病。

以上所提到的病史,能够全面地反映出当事人的背景,它对诊治精神疾病具有极其有力的指引作用。

2.精神检查精神检查同采集病史一样,对心理障碍的诊断具有同样重要的意义。精神检查主要是通过与当事人的交谈,来观察病人在谈话过程中的外部表现,根据当事人的表现,来判断其心理状态是否异常、存在哪些精神症状,这对医生进一步做出诊断提供了依据。那么,精神检查都包括哪些内容呢?

首先,要观察当事人的一般表现,其中包括:意识状态、定向力、与周围的接触、日常生活等,具体说来,也就是检测病人能否正确回答出自己的姓名、年龄、职业等基本信息,以及他对周围的事物是否关心,然后观察他们的外表,是否衣着不整、能否自理等。

其次,应检查当事人的认知行为,包括他的语言表达能力、语速,是否出现错觉及幻觉、记忆力是否衰退、智商正常与否、自我判断力、情感反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