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科普读物舰艇与潜艇
19037400000014

第14章 海底杀手——潜艇(3)

8、武器带潜艇

目前,现代攻击型核潜艇已经有了良好的隐身能力和强大的自持能力,能够按照作战需要,在任何时间到达任何海域,但是,由于其携带的武器载荷十分有限,通常不能独立完成现代海战的各项要求,如实施对地攻击等,必须与水面舰艇和空中力量协同作战,导致作战的隐蔽性大打折扣。美国海军成立了一个“未来研究小组”,研究如何使潜艇的作战能力发生革命性的提高。该小组的成员都是一些青年军官,他们资历浅、级别低,因而能够摆脱出传统的思维束缚和制度化程序设计的限制,更加容易提出一些新颖的想法。在增加潜艇武器载荷方面,他们提出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武器带”潜艇的方案。这种“武器带’’潜艇,就是在潜艇的上面安装“武器带”,它类似于机枪上使用的子弹带,将导弹或鱼雷事先装在潜艇外壁的传送带上,该传送带与舱内相连,并通过自动传输系统送入武器发射系统。这种“武器带”潜艇巧妙的解决了潜艇携带武器不足的问题,已经被潜艇部队所批准,并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此同时,“未来研究小组”还提出了另一个方案,就是让潜艇拖曳一个大型模块化、潜水式武器载荷舱。该舱具有以下功能:安装大量的武器发射系统,能够储存和发射数百枚巡航导弹或弹道导弹;安装传感器网络系统,可收集和处理信息,并与母艇保持通信联络;布置“海豹”突击队员和其他特种作战部队居住空间;设立为无人潜水器添加燃料的补给站。当攻击型核潜艇到达作战海域后,该舱将被安置在适当的海底位置,成为一个可随时控制的武器发射场。

二、隐身性能的发展

潜艇在海战中之所以能够发挥出巨大的威力,除了它所装备的武器具有很大的破坏力之外,还由于它能够实施第隐蔽突袭。然而,不管是设备简陋的早期潜艇,还是采用现代核动力的新型潜艇,只要航行它们就必然会发出声音。

那么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噪声呢?人们最先想到的是加大潜艇的下潜深度。如前苏联的“台风”级潜艇可以下潜到水平面下1200米,A级潜艇可以下潜到1350米,比二次大战期间的潜艇下潜深度增加了近10倍,要想探测它的踪迹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其次是减小机械工作时所产生的噪声。早在50年代初期,一些国家就着手设计合理的艇体,以及降低机械噪声和振动噪声。对螺旋桨的设计也采取了降低噪声的措施。美国最先制造出了低噪声的潜艇——“洛杉矶”级和“俄亥俄”级潜艇,其辐射噪声的感声级比以往的潜艇下降了17分贝,致使对方被动式声呐的探测距离仅为原来的1/8-1/9。

“隐身”的另一条重要途径是减小声反射和雷达反射。前苏联A级核潜艇上敷设了150毫米厚的吸音材料,而“台风”级上也敷设了更厚的橡胶陶瓷消声瓦。美国潜艇还应用了一种吸音泡沫橡胶裹艇体上,这层泡沫橡胶可以减弱艇体振动,吸收和改变探测声波。

潜艇处于通气管航行状态时,其潜望镜、警戒雷达天线等是雷达波反射体,这种呈圆柱形的物体在雷达示波器上会出现“稳”而“亮”的显示。一些国家的潜艇采用了一种能够吸收雷达波的材料——“铁盐酸吸收体”敷在这些圆柱形的物体上,吸收雷达波的有效率在99%以上,从而能够有效降低被敌方雷达捕捉到的概率。

在对付磁探测设备方面,各国也有高招。德国采用一种低磁不锈钢合金来制造艇壳。为了防止从空中探测核放射和千分之一度的温度变化,不少国家已经对核放射、红外线以及污物的泄放都做了严格的控制和规定。

潜艇“隐身”还有一招是涂装。说到涂装,首先要介绍一下在水中发现物体与在空气中有何不同。大自然与人们的主观想象有时是不同的。一般认为,晴天看海应是浅蓝色,阴天看海应是暗色。实际上,无论你从哪个角度看,阴天的海面比晴天更明亮。夜间的情况又如何呢?一般认为,星空下海面的黑色漂浮物一定更难发现。实际情况恰恰相反,舰船涂上浅灰色和白色,比黑色更难以发现。在海面,垂直看海呈黑色;在深海,斜着看海却呈白色而闪闪发光。在海面,晴天起风浪,明暗差变小,阴天却变化较小,明亮、色淡而显混浊。

识别水中物体,受海面光亮,目标的深度,海水透明度,观测者的角度等诸因素的影响,情况十分复杂。晴朗中午的赤道,水下四百米处的亮度,相当于午夜海面上空星星的亮度,但海岸、港湾、湖泊及河川等混浊的水中,十五米深处,光亮明显地衰减了,几乎辨认不出物体。

在水下,如果两个目标在同一个深度上彼此观测,双方都不易发现对方。如果在上、下不同深度观测,则由于目标与海水背景颜色相差拉大,则必有一方易于发现另一方。如果在反射小而又清洁的海面,贴在海面的观测者,可能看清160米以下的白色目标。但从空中观察水下目标就难多了,这是因为海水反光的缘故。

弄清海的颜色,对于潜艇涂装隐蔽是至关重要的。潜艇涂装的根本目的,是最大可能地消除与海水背景的对比度,以使潜艇能隐蔽在背景中。对于常规动力潜艇而言,由于常处于半潜航行,甚至水面航行,涂色最好是在不太接受自然光的表面上。如在水平视线的面上和底面上,涂上容易反射的涂料(如灰色),使对方不容易发现。相反,在受光多的表面,如从上方俯视的表面,应涂上不易反射的涂料,如黑色。

现在,核潜艇技术已大大发展,潜艇能够长时间地深海航行,下潜深度已达五百米。极少上浮。考虑到深海背景,则整个艇体应涂上无光泽的黑色涂料。

经过反复科学实验证明:涂装低劣的潜艇,即使潜得很深,从空中也能发现它;而涂装优异的潜艇,即使在潜望镜深度航行时,空中也发现不了它。可见,潜艇的涂装不是单纯的美化和保护艇体,它还有着更重要的目的哩!

除了这些,潜艇上还经常使用一些伪装器材来达到隐身的目的。潜艇上使用的伪装器材有气幕弹、干扰器、潜艇模拟器等。

气幕弹,它是由化学药剂制成的圆柱形药筒。药筒与海水接触,立即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的气泡,形成一道气泡的屏幕。它可以反射敌人声呐的声波,来制造假象,迷惑敌人,从而隐蔽自己的行动。

干扰器,它是一种容具。容具内装有噪音发生器,可以发出类似潜艇的噪音,迷惑敌人的声呐。当敌人使用声导鱼雷攻击潜艇时,干扰器就会发出噪音,可以把声导鱼雷引导到干扰器的方向来,这样就可以避免敌人声导鱼雷的攻击。

潜艇模拟器,形状和鱼雷相似。它装有发动机,可以在水下一定深度航行。潜艇模拟器从专门的发射装置发射出去,也可以从鱼雷发射管内发射出去。发射后,潜艇模拟器按照装定好的航向、深度,模仿潜艇航行,并能产生类似潜艇螺旋桨和机械工作时产生的噪音。同时还可以在敌人声呐探测到它的时候,发出回波信号,使敌人把潜艇模拟器误认为真正的潜艇,从而使潜艇在模拟器的掩护下,避开敌人的攻击。用以上三种伪装器材进行“隐身”的方法,为世界上许多国家所普遍采用。

潜艇依靠蔚蓝、幽深的海水加上各种隐器材来隐蔽自身,而光对海水的穿透能力很弱,那么潜艇在水下航行,如何知道水面上的情况呢?怎样在水下进行观测呢?

潜艇上最常用的水下观测设备是潜望镜。它是一个长长的圆筒,可以升降。在潜望镜的上端是一个物镜,可以在海面上转动。下端是一个目镜,可供艇内人员观察。从目标射来的光线,由物镜进来,经过反射到达圆筒,在圆筒底部又经过一次反射,最后从目镜上映出图像。这样,在水下转动潜望镜就可以观察到海面的情况,发现周围的目标。但是这种光学潜望镜容易受到气象条件的限制。

为了使潜艇能够在夜晚、阴雨天进行海面观察,现代潜艇上都装有电视潜望镜和夜视潜望镜。电视潜望镜是利用电视摄像原理制成的。摄像机装在一个浮标里,浮标安在潜艇上。需要对海面观察时,让浮标浮出水面,浮标内的摄像机开始工作,海面情况即显现在了艇内的电视屏幕上。这种电视潜望镜可以在很深的海里观察海面情况。夜视潜望镜用在夜晚和阴雨天对海面进行观察,它是在普通潜望镜上装设了微光电视摄像机,将其装设在浮标内,需要观察水面时,升起浮标。

潜艇上还装有敏锐的眼睛,这就是雷达。潜艇上装有多种雷达。有用来搜索、发现空中目标的对空雷达,有用来搜索、发现海上目标的对海雷达。其原理是利用雷达发出雷达波,遇到目标,就会反射回来被接收机收到,从而发现目标。为了隐蔽,潜艇可以在水下使用搜索雷达工作,它本身不发射电波,而是专门用来接收对方雷达所发出的电波,以此来发现目标,所以又叫雷达搜索器。

潜艇上所有雷达天线都是可以升降的,这样潜艇就可以方便的在水下使用雷达来搜索和发现水面和空中目标。

除了这些敏锐的眼睛,潜艇上还有灵敏的耳朵,它们就是声呐和噪音测向仪。

声呐是利用声波在水中传播来完成水中探测和通信任务的电子设备,它是随着潜艇战与反潜战的需要而发展起来的。由于声波在水中传播衰减较小,因此,声呐的探测距离比其它的探测设备作用距离都要远,成为探测水中目标的主要手段。

追溯起来,声呐这门综合性科学技术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了。但是长期以来发展缓慢,只是到了最近一个世纪才得到了较大的发展。1409年,意大利人达·芬奇发现如果使船停航,将一根长管的头插入水中,而将耳朵贴近管的末端,就能听到远处的航船声,这种气管可以说是声呐的一种雏形,但是一直都没有得到实际的应用,直到20世纪初才出现了水声的第一个实际应用装置——水下导航钟。1912年,豪华巨轮“泰坦尼克号”在海上与冰山相撞,酿成惨剧,迫使人们寻找及时发现冰山的办法。1914年,美国科学家研制出了一种能够探测冰山的声呐设备,但其功能比较单一,没有应用到军事领域中。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潜艇对目标的攻击只能在水面进行,因为当时还没有制造出有效的声呐。第二次世界大战初期,由于缺乏探测水下目标的有效手段,潜艇能够安全地隐蔽于水下,对水面目标发起突然袭击,使潜艇处于极其有利的地位。然而,不论是反潜战还是潜艇战都迫切要求有先进的声呐设备,声呐的研究成为了科学研究的热门,并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此后,一些先进的海军国家在主要作战舰艇、反潜飞机、重要港口和沿海地区陆续装备了各种类型的声呐,以满足作战指挥的需要。声呐的发射机能够发射出超声波,遇到目标会反射回来并被接收机收到,然后根据接收到的回波来确定目标方位和距离。现代潜艇上声呐的功率大,作用距离远,灵敏度高,是潜艇重要的探测设备。

声呐工作时发射出超声波,不隐蔽,容易被敌人发现。噪声测向仪可以克服这个缺点。它是通过接收和听测敌舰航行时发出的噪音来发现敌舰。无论是军舰或海上运输船只,在水面上航行时,机器及螺旋桨都会产生噪声。噪声测向仪能够听测到它们发出的噪声。

潜艇为了能够与基地和己方舰艇进行通讯联系,装有多种无线电通讯器材。有长波无线电台、超长波无线电台、短波无线电台等,这些无线电台的天线可以升降。通常潜艇上有一根能够在水下进行长波无线电收讯用的环状天线和几根供短波发讯、收讯用的升降天线和折倒天线。目前有一些潜艇上还采用了超短波卫星通讯。潜艇就是依靠这些伪装和水下观测通讯设备,使自己在寂静的海底世界里“销声匿迹”的同时,还能够“耳聪目明”,四处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