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教材教辅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文集
19038400000031

第31章 对高校“管理育人”现实问题的探讨(3)

推进新课程中,中小学教师、校长的知识有些是显性知识,如学科知识、管理知识等,但更有一些隐性知识,如教师以隐形的方式对学生进行管理的技能与知识,教师课堂教学中的教学机智、师生互动局面的形成与把握,新课程强调课程是经验,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教师具有课程整体设计能力、课程内容选择能力、课程标准的研究能力、开发课程的能力;校长要帮助教师明确新的角色定位,支持教师引导学生变革学习方式等。

知识管理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学理论,其基本的理论问题仍处于争鸣之中。如知识管理的概念表达多达数十种。不过归纳起来,大致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基于企业层次的,强调知识作为一种新型资源对企业的重要性,注重于知识管理的可操作性,期望知识管理为企业生存发展带来生机。也就是说,这类定义倾向于把知识管理看成是一种技术和方法;另一类型定义抽象掉企业层面,试图将知识管理视为一种思想,一种管理哲学。笔者倾向于后一类,即知识管理实际上是基于信息资源管理与人力资源管理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新的管理思想。

知识管理在实际运作中有几种不同的但是相互联系的方式,比如,作为一种明确的管理思想和理念或作为一种专门的管理职能。笔者比较赞同美国生产力与质量研究中心的观点,知识管理应该是组织一种有意识采取的战略,它保证能够在最需要的时间将最需要的知识传送给最需要的人。这样可以帮助人们共享信息,并进而将之通过不同方式付诸实践,最终达到提高组织成绩的目的。推进新课程的学校管理是一种知识管理,即为学校组织实现可编码化知识与可意会知识的共享与创新提供途径的管理,其目的在于通过知识共享,运用集体智慧提高学校组织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学校成员的成长。学校知识管理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如何对隐含在教师身上的经验类知识进行开发,并实现对此类知识的选择、识别、释读、加工、处理相关信息能力、学习能力等方面的知识共享。所以,学校知识管理的本质在于营造一种合作、开放的校园文化环境,促进学校向学习型组织转化。

以知识的角度,学校可被看做是一个对知识进行整合的机构,要真正实现知识管理,必须实现观念创新和制度创新。学校要承担知识管理职能,就必须树立知识共享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树立以人为本,团队合队的观念。

推进新课程的学校知识管理策略有:

1.创新学校组织结构

在我国,学校组织是一种典型的金字塔形的结构,或称官僚结构。它明确地将校内人员分为:决策层(校领导)——中间管理层(中层干部)——操作层(教职工、学生)。从根本上讲,我国学校的这种组织结构不能带来人与人之间的实质平等对话、组织内部的由对象化管理到参与式管理的转变,组织内外部开放性的交流,不能建立起适宜知识活动的组织机制,不符新课程所倡导的平等对话、交往、交流的理念。为此,学校组织结构应向扁平网络化结构模式转变。扁平化,即删减组织层次,达到最利于消除层次隔阂又最有效地应对外界、内部变化的一种结构形态;网络化,即学校管理者处于核心地位,管理者与教职工都是一种“软约束”,都可以越级反馈,而且是非制度化的“由少数管理人员的游戏,变成团队的游戏”。

2.转变学校管理职能

知识管理模式要从传统的控制与管理转向创新和服务,学校管理者不仅带头创新而且要为知识的创新提供服务,提供服务要以人为本,让教职工参与管理,尊重教职工,信任教职工,实行合作式的新型关系。学校管理者的职能是以榜样、观念创新为学校服务,努力促进共同价值观念基础上的知识共享。

3.建立有效激励机制

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让教师愿意参与知识共享,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公开化。知识管理的重要任务在于控握非编码化的知识,通过促进知识的编码化和加强人际交流的互动,使非编码化个人的知识得以充分共享,从而提高学校的竞争能力。

4.完善有关硬件设施

学校应加强有益于知识共享的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有益于知识流通的平台建设。如建立校园网,网上图书馆,实现校校通,充分利用互联网等。

二、推进新课程的学校管理是学习型组织的管理

新课程的实施对学校管理者和教师都充满机遇和挑战。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与意识,并保持开放的心态,将学校视为自己学习的场所,学习型的组织,才能与时俱进。

推进新课程的学校管理是学习型组织的管理。所谓学习型组织管理,就是在学校共同愿意的指引下,将学习置于学校管理的核心,体现在管理的过程,方式与运作机制的各个方面与环节之中。学习不是空洞的口号,是管理的哲学,是管理的手段与技术。学校学习型组织所强调的是通过全员的、持续的、终身的学习,提高学校学习型组织对外部环境变化的应变能力和内部环境需求的革新能力。

学校持续发展的核心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社会认可度。而使这一核心凸现的源泉来于学习型组织的效率。可见,学校创建学习型组织,不仅成为未来教育变革的大趋势,而且也是建设新型的优质学校的基本方式。

成为学习型组织的学校的基本特征有:

学习性。学习是学校主动发展的自主行为;组织性。学习型学校组织表现为扁平式的组织结构、相互理解、相互学习、整体互动思考;

选择性。选择与需要解决的如课改问题结合起来,更应与学校的发展和教师的素质结合起来;

开放性。学习型学校具有开放性,表现在采集信息,对外交流、合作研究、分享成果等诸方式;

创造性。学校领导在学习型组织中扮演全新的角色,既是设计师,又是教师。在学习过程中,领导与教师同舟共济,携手共进,从重视个人学习和智慧开发做起,强调组织成员的合作学习和群体智慧的开发,使学习成为一个勇于创新,善于变革的有效载体。

怎样在学校进行学习型组织的管理呢?

1.营造一个学习型组织的氛围

学习的氛围对学习型组织的创建至关重要,这种氛围为学校成员学习提供了最有利的条件。

一是营造有利于教师生成、交流、验证新课程的宽松的环境。

二是要建立一个内部流畅的信息网和信息渠道,便于学校内每个教师进行新课程交流。

三是制定多种激励的政策,鼓励教师进行知识交流。

四是要最充分地利用外部知识网络、专家网络、主管部门网络、合作机构网络等外部资源,加以整合成为自己的知识。

2.建立学习型组织机制

学习型组织的创建需要建立相应的学习机制和保障机制。

一是激励学习机制。激励学习的机制可以以奖励的方式在学校内实行,如表彰、升职、加薪等。

二是知识传播机制。常见的有正式的:知识库、培训、教学指导、文件、报告、会议、内部刊物等;非正式有:人际交往、兴趣小组、业余活动、聚会等。

三是信息反馈机制。既包括信息在学校的上下信息反馈机制,又包括学校内外信息反馈机制。

四是学习评估机制。如果不能进行有效的评估,就无法对其进行有效的管理。

五是自主管理机制。即学校成员能边工作边学习,并使工作的学习紧密结合的管理方法。

三、推进新课程的学校管理是校本管理

推进新课程的学校管理实质上是校本管理。校本的意思是“以学校为本”、“以学校为基础”。校本管理即教育的主管部门将其权利逐渐下放给学校,给予学校更大的权利和自主决策的空间,使学校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和具体的情况来决定资源分配,学校财政的预算、课程的设置、教科书的选择、学校人事决策等方面的改革措施,从而达到变革学校已有的管理体系,优化学校教育资源,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探索校本管理,推进新课程实施,强调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平等对话的民主认同,开放多元的积极心态,情景生动的理性实践。努力使学校各部门逐步整合,形成管理合力,由过去僵化的“官本”管理体制向以人为本的人性化管理转变;由德育工作和教学工作分割式管理向整合式管理转变;由过分强调制度约束的管理向合作民主的开放式管理转变;由以学生成绩评价教师的单一评价标准向多元的教师评价方式转变;使学校管理更加和谐、充满人文氛围。

参考文献

[1]邢永富.现代教育思想[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

[2]巢乃鹏.知识——概念、特性的分析[J]学术界,2001(5)

[3]伍振华.有关知识管理的两个基本问题探讨[J].图书情报工作,2002(11)

[4]陈继红.知识管理在学校管理中的应用——简介知识管理的理论[J].中小学管理,2003(9)

[5]陈会忠.论面向知识管理的学校组织结构创新,2002年全国教育管理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交流论文

[6]赵敬春.营造校本学习的学校管理化——对圣吉等“学习型组织”管理思想的学习体会[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3(8)

[7]潘斌,陈嬿.构建学习型学校的理性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2003(8)

[8]刘永中,金才兵.如何创建学习型团队[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4

[9]季苹.学校如何进行课程管理[J].中小学管理,20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