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亲子家教教子方法谈
19038600000021

第21章 教子求知方法谈(3)

(二)它有助于促进孩子身心得以全面健康发展

良好学习习惯是孩子良好习惯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家长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抑制和消除不良学习习惯。如果孩子良好学习习惯没有养成,则直接影响其身心得以全面健康发展。据2005年《全国防盲指导组给少年儿童的一封信》中讲:“根据卫生部、教育部的联合调查,全国小学生的近视率为13.35%;初中生的近视率为37.44%;高中生的近视率为61.5%。”这种令人深感担忧的状况,可以说与孩子从小养成的不良读写姿势和看电视、玩电脑以及玩游戏机习惯有着直接的联系。

据北京友谊医院神经内科心理门诊副主任医师柏晓利介绍,近年来在该医院心理门诊就诊的中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为:学习压力大;偏执、敌对;人际关系紧张;抑郁;焦虑、心理烦躁不安;适应能力差;情绪忽高忽低极不稳定和心理不平衡等。其中,学习压力感是当前中学生存在的最严重的心理障碍问题。[郑杨.《打开青少年的“心事之锁”》,《当代家庭教育报》2004年8月(合刊)]这些心理问题又多与他们养成的不良学习习惯有着直接的联系。

(三)它有助于孩子终身进行学习

21世纪的人才仅仅靠在校努力学习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终身自觉进行学习,不断进行知识“充电”和更新。而良好学习习惯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它可以促进孩子终身自觉进行学习,不断补充继续前进的“燃料”和“动力”。正如北京市《一百五十名教育专家给中小学生家长的五点建议》中所指出的:“我们正生活在信息时代,人类知识生产的速度之快超乎我们的想像。当我们自己正在了解和尝试终身学习理念的时候,我们是不是也应该用这个理念去认识和指导我们子女的学习生活呢?”

当然是应该的。其途径就是着力培养孩子们的良好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

(四)它也有助于家长省时、省力而又省心地成功教育孩子

当代的中国家长,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操心、最舍得投资、最舍得出力的家长,既费时、费力而又费心,但不少家长却收效甚微,甚至教育出的子女不仅未获得成功,反而走向了自己的反面。其原因何在?其中重要的原因,就在于没有从小让孩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实践证明,教子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是一种省时省力而又省心,且极易获得成功的一种科学教子方法,也是一种高超的教子艺术。谁掌握了这一方法与艺术,谁就在教子实践中掌握了教育的主动权。

二、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主要内容

孩子良好学习习惯包括诸多方面的内容。这些学习习惯多数在小学阶段就开始培养并逐步养成了,在中学阶段则继续坚持、充实、巩固和提高罢了。这些良好学习习惯主要包括以下九个方面的内容。

(一)读、写、坐、看姿势的习惯

读,即养成正确的读书姿势习惯。眼睛与书本要保持适当距离,不能躺着看书,不能长时间看书,不能近距离看书,也不能疲劳看书。写,即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习惯。握笔和书写姿势要正确。字要写得认真、工整、整洁。坐,即养成正确的听课和玩电脑姿势习惯。坐姿要直,不能脖子往前伸;脚要着地(可在脚下放置小板凳垫脚),不能半空悬吊着;眼睛应与黑板和屏幕平行,不能仰视黑板和屏幕;每隔一段时间要让孩子休息一下。

看,即养成正确的看电视习惯。看电视时,务必保持适当距离和高度,一般要在视平线或低于视平线的位置看电视。每天看电视时间要适当。不能边看电视边写作业等。

(二)带齐学习用具的习惯

每天上学前,让孩子自己动手,按照课程表的安排和老师的要求,带齐并检查上课用的课本和文具,以及相应的练习册、作业本和彩笔等。上课前,要做好课前各种准备。下课后,要注意把学习用具收拾好。上体育课或参加文体活动特殊需要的用品,如,运动鞋等,要按照老师的要求提前准备好。要让孩子自己准备,防止家长包办代替;让孩子自己检查,防止遗忘丢失。一旦发生携带不全,或遗忘丢失现象,要让孩子承担后果。

(三)热爱读书看报的习惯

从小培养孩子对读书看报的浓厚兴趣,对童话故事书、英雄故事书、惊险故事书和通俗科技读物爱不释手,对卡通书、连环画也津津有味。每天翻阅报纸。对于书籍报纸中的重要观点、精辟论述和名言警句,勤于摘记,善于积累。能体验出阅读书刊的乐趣,养成阅读书刊的习惯,并自己借书和购书进行阅读。

(四)自主进行学习的习惯

孩子不用家长督促,自觉主动进行学习,独立完成老师留给的家庭作业。他们不是家长、老师逼着“让我学”,而是自己愿意学、想着学、“我要学”。他们按照自己制定的计划,有条理地预习、复习、做作业;遇到了难题,自己反复看书、认真思考;对自己的作业,认真进行检查。他们把学习看作是自己的事,并自信能够学好,考出好成绩来。

(五)认真专注学习的习惯

课前能充分进行预习,课中能集中精力听讲,课后能认真复习和做作业。能认认真真地按时独立地完成家庭作业。不边玩边做作业,不边吃东西边做作业,不边看电视边做作业,做事专注,精力集中,不学则已,学就学好。

(六)爱问善问敢问的习惯

对学习和周围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喜欢“打破砂锅纹(问)到底”,向家长提出一个又一个“为什么”。在课堂上勤于动脑筋,善问敢问,勇于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自己弄不明白的问题,及时请教家长和老师,或查字典,或自己找书籍寻求答案。正如爱因斯坦所讲过的:“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七)善于观察思考的习惯

孩子对周围事物的观察思考,是他们认识事物和获取知识的基本环节和途径,也是他们学习的“门户”和打开智慧的“天窗”。家长要鼓励孩子观察思考的行为,保护孩子观察思考的兴趣,教会孩子观察思考的方法,使其逐步养成观察思考的习惯。就是说,孩子对周围事物不仅要仔细地去看,而且要认真地去想,还要通过大脑进一步加工,总结出事物的一般规律和特点。这样做,认识事物就可以进一步深化和升华。

(八)善于讨论切磋的习惯

古人讲过:“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孩子的学习不仅要学会自学,而且还要学会与家长、与朋友、与同学进行讨论、切磋,互相交流,互相学习,以吸取他人之长处,弥补自己之不足,开阔自己的知识视野。

(九)讲究学习效率的习惯

孩子上课时能聚精会神地倾听,抓住重点问题倾听,带着问题有的放矢地倾听,课堂吸收率高。课后做作业时,不磨蹭,时间抓得紧;不偷懒,作业质量高。日常生活安排紧凑合理,何时复习功课,何时看课外读物,何时出去玩,何时背数学公式、外语单词,何时看电视,何时上床休息等,安排井然有序,讲究效率,学就认认真真地学,玩就痛痛快快地玩,整块时间充分利用,寸阴片刻也倍加珍惜。

三、如何具体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

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既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细致的工作,又是一门高超的方法与艺术。它至少要求家长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抓住孩子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关键期

进行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不是生来就具有的,而是在后天教育培养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孩子的学习习惯,从广义上说,从婴幼儿时期就开始了,它主要是在家庭中培养的。但是,这一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关键期却是在小学期,尤其是小学1~3年级是孩子形成良好学习习惯最为重要时期。它是在老师和家长的双重教育培养下逐步形成的。而家长在这里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实践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孩子在校学习时能按老师的要求办,但一回到家,思想放松了,要求降低了,学习变样了,一些好的学习习惯也无影无踪了。所以,家长要抓住孩子良好学习习惯形成的关键期,紧密配合学校老师,做好培养工作。可以说,抓住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关键期进行培养,可以事半功倍、效率极高;错过了这一关键期进行培养,则事倍功半、效率极低。

(二)创建一个有利于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家庭环境

氛围为孩子开辟一个“学习角”,有条件的家庭可专门布置一个学习、娱乐兼卧室的具有浓厚学习氛围的房间,房间内有桌子、椅子、文具盒、衣服架、图书柜和玩具柜等。当孩子做作业时,桌面上应备齐所需学习用品和材料,零食、玩具和课外图书等统统拿走,家长的娱乐活动应暂时停止,外界的各种干扰应尽量控制。家长也不宜边在桌边干活边监督孩子做作业,以便减少各种干扰,使孩子能在一个安静环境中集中精力干自己的事。又如,孩子每天在家复习功课、做作业、阅读、看电视和玩电脑的时间应相对固定下来,每次活动时间不宜过长。当孩子提前完成作业时,家长也不宜临时增加孩子的作业量。再如,为孩子购买必要的图书资料,订阅有关的报纸刊物,购置所需的学习用品,或带领孩子逛书店等。另外,还要安排好孩子的休息,保证其有充足的睡眠等。

(三)按照三个阶段具体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

林格在其主编的《稳步提高学习成绩》一书中,曾将习惯的形成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约束阶段,即确定了习惯养成目标以后,刻意修正和约束。这个阶段通常为一至两周。第二阶段是适应阶段,即有意识地进行坚持、适应。这个阶段通常为四至五周。第三阶段是自然阶段,即将适应变为一个人的自觉行为,习惯就基本形成了。这个阶段通常为3~4个月。

家长应以此三个阶段来设置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具体实施步骤。

如,培养“正确的写字姿势”和“带齐学习用具”等,在操作上要细化为几条具体要求,使孩子一听就能明白。同一时间内培养的学习习惯要有重点,不易过多。在约束阶段,要敢于刻意修正和约束,严格指导,从一开始就立下好的规矩。另外,在适应阶段和自然阶段,要不断进行监督、检查、指导和矫正,对于良好学习习惯要及时表扬、鼓励,对于不良学习习惯要敢于矫正、批评。总之,要分阶段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按照一致性的原则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

在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问题上,有些家庭常常出现诸多不一致的现象。主要表现为:父母的要求与爷爷、奶奶以及姥爷、姥姥的要求不一致;丈夫与妻子的要求不一致;另外,孩子自身的言论与行动有时也不一致。就每一个家庭而言,这种不一致又呈现出多种多样的情况来。所以,要遵循良好学习习惯培养的一致性原则,统一家长与老师、家长与家长之间的认识,采取一致的培养目标和行动步骤,齐心协力地培养孩子的良好学习习惯。

(五)采取多种措施纠正孩子的不良学习习惯

在现实生活中,一些孩子不同程度地养成了一些不良学习习惯。主要表现为:逃学、厌学、写作业马虎、磨蹭、不专心和痴迷于网上聊天、游戏的习惯等。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上的原因,也有客观上的原因;既有孩子的原因,也有家长的原因。家长要采取多种措施,如,激发学习兴趣,进行心理疏导,教会学习方法,提高责任意识等,逐步克服孩子的不良学习习惯,使其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六)家长还要给孩子树立良好学习习惯的榜样

这是培养孩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有效途径,也是高超的教子方法与艺术。正如美国的罗伯特瓦伦文所讲过的:“让孩子养成良好习惯最为有效的途径,就是给孩子做出好榜样,让孩子向你看齐,只要你能够在行为举止方面给孩子做个好榜样,他们迟早会效仿你的。”(晨曦编译.《美国父母家教的科学方法——世界一流的素质教育》,安徽人民出版社)心理学家王极盛在其所著《做个合格家长——成功家庭教育的秘诀》一书中,曾总结出高考状元家长家教的六大秘诀,其中一大秘诀就是“父母的表率作用”。在他看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人格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最富有教育意义,人格最富有教育的‘魅力’”。

磨刀不误砍柴工方法指导是关键——学习方法指导法

俗话讲:“磨刀不误砍柴工”。爱因斯坦也曾有一名言:“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说废话。”可见,正确的学习方法是提高孩子学习效率的工具和手段,是他们由学习此岸驶向学习彼岸不可缺少的“桥或船”,也是其获得学习成功的有力保证。而学习方法指导法,即在学习过程中,家长通过多种途径和办法,指导孩子掌握正确学习方法,以使其真正学会“会学习”的科学教子方法。

一、家长要高度重视孩子的学习方法指导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种情况:同学校同班级同年龄,且智力大体相当的小学同学,有些人学习轻松愉快,几乎不费什么力气,还参加了不少学校组织的文体活动,但学习成绩一直处于优良水平;而另一些人学习加班加点,很费力气,且很少参加学校组织的文体活动,但学习成绩一直不够理想。其原因何在?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他们是否真正掌握了正确学习方法。或者说,孩子是否真正“会学习”。掌握了正确学习方法,“会学习”,孩子的学习就可以事半功倍;不掌握正确学习方法,不会学,孩子的学习则会事倍功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