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其实就是一个大家庭,每一个员工应该以“顾家”为己任,把自己当作“顾家”的一分子,将自己的事业、家庭与整个公司大家庭紧密相连,同命运共呼吸,为这个大家庭的发展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为公司要有所作为
有一位企业职员,他每天和别人一样按时上班,按时下班,有任务交给他,虽然做得不很出色,却也勉强按时完成,连他自己都承认,他是得过且过,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钟。
随着时间的流淌,公司里也发生了变化。公司业绩提高不小,人员也有不同的状态,有的同事得到了提升,有的加了薪水,可是他却越来越对这件工作感到厌烦,他已经不再为自己当初能够敷衍了事、得过且过而“窃喜”了,相反感觉自己每天都在做着相同的工作,每天都只是在机械地重复,他终究疲倦了,懈怠了,生气了,绝望了,最后终于决定辞职不干了。
总还要养家糊口,总还得去找工作,可是,这么激烈的环境下,找一份合他心意的工作谈何容易,他在辗转颠簸了两个月以后,还是没有找到满意的工作,要么薪水低,要么还是工作单调,要么就是心里压根抵触,不喜欢。后来他降低自己的标准,又是辛辛苦苦大半个月以后才勉强获得一份工作。可是做了几天,仔细想想:看看那里的工作条件,开出的薪水,还有换了环境,人脉关系全无——换来换去,现在的工作还不如以前的呢。
“做一天和尚敲一天钟”这种心态要不得,抱这样心态的人完全把自己的命运交给了别人,自己没有一点的主动,没有一点争取。他的美梦随时都会被别人叫醒,随时会中断自己的职场生涯。失业对他们来说,就和下班一样平常。
所以,无论我们在什么企业,都要对公司有所作为,否则的话,抱着混日子的心态,到头来,失去的将是自己的未来和前途。
那么,作为一名普通员工,怎样才能在公司中有所作为呢?
首先就是要有踏实为公司奋斗的信念。
公司不管大小,只要它给予我们发挥的平台,努力就是有价值的,付出就不会白费,不会像流水。其实更多时候我们不缺少机会,只是当机会在眼前晃悠的时候,我们习以为常,甚至将其视作负担。只要你认定了一件适合自己的工作,然后踏实地去做,用心地去做,相信事情一定可以做好,那一定地做成功的。
什么才是适合我们的工作?很简单,就是我选择的工作,正在从事的工作。在最初选择的时候,谨慎自问,这件事我有几成胜算?能不能做好?如果不行,扭头就走,不要想当然的暂时在此“委屈”一下。如果觉得好,或者可以尝试,那就踏踏实实、心无旁骛、埋下头去干出一番业绩来,不要让自己的时光消磨在无聊与观望之中。
现今社会上,每年有大批的大学毕业生等待就业,这批人大多都是自我定位很高,或者说是普遍大众对他们要求很高,可是,事实是,大学生的就业越来越难,就业后的待遇也不想我们想象的那么高,为什呢?企业为什么要对这些“天子骄子”这样呢?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中很多人都没有踏实为公司奋斗的信念。
其实,好多企业每年都要招进一批大学毕业生,然后像“宝”一样进行培训,希望他们成长为企业未来的精英与栋梁。而每年新进员工的“跳槽”率之高又让不少企业头疼不已。有的纯粹是为了工作经验,有的是嫌薪水太低,还有的是其他种种原因,都有理由。可是,我们想的是,理想是要追逐的,但是必须谨慎选择,这种不安定的心理、浮躁的表现怎么让公司放心,怎么让公司给出优厚的待遇?
站在公司的角度,公司需要的是能够为公司创造价值创造财富的人才,而不是整天想着公司能给予多少报酬的人,不是只想利用公司提供培训的人,不是想混两年经验拍拍屁股走人的人,当然更不是只想在公司死死混下去的人。
其次,要想在公司有所作为,就要从小事做起,慢慢地成功就会随之而来。我们来看看李嘉诚先生的例子,看他是如何从小事做起,最终步入成功的。
李嘉诚先生是公认的华人世界里的财富翘楚,被人们称为“商神”,他口袋里的钱,已突破了200亿美元。
李嘉城十四岁时,他的父亲就去世了,临终时,他没有交代什么遗言,却问李嘉诚有什么愿望。李嘉诚当即承诺:“日后一定会令家人有好日子过。”就这样一个直接而又动人的愿望。
李嘉诚为养家糊口放弃学业,辗转到一家塑胶厂当推销员。他知道,要想成为一个出色的推销员,首要的就是勤奋,其次才是头脑灵活。在推销生涯中,他充分发挥了这个“窍门”:当同事们每天只工作八小时,甚至不到八小时的时候,他却工作十六个小时,天天如此。
李嘉诚对“打工”的看法似乎与别人不一样:“对自己的工作,我绝对全情投入。从不把它视为赚钱糊口,向老板交差了事,而是将之当作是自己的事业。”就这样,一年时间,他的业绩便超越其他六位同事,成为全厂营业额最高的推销员。他当时的销售成绩,是第二名的七倍之多。十八岁的他便受到老板的赏识,被提升为部门经理。一年后,他又因为新的出色表现当上了销售公司总经理。
这就是李嘉诚先生的第一步,他没有一开始便被老板看中,他是通过自己的点点滴滴的勤勉努力,让老板最终知道这个年轻人是一个可用之才,他没有过多的言语,只是努力将自己手头上的“小事”做好,将工作交给他,就是放心,就是踏实。每天十六小时的推销工作,是多么的需要信心与耐心,要是我们做得到吗?有的人可能只做八小时就觉得很累了,退缩了,抱怨了,而李先生是十六个小时,是一般人的两倍,而且这十六个小时他一定是用全部的精力与激情去做工作,或者说是去享受工作。
在李先生巨大的成功和财富背后,不是天降鸿福,不是天上掉馅饼,也不是从祖上那继承来的,而是一个从小职员开始点点滴滴、勤勤恳恳地奋斗起来的艰辛历程。
李先生自己总结年轻时的成功时也说“10年的成功,10%靠运气好,90%仍是由勤奋得来”,显然这是很实在的说法,而我想,那10%的运气,也是建立在90%的勤奋的基础上的,正是他的勤奋,使他有力量有眼光在运气来临时把它牢牢把握住。任何坐以等待运气来找自己的人,终究成不了大的气候。
第三,就是要用心专研,将工作做到最好。
“在其位,谋其政,成其事”,这句古语到什么时候都不会过时。无论做到什么样的工作,只要你处在那个位置上,一定要全力以赴做好,一定要为公司负责。不要期待好的生活像天上的馅饼一样,落到自己面前。
如果等待美好的机遇掉下来,也不是没有可能,可是,我要花多少时间去等待?等得起吗?直到那一天,我已经在职场“混”了多年,身心俱疲,甚至看上去已经青春不再,还有激情与斗志去完成新的挑战吗?那个时候面对机遇,恐怕只能独自兴叹,再次让它走掉吧。
人的生活状态是靠时间培养出来的,不要让冷漠的时光慢慢冲淡、消磨自己的斗志。工作万事趁早,不要观望,不要等待。从现在开始,从小事开始,在自己的岗位上,向李嘉诚一样去战斗。
积极面对,勇于争取,踏踏实实地把工作做到最好,要证明给别人看,我可以做好这样的事。我也可以证明给别人看,如果还有一个另外的机会,我同样能够做的很好,同样会有所作为,我是优秀的员工。
把公司当作家
在公司里,就需要有一种归属感,归属感是什么?做个非常不恰当的比方,但是希望将这个意思传达出来,有人在马路上随地扔垃圾,可是回到自己的家里不会;有人在公共的水龙头前经常忘了关上,可是在自己家里不会,这就是归属感,就是一种“我属于她,她也属于我”的感觉,就是把她当作自己的那种感觉。职工的归属感,就是要把企业、公司当成自己家一样,这当成家当然不是那种有人曲解的“以公司为家”,将公私财产混同,而是用尽全力去为之努力,为之流汗。
有人会问,我不过是区区一个普通职工,在整个公司里,简直是微不足道,我能以公司为家吗?整个公司那么多人呢,我以公司为家,别人呢?
其实,整个公司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每个人不管干什么样的工作,那都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都是主不是宾,除非你是吃白饭的。如果少了你,公司将运转受阻,如果你不出力,公司的前进将减速。只要自己在岗位上干出业绩来,干出特点来,不管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都是这台大戏中的一员,都会得到人们的认可与尊重,人生的价值或者财富也就随之而来了。
19世纪末到20世纪40年代,在剑桥大学的书摊上,人们总能见到一个口含雪茄、留了一撇小胡子、面带笑容的人,他就是书摊的主人台维。台维先生的书摊,在剑桥摆了40多年。因为价格便宜,书种丰富,有许多教授和学生曾光顾过这个书摊。其中最典型的是经济学大师,凯恩斯,后来他与台维还成了莫逆之交。
台维去世后,剑桥人为他观版了《剑桥的书摊》一书。他生前,学校还曾专门为他举办过一个盛大的午餐会,师生们把他敬为上宾,感谢他提供的“永恒而伟大的知识”。
剑桥校园时,还有两个小人物。一位是普普通通的石匠,他把一生的心血花在雕刻和管理学校的石头上;另一位是名叫白蒂的小姐,负责大学打字室工作50多年,从没出现过差错。这两个人被剑桥授予了荣誉学位称号。
一所大学,它的成功和出名除了要靠一些杰出人物的支撑外,更多的是许许多多无名的小人物全心全意的服务与贡献。一个公司也是这样,要想获得好的发展,不光需要老板,不光需要部门经理,不光需要各种各样的人才,其实所有的人,都是这个整体中的一份子,都值得尊重,都不是可有可无的。
有一个年轻人,他在一家商店服务都7年了,可还是没有培养出工作的激情,没有培养出“归属感”,他总认为公司的老板“目光短浅”,他认为自己的工作业绩没有得到赏识,他就郁闷,可是于此同时呢,他仍然“雄心勃勃”:“像我这样一个学历不低、年轻有为的小伙子,还愁找不到一个体面而有前途的工作?”
有一次,工作时间,他正在向别人倾倒他心中堵了多年的苦水,正说着,有位顾客走到他面前,要求看看袜子。这位年轻店员对这名顾客的请求就像没听到,不理不睬,仍继续发着牢骚,虽然这位顾客已经显出不耐烦的神情,但他还是不理。最后,等他把话说完了,才转身对那位顾客说:“这儿不是袜子的专柜。”
顾客又问,袜子专柜在什么地方。这位年轻人回答说:“你问总服务台好了,他会告诉你怎样找到袜子专柜。”
7年多来,这个内心抑郁的可怜的年轻人一直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没有遇到“伯乐”,没有得到升迁和加薪的机会。真是愁煞人。
更糟糕的是,2个月后,公司人员调整时,他被解雇了。据说,“当时,他非常震惊,也非常激动和气愤……”而以后,他一改往日的“意气风发”,心情变得沉重起来,找了几个月也没有找到满意的工作。就整天奔波于各种面试之间,去追逐的工作机会也不比原来的好在在什么地方,但是他仍然感觉到了生存的压力和找工作的不容易,还是要去“为五斗米而折腰”。也许,如果他懂得珍惜原来的工作机会,努力工作,今天就不需要这样努力地去找工作了。
社会中有许多工作不顺利的人,他们充满了抱怨和痛苦。其实,他们自己所抱怨的东西,并不是导致失业的最主要原因。恰恰相反,这种抱怨的行为,刚好说明,他们不顺的处境是自己一手造成的。他们并没有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却心存种种不满,在他们不满的同时,老板同样已经对他们不满了。如果对待自己的工作,能够有一种“主人”的心理,像老板一样去为公司考虑,这样,工作能做不好吗?心情还会烦闷吗?老板还能不重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