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泾源史话
19040500000031

第31章 武工队神出鬼没(2)

化平解放红旗招展

剿匪除霸保卫政权

1948年2月,中共平东直属工委根据解放战争形势的发展,委派马有德、马兴魁赴化平县开展党的地下工作。他们到化平县后,遵照上级党组织指示,紧紧依靠贫苦农民,以白面河乡为重点,秘密培养和发展党员,建立党的组织。马有德、马兴魁借串亲戚之名和马来顺接头,先后发展马来顺、马志新、马玉山、禹生发为中共正式党员,并成立中共化平县地下党支部,马有德担任第一任支部书记。马来顺等4位同志先后又发展马连升、马金关、马金旦、赵金泉等27名党员。

化平县国民党特务为制造混乱,达到破坏革命的目的,到处煽动回族上层宗教人士与共产党作对,造谣说共产党抓到回族阿訇就放进锅里煮,陕西西安化觉巷清真寺的米阿訇已经让共产党煮了;共产党抓到国民党就把头割掉挂到城门上或树梢子上,把身子装进桶里。马有德根据这些情况,组织化平县地下党员积极开展反宣传活动,粉碎敌人的政治阴谋。全体党员在白面河街道、县城刷写革命标语,散发传单,揭露国民党的反动本质和欺骗宣传。同时,对国民党政权内部、宗教上层人士、党外不明真相者及时宣传,使这些人了解共产党的政策。中国人民解放军浩浩荡荡进军大西北,势如破竹,国民党军队节节败退,损兵折将,大肆抓兵要款。地下党组织及时抓住这个斗争焦点,组织人民进行抗丁抗粮抗款斗争。选派马志新、于长时打入国民党化平县自卫队和警察队内部,派兰生奎担任泾南镇第四保保长,马金保任第五保保长,利用公开身份进行党的地下工作。

1949年解放前夕,马有德召集化平县全体党员传达平东工委“关于做好准备,稳定局势,争取和平接管国民党县级政权”的指示,对党员明确分工后,决定指导工作重点由白面河(泾河源)一带转移到县城,要求打入国民党内部的共产党员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应付敌人,站稳脚跟;二是尽量劝导国民党内部的军政人员少做坏事;三是及时掌握敌警察队、自卫队、便衣队内情,做分化瓦解和争取工作,努力做到化平县解放时,防止敌人携枪逃跑,进行破坏和暗杀活动。7月1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十九兵团挺进大西北,周边市县陆续解放。化平县县长丁俊才见大势已去,带领自卫队、警察队及军政要员100余人离开化平县城,从香水峡(西峡)向定西方向逃跑。行至峡内红沟时,化平籍士兵在地下党员的宣传鼓动下,思想动摇,认为跟随丁俊才是死路一条,于是停止前进,一时矛盾激化,双方发生枪战,丁俊才乘机带领亲信夺路西逃。剩余120人在地下工作者的说服引导下返回化平,沿关山进入老龙潭一带。地下党负责人马有德在白面河(泾河源)召开全体党员紧急会议,研究收编自卫队、警察队和接管国民党化平县政权问题。7月29日,马有德、马鸿德等同志在白面河(泾河源)西一处坟地附近,与自卫队队长兰景致、警察队队长马志强商谈收编事宜。经过谈判,最后双方达成协议。自卫队、警察队随即开进泾南镇(今泾河源镇)。马有德在白面(泾南镇)的集市上,组织召开了由全体党员、社会名流和部分群众参加的群众大会,宣布化平(泾源)解放,宣传介绍全国解放战争形势和共产党爱国救民主张,对投诚部队表示热烈欢迎,正式宣布将国民党自卫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执行城防警卫任务,维护社会秩序。当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独立第二军开进化平县,化平县地下党组织配合解放军接管国民党政权,收缴社会闲散枪支,查封仓库物资,并警告民国县、镇、保各级在职人员安分守己,不许胡作非为。原国民党化平县参议长马怀德、华亭县城关镇镇长马连升自称是解放军十九兵团代表,是派来的化平县县长,招摇过市,发表演说,蛊惑人心,被地下党及时识破。8月6日,平东工委派11名老干部和马有德到化平县组建政权机构,委任李俊为县委书记、艾青山为县长、马有德为副县长,化平县人民政府正式成立。

泾源县于1949年7月29日解放,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新政权,使全县26000余名回汉人民获得新生。但国民党潜伏下来的一批特务、政、警、宪人员及一些兵痞流氓,不甘心失败,妄图东山再起,颠覆人民政权。在平凉地区以马云山(八十二军马继援的参谋长)为首组织了数千人的反革命“忠义救国军”。泾源县的沙文喜、兰景致、孙宝良、王志太等一伙匪特也参加了攻打平凉县城的行动。攻打平凉县城失败后,沙文喜等人接受马云山的派遣,连夜返回泾源。经过密谋策划,网络匪特30余名,并串通县公安队内部一些不纯分子,于5月11日晚攻打泾源县城,很快就被守城部队和干部击退。这伙匪特里应外合的阴谋未予得逞,就化整为零,以六盘山密林为依托,到处抢劫群众的财产,扰乱社会秩序,气焰十分嚣张。据侦察掌握,除本县有数股土匪外,还有来自固原方向的5股土匪,在固原剿匪部队的追击下,向泾、固交界一带的山区移动,即张某某(固原人)一股13人,携步枪8支;马宝元(固原人)一股20余人,携带枪10余支;马彦生(固原人)一股9人,携枪7支;张占魁(固原人)一股14人,携步枪6支、手枪1支;马成义(固原人)一股11人,携步枪6支、手枪3支。这些土匪已在大湾、什字、蒿店、黄花一带进行抢劫活动,其中马成义一股进入泾源黄花区,被泾源警卫连击散,窜入六盘山林区。

在泾源县境内发现有3股土匪,其中一股5人、一股9人、一股13人,携枪10余支,主要活动在泾南、泾北沿关山一带。据此,泾源调派县游击大队(后改警卫连)分头搜山剿匪,采取军事清剿与政治瓦解相结合的方法,各区公所组织一支武工队,一方面深入农村宣传教育群众,发动群众,揭露匪特的罪恶;一方面发展民兵组织,维持社会治安,配合部队消灭土匪,保卫群众安心生产。1950年7月10日,以沙文喜为首的一股匪特暗窜到园子乡穆家沟,群众举报后,泾北区区委书记王九州立即带领10余名民兵前去追捕,在与匪特搏斗中,民兵马连江被匪特用大刀杀害。10月10日,县公安局干部马彦彪等7人,从平凉军分区运送军用物资行至秋千架坡底林区时,遭到股匪秦广荣、马成义、马成虎等的伏击。在枪战中,马彦彪和警卫战士马志成光荣牺牲,县武装科干部杨国统身负重伤,土匪抢去战马1匹,步枪7支,单军服180套,人民币225万元(旧币)。剿匪部队接到报告后,迅速进行追剿,俘匪2名,追回战马l匹,步枪1支,军服80余套。

解放一年多,共发生土匪抢劫案6起。由于土匪骚扰破坏,生产受到很大影响,为此,县委和县剿匪委员会多次开会研究,分析匪情,制定剿匪方案。以“四峡”(西峡、东峡、红峡、沙塘峡)为防匪重点区,加强对剿匪工作的领导,除和友邻县剿匪部队密切配合外,还在各乡建立了民兵组织,以乡为单位编为1个中队,全县共编16个中队,47个小组,乡长兼任民兵队长,共发展民兵225人,组织民兵巡逻放哨,监视匪特活动,发现匪情,一方面及时向政府报告,一方面组织力量进行追捕。由于组织严密,四面出击,土匪在乡村无立足之地,剿匪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黄花区四乡民兵杨占清等捕捉土匪2名,缴获步枪1支,手榴弹1枚,子弹9发;泾南区一乡民兵在泾河滩捕捉土匪3名;泾北区六乡民兵队长于进喜在红峡发现股匪10余人后,立即报告区政府,并亲自给剿匪部队带路,追捕土匪,击伤土匪1名,缴获白土布24匹。加强宣传教育工作,包括土匪家属的思想教育工作,促使一部分土匪自首坦白,登记交代问题。全县共捕捉、劝说自首土匪380名。县委贯彻执行了宽大与镇压相结合的方针,其中处决12名,判刑74名,管制40名,从宽处理254名。通过剿匪稳定了群众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