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医学经络美容——简单而行之有效的美容方法
19041100000015

第15章 腧穴与经络美容(3)

(八)足少阴肾经

1.经脉循行

足少阴肾经从小趾下边开始,斜向脚心,出于舟骨粗隆下,沿内踝之后,分支进入脚跟中;另一支上向小腿内侧,出腘窝内侧,上大腿内后侧,通过脊柱,属于肾,络于膀胱。

上行主干从肾向上,通过肝、膈,进入肺,沿着喉咙,夹舌根旁。

2.本经美容特点

(1)肾是先天之本,是人体生理性衰老的根本原因。本经可用于中老年人养生保健,抗衰老,乳房的保健美容按摩。

(2)肾为一身阴阳的根本:阴虚则形容失于濡润,出现干枯憔悴早衰之貌;内热则睡眠、情绪不安。阳虚则形神失于温养而缺乏生机;内寒则代谢滞缓而体内痰瘀积。因肾阴不足、肾阳不足或阴阳不调引起的形神损美性改变。

(3)肾主骨生髓,其华在发,开窍于耳。齿为骨之余,发为血之余,临床上治疗骨骼与牙齿及毛发、耳部疾患等亦多选用肾经。

(4)肾主生殖,与妇女乳房发育月经关系密切。

(5)肾主水,肾的气化功能正常则水液输布、排泄正常,反之则引起水液潴留,而见颜面及肢体水肿或皮肤干枯不荣等症。

3.本经常用美容穴位

(1)涌泉

定位:正坐或仰卧,跷足。在足底部,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当足底2、3趾趾缝纹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处。功用:补肾宁心。主治:神经衰弱、失眠、口疮、足冻疮、足皲裂。本穴为保健要穴之一,多用灸法。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2)太溪

定位:坐位平放足底,或仰卧。在足内侧,内踝后方,当内踝尖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功用:益肾强身。主治:面黑、老年性瘙痒症、脚癣、水肿、冻疮、视物不清、手足心热、神经衰弱。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3)照海

定位:正坐平放足底,在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

功用:滋阴宁神。

主治:脚癣、失眠、目赤肿痛、喑哑。

刺灸法:直刺0.5~0.8寸。可灸。

(4)复溜

定位:正坐或仰卧。在小腿内侧,太溪穴直上2寸,跟腱的前方。

功用:养阴敛汗。

主治:盗汗、手足多汗、无汗、下肢水肿、牙痛。

刺灸法:直刺0.8~1寸。可灸。

(九)手厥阴心包经

1.经脉循行

手厥阴心包经从胸中开始,浅出属于心包,通过膈肌,经历胸部、上腹部和下腹部,络于上、中、下三焦。胸中支脉:沿胸内出胁部,当腋下3寸,向上到腋下,沿上臂内侧,于手太阴、手少阴之间,进入肘中,下向前臂,走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之间,进入掌中,沿中指桡侧,出于末端。

2.本经美容特点心包又称心包络,是心脏的外围,有保护心脏的作用。对心血、心神具有良好的调治作用。当心血、心神失调时,形神均会出现明显的变化,比如,面色、皮肤、精神等。“诸痛痒疮,皆属于心”,所以本经在针灸美容中治疗的病症以热毒炽盛所致的疹癣疮疡为主。

3.本经常用美容穴位

(1)曲泽

定位:正坐或仰卧。在肘横纹中,肱二头肌肌腱的尺侧缘。

功用:清心泄热。

主治:心烦失眠,心悸,口舌生疮。

刺灸法:直刺0.8~1寸,或用三棱针刺血。可灸。

(2)内关

定位:正坐或仰卧,仰掌。在前臂掌侧,曲泽与大陵穴的连线上,腕横纹上2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功用:宁心和胃、润肤益颜。主治:胸胁痛、神经衰弱、癔症、面紫暗或红、手颤、冻疮。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3)大陵

定位:正坐或仰卧,仰掌。在腕掌横纹的中点处,当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功用:清心凉血。主治:手皲裂、湿疹、失眠。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4)劳宫

定位:正坐或仰卧仰掌。在手掌心,当第2、3掌骨之间偏于第3掌骨,握拳屈指时中指指尖处。功用:安神降逆,清心止痒。主治:口疮、冻疮、疥癣、手汗、手皲裂、口臭。刺灸法:直刺0.3~0.5寸。可灸。

(十)手少阳三焦经

1.经脉循行

手少阳三焦经起始于无名指末端,上行小指与环指之间,沿手背,出于前臂尺骨与桡骨之间,向上通过肘尖,沿上臂外侧,向上通过肩部,交出胆经后边,进入缺盆,分布于膻中,散络于心包,通过膈肌,遍属于三焦。

(1)胸中支脉:从膻中上行,出锁骨上窝,上向颈旁,联系耳后,直上出耳上方,弯下向面颊,至眼下。

(2)耳后支脉:从耳后进入耳中,出走耳前,经过上关前,交面颊,到外眼角,接胆经。

2.本经美容特点三焦经脉循行过项,入耳中布耳周,行至面颊,抵眼眶。三焦经主通行元气,为水液运行的通道。故针刺三焦经穴可治疗①水液代谢不畅,肥胖臃滞;糟粕排泄不畅,便秘腹胀,内热积滞;②头面五官病。

3.本经常用美容穴位

(1)外关

定位:正坐或仰卧,俯掌。在前臂背侧,当阳池(腕背横纹中、指总伸肌腱尺侧缘凹陷中)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2寸,尺骨与桡骨之间。功用:疏风清热。主治:荨麻疹、瘙痒症、面瘫、面肌痉挛、神经性皮炎、单纯疱疹、目赤肿痛、手颤、耳鸣、耳聋。刺灸法:直刺0.5~1.5寸。可灸。

(2)支沟

定位:正坐或仰卧,俯掌。在前臂背侧,阳池与肘尖的连线上,腕背横纹上3寸,尺骨与桡骨之间。功用:理气通络。主治:带状疱疹、丹毒、湿疹、瘙痒症、疥癣、疖疮、胸胁痛、便秘。刺灸法:直刺0.5~1.5寸。可灸。

(3)翳风

定位:正坐,侧伏或侧卧。在耳垂后方,乳突与下颌角之间的凹陷处。功用:通窍聪耳,祛风泄热。主治:面瘫、面肌痉挛、脱发、头面疥癣、风疹、神经性皮炎、下颌关节炎、痄腮、颈淋巴结核、耳鸣、耳聋。刺灸法:直刺0.8~1.2寸。可灸。

(4)角孙

定位:正坐,侧伏或侧卧。在头部,折耳廓向前,耳尖直上入发际处。功用:清热散风,消肿止痛。主治:脱发、痄腮、耳部红肿、耳鸣、耳聋。刺灸法:平刺0.3~0.5寸。可灸。

(5)丝竹空

定位:正坐或仰卧。在面部、眉梢凹陷处。

功用:祛风明目,除皱美颜。

主治:面瘫、鱼尾纹、斜视、目赤肿痛、眼睑跳动。

刺灸法:平刺0.5~1寸。不宜灸。

(十一)足少阳胆经

1.经脉循行

足少阳胆经起于目外眦,上行至额角,下转至后,沿颈走手少阳经前面,到肩上交出手少阳经后面,入于缺盆。耳部的支脉:从耳后入耳中,出走耳前,至目外眦后方。外眦部的支脉:从目外眦下走大迎,会合手少阳经至眶下方,下行经颊车,下行颈部会合前一支脉于缺盆,然后下行至胸中,穿过横膈,络肝属胆,沿胁肋,经气街,绕毛际,横入环跳。缺盆部直行的经脉:从缺盆下腋,沿胸部过季胁,向下与前一支脉会合于环跳,以下沿大腿外侧到达膝外缘,下行腓骨前面,直下到达腓骨下段,下出外踝前,沿足背出第4趾外侧端。足背部支脉。从足临泣分出,沿第1、2跖骨间出大趾端,返回穿入爪甲,出毫毛部,与足厥阴肝经相接。

2.本经美容特点

(1)疏理肝胆之气,利于血脉畅通,条达七情。本经可用于治疗面色晦暗,无光泽,皮肤干燥失去润泽或皮肤油腻。

(2)清泻肝胆之热,益于妇科病、目疾、痒疾、耳疾治疗。

3.本经常用美容穴位

(1)瞳子髎

定位:正坐或仰卧。在面部,目外眦旁,当眶外侧缘处。

功用:疏风散热、明目除皱。

主治:眼角皱纹、口眼斜、面肌痉挛、目赤肿痛、近视、斜视。刺灸法:向后平刺或斜刺0.3~0.5寸,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

(2)听会

定位:正坐或仰卧。在面部,当耳屏间切迹的前方,下颌骨髁突的后缘,张口有凹陷处。功用:清热通络。主治:面瘫、面肌痉挛、耳鸣、耳聋、牙痛、颞下颌关节综合征。刺灸法:直刺0.5寸。可灸。

(3)上关

定位:耳前,下关直上,当颧弓上缘凹陷处。

功用:祛风通络。

主治:面部保健美容按摩;面瘫、面肌痉挛、牙痛、面痛。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

(4)完骨

定位:耳后乳突后下方凹陷处。功用:祛风通络。主治:头面部保健美容按摩;面瘫、偏头痛、失眠、咽喉肿痛、牙痛。刺灸法:斜刺0.5~0.8寸。可灸。

(5)阳白

定位:额部,平视瞳孔直上,眉上1寸。

功用:祛风除皱。

主治:额部保健美容按摩;面瘫、面肌痉挛、眼睑下垂。

刺灸法:平刺0.3~0.5寸。可灸。

(6)风池

定位:平风府(后发际正中直上1寸)穴,胸锁乳突肌与斜方肌上端之间的凹陷处。功用:祛风。主治:头部保健按摩;头痛头晕、面瘫、面肌痉挛、皮肤干燥瘙痒、痤疮、荨麻疹。刺灸法:针尖微下,向鼻尖斜刺0.5~1寸。可灸。

(7)带脉

定位:章门穴(第11肋端)直下平脐处。功用:活血调经。主治:妇女月经不调、带下病、子宫内膜炎、附件炎、盆腔炎等原因引起的面色晦暗、黄褐斑、痤疮等。刺灸法:直刺0.8~1.2寸。可灸。

(8)风市

定位:在大腿外侧部中线上,直立垂手时,中指尖处。

功用:祛风止痒。

主治:荨麻疹,遍身瘙痒,皮肤过敏。

刺灸法:直刺0.5~1寸。可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