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历史了解回族
19043900000038

第38章 清代陕西回族的人口变动(2)

根据曹树基的研究,从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至嘉庆二十五年(1820年)的44年间,陕西全省的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为9.6‰,扣除移民因素的影响,实际的人口年平均增长率为3‰~4‰[39]。明清之际,陕西省的人口谷底出现在顺治十二年(1655年)[40],由于经济状况及婚俗习惯等原因的影响,清代陕西回族的发展、繁衍可能稍快于汉人。假设1655~1861年的206年间,全省回民人口的年平均增长率为3.4‰,以1861年170万的人口规模为基数,按3.4‰年平均增长率进行回溯的话,那么,1655年陕西回民人口总数大约有84.5万。

三、清代陕西回族人口谷底数估算

同治元年(1862年)陕西省爆发了著名的回民起义。长期以来,西北地区“回汉杂居,俗尚各别,睚眦小忿,本人情所不能无”[41]。回、汉两族对于这种因习尚绝殊而导致的“龃龉相仇杀,(亦)视为固然者久矣”[42]。然而,清廷却利用这种矛盾,采取以汉制回的政策,处处偏袒汉人,“凡争论斗殴,无论曲直,皆抑压回民。汉人复持众欺凌,不知回性桀骜,亿万同心,日积月长,仇恨滋深”[43]。此外,在政治上回民也受到重重压制,“刑部自宪庙以来,屡奉堂官严禁,虽皂卒亦不许一回杂入”[44]。左宗棠在分析这次战争的起因时亦指出,“陕回之祸由于汉回构怨已久,起衅之故实由汉民”[45]。

关中地区的西安、同州、乾州等府州既是全省回、汉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也是回、汉矛盾最为激化的地区。至咸丰末年,这种矛盾已经发展到一触即发的程度。同治初年,随着太平军入陕,矛盾随之激化,战争爆发了。从1862年初到1869年底,这场战争整整持续了7年之久,整个陕西省,尤其是人口稠密、富甲一方的关中地区成为双方厮杀的战场。其间除了清军与回民军之间的镇压与反镇压外,更有回汉之间的民族大仇杀,大批回民与汉人因此而丧生。

有关战后陕西回族人口数量的记载,最早见于民国学者的估计,1940年前后,陕西回民总数大约有20万[46]。实际上,20万应该是整个陕甘宁边区的回民人数,20世纪40年代,陕西回民的人口数量远没有这么多。因为,直到1953年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时,陕西回民人口总数也只有5.5万口[47],这当中还包括了部分自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中央到达陕北后以及抗战爆发后从东部各省陆续迁移而来的回民。

据左宗棠奏报,同治年间的回民起义结束后,陕西回民仅省城西安尚有二三万,其余尽族西行[48]。实际上,陕南地区因秦岭阻隔,受战争影响相对较小,战后还有部分回民。马光启言:“(战后)陕西除省垣以内、秦岭以南,凡三辅及陕北一带,茫茫大地,皆无吾教人之足迹矣。”[49]但是,战后陕西地区的回民人数不会很多,胡振华以为战后陕南回民还有三四万,所言当误[50]。因为,直到1953年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时,陕南汉中、安康(即清兴安府)两地回民人口总数也仅有2万口[51]。除此之外,可能尚有少量回民冒充汉人,隐匿本省。由于这次回民起义很大程度上是数十百年间积累起来的回汉矛盾所引发的,因此,起义中除了清军的镇压之外,更有回、汉之间的民族仇杀。人口相对较少的回民根本无力和人口众多的汉民相对抗,为了免遭杀戮,战时及战后有部分回民冒充汉人,这种情况甚至一直持继到1949年以后。1963年进行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普查时,就有回民拒绝承认自己是回族的情况发生[52]。估计战后陕西境内幸存的回民人数有三四万口,或者更多一些。

据左宗棠奏报,西北战事结束后,甘肃幸存的陕西回民大约有6万余口,分布在宁、灵和河湟等地。其中,固原的陕回数千人被安插在平凉的大岔沟一带;金积堡的陕回1万余人被安插在平凉的化平川一带;河州的陕回1万余人被安插在平凉、会宁、静宁和安定等处;西宁的陕回2万人被安插在平凉、秦安和清水等处[53]。此外,尚有2000余口回民随白彦虎逃往俄罗斯境内[54]。考虑到战时逃往新疆、内蒙古、四川以及河南等省的陕西回民,估计战后陕西境外幸存的陕西回民人数在10万口左右。

总计以上两组数据,1880年陕西回民人口谷底数不会超过15万。同战前全省的175万的峰值人口数相比,战乱中损失的回民在160万口左右,人口损失率高达91.4%。

许多战前回民聚居的州县,战后成为回民分布的荒漠,如《华州乡土志》记载战前“州境向有回种人……自唐中叶回鹘人来长安者或留居沙苑,卵翼蕃息,历千余年,曼及州境”,战后“州民无复异种”[55];大荔县“回教绝迹焉”[56];而县战后更是“回民绝迹于,汉人之外无复异种”[57]。据左宗棠奏称:“以陕回人数计之,从前无事时散处各州县,地方丁口奚啻数十万,现计除西安城中土著两三万外,余则尽族而行,陕西别无花门遗种。即合金积、河、狄、西宁、凉州等处现剩陕回计之,丁口亦不过数万,其死于兵戈、疾疫、饥饿者盖十之九,实回族千百年未有之浩劫。”[58]陕西巡抚刘蓉亦言:“西、同、凤三府,地最饶沃,古称陆海,今土地之开垦者十不二三,而人民之死亡者十居六七……向日绣壤相错之地,树木丛生,丫杈成拱,或行数十百里不见一椽一屋一瓦之覆。炊烟昼绝,豺獾夜嗥,气象殆非人境”[59]。

四、结 论

纵观清代270多年的历史,陕西回族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大起大落的过程。清初全省回民总数大约有84.5万,经过康、雍、乾、嘉、道5朝200多年的休养生息,才发展到170万口左右的规模。但在同治年间回民起义爆发后,短短六七年内,全省回民人口损失高达155万,战后陕西回民锐减至15万口左右,人口损失比例超过91%。

同治年间,陕西全省战乱不断,生灵惨遭涂炭,人民流离失所,社会经济遭受了极大的破坏。短短的7年内,全省人口损失总数高达数百万[60]其中仅回民人口损失就有155万口之多。战争中汉人的损失数量远远高于回民,但就其相对数字来讲回民人口的损失比例又远远高于汉人,高达91%几乎到了亡族灭种的程度。不少战前回民聚居的州县,战后回民踪迹全无。战争不但使历经200多年逐步积累起来的回民人口丧失殆尽,而且还摧毁了陕西回族继续发展的基础,改变了全省人口的民族结构,直到今天陕西回族人口再也没有恢复到清初的规模。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时,陕西回民人口总共只有13.2万,仅占全省人口总数的0.4%全国排名第15位[61]。

数据来源:1823年人口数据来源于(清)庐坤《秦疆治略》、王志沂《陕西志辑要》;1861年人口数于1823年人品数基础之上按3.4‰的年平均增长率推算得出。3.4‰的年平均增长率为一估算数值,详见曹树基《中国人口史》第5卷《清时期》第398页;西乡县1823年人口数据当为1828年,转引自道光《西乡县志·户口》。

[1]据陕西省统计局统计资料整理。转引自曹占泉《陕西省志·人口志》,三秦出版社,1986年,第159页。

[2]邱树森:《中国回族史》,宁夏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533~746页;胡振华:《中国回族·陕西回族》,宁夏人民出版社,1993年,第131~144页;马启成,等《回族》,民族出版社,1995年,第1~22页。

[3]张天路等:《中国穆斯林人口》,宁夏人民出版社,1991年,第4页;史念海等:《陕西通史》(民族卷),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272页。

[4]易孔昭等:《平定关陇纪略》(卷1),载《回民起义Ⅲ》,神州国光社,1953年,第247页。

[5]左宗棠:《左文襄公全集》“奏稿:卷44·复陈拟办事宜并办理营务城防各员请奖折”,载《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续辑》(第644册),沈云龙著,台湾文海出版社。

[6]杨虎城:《续修陕西通志稿》“卷175·纪事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