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哲学礼让操守
19044200000006

第6章 礼让篇(5)

另一次摩擦发生在攻打江夏的时候,敌将黄祖连吃了两次败仗,退守在江夏城中,周瑜、程普率兵围在城外。程普估计到敌人会从城西门逃走,因此要领兵围击,不让黄祖逃跑。但周瑜不同意。周瑜处事历来格外谨慎,他担心黄祖孤注一掷,如果程普分兵前去西门,吴军的力量就不足以抵挡黄祖的冲击了,那就会影响到战争大局。两人争吵了一番,周瑜坚持不让,程普也只好放弃行动,但心中怏怏不乐。到了下午,探马来报:“城中黄祖正准备出逃”,程普又要求出兵,这次周瑜同意了,可程普率兵赶到西门时,黄祖已先一步逃出城去了,程普快马追赶还是没追到。最后是吴军先锋甘宁遇到黄祖,一箭射死,取下首级回营领了头功。程普极为懊恼,心想:“若不是周瑜阻拦,这头功本来是自己的,现在自己却落了个劳而无功。”过后和别人说起这件事,他还是嘀咕个没完:“兵贵神速,可有人却等鸟兽都跑光了,才叫猎手出去打猎,我真不知道这个人是太笨了,还是另有居心。”周瑜听说了这些话,十分气愤,但想到自己确实有一点责任,而且程普也不会听自己耐心地解释当时的考虑,弄不好隔阂会更深,所以这次又只好苦在心里,不同这位怪脾气的老将军计较。

如今,两人又一次成了正副都督,必须天天见面,事事商量,可真是应了那句话:“冤家路窄”了。难怪持事稳健,很有雅量的周瑜这次也有些忧虑与烦闷了。不过,他还是像往常挂帅出征一样,提前准备好了一切,并于前一日发出号令;“明晨升帐点兵出发,不得有误!”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周瑜已全副戎装来到大营。不一会儿,各营将领也已齐集在中军大帐外,一片肃静,等待都督升帐召见。不一会儿,听到传令升帐,鲁肃、黄盖、甘宁等二十多名将校,依次进入大帐,秩序井然。参见礼毕,周瑜环顾众人,却发现单单少了副都督程普,正要发问,程普的儿子小将程咨出来禀告:“父亲得病卧床,嘱小将代为请假。”周瑜一听,不由得心头火起:昨天还好好的,今天能有什么大病?作为副都督,居然不来参加升帐仪式,这不是分明要给我难堪吗?按当时的军法,若不是无法走动,必须参加升帐点卯,然后才可请假。周瑜刚刚责打了一名没来参加点卯的都尉,现在真想发出号令,将程普军法从事。可又一想,正副都督大战之前先闹个势不两立,这究竟对谁有好处?自己还是多作忍让,再想办法挽回吧!想到这儿,周瑜的怒气消了大半,十分平静地对程咨说;“知道了。”挥手让程咨退入行列。

点卯完毕,周瑜肃然起座,说道:“当今曹操一手遮天,这回又贪得无厌,想灭掉东吴。现在我奉命率军讨伐曹操,希望全体将士上下一心,奋力杀敌.,忠于各自职守。有功必赏,有罪必罚,众位切切牢记!”说完,当即点将发兵。顷刻之间,众将纷纷领命而去,各自率部奔赴岗位。

周瑜这才缓了一口气,坐在案前不禁又想开了程普的事,不住地自问:“怎么办好呢?是不理他,自己率部出发呢?还是……”猛然间,周瑜心头一亮,想起了刚刚读过的史书上的故事:《将相和》。他又默默地想了一会儿这段历史故事,不禁开始自责起来:程普这位忠心耿耿的老将军,总是和自己过不去,怎么能全怪他呢?自己有时确实不对,也是有责任啊!现在老将军心中不高兴,身体不适,我却不闻不问,独自领兵而去,这不是大错特错了吗?想到这里,周瑜赶紧起身,吩咐备马,决定亲自到程普的家里探望老将军。

程普这时正躺在家里,他倒没什么大病,只是心情不好,浑身便有些不适的感觉。躺在床上,心里对发兵的事也是放心不下,等儿子程咨回来,他赶紧叫来询问。儿子一五一十地讲完,经验丰富的程普,心中不禁暗自佩服,见周瑜把军队安排得井井有条,极为妥帖,他也就放了一半儿的心。然后接着问儿子:“周都督没有怪我吗?”程咨回答说:“都督在这之前,曾责打了一名没有亲自告假的都尉,全军震惊,得知父亲有病后,也愣了片刻,但没说什么,仍旧照常发布命令。”程普听后,又放下了另一半儿心,可转念一想,自己是副都督,大敌当前,竟和都督耍起脾气来,这不是太不应该了吗?全军将士会怎么看我?想着想着,他有点躺不住了,可又不好意思去大营,正在不知如何是好的时候,门官来报告:“周都督来访。”

程普一听,又惊又喜,忙让儿子出迎,此时周瑜已来到门外,见到程咨,悄声说道:“不必行礼,切勿惊扰了老将军,老将军好吗?”边说边走进屋来,快步走到程普床前,拱手问候。程普一把抓住周瑜双手,紧紧握住,激动地说:“周都督海量,老夫鲁莽无知,您不要见怪!”说完,热泪纵横。周瑜也非常感动,连声说道:“过去的好多不是,都在我的身上,希望老将军宽心,快快把病养好。”两人你谅我让,多年的摩擦,居然三言两语就在床头化为乌有了。

程普心情一好,身体也不再有什么不舒服的地方,马上答应与周瑜共同出征抗敌。中午,程普请周瑜一同用过午餐,然后就披挂整齐,一老一少并辔启程,直赴前线。众将士得知此事,群情激奋,斗志倍增,在二位都督的指挥下,英勇杀敌,终于叫几十万曹兵大败而回,赢得了赤壁大战的胜利。

后来,周瑜、程普二人再也没闹过别扭,两人肝胆相照,互相体谅,成了忘年交。程普多次对人说:“和周公瑾(周瑜字公瑾)交朋友,就像是喝了存放多年的美酒,自己不知不觉就被醉倒了。

关羽扛刀

三国时蜀国大将关羽,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胯下赤兔马,手中偃月刀,足智多谋,是一员让对手闻风丧胆的虎将。但他为人十分忠义,宽厚仁让。这里就讲一个关羽扛大刀的故事。

关羽的大刀,又大又沉,常人根本搬不动,平日给他扛刀的,是一个力大无穷的壮士,名叫周仓,他扛着大刀,跟随关羽南征北战,立下了功劳。

有一次,关羽乘战事平息的机会,要从荆州回老家解州省亲,周仓自然也得跟随着。周仓的老家在关西,离解州不太远,周仓便向关羽提出了请求:“关将军,你这次回老家省亲,能不能去往我的老家关西弯一趟呢?我也想回家看看。”

关羽心想,周仓给自己扛了这么多年的大刀,功劳不小,弯就弯吧!于是满口答应了。哪知周仓又接着提出一个请求:“关将军,我给你扛了半辈子的大刀,这回路过我的家乡,你能不能给我点面子,给我扛一回大刀呢?”

关羽听了,又好气又好笑,但仔细想想,周仓的请求也是出于人之常情,不算太过分。平时是周仓为自己辛苦,这次自己也该做出让步,扛一次大刀,给他些面子,有什么不可以呢?关羽心里已决定同意周仓的请求,但他还想和周仓开个玩笑,就说:“可以是可以,不过我俩得讲个条件。”

性急的周仓赶忙问:“什么条件?你快说。”

关羽指着打谷场上的稻草说:“咱俩比赛甩稻草,看谁甩得远些,你要是甩得远,我就答应给你扛刀。”周仓问:“我甩一根行不行?”关羽说:“甩一根儿、甩一捆儿,你随便!”

周仓弯腰拣起一根稻草,使劲扔了出去,他平日摆弄关羽的偃月刀如同玩物,哪会把一根稻草放在眼里。可这根稻草就是不同于那把大刀,只见它飘飘摇摇,没飞多远就落在了地上。接着,关羽抓起一捆稻草,随手一扔,稻草捆儿就飞了出去,落点比周仓的一根稻草远多了。

周仓赶紧说:“这样不行,不行,我扔一根,你也得扔一根。”

关羽笑着说:“好好好,那我就扔一根。”他捡起了一根稻草,扔了出去,结果还是比周仓远一些。原来,关羽挑的是一个带谷穗的稻草。

周仓见自己输了,就耍赖,说第一回合不算,要再来第二回合决定输赢。关羽点头答应,指着稻场边一群爬来爬去的蚂蚁说;“这次咱们比谁打死的蚂蚁多,你打死的多,我就给你扛大刀。”

周仓暗自高兴,心想:打蚂蚁有什么难的?自己的手掌比关羽大,力量也大,这次肯定能赢。于是,他满有把握地张开大大的手掌,对准蚁群,猛力一拍,然后马上抬起手掌去数被拍死的蚂蚁,结果发现一只也没打死,一个个比刚才爬得更快了。周仓正在纳闷儿,却见关羽不慌不忙地伸出一个指头,对准蚁群中的一只蚂蚁,轻轻一捻,就把它捻死了。这一回合的比赛周仓又输了。

周仓怎肯罢休,又提出第一盘是初赛,第二盘是复赛,第三盘才是决赛的说法,一定要和关羽比比第三盘。关羽并不多说,笑着点头答应了。

稻谷场的旁边,有一个水塘,水面平滑如镜。关羽就指着水塘说:“我们再来比赛打水漂儿,谁打的多,谁就赢,怎么样?”

周仓从小生活在关西的大山里,不会打水漂儿,请关羽给他示范一下,看后觉得十分容易,就满口答应下了比赛条件。然后学着关羽的样子,在地上翻来翻去地找到了一个砖片儿,往水塘里使劲一扔、只听“咕咚”一声,砖片落到水中再也见不到了。轮到关羽,他找了一块不大不小、薄厚适中的砖片,弯着身子把砖片打了出去,只听“啪、啪、啪……”一阵水花声,小砖片一跳一跳地向对岸飞去,数也不用数,周仓又输掉了这盘决赛。

周仓做事有股倔犟劲儿,他心里也知道关羽为人随和,肯定对他有所谦让,于是提出再比一盘的要求,关羽果然不急不恼,又答应了这一要求。

周仓连输三盘,心里也在琢磨:关将军爱读《春秋》,读书多了计谋也多,所以他能胜我,现在我也用点小计谋,别再光凭力气硬比了。想到这儿,他就说;“关将军,前三盘是你出的主意,你占了便宜,这一盘我出主意怎么样?”

关羽自然没意见,问他比什么。周仓把腰一叉,大声说:“比拼大刀!”

关羽一听乐了,心想自己把一口青龙偃月刀使得出神入化,从未逢过敌手,今天居然有人跟他叫阵,也真是新鲜事。周仓见关羽没什么反对的意见,就提出:关羽在马上,周仓在马下。

拼杀开始了,乒乒乓乓,打得难分难解。周仓的武艺虽然比不上关羽,但也确实不一般,再加上今天格外卖力,发挥得相当好;至于关羽,本来就无心跟他认真拼杀,所以常常是刀下留情,不然的话,神威无比的关云长,一匹赤兔马,一口偃月刀,谁人能敌?打着打着,周仓心生一计,有意甩掉大刀,装出被打败的样子,关羽见状,也不假思索,以为第四盘已结束,就放马走了过来,哪知周仓一个鹞子翻身,从地上抓起一根马鞭,朝赤兔马的马蹄“叭”地一下抽了过去,一下子把赤兔马绊倒了,关羽也被摔到了地上,周仓飞身上前,从关羽手里夺下了大刀,高声宣布自己赢了!

关羽虽然知道周仓在耍无赖,但他本来就是要开个玩笑才提出比赛的,这时见周仓宣布赢了,虽然胜的很不光彩,但关羽还是笑着承认自己输了。答应到了关西就给周仓扛大刀。

就这样,他们绕道来到关西时,骑在赤兔马上的人已不再是红脸关羽,而是黑脸周仓。周仓家乡的人看到周仓威风凛凛地骑在马上,而关羽扛着大刀紧随马后,都惊奇地说:“嗨!黑脸周仓现在当官了!你们瞧,五虎上将关云长都给他扛刀了!”周仓听了,美滋滋地不说话,心里却说:“咱当官是当官了,不过当的是马倌!”关羽在后面也不说话,只认认真真地扛着偃月刀,倒真的像一个马倌了。

当然,周仓的威风只摆了一时,出了关西地界,坐在马上的就又是红脸关羽了,周仓又心甘情愿地扛起了大刀。不过,这时的周仓心里美滋滋的,着实感激关将军的仁厚、谦让!

七擒孟获

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各国的内忧外患都很严重。三国之间的争斗稍有缓和,各个国家就又忙着进行平定内乱、巩固后方的斗争了。

在蜀国,南部地区的骚乱就没停止过,并逐渐发展成叛乱,严重影响了国家的安定。深谋远虑的蜀国丞相诸葛亮,决定出兵南征,平定南方。

出征前,诸葛亮召集各位将军、谋士开会,商定南征的计划。众人纷纷提出自己的主张,其中一个叫马谡的说道:“按照以往的经验,南中这个地方的人性格倔强,如果用武力手段征服他们,他们很快就又会起来反抗。所以,最好的办法是用攻心战术,让当地的少数民族心服,以安抚策略获得他们的信任,这才是长久之策。”诸葛亮听了马谡的主张,内心十分高兴,这个建议正符合他长期以来所作的考虑。于是,和大家一起制定了为期五个月的南征计划,先对南方叛乱的汉族地主豪强进行镇压,再对少数民族首领采用安抚办法。

蜀军出征后,战斗十分顺利,很快消灭了叛军的主要力量。最后,只剩下一股由夷人孟获率领的,由少数民族组成的叛军,仍在负隅顽抗。于是,在益州郡,诸葛亮率领军队与孟获展开了一场赛意志、比智慧的艰苦战斗。

孟获从小生长在西南山区,夷人特有的生活习惯使他从小练就了一身能骑善射的好本领,再加上他生得虎背熊腰、力大无比,在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很少有敌手,名声很大。当叛军的首领被诸葛亮指挥的蜀军杀死后,孟获就被推为首领。

诸葛亮率领军队南征到达益州郡时,正赶上盛夏季节,天气酷热,大雨过后又非常潮湿郁闷,让人喘不过气来。各种传染病也时时威胁着将士的生命和健康,作战条件相当艰苦。但将士们斗志高昂,稍作休整后就开始了与孟获的第一次战斗。

战斗开始前,诸葛亮传令给自己的军队,不准杀死孟获,只准活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