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心态——成功人生的关键在于你的心态
19045900000001

第1章 积极心态的培养与呵护(1)

培养积极心态的重要法则

你的心态是你——而且只有你——惟一能完全掌握的东西,练习控制你的心态,并且利用积极心态来导引它。

一个人必须培养积极心态,否则,你就一事无成。

记住,你的心态是你——而且只有你——惟一能完全掌握的东西,练习控制你的心态,并且利用积极心态来导引它。

切断和你过去失败经验的所有关系,消除你脑海中和积极心态背道而驰的所有不良因素。

找出你一生中最希望得到的东西,并立即着手去得到它,去追求你的目标,并付诸于实际行动之中。

确定你需要的资源之后,便订定得到这些资源的计划,但要注意所订的计划必须适度,别认为自己要求得太少,记住:贪婪是使野心家失败的最主要因素。

培养每天说或做一些使他人感到舒服的话或事,你可以利用电话、明信片,或一些简单的善意动作达到此一目的。例如给他人一本杂志或书,就可为他带来一些可使他的生命充满奇迹的东西。日行一善,可永远保持无忧无虑的心情。

要知道打倒你的不是挫折,而是你面对挫折时的心态,训练自己在每一次不如意中,都能发现和挫折等值的具有积极意义的一面。

一定养成精益求精的习惯,并以你的爱心和热情发挥你的这项习惯,如果能使这种习惯变成一种嗜好那是最好不过的了。如果不能的话,至少你应记住:懒散的心态,很快就会变成消极心态。

当你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时,不妨帮助他人解决他的问题,并从中寻找所需要的答案。在你帮助他人解决问题的同时,你也正在洞察解决自己问题的方法。

彻底地“盘点”一次你的财产,你会发现你所拥有的最有价值的财产就是健全的思想,有了它你就可以自己决定自己的命运。

和你曾经冒犯过的人联络,并向他表达最诚挚的歉意,在完成道歉时,你也摆脱掉了内心的消极心态。

我们在这个世界上到底能占有多少空间,是和我们为他人利益所提供服务的质与量,以及提供服务时所表现出来的心态,成正比例的关系。

改掉你的坏习惯,连续一个月每天禁绝一项恶习,并在一个月结束时反省一下成果。如果你需要顾问或资助团体的帮助时,切勿让你的自尊心使你却步。

要知道自怜是独立精神的毁灭者,请相信你自己才是惟一可以随时依靠的人。

把你一生当中所发生的所有事件,都看作是激励你上进而发生的事件,因为只要你能给时间消除你烦恼的机会的话,即使是最悲伤的经验,也会为你带来最多的财产。

放弃想要控制别人的欲望,在这个欲望摧毁你之前先摧毁它,把你的精力转而用来控制你自己。

把你的全部心思用来做你想做的事,而不要留半点思维空间给那些胡思乱想的念头。

藉着每天的祈祷,加入感谢你已拥有的词句来调整你的思想,以使它为你带来你想要的东西和想处的环境。

向每天的生活索取合理的回报,而不要自己等着回报跑到你的手中,你会因为你得到许多你所希望的东西而感到惊喜——虽然你可能一直都没有察觉到。

选择适合你生理和心理的方式生活,别浪费时间以免落于他人之后。

对于别人的建议,要慎重接受。避免被误导或被当成傻瓜。

务必了解人的力量并非全然来自物质而已。甘地领导他的人民争取自由所靠的并非财富。

生理上的疾病很容易造成心理的失调,你的身体应和你的思想一样保持活动,以维护积极的行动。

增加自己的耐性,并以开阔的心胸包容所有事物,同时也应和各种族和不同信仰的人多接触、学习接受他人的本领,而不要一味地要求他人照着你的意思行事。

你必须知道,“爱”是你生理和心理疾病的最佳保健品,爱能改变并且会调适你体内的化学元素,有助于你表现出积极心态,爱也会扩展你的包容力,接受爱的最好方法就是付出你自己的爱。

以相同或更多的价值回报所有给你好处的人。“报酬增加律”最后还是会给你带来好处,而且可能会为你带来所有你应得到的东西的能力。

记住,当你付出之后,必然会得到等价或更高价值的东西。抱着这种念头,可使你驱除对年老的恐惧,韶华消逝,但换来的却是智慧。

你可以为所有的问题,找到适当的解决方法,但也要注意,你所找到的解决方法,未必都是你想要的解决方法。参考别人的例子,提醒自己,任何不利情况都是可以克服的,虽然爱迪生只接受过3个月的正规教育,但他却是最伟大的发明家,虽然海伦·凯勒失去了视觉、听觉和说话能力,但她却鼓舞了数万人,明确的目标的力量必然胜过任何限制。

对于善意的批评应采取接受的态度,而不应采取消极反应,接受学习他人如何看待你的机会,利用这种机会做一番反省,并找出应该改善的地方,别害怕批评,你应勇敢地面对它。

和其他献身于成功原则的人组成智囊团,讨论你们的进程和洞察眼光,并从更丰富的经验中获取好处,务必以积极面作为基础,进行讨论。

一定要分清楚愿望、希望、欲望以及强烈欲望达到和目标之间的差别,其中只有强烈的欲望会给你驱动力,而且只有积极心态才能供给产生驱动力所需要的燃料。

避免任何具有负面意义的说话形态,尤其应根除吹毛求疵、恶言恶语或中伤他人名誉的行为,这些行为会使你的思想向消极面发展。锻炼你的思想,使它能够导引你的命运朝着你希望的方向发展,把握住“报酬”信封里的每一项利益,并将它们据为己有。

随时随地都应表现出自己的真诚,没有人会相信骗子。

相信无穷智慧的存在,它能使你产生为了掌握思想和导引思想,为明确目标奋斗所需要的所有力量。

相信你所拥有的解放自己,并使自己具备自觉意识的能力,并借着这种信心作为行事基础将它应用到工作上,现在就开始做!

信任和你共事的人,并承认如果和你共事的人不值得你信任时,就表示你选错人了。

最后,连续6个月每周阅读本章一次。6个月之后你将会脱胎换骨。当你学会本章所要求的良好习惯并且调适好你的思想之后,你的心态会随时处于积极状态。

实现目标的一条捷径

当一个人的思考力与强烈的愿望和毅力结合为一,朝成功的方向奋进时,思考的“能量”就能散放出来,并散放出强烈力量,这就足以证明它具有物质的通性。

思考是一种具有分子、体积、重量的物体。很长一段时间以来,人们对“思考”概念的认识就有偏差。事实上思考并非抽象,而是具体性物体。当一个人的思考力与强烈的愿望和毅力结合为一,朝成功的方向奋进时,思考的“能量”就能散放出来,并散放出强烈力量,这就足以证明它具有物质的通性。多年前,艾多文·瑟班发现了一个伟大的理论,即:人类由于认真地思考,才得以成功。这句话不是他个人得出的结论,而是他和爱迪生合作之后才逐渐论证了其中所含的真理。

瑟班梦想和爱迪生共事的时候,即已下了“不为自己,纯粹只为了和爱迪生合作”的决心。至于他如何实现愿望的过程,实在可称为走向成功的一条捷径。

起初,他有了决心却不知从何着手实施,何况他还面对着两大难题,其一是与爱迪生素未谋面,其二是到爱迪生所在的新泽西州研究所的路费还毫无着落。单这两样,就足够使一般人泄气而踯躅不前,但瑟班的愿望促使他绝不放弃。

“爱迪生先生,因为我渴望能与你合作,所以不顾路途遥远。”这是瑟班见到爱迪生的第一句话。其后,爱迪生回想当初的情形,说道:

“瑟班初次出现在我的面前,近乎于一个普通的流浪汉,可是‘合作之后,他严肃认真的一面却超过平常人。只要他决定的事,一定会坚持到底;他想获得的东西,总是不顾一切也要实现才肯罢休,所以没有不成功的。’一开始,他那坚毅的气质,就使我相信他是个坚定不移地实现理想的人,当时我就决定给他一个机会,而事实证明我的决定是对的。”

在当时,瑟班的身份和地位,肯定不适于在爱氏的研究所,但是他还是以自己的“思考”体现了自己的真正价值,令人对他刮目相看。

最初,瑟班并未如愿地与爱迪生合作,仅仅是受雇而已。但他绝不气馁,想和爱迪生合作的初衷依然如故。不过他心中却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事”逐渐显现出来。

根据心理学家的分析:人的心里有了某种决定时,虽然所订的计划尚在筹备阶段,但事情的大体轮廓却清晰可见。当时对未来充满信心的瑟班,就以一副爱迪生合作者的姿态出现,这种决心与憧憬内外一致的自然流露和影响,促使他耐心地等待机会的降临。

自始至终他都怀着实现目标的信心,并这样对自己发誓:“即使需要倾尽我的一生所有,也要实现和爱迪生合作事业的理想。”而他从未考虑改变初衷。

像这种用尽所有,转换成“能”来支撑心愿的坚定不移的意志力,所赋予人生的影响力实在是无法估计的。可能当时瑟班本人对这种意志力的重要性并无明确的认识,但在一定要实现自己理想的强烈动力的作用下,他排除一切困难,终于实现了理想,改变了自己的命运。

积极心态给你一个惊喜

态度积极的主人得到一笔意外之财;消极的伐木工则与财富擦肩而过。

有一个有趣的故事。故事发生在美国南方的某一个州。当时一般家庭的壁炉,仍然烧柴火取暖。一位伐木工人,两年来固定给一户人家供应柴火;当时柴火的粗细不能超过七寸,否则就无法放进壁炉内。

一次主人向他订了一捆柴火,却发现大部分的木材都太粗了,便要求他换货或伐为劈柴,没想到对方以超出成本而拒绝。

主人只好卷起衣袖,亲自动手劈柴。突然,他发现有一段树枝的洞特别大,似乎是人故意挖开,而且特别轻——里面是空的。劈开之后,发现当中藏着一卷用锡箔纸包住的面额为15美金和100美金的旧钞票,总共有2250元美金。钞票非常破旧,可见被藏在树洞内已有很多年。他立刻想要物归原主,于是打电话问伐木工人,这批柴火的砍伐地点。

“那是我的事,”伐木工人说,“傻瓜才会把秘密告诉别人。”

主人想尽办法,始终问不出伐木的地点,或是谁藏了那些钱。

故事的结局是耐人寻味的:态度积极的主人得到一笔意外之财;消极的伐木工则与财富擦肩而过。

积极心态的力量

积极的态度,不仅能帮助不幸的人,自己过得安心快乐,同时受到人们极度地尊敬和推崇。

查理·毕德生长在一个贫困的家庭。小学时,他送报纸、替人擦鞋贴补生计,暑假则到阿拉斯加一家货运行工作。17岁中学毕业他就离家外出,搭着火车浪迹全国各地,成为无业游民。他的的朋友大都是一些逃兵、走私犯和窃盗犯等所谓的社会边缘人。他也参加了帮派组织,跟着同伴赌博、偷窃、抢劫,四处鬼混。“我的错误是交了坏朋友,我最大的罪恶是与坏人为伍。”查理·华德说。

他时常赢了一大笔钱,很快又输光了,最后因为走私毒品被捕。他被起诉,并且判刑。但是,查理·毕德始终认为自己是无辜的。当时他只有34岁。

入狱服刑之后,他对自己的过去做了一番反省,避免将来再犯同样的错误。他的态度由消极变得积极,他改变了好斗的个性,也不再仇恨判他刑的法官。他决定停止敌对行动,要成为表现最好的受刑人。

他先问自己一些问题,从书中找到答案;在狱中他开始阅读《圣经》,反复研读,寻求鼓励、指引和协助,一直到73岁过世都未曾间断过。

态度转变之后,他的行为也随之改变,使狱方乐于协助他。有一天,狱卒告诉他,电厂的一位犯人,因表现良好,将在3个月内假释出狱。查理·毕德对“电”所知不多,他向监狱图书馆借阅有关的书籍,把那些书读得滚瓜烂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