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城成功励志心态——成功人生的关键在于你的心态
19045900000016

第16章 积极心态有利于实现愿望(1)

心灵的望远镜

有了远大的目标,人生才能有极大发展。

高尔基说:“目标愈高远,人的进步愈大。”人应拥有一个高远的目标,才能激起极大的热情。同时,由于有了远大的目标,人生才能有极大发展。

我们都有这样的机会,当确定只有10公里路,走到七八公里处便会松懈而感到很累,因为目标快到了;但如果要求走10公里,那么,在七八公里处,正是斗志昂扬之时。

有经验的射手都知道,要想射中靶心绝不能瞄准靶心,而要瞄准靶心以上的位置。这就是“取法于上,仅得其中,取法于中,仅得其下”的道理。

就最高目标本身来说,即使没有达到,也比那完全达到了的较低的目标,具有更大的价值。目标必须给心智留有较大的空间,我们才会拥有更大的热情,才可以追求更大的成功和幸福。

幸福来源于为事业的成功而奋斗,而事业成功的首要前提是立志,立下远大而实际的志向。远大的志向,是人的生命之光,是人的精神动力。

人类要生存和发展,达到改造自然、改造社会和改造自身的目的,就需要归助于某种精神力量的鼓舞和指导,这种精神力量之一就是远大志向。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这里的志,是大志,是雄心壮志,是崇高的理想。

所谓大志,应该是人们在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人生奋斗目标,它应该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经过努力可以实现的。志向是人们追求中的目标,奋斗中的理想。离开了追求和奋斗,就无所谓志向。远大志向,总是同未来相联系的,是对未来可能的构想、预想和追求。但这种构想、预想,不同于毫无根据的空想。正确的志向具有现实可能性,经过努力能够转化为现实性的东西。空想由于不是建立在事物的客观规律性认识的基础上,因而是脱离实际的主观臆想,它不可能转化为现实。

立志和幸福是紧密联系的。每个人毕生都会思考这样一个问题:人生的价值是什么?如何生活才是幸福?一个人只要树立了远大的志向,他就会把远大志向的实现视为人生的价值和幸福。因此,卡耐基认为,远大志向是对幸福的憧憬、向往和追求,幸福是远大志向的实现。志向的实现是令人神往的,是幸福的,而对志向的追求则能唤起人们的极大热忱,获得精神上的充实感,这本身也是一种幸福。无数仁人志士为了追求和实现远大的奋斗目标,甘愿承担艰难困苦,他们以苦为乐,乐在苦中。而那些没有远大志向的人,浑浑噩噩地生活,白白地浪费自己的一生。在他们的生活中也许没有多大的痛苦,然而,他们并没有真正的幸福。

确立远大的志向对于我们具有重要的意义。正确的志向,一方面反映了人们的追求和愿望,另一方面反映了事物的客观规律和可能趋势。因此,志向是一种指向未来的价值目标。志向作为一种价值目标,它能够激发人们的意志和激情,产生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激励人们以积极、主动、顽强的精神投身于生活,对人生抱有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和乐观态度。

志向,是人生前进的目标和导航的灯塔,是鼓舞人们去努力拼搏的动力。因此,立志对于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南宋哲学家朱熹说:“大丈夫不可无气概”,“立志不坚,终不济事。”他在批评当时庸俗的社会风尚时,说道:“今人贪利禄,而不贪道义,要作贵人,不作好人,皆是志不立之病。”

北宋文学家苏轼指出:“天下未有其志而无其事者,亦未有无其志而有其事者。事因志立,立志则事成。”“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韧不拔之志。”我国伟大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认为:“古今人物之名望的高大,不是在他所做的官大,是在他所做事业的成功。人若有正确的志向,地位虽小,未尝无大事业之成功。”“青年应立志做大事,不可立志做大官。”

立志、工作、成功,这是人类活动的三大环节,是事业发展的规律。卡耐基说得好,立志是踏入事业大门的开始,勤于工作是登堂入室的旅程,这旅程的尽头就有成功在等待着你。因此,立志是事业成功的首要前提和第一关键。卡耐基还曾说:“朝着一定目标走去是’志‘,一鼓作气中途不停止是气,两者合起来就是志气。一切事业的成败都取决于此。”

他深刻地说明了立志与事业成功的内在联系。俄国的一些著名作家对立志和理想的重要作用做了生动的阐述。托尔斯泰指出:“理想是指路明星。没有理想,就没有方向,而没有方向,就没有生活。”车尔尼雪夫斯基也认为:“人的活动如果没有理想的鼓舞,就会变得空虚而渺小。”我们青年人正处于人生的黄金时期,树立崇高的志向和远大的理想,对于一生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崇高的志向和远大的理想是我们的精神支柱,是鼓舞我们战胜艰难困苦的精神力量。

立志要有正确的标准。从志向的性质和层次来说,志向有正确的和错误的,高级的和低级的;从时间上来说,有长期的、远大的、正确的、具体的;从内容上来说,有社会的、阶级的、集体的和个人的。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崇高的志向,抛弃错误的、庸俗的志向,并且把长期的志向和近期的志向、社会的志向和个人的志向结合起来。正确的志向可以引导人们走上充实而闪光的人生道路;错误的志向则会将人们引进利己、狭隘的人生死胡同。在当今时代,对于我们来说,正确而崇高的志向的标准应该是符合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历史发展的规律。违背这一标准的,就是错误的志向。我们的青年之所以要树立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崇高理想,在当前要树立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共同理想,就是因为这是符合社会发展规律、代表人民意志的正确理想。

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在青年时代就确立了崇高而远大的志向。他在中学毕业时,写一篇感人肺腑的作文。这篇文章对我们的青年朋友有极大的激励作用,我们摘录了以下几段:

“在选择职业时,我们应该遵循的主要方针是人类的幸福和我们自身的完美……人们只有为同时代人的完美,为他们的幸福而工作,才能使自己也达到完美。”

“如果一个人只为自己劳动,他也许能够成为著名学者、大哲人、卓越诗人,然而他永远不能成为完美无疵的伟大人物。”

“历史承认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是伟大人物;经验证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宗教本身也教诲我们,人人敬仰的理想人物,就曾为人类牺牲了自己。”

“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劳动的职业,那么,此重担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而献身;那时我们所感到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默默地、但是永恒发挥作用地存在下去,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优秀的科学家总是把献身于科学、造福于人类作为自己的崇高志向。正是这种精神的力量,鼓舞着他们战胜了重重困难,铸造了他们的崇高形象。现代原子物理学的奠基人、放射性元素锚的发现者居里夫人,年轻时不仅生活极为困难,就连试验用的原料也非常缺乏,实验室是一间不蔽风雨的破棚子。正当她在科研攻关的关键时刻,同她一起进行锚元素研究的丈夫在一次车祸中不幸身亡。这个意外沉重的打击,使她悲痛万分,但实现崇高理想的决心使她从痛苦中解脱出来。

她以顽强的意志,坚韧不拔的毅力,克服重重困难,坚持科学实验。在她丈夫遇难4年后,终于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并完成了《放射性论》这一科学巨著,为科学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瑞典化学家诺贝尔,在青年时代就立下了“我是世界的公民,应为人类而生”的誓言,坚持在实践中兑现自己的诺言。

在试制炸药的过程中,曾发生过多次爆炸,他虽然被炸得遍体鳞伤,但是也丝毫没有动摇他“为人类而生”的崇高志向。

诺贝尔的一生是献身于科学的一生,造福于人类的一生。只要你心中有了一幅宏图,就能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就能把身边的物质条件作为跳板,跳向更高、更好、更令人快慰的境界。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有愿望才有实现

我们要把成功心理所包括的各个方面的思想内容相互联系,融汇贯通,才能领会其精神实质,应用到具体实践中去。

我们现在要举一个亨利·福特决心发明V型引擎的例子。当年,汽车大王福特有个将8个汽缸组合在同一引擎里的设想,于是召集了工程师们开会设计。工程师们将这则构想绘成设计图仔细研究,结论是:一个引擎容纳8个汽缸,在理论上根本不可能!

“无论如何,非创造出来不可!”福特命令道。

“不可能的事就是不可能!”工程师们纷纷抗议。

“再困难,再花时间,也要将此构想付诸实现!总之,这个工作非完成不可!”